在我國農村,有很多老房子都是手續不全的,也沒有辦理房產證,那一旦遇到拆遷是否就會被定義為「違章建築」 從而不能夠獲得拆遷補償呢?無證建築就一定是違章建築嗎?答案是不一定,無證房屋不一定是違建。
01無證房屋並非違章建築
無證並非違建,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實中,即使屬於違章建築,也應根據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即《行政處罰法》中的「過罰相當」原則給予合理補償。
至於如何補償,可以考慮建造的時間、當時的立法狀況、當時執法機關是否存在不作為等因素綜合制定無證房屋的徵收補償方案。
農村居民建造住宅,只要經鄉鎮政府審核,並經縣級政府批准後,就算沒有宅基地證,建房證也不能認定為違章建築。
無證房屋就算被認定為違章建築也需要補償。經相關部門調查認定為違法建築的違法部分不予補償。對於合法部分,應當給予等價的補償。
02無證房屋是否能拿到補償?
在房屋徵收過程中,對因歷史原因形成的沒有建設審批手續和產權證照的房屋,行政機關應當在徵收之前依法予以甄別,作出處理,不能簡單將無證房屋一律認定為違法建築,不予徵收補償;違法拆除因歷史形成的無證房屋造成損失的,也不能簡單以無證房屋即為違法建築為由,不予行政賠償。
在行政機關沒有充分證據證明被拆除的無證房屋屬於違法建築的情況下,應當將該房屋視為合法建築,依法予以行政賠償。行政賠償的項目、數額不得少於被徵收人通過合法徵收補償程序獲得的行政補償項目、數額。
在2000年以前,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地區管理都是比較鬆懈的,雖然頒布了《土地管理法》,但真正落實的卻沒有多少,很多老農房在申建的時候都是手續不全的,大多只有一張紙,上面寫著審批的內容,同時蓋有政府的公章。
因此農村有很多無證房。無證房屋不等於違章建築,只要是依法建造的房屋,即使沒有產權證明,在拆遷的時候依舊可以拿到全額補償。
03無證房屋補償標準
但無論被徵收人的房屋是否屬於違建,對被徵收人的土地使用權都應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房屋建造的時候是合法的,但沒有合法產權證明,是由於不可歸咎於其自身的歷史遺留問題造成的,且如果被拆遷人在上述房屋內已長期生活居住,應當得到合法補償安置。
房屋拆遷補償一般包括: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周轉補償費,用於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照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分為:貨幣補償和房屋產權調換或實行貨幣補償與房屋產權調換相結合的形式。補償的金額,根據被徵收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築結構、新舊程度、建築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沒有房產證的房屋不等於違法建造的房屋,房屋合法,就應當給給予合理補償。拆遷過程中,被徵收人還要關注拆遷人的主體資格、拆遷程序等是否有違法之處。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要及時諮詢專業拆遷律師,避免自己的合法權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