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胖或太瘦,都令家長發愁。脾胃是後天之本,三分天註定,七分靠脾胃,就是指生下來以後你的健康狀況。壽命等直接決定於脾胃功能。中醫上講脾胃是後天之本,運化水谷精微,主統血。意思就是你吃的東西需要靠脾胃來提取精微物質,可不是指的營養元素,這些精微物質會轉化成你的精氣神。所以脾胃很重要。
孩子脾胃虛弱會出現以下這些典型的症狀
首先,寶寶的頭髮乾枯發黃,面色缺少光澤;容易勞累,肌肉鬆軟,四肢乏力,無精打採;還容易食積,消化不良,不愛吃飯,總是吃一點就飽了,但也有的孩子表現為很能吃;頭昏昏沉沉,頭腦不清醒,總是愛睡覺;舌苔發白略厚膩;說話聲音低微無力,不夠洪亮;寶寶便秘、大便粘膩、粘馬桶、不容易衝洗乾淨等;也有的表現為容易便秘等。性格略偏內向,沉默寡言,不愛說話等;脾虛日久,容易出現個子矮、身體瘦、長的慢等症狀。
當寶寶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時,就應該考慮到寶寶是不是脾胃出現了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教大家這樣來判斷,通過這張自查表,自測兒童脾胃好壞。
怎麼知道孩子脾胃好不好,家長們不妨對照這份自查表都來看一看:
上面的這些症狀只要符合兩三項,家長們就要提高警惕了。如果有輕微症狀時馬上要加以食療、推拿等手段,一般不會再發展,很快就好了。若是孩子脾虛嚴重,情況沒有好轉,家長還是要帶孩子找醫生的。
那麼當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時,應該如何去調理脾胃呢?
1、定時定量
特別是很多長輩總覺得孩子要吃得多,才能使寶寶的身體長得健康強壯。因此在給孩子餵食時,總是讓寶寶吃得過飽。但是寶寶吃過多的食物,會讓寶寶的胃蠕動變慢,因孩子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會增加腸胃負擔,引起積食。我們餵養遵循七分飽的原則。給寶寶的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定時定量,使寶寶有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2、日常飲食調理
平時一定要注意孩子餵養,不可讓孩子過多食用肉類食物,飲食要規律,儘量少讓孩子吃零食。對於脾胃虛弱偏內寒的孩子,應養成吃熱飲的習慣,少喝冷水、吃冷飲,此外酸奶也儘量少吃,平時可多吃山藥、芋頭等。對於脾胃虛弱偏內熱的孩子,少吃乾燥、油炸、辛辣、寒涼食物,可適量吃一些海帶、胡蘿蔔、南瓜等。
3、推拿按摩調理
平時寶媽們可給孩子做一些促進脾胃運化的按摩手法,如按摩足三裡、按摩肚臍、捏脊等。
捏脊方法:從長強捏到大椎,將皮肉捏起一小條為佳。通常2個月後的寶寶,可以抬頭或趴著了,就可以給TA們捏脊,一般是從寶寶3個月時開始捏脊。
4、健脾胃
對脾胃虛弱的寶寶,平時一定要注意健脾胃。多食入一些健脾胃的食物,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健脾胃的藥物來幫助寶寶調理脾胃,益生菌對平衡腸胃的菌群也有很大的作用。補充益生菌對人體健康很重要,同時它們也很脆肉,平時生活中很多情況都會破壞體內益生菌,如抗生素是殺菌的,但它在殺死有害菌同時,也會破壞益生菌,所以建議在給寶寶服用各種營養品時,需同時補充益生菌,才能保護寶寶腸胃功能。
5、增加抵抗力
脾胃虛弱的寶寶,更加容易生病,家長多帶寶寶到戶外去運動,增強寶寶的抵抗能力,少生病,脾胃慢慢的才會變好。
家長要注意避免一下損傷寶寶脾胃的生活習慣
1、不過飽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吃得太飽最容易損傷脾胃。
2、不過食生冷
脾胃是身體最喜燥惡寒的器官,小兒過食生冷,包括大量水果,都容易導致脾胃虛寒。
3、不過食保健品
各種保健品尤其是補鈣製劑,最容易損傷脾胃。小兒只要均衡飲食便足以滿足生長發育所需營養,不需要額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