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的飯
餵完了嗎
哄著餵的,還是追著餵的
「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再多吃一口」
這是吃飯的時候大人們最喜歡對孩子說的話
但這樣的做法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脾胃升降功能正常,營養才能源源不斷地被吸收,並供給人體代謝和生長發育的需要。相反,如果脾胃升降功能紊亂,再多的食物、再好的營養也只能成為脾胃的負擔,有些孩子光吃不長就是這個原因。還有很多家長只盼著孩子多吃,卻忽略了脾胃的承受能力,從而導致脾胃受傷。
孩子脾胃虛弱主要影響生長發育,若不加以重視會引起孩子消化不良,進而出現腹瀉、食慾減退等症狀。消化不良直接表現為小兒變瘦、精神狀況不佳等,還會引起一些慢性病,例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等。所以,如果孩子有脾胃虛弱的表現,應儘早調理。
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具有「三不足,兩有餘」的特點,即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心常有餘,肺常不足,腎常虛。孩子「脾常不足」,主要體現在孩子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消化能力比較弱,常因食物過飽,造成胃腸道負擔過重,進而引起肚子脹、肚子疼、腹瀉、積食等消化系統問題。
中醫認為,脾五行屬土,肺五行屬金,五行中土生金,即通過調補脾的功能,可以起到調補肺臟的功能,脾虛的人常常導致肺氣不足,從而出現反覆感冒、鼻炎等。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判斷:
1、聞口氣
最直接的判斷方法就是聞一聞孩子的口氣,可以在早上吃完飯後聞一聞,如果有酸臭的氣味,就說明消化狀態不太好。
2、看舌苔
如果孩子的舌頭是淡紅色,舌苔呈若有若無的淡淡的白色,那麼說明脾胃較好。如果孩子的舌頭上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白色或黃色的舌苔,則是消化不好的表現。
3. 看睡眠
胃不和則臥不安,孩子腸胃不舒服容易影響睡眠。如果孩子晚上睡覺時翻來覆去睡不著,也可能提示孩子有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
4. 看大便
對於幼兒來說,大便的次數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是比較正常的,但如果超過兩天一次,而且大便的性狀發生改變,比如出現羊屎狀或拉稀、夾雜不消化食物等情況,則提示孩子脾胃消化不良。
5. 看倒刺
如果孩子手指容易長倒刺,也提示孩子脾胃功能比較弱,營養不夠均衡。
1. 合理膳食
日常飲食是調理脾胃的關鍵。有些家長在日常中,會由於餵養不當而導致孩子出現「過飽」或「過飢」的問題,過飽大家比較好理解,而過飢,主要是指飲食不均衡,導致孩子缺乏某些營養素。所以,家長在餵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結合,確保孩子飲食均衡。
2、養成良好習慣
不管對於孩子還是家長來說,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都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儘量養成孩子不挑食的好習慣,保證孩子適當飲水,晚餐不要吃太飽;另一方面,家長儘可能營造良好的進食氛圍,儘量做到量出為入,不強迫孩子飲食,不縱容孩子過食生冷或油膩的食物,不批評也不過度表揚孩子的飲食狀態。
3. 保證睡眠
如果孩子睡眠充足,Ta第二天的胃口會比頭一天好。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睡覺前不要過飽過飢、不要玩得太興奮。
4. 適當的戶外活動
定期帶孩子出去進行戶外活動,多曬一曬太陽,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活動與鍛鍊,不要讓孩子一天到晚「宅」在家裡。脾主肌肉,全身肌肉動起來,相應地,脾胃也會健運起來。
本文綜合整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電話:0755-26434883。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關注」吧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下單【健脾和胃 益氣固表】好物,享25分鐘送貨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