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與小人難養

2021-02-19 慧一居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17.25)

本章討論關於「女子」與「小人」的問題,對這句話的解釋,歷來學者有諸多爭議。到底「女子」該作何理解?「小人」又該作何理解?

先說「女子」。邢昺《論語註疏》:「此言女子,舉其大率耳。若其稟性賢明,若文母之類,則非所論也。」明朝林希元《四書存疑》卷七:「女子,婢妾也。」康有為說「女子」本又作「豎子」(康有為《論語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第273頁),相當於「僕隸」之類。蔣沛昌認為指的是「女孩子,女娃兒,女兒,青年未婚女性」。(蔣沛昌《論語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9,第452頁。)廖小鴻<「女子」—「小人」辨>一文則說「『子』是指女子,那麼『子』前面再加『女』,『女子』一詞就應當譯為『女女子』。什麼是『女女子』呢?『女女子』就是『女中小人』。」(《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3年第4期。)金池又說「女子」的「女」同「汝」,「子」指弟子,「女子」的意思是「你們幾個學生」。(金池:《論語新譯》,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第536頁。)還有學者認為「女子」不應該理解為雙音節詞,而應該理解為兩個單音節詞。「女子」指的是「女的兒子」。(劉明武:<為孔子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中的「女子」非指「女人」>,收錄在《婦女研究論叢》1998年第4期。)竊以為除邢昺的意見有一定道理之外其他都不太具備說服力。

關於「小人」,朱子《集注》說「此小人,亦謂僕隸下人」。日本學者豐幹認為指「凡俗下等之人」。(豐幹:《論語新注》,日本東洋圖書刊行會排印本,收錄在《無求備齋論語集成》第27函。)劉寶楠《正義》說「鄉愿」與「鄙夫」之類都是「小人」。(浚源按:小人難養,很好理解,晚清小說《黃繡球》第八回說「小人難養,有得就無饜,無利就懷恨。」歷史上君子人格如諸葛亮者,面對小人,也只有採取「親賢臣,遠小人」的辦法。)康有為說「小人,謂人之無學術行義者,兼才臣暱友而言。」(康有為《論語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第273頁。)李澤厚說「此『小人』作一般人解,或作修養較差的知識分子解,亦可說通。」(李澤厚:《論語今讀》,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第309頁。)黃懷信說指「品格低下,無大度之人。」(黃懷信:《論語新校釋》,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第447頁。)我認為俞樾《群經平議》所解更精確:「古書言君子小人大都以位言,漢世師說如此;後儒專以人品言君子小人,非古義也。」也就是說,這裡的「小人」指的是一般的老百姓。


杜維明<儒家的女性主義>一文指出:「在情緒上對儒家反感最大、排斥最力的應該是當代以反傳統為使命的中國女性知識分子。在他們心目中,儒家簡直和裹小腳、立貞節牌坊、娶妾養媳之類傳統社會的歪風等而同之。因此在他們眼中,《論語》裡『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和《程頤語錄》裡『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兩句話,便成了儒家純屬男性沙文主義的鐵證。」(《現龍在田:在康橋耕耘儒學論述的抉擇(1983—198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第77—78頁。)

 

成書於康熙年間的一部世情小說《林蘭香》第四十一回:「小人、女子真難養,佞癰無端又肆欺。」說女人難養很容易引起了廣大女性的強烈不滿,認為孔子有性別歧視,歷來批鬥孔子的人,常舉本章作證。很多學者為孔子做了辯護,我倒是贊成錢遜《論語讀本》的看法:「原文文意確有輕視婦女之意。在兩千多年以前的宗法社會裡,有輕視婦女的思想並不奇怪。既無需批評,也不必諱言,更不必為了說明孔子沒有輕視婦女的思想而對原文另作別解。」


對女性有歧視是中國歷來的傳統,在孔夫子時是這樣,漢、唐、明、清也都是這樣。男女相處,說不清,道不明,朱瘦菊(海上說夢人)的《歇浦潮》第九十七回<禍生肘腋醋海興波,病入膏肓情場結局>說本章:「此言可謂道破千古婦女性情之論。你要是向來同她愛好的,一旦忽然疏遠,無有不怨憤悲傷者。」

 

同書第七十九回<販私土詭跡張黑幕,充完璧妙術泛紅潮>云:「普天下富貴貧賤,不論哪一種婦女,倘與她們談談家常,沒一個不說是受男人氣惱的。翻到男的方面,口中雖不肯說,心內也常覺婆子的氣,最為難受。連孔老夫子都說,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皆因孔夫子是男人,所以有這句話。倘換了女孔夫子的口氣,可一定要說惟男子與小人了。其實這種煩惱,皆是兩方面自取的。」

 

又如謝肇淛《五雜俎》卷八<人部四>云:夫子謂『女子小人為難養』,《書》稱『紂用婦言』,《詩》稱『哲婦傾城』。凡婦人女子之性,無一佳者,妒也,吝也,拗也,懶也,拙也,愚也,酷也,易怒也,多疑也,輕信也,瑣屑也,忌諱也,好鬼也,溺愛也。」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女德無極,婦怨無終。」杜預註:「婦女之志,近之則不知止足,遠之則忿怨無已。」女人是男人永恆的話題。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以對付。太親近了,他們就會失禮;太疏遠了,他們就會怨恨。」實際上「近之則不孫」可以說是人際關係的一個規律,沒有距離感,誰都會被慣成或者說不自覺成為小人,彼此之間「不遜」起來,不止是女人如此。女人受感情支配,小人受利益支配。所以孔子認為這很難對付。

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都把每種性格特徵看作是專屬於某一性別的特點,認為男性與女性有各異的氣質,即與各自所擔任的社會角色相關係的特定心理反應。而事實上,男女在初降時心理上的差異極小,這些差異很容易通過後天的學習而改變。換句話說,男女的行為方式是他們的心理特點,不完全由先天的性別差異造成。

孔子並不認為天下女人都和小人一般,《禮記·檀弓下》篇記載孔子曾盛讚魯國大夫公父文伯之母敬姜「知禮」。(又見《國語·魯語》、《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列女傳·魯季敬姜》。)朱振家說:「春秋時代婦女沒有受教育的條件,在一些婦女身上表現出一些弱點,實屬正常。孔子針對這種狀況有感而發,不包括全體婦女。」(朱振家:《論語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第285頁。)這種看法是合乎情理。


易中天的說法是「孔子這話,有特定的背景,就是宗法制度;也有特定的用心,就是維護宗法制度。」「不是說女人沒道德,或者女人修養低。而是說,男人對待女人,就像大宗之君對待小宗之人,左右為難,怎麼都不是。親近他們吧,他們沒禮貌;疏遠他們吧,他們有怨言。這就叫『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宗小宗,都是同宗;女人男人,都是家人。疏遠他們,當然要抱怨。這就是『遠之則怨』。當時太親近了,他們又會沒大沒小,忘記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規矩。這就是『近之則不遜』。親近也不信,疏遠也不行,所以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這裡,關鍵詞是『難』,不是女人與小人。」(《易中天文集》第十四卷《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第278—279頁。)

周桂鈿(1943—)也有類似看法,「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在孔子那個時代都是男尊女卑。美國才2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20年代以前,女的都沒有投票權,它尊重女的嗎?那個時候全世界都重男輕女,歐洲過去也是這樣,這個問題不能按照現在的觀點來解釋。」(<認識孔子思想需要正本清源——周桂鈿先生專訪>,李文娟整理,載《孔子學刊》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13頁。)用傅佩榮的話說,「本章為孔子對當時社會現狀的客觀描述,而非孔子發表個人的特定主張。」(傅佩榮:《論語解讀》[修訂新版],臺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第460頁。)

楊朝明認為「小人難養」即《尚書·康誥》、《逸周書·和寤解》篇中的「小人難保」。「『小人難保』,就是想要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很難,關鍵在於統治者是不是為政以德;從社會管理的角度來講,必須重視老百姓,也就是重視小民的利益,這樣才能得到他們的擁護。周公與周武王其實都是想要表達這個意思。社會在那個發展階段,婦女的地位和現在是不一樣的,當時女子從事的是家內活動,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所以,女子難養和小人難養,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女子相對來說受到的教育要少,男尊女卑,那個時候地位不是很高。孔子是從政治統治和政治管理的角度來講的這句話,就是說在政治統治和政治管理中不能忽視女子和小人(老百姓)的利益。『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對於女子和小人(老百姓)不能無原則地親近,這樣他們會缺乏恭敬;也不能忽視他們的利益,否則就會產生怨恨。」(楊朝明:<認識孔子思想要正本清源>,《孔子學刊》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第13頁。另可參觀楊朝明:<真實的孔子>一文,載《光明日報》2010,1月28日。)楊先生的這個看法是解「小人」為百姓,與有位的「君子」相對。此說源自俞樾《群經平議》。

如契訶夫(Anton kowolski vicki Chekhov)對高爾基說,他對女人的真實看法,要等到一隻腳踏進棺材時才好說。類似的話尼採也講過。孔子對「女子」的真實看法是什麼?以上的文字或有助於讀者理解。

相關焦點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真正含義
    這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與「女子無才便是德」一樣,都是令女性朋友們恨得牙痒痒的句子。可這卻是人們對於儒學另一個天大的誤會。我先說說小人為什麼難以養出一股浩然之氣來。古代的「小人」不一定指會害人的人,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凡事看得膚淺的人,看不遠、本末倒置的人。為什麼小人很難養出一股浩然之氣呢?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現實中常有這樣一幕:男生和女生吵架,然後男孩子往往比較吃虧,吵不過女生,那這個時候,男孩子就會無奈地說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把女人和小人劃上等號,女生聽了,當然更加生氣,因為不管哪個女孩子聽了這句話,都會很生氣。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後面還有下半句,卻鮮為人知!
    文/史海弄潮在生活中我們面對女性的刁鑽的時候,我們都會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我們認為這樣的話就說女性不太好相處,她們的做事風格非常的令人難以接受。所以他們把這樣的女性和小人放在一起,可見他們對女性的污衊。
  • 老王抬槓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之正解
    在日常生活中,影視作品中,小說故事中,經常有人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據說曾經引起過美女們的集體抗議,痛恨孔老夫子,進而排除儒家文化,稱之為封建糟粕,不尊重女性。可憐的孔先生躺在地下,無辜躺槍,也沒辦法爬起來解釋。現在我替老先生解釋一下,我們正確解讀這些諺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您知道後半句嗎?
    人人尊崇的孔子是個歧視女子的人嗎?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裡的「女人」所指代的並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女性」,而是與小人差不多的一類人。比如說,那些心思惡毒、善妒、小家子氣、城府深的人。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此言,到底是不是貶低女性?誰在說謊?
    近代以來,很多人批評孔子歧視女性,論據就是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誠然,這句話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確實是孔子說的,完整表述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千古名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鮮為人知
    今日,筆者便帶來了一句俗語「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鮮為人知。現在的年輕情侶,每每和女朋友吵架時,總會故意調侃道:真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也有一些夫妻,遇到媳婦不講道理時,這句話同樣會隨口而出,那麼,在人們的觀念中,這句話中的「小人」是貶義詞,整句更不是一句好話,其實,一直以來,大家都理解錯了。
  • 孔子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突然發覺這句話非常正確。它沒有半點對女子的討厭,孔子在說真話。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孔子說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簡單去理解會曲解孔子的真正意義。先解釋整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情操和修養的問題。大體意思是接近不會好好對你,遠離又很多怨言,這很明顯的情操和修養問題。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什麼意思?解讀大師於丹在這裡也栽了跟頭
    可孔子有一句話卻不被眾人買帳:「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究竟在說女子和小人不好,還是另有它義。一代《論語》解讀大師於丹的失誤《百家講壇》是一個極具文化底蘊的節目,它有時解讀一段歷史,例如王立群教授用別開生面的婦產科知識解讀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誰。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真的如此嗎?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作為女子,為這句話憤憤不平很久,在心中一直質疑「孔子」,給他貼上了「老八股」的標籤,並且從來不看《論語》,以及相關的經,說實話,也看不懂。(讀書時最愛的漢朝歷史架空小說《鳳月無邊》)原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如此的斷章取義。「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之後,孔子又言道:「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這是解析此言的關鍵。面對女子之難養,應對之策有二:一是包容;二是中庸之道,即不遠不近。
  •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豫薦你|文【全文1918字,圖片9張】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想必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些人經常拿這句話出來,把小人和女子並列在一起,用以詆毀女人,歧視女性,說女人就和小人差不多,很難伺候。事實上,那些詆毀女人的人,不過是斷章取義罷了,這句話根本不是這麼理解的,很多人都錯了。
  •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不是罵女子的,你看下一句是什麼
    例如,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現代人看來是罵女人的話,但是它的實際意義並不是這樣,要不你看他的下一句話是什麼。孔子的一生中,有弟子3000人。而為了教導弟子,他也說了很多富含哲理的話。它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人們都認為這句話是在罵女人,是在將女子和小人類比。但是大家誤會了。這句話的全句是: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裡的女子就是小人的意思,而全句話的意思,對於那些小人,既不要過於親近也不要明顯遠離,否則這些小人會給你使絆子,穿小鞋。這只是孔子對弟子說要如何對待小人,所以這並不是一句罵人的話。
  •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知道下一句麼,意思完全不同?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知道下一句麼,意思完全不同?女孩子們一般都不喜歡聽一句話,叫:「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許多女孩子都覺得這句話是諷刺女性,也有一些男性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對,女人確實麻煩事多,但其實大家都誤會了,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被誤解了千年,真實含義和你想的不一樣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話很出名,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是孔子親口而說,卻在幾千年的傳承中被人多次誤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原文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常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下句話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常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其實下句話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想必我們從小到大也受到了不少儒家教育的薰陶,孔老先生說的話也是我們時常所要學習和背誦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是孔老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聽到的一句話。現在的意思大概指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人是最難伺候的,這句話也明顯的體現出了對女性的歧視,其實這句話的原意其實並不是這樣!中國的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很多字或者是詞的用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對女性的歧視嗎?看看易中天如何解釋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是記載在《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的一句話。似乎在千百年時間演繹之中,這句話是對女人的歧視,早已成為了一個定論,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觀念裡那個近乎完美的大聖人——孔子。真的會有歧視女子的思想嗎?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孔子「討厭女人」?先看500字再下結論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諺語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完整的句子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眾所周知,《論語》乃孔子的學生整理出來的孔子語錄,裡面處處充斥著「子曰」的語句,應為最權威的「聖人之言」。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被誤解,了解後半句,就不用來貶義女人了
    其中有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當時,孔子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可能也沒有想到,再後來的生活當中,這句話居然被拿來多次含沙射影當時的女子。不知道從何年何月開始。這句話就被用來形容那些難以相處,處事刁鑽的女人。甚至把他們跟小人相提並論,可以想見當時這句話被誤解之後,對女人的偏見有多麼大。但是孔子這麼說的最初意思並不是這樣。
  • 不要被影視劇誤導了,「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原意不是這樣的
    小人反是」,也是孔子的名言,這句話不難理解,君子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樂於成全別人,而不是故意設陷阱。小人則相反,處處給他人挖坑,想方設法讓別人難堪,推卸責任潑髒水,不仁不義的行為昭然若揭。「 如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每當情侶或夫妻吵架,男人經常唉聲嘆氣,情不自禁地引用這句話,以表達心中不滿。
  • 教師新解孔子經典名言:把女兒嫁給小人最難相處
    河南教師新解論語名句:把女兒嫁給小人最難相處 閆合作錢遜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閆氏新解:把女兒嫁給小人最難相處  近日,濟源市第一職業高中教師閆合作潛心研究的學術新著《〈論語〉說》,由河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書中,閆合作認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句話裡:「女子」指女兒,「與」在《說文解字》中為「賜與也」。這裡指嫁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