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突然發覺這句話非常正確。
它沒有半點對女子的討厭,孔子在說真話。
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孔子說一句很經典的話。
我們簡單去理解會曲解孔子的真正意義。
還有人說這句話是詞糟理不糟,個人認為這點有斷章取義的感覺。
現代人看見女子的性格,時而歡天喜地,笑哈哈;
時而哭、鬧、多語言,無緣無故出現小情緒,還會斷章取義用它去取笑女人,這是不對的。
有人把女子的「女」字說成「汝」字,他們的理由是這篇文章說的是陽貨,有通假之意。
這點不發表意見,因為沒有深入研究,是孔子過後,他的學生記錄下。
時代久遠,取證困難。
先解釋整句話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情操和修養的問題。
大體意思是接近不會好好對你,遠離又很多怨言,這很明顯的情操和修養問題。
分開解釋前半句的女子和小人
1、女子:是指全天下的女子,哈哈!一個不漏。
2、小人:以孔子的當時代來算,小人就是指我們普羅大眾,最低層的廣大人民。
「小人」這裡要分清楚,不是現代人所指的偷、盜、拐、騙,反覆無常的小人。
總的來說是指最低層的普羅大眾與女子都難養。
普羅大眾和女子,當時代男的沒有書讀,女人用無才便是德來教育。
總的來說沒有書讀,不明事理,何來情操和修養?
普羅大眾生活在最低層,每天有做不完的活,的確是真正難養。
女子就算嫁得好的丈夫,也要每天看著、護著丈夫、小孩、老人。
嫁得差一點不是難養,而是更難養。
孔子開設教育事業,能帶一個懂事理就多一個,這句話也指明普羅大眾與女子的普遍缺點,也是最常見的缺點。
也道出了人生的無奈,最低層、多事情要處理,沒日沒夜地工作、操心,就算是鐵打成的人,也會這裡損壞點、那裡弄掉一小塊,何況是人?
把不指的群體分開
不指的部份有皇帝、皇帝的臣子、士大夫、公子、商賈等等。
實際來說不指這部份人是少數,可以說是很小的一部份人。
孔子為何把這部份人分開?
從難養、情操、修養來說,這部份人都會排列在內裡。
個人認為孔子把他們分開,因為他們有下人、奴婢、手下、臣子等等。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切的一切,都有人幫他們做好。
有事他們只說是奴婢不好,情操和修養出問題,他們有臣子或下人擔當。
不難得出,這一小部份人不會難養、出什麼問題是下人、奴婢、臣子等等擔當。
他們不難養,光明正大地自我陪養情操和修養,達到言行一致。
這一小部份人掌管人全國人民的命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所以,他們要培養成修養和情操一致,才會使全國人民不那麼難養。
現代角度解釋這句話
現代可以說是全世界的大多數人都是難養,修養和情操也難保持一致。
不難養、修養和情操保持一致的,只不過是人生的一小段時間而已。
女皇帝的武則天,她進宮時步步驚心,你們說難不難養?
今天的全世界最高領導人,時時刻刻想著全國人民,你們說難不難?
每個人自小就必須領悟一定的知識,否則,人生毫無意義。
說到我們全地球的人,自小多數是父母帶大,你們說難不難養?
說到情操和修養,只有學懂知識以後,才能進行這一步,假如我們老呢?
自己照顧自己都難了,又有幾個人能保持一致?
人生苦短,匆匆又過去歲月,現代又有幾個人不難養?問真本心來說。
又有幾個人情操和修養從出世到逝世能保持一致?
人生有七情六慾,誰會在乎樣樣一致?只希望過得幸福、快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