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心」相融,心心相悅:兩中心融合傳遞沁陽好聲音!

2020-12-20 沁陽網

如何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

「兩個中心」深度融合,

一直是沁陽市努力探索的課題。

在摸索的過程中,

兩中心在"融"上做文章,

在"合"上下功夫,

合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

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在剛剛召開新時代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座談會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君玲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兩個中心」要進一步增強整體隊伍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大力宣傳報導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熱潮中湧現出來的好做法、好成效、好經驗、好典型。

全國文明校園"六好"標準,即:"思想政治教育好、領導班子建設好、老師隊伍好、校園文化好、校園環境好、活動陣地好"。

作為百年名校—沁陽一中,多年來始終將文明校園建設納入「立德樹人」體系,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之中,不斷提高師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水平和文明素養,形成了風清氣正的良好育人環境。該校連續五年獲得焦作市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一等獎第一名,高考成績年年攀新高,學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年年有突破。學校圍繞「六好」標準開展的各項活動,讓每位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通過一系列精細化的管理,促進了全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的發展。今年11月20日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市第一中學受到隆重表彰,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沁陽一中為何獲得這麼高的榮譽?奧秘何在?源於信仰的力量、創新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奮鬥的力量、超越的力量。

為了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市融媒體中心「沁直播」走進百年名校沁陽一中,通過雲上沁陽手機客戶端,通過手機視頻,對該校師生一天的工作學習生活情況進行深入採訪、拍攝。用鏡頭對沁陽一中「八項提質工程系列活動」包括禮儀素養、最美教室、最美寢室、最牛早操、學業管理、考試管理、衛生提質、紀律規範等進行了12小時的全面展示,並對廣大市民提出的熱點問題進行了線上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好評。"沁直播"不僅"燃爆"了沁陽,而且也是"兩個中心"融合發展的具體體現。

據了解,12月16日的現場直播,吸引了眾多群眾的關注,截止當天下午5:30分,通過市融媒體中心「雲上沁陽」觀看的觀眾達10萬多人次;通過沁陽廣播電視臺「沁直播」觀看的觀眾達23萬多人次。關注度和收視率均創歷史新高。

·end·

監 制丨鄧學軍

主 編丨任戍東 統 籌丨李高聰 張培華

責 編丨尚發家亓萌 校 審丨胡書華 韓菊豔

相關焦點

  • 傳遞「好聲音」 提振「精氣神」——看山東省昌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
    昌樂縣委書記劉裕斌介紹,2018年以來,昌樂抓住列入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國家試點的機遇,堅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力」,通過志願服務「點單+派單」、文明行為「實踐+傳播」等形式,與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相結合,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相結合,在「講好昌樂新故事、傳遞昌樂好聲音」過程中,取得了「提振農民精氣神,助力鄉村大發展」的效果。
  • 從「物理相加」邁向「化學相融」 垣曲「五融同創」推動融媒「航母...
    運城日報訊 今年以來,垣曲縣融媒體中心緊緊圍繞打造區域新型主流媒體的目標,採取「五融同創」措施,加快推進從「物理相加」邁向「化學相融」,推動融媒「航母」深水遠航,助力垣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融正理念,引領融合新徵程。
  • 兩中心融合試點名單中,博羅這個村在!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出了關於公布首批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旅遊服務中心融合發展試點名單的通知,全省一共有
  • 媒體融合,到底「融」什麼?
    媒體融合是有效整合新技術、新媒體的手段,讓新興媒體中的變量成長為提高傳播效率、傳播主流思想的增量。新故相推,日生不滯。當前,媒體需要轉換新視角、實現深轉型以應對瞬息萬變,唯有如此才能創造和傳播好人民的藝術。當今時代的媒體融合是科技的融合、內容的融合、人的整合及媒介機構整合的大勢所趨。
  • 醫共體|武義打造「醫聯體+醫共體」兩體相融
    在近兩年的實踐中,該院探索出「醫聯體+醫共體」兩體共融發展的武義樣板。醫聯體紅利向醫共體延伸「趙院長,我前幾天體檢時發現前列腺腫瘤標誌物水平高,醫生懷疑我有可能患了前列腺癌,讓我去做穿刺。我這幾天非常害怕,麻煩您幫忙看看是不是真的得了癌症。」
  • 武義:打造「醫聯體+醫共體」兩體相融
    在近兩年的實踐中,該院探索出「醫聯體+醫共體」兩體共融發展的武義樣板。 01|醫聯體紅利向醫共體延伸 「趙院長,我前幾天體檢時發現前列腺腫瘤標誌物水平高,醫生懷疑我有可能患了前列腺癌,讓我去做穿刺。我這幾天非常害怕,麻煩您幫忙看看是不是真的得了癌症。」
  • 「相加」到「相融」 「民聲」務「民生」
    「相加」到「相融」 「民聲」務「民生」 瀋陽日報
  • 鄉村「金話筒」傳遞黨的好聲音
    連日來,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先後組織知客宣講隊、文藝小分隊、百姓宣講團等隊伍深入農村、企業、學校、社區等地,打造基層宣講「輕騎兵」,打通基層宣講「最後一公裡」,切實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推動全會精神在昭化大地廣為傳播。
  • 本地:沁陽驕傲!追夢少年
    他個人覺得要學會立志,要謙虛,要做好時間管理,同時,放鬆心態,打好基礎才能取得好成績。在班主任袁少普看來,成績的取得令人欣喜。「王展鵬是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一對一輔導中,他總能精準找到問題,把握規律。無論什麼時候看到他,他總是在奮筆疾書。
  • 大寫的羨慕丨沁陽又一個小區開閥供暖啦!
    經過國電投沁陽能源銷售有限公司的加班加點努力,12月19日,建業春天裡小區集中供暖開閥。  記者隨國電投沁陽能源銷售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到建業春天裡小區,在樓道內,工作人員認真檢查集中供暖管道及各種設備,對已經具備開閥條件的小區住戶,依次開閥供熱。
  • 全智媒深度融合的太極方案|媒體融合|人民日報社|劉帆|融媒體中心|...
    「媒體深度融合」,已經寫入「十四五」規劃。剛剛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從新媒體到全媒體、智媒體;從相加到相融,再到深度融合。「全智媒的深度融合」這道極其複雜的綜合大題,考驗著多學科、多行業、多領域的跨界綜合協同能力。
  • 融合全媒體服務大民生!無棣縣融媒體中心攜手共「融」開啟新徵程
    高度重視,統籌規劃,融出新聞隊伍好氣象(一)積極溝通協調,完善工作機制。無棣委、縣政府始終將融媒體中心建設作為落實黨的意識形態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為無棣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 河南沁陽 | 看!沁陽學霸養成記
    他個人覺得要學會立志,要謙虛,要做好時間管理,同時,放鬆心態,打好基礎才能取得好成績。「王展鵬是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一對一輔導中,他總能精準找到問題,把握規律。無論什麼時候看到他,他總是在奮筆疾書。而且他很懂得為人處事,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成績出來後,他第一時間給老師打電話,給學校聯繫,甚至要帶自己的父母過來,向老師和學校道謝。我相信,常懷感恩之心的人一定能走的更遠。」
  • 「融媒小廚」讓兩會好聲音更快更響
    為充分報導今年兩會盛況,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在北京設立「哈報集團全國兩會融媒新聞中心」,派出旗下哈爾濱日報、新晚報、哈爾濱新聞網和ZAKER哈爾濱等融媒「精兵強將」組成報導團隊,為家鄉讀者帶來全方位、全天候、多角度、深層次的兩會一手報導。
  • 鄉村振興引領 推動城鄉相融共生
    獅山鎮鎮長黃偉明提出,城市與農村相融共生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點。 城市與農村如何融合?獅山通過鄉村振興引領,以項目帶動、村級工業園改造提升、產業投入為有力抓手,加速城鄉融合。在此背景下,擁有豐富生態、旅遊、歷史文化等資源的農村,也憑藉精準定位,讓鄉村資源價值在城鄉互補融合中凸顯,加速推動城市與農村相融共生。
  • 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發布 "相加"到"相融"加速跑
    原標題:「相加」到「相融」開始加速跑   今天上午,社科文獻出版社、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發布了《媒體融合藍皮書: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報告梳理了2016年中國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創新實踐、科研成果,探討了媒體融合理論與實踐所面臨的新挑戰、新問題。
  • 宿老師講作文:融中國,融世界,我愛我融
    即通過添加修飾限制詞語或者擴展成短語形式,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融」這個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細化為「融洽的溝通」「融合無價」「融化心之堅冰」「莫道不相融」「融合世界」等等,這樣來引領思路,構架全篇。第三種是近義詞法。通過審題構思中的話題轉換來擴展思路開闊視野豐富素材。
  •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現狀與建議探究
    堅持守正創新,大融合,打造宣傳一面旗;大聯合,打造聚音萬花筒;大展現,打造藍田會客廳,將藍田縣融媒體中心建設成弘揚藍田文化的「留聲機」、講好藍田故事的「萬花筒」、展示藍田形象的「大舞臺」、傳遞藍田聲音的「放大器」。
  • 「四心」共融 打造獨具魅力的人文鎮海
    鎮海區在奮力爭當「重要窗口」模範生的實踐進程中,必須堅持以全會精神為指引,勇扛使命、勇挑重擔,堅持「四心」共融,加快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打造獨具魅力的人文鎮海,促進文化軟實力與經濟硬實力相匹配,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 江蘇「兩中心一平臺」融合發展試點區溧水揭牌
    空間相鄰,線上相融,資源相通。12月22日,首個江蘇「兩中心一平臺」融合發展試點區在溧水揭牌落地。進一步系統推動溧水區融合發展,夯實基層治理,適應全媒體時代群眾需要,使「兩中心一平臺」相互借力、相互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