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教師夫婦連續6年到偏遠山區愛心支教

2020-12-15 湖南24小時

74歲的忻元華和老伴滕崇熱心支教。6年來,他們的腳步走過江西、廣西、四川、甘肅、湖南等地的偏遠山區,為7000多名中小學生帶去生動、有趣的科學課程,展示了知識的無窮力量。

翻山越嶺七小時到達目的地

忻老師畢業於西安交大,曾任陝西寶雞教育學院副院長、寶雞大學副校長,後擔任寧波高專副校長。老伴滕崇退休前是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心理諮詢中心的一位老師。

今年7月,忻老師夫婦在看電視時看到了四川大涼山的貧困處境,萌發了去那邊支教的想法。恰好,忻老師看到有個公益網站正在招募支教志願者,於是把自己的簡歷和支教經歷發了過去,並且馬上通過了審核。

出發前一個月,忻老師就開始整理行李,帶上了雷射槍、磁懸浮裝置、摩擦起火棒、熱氣球、簡易電動機等20多套自製實驗道具。

10月20日,忻老師夫婦乘坐飛機出發。飛機降落在西昌,夫婦倆在當地一家賓館住下。第二天早上坐大巴車前往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司機說137公裡路需要開4個小時,沒想到那天山裡下起了大雪,途中一共用了7個小時。

課程帶給學生們滿滿的新奇

美姑縣居住的少數民族,祖祖輩輩以農牧為生。一眼望去都是大山,沒有平地,環境封閉。

忻老師夫婦先是來到拉木阿覺鄉的「兒童之家」總部,那裡住著40多個孩子。建築陳舊,一樓是孩子們晚自習教室,二樓是宿舍。忻老師拿出自帶的實驗道具,在課堂上給大家演示了簡易的潛水艇、熱氣球、電磁波點燈等實驗,滕老師則帶領大家做手指操和心理健康講解。雖然只是短短兩節課,但帶給了學生們滿滿的新奇。大家直呼「太神奇」!「驚呆了」!

接著,兩人坐著皮卡車,一路顛簸來到位於高山上的格木小學和巴姑小學。和寧波比起來,當地學校條件普遍非常簡陋,但學生們渴望知識的眼神,還是讓忻老師夫婦看到了希望。

最後,忻老師夫婦來到了洛俄依甘鄉小學。這個小學今年9月份新建,條件相對比較好,校舍依山而建,三層到四層要爬120個臺階。給忻老師留下深刻記憶的是當地孩子的呼聲,「我想走出大涼山。學習給我力量,知識改變命運」。

忻老師夫婦此趟支教,歷時一個月。

深入基層開展科學啟蒙教育

忻老師支教所帶的實驗小道具全部自製。作為一名老師,他深知「實踐」的重要性。退休後,他常常早上四五點鐘起床,在房間裡開始研究製作實驗道具。

「我的道具越小越好,材料越輕越好,攜帶方便。」他先後研製了火箭發射簡易裝備、電磁波點燈、超聲波遙控、磁懸浮裝置等。別看這些實驗展示才幾分鐘,但研究開發過程卻需要好多天。比如,雷射槍打爆氣球的實驗先後就調試了幾個月。

十多年來,忻老師深入寧波各區縣(市)進行科普教育,給學生們帶去了一堂堂生動有趣的科學課,曾被評為「浙江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寧波市最美五老志願者」、「海曙區百姓學習之星」等榮譽稱號。他說,只要身體吃得消,會堅持給學生們帶去有趣的課程。

寧波晚報記者徐麗文

【來源:中國寧波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退休高校教師夫婦連續6年支教
    忻老師愛心支教課場景。而今年是他們前往偏遠山區支教的第六個年頭。6年間,他們曾先後前往江西、廣西、四川、甘肅、湖南等地,累計為7000多名中小學生帶去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課程,展現了知識的無窮力量。忻老師畢業於西安交大,曾任陝西寶雞教育學院副院長、寶雞大學副校長,後擔任寧波高專副校長。老伴滕崇退休前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
  • 大愛在湘西:「支教奶奶」點燃山區孩子的希望
    浙江省寧波市一名小學退休教師,放棄安逸的晚年生活,不遠千裡到湘西南漵浦山區支教。六旬奶奶,不遠千裡湘西山區支教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的一名退休教師。2003年,她被一所私立學校高薪返聘後,仍想著要實現自己多年來的支教心願。周秀芳上小學時因家貧交不起學費,父母讓她輟學。關鍵時刻,班主任老師為她墊付了3元5角錢學費,才得以繼續完成學業。
  • 外交官夫婦朱敏才孫麗娜:9年支教綻放最美心靈
    外交官夫婦朱敏才孫麗娜:9年支教綻放最美心靈 發表時間:2014-09-22   來源:,毅然從繁華的北京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9年來,他們支教的足跡遍布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中國文明網)  從北京到貴州,翻過的是繁華;從城市到山區,翻開的是貧瘠和落後。但城市的繁華沒有鎖住朱敏才、孫麗娜夫婦的目光,反而促使他們由自己的安逸想到落後山區孩子的酸辛。
  • 寧波「支教奶奶」捐建的新一批小學落成 浙江新聞赴湖南探尋
    2015年一次偶然的師生聚會,聽了周老師的支教經歷,看到周老師拍來的貧困山區孩子的生活處境,張剛當即決定加入愛心援助隊伍。【09:36】 「見到你們都來了,真好!」周秀芳說,三年多來,從自己的學生、同事過的老師,再到寧波和湖南兩地的各界愛心人士,她的愛心團隊越來越壯大,受助的孩子已經超過350個,這是讓她最欣慰的事。
  • 江春生慰問山區偏遠學校教師
    嶽西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淼 通訊員 範勇 龍恆友)9月10日是第35個教師節,縣委副書記、縣長江春生深入青天鄉道義小學、包家鄉中心學校走訪慰問教師,並向全縣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離退休教師致以節日的祝福和誠摯問候。
  • 如果年薪60萬,讓你去偏遠山區支教一輩子,你願意嗎?
    年薪60萬,去偏遠山區支教,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是肯定會去的,畢竟這個收入是我們現在工資收入的8倍!不過,如果是國家發工資,從來就沒有60萬的支教!所以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實際上去不去偏遠山區拿60萬年薪的支教,還取決於個人的實際情況,比如個人事業發展前途,婚姻家庭因素,要不要接送小孩上學放學,要不要照顧老人等等因素。我講一個實際的案例大家就知道有人的選擇總是會讓我們意外。
  • 定遠縣選派120名教師到偏遠農村學校支教
    今年秋季開學前幾天,定遠縣能仁學校校長張中保在為學校缺少教師犯愁。9月6日,在定遠縣2020至2021年縣內教師對口支援薄弱學校對接會上,縣教體局選派了來自嚴橋學校的江永奎老師等26名教師到該校支教,能仁學校缺教問題迎刃而解。據張中保校長介紹,能仁學校初中部、小學部、幼兒園和轄區內幾所村級小學有中小學生2570名,在園幼兒700多名,因教師退休等原因導致師資力量明顯缺口。
  • 為什麼鄉鎮教師招聘遇冷,而願意到山區支教的人有很多呢?
    我一直都有去參加支教的願望,2018年夏天的時候,我果斷地提交了一份到新疆支教的申請表,這個是廣東省教育部組織的支教活動,有政策支持,支教時間是一年半,但是高中學段在我所任教的地區只招2個人。結果我沒被選上,但是我學校的一名初中部的老師被選上了,而她已經有家庭,孩子也幾歲大,依然還是堅定地去參加支教,後來我得知,整個地區都有很多人提交了申請表。另一邊,我工作的學校在城裡,每年的鄉鎮招聘都有一些職位遇冷,有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招聘兩個職位,但是應聘的只有一個,可以說筆試過關的話基本上就沒什麼問題了。
  • 網際網路顛覆傳統支教 說客英語「進」山區學校
    導讀:一直以來,偏遠山區的孩子的教育問題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我們都對那些在邊緣地區支教的志願者心懷崇敬:他們翻山越嶺,告別家人,遠離熟悉的都市生活,在艱難的環境下,教山村裡的孩子讀書識字。平臺聚集著遍布全球的優質外籍教師資源,Abi就是眾多優秀教師中的一位。由於當地教師資源不足,孩子和老師都學過簡單英語,但不足以應付日常溝通。Abi不會說中文,而劉窯小學又沒人懂英語,這個課怎麼上呢?了解到孩子們的學習困難,Abi外教也是蠻拼的。
  • 假如給我60萬年薪,我不會選擇去偏遠山區支教,因為我更看重這些
    我想我也可以表達一下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我不會去支教!一、年薪60萬到偏遠山區支教,到底值不值?對於年薪只有6萬的老師來說,這個60萬的年薪確實是一個天文數字,肯定會有非常多的老師會選擇去,但是也不能保證所有人都會爭著頭皮去,比如我就不會去。
  • 退休教師踏上支教路:只要膝蓋允許,就會一直走下去
    2014年,從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教師崗位上退休多年的她,踏上了漫漫支教路,日夜奔波在貴州、湖南的山路上,只為那些渴求知識的稚嫩臉龐。那之後,她往返於山區和沿海,將長三角上萬名市民的愛心一點點地搬運到湘西、黔南,捐建了30所希望小學,讓4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3500餘萬元。
  • 深圳大學支教團隊:把知識和溫暖播撒到山區
    原標題:把知識和溫暖播撒到山區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支教的隊伍。深圳大學義工聯助學分會主辦的「螢火蟲計劃」和經濟學院義工協會主辦的「蒲公英計劃」是深大比較老牌的支教活動。2014年暑假,他們分別走進了江西、湖南和甘肅的偏遠山區,為當地孩子送去了屬於深圳青年學生的一份愛心。
  • 守望著貴州山區教育的老人——記貴州支教志願者朱敏才夫婦
    掰掰手指一算,從2005年開始,這兩位老人已經在貴州支教了九年。他們的足跡遍及望謨、尖山苗寨、遵義龍坪等地,這一路不論是多麼的艱難困苦,他們從未放棄。朱敏才老師行走在尖山的小路上孫麗娜老師在尖山苗寨小學授課  支教最大的收穫  2008年6月,看到一篇《一個老師的學校,他撐了6年》的報導後
  • 胡忠謝曉君夫婦:堅守藏區12年支教
    胡忠謝曉君夫婦兩人均為四川藏區福利學校志願者,教師。在去藏區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    2000年,胡忠在晚報上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導,動了支教的年頭。他帶著妻子到當地考察後,兩人為當地的艱苦狀況震驚。胡忠下定了決心,妻子支持他的決定。這時候,他們的女兒剛剛出生不久。孤兒學校處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縣塔公鄉,是一所福利性質的民辦公助寄宿制學校。
  • 朱敏才孫麗娜夫婦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孫麗娜老師領獎現場(圖片來源:央視網)朱敏才、孫麗娜夫婦(中)與孩子們。  多彩貴州網 訊  27日晚上,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在貴州支教長達9年多時間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被評上「感動中國人物。」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孫麗娜,女,退休高級教師。
  • 他即將退休 卻主動赴山區支教 只為潛心育人
    教書育人35年的金陳送老師,一直在城區周邊學校工作。2016年,金陳送老師主動到邊遠山區支教,在平凡中追求摯愛的教育事業,在清貧中享受教書育人的快樂。金陳送老師1962年出生,1982年參加工作,教書育人已經35年。從教以來,金老師一直在城區周邊教學,教過小學、初中、高中,教學「資歷」豐富。2016年,金老師主動申請,要到山區支教。
  • 201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後感:最美支教老師
    27日晚上,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在貴州支教長達9年多時間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被評上「感動中國人物。」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孫麗娜,女,退休高級教師。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退休後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
  • 小學裡來了教授夫婦,大山課堂變得精彩,銀齡教師支教讓農村教育活...
    「張老師,我想要一個跳繩當獎勵」、「教室裡有了沙盤和沙包,真神奇」……去年,教授夫婦雙雙赴湖北省孝昌縣農村學校講學,貧困山區裡有了老教授,校園裡發生了大變化。大山來了教授夫婦為進一步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充分利用退休教師優勢資源,湖北省於去年6月首次啟動銀齡講學計劃招募工作,招募了百餘名優秀退休教師到農村任教。
  • 安徽大學生赴山區支教,遇洪災與學生"失聯",15年後終於重逢!
    在那個基礎設施還不太完善,通信技術、救援技術還並不太發達的2005年,洪災讓這個偏遠的小鄉村變得滿目瘡痍。影像資料鮮有留存,但網際網路的文字記憶還存在著……如今看來,依然觸目驚心。幾經商榷,他們決定在合工大的校園裡組織募捐,為山區的孩子們送去溫暖。合工大人紛紛慷慨解囊,為災區帶去自己的一份溫暖。隆冬臘月,支教隊伍的其中一位志願者驅車一百多公裡,親手為戴家河初中的孩子們送去了募集到的善款和物資。
  • 青島小夫妻山區支教一年半 妻子已懷孕6個月
    還記得去年早報報導的一對80後支教小夫妻嗎?他們的愛心讓山區孩子的童年充滿色彩,他們也成為2012年度感動青島人物。新學期開學了,他們的支教愛心還在延續,「我們現在不是兩個人去支教了,是3個人。」何靜已經懷孕6個多月了,但她依然挺著大肚子堅持支教,他們兩人雖然不是正式的老師,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老師的偉大和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