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的忻元華和老伴滕崇熱心支教。6年來,他們的腳步走過江西、廣西、四川、甘肅、湖南等地的偏遠山區,為7000多名中小學生帶去生動、有趣的科學課程,展示了知識的無窮力量。
翻山越嶺七小時到達目的地
忻老師畢業於西安交大,曾任陝西寶雞教育學院副院長、寶雞大學副校長,後擔任寧波高專副校長。老伴滕崇退休前是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心理諮詢中心的一位老師。
今年7月,忻老師夫婦在看電視時看到了四川大涼山的貧困處境,萌發了去那邊支教的想法。恰好,忻老師看到有個公益網站正在招募支教志願者,於是把自己的簡歷和支教經歷發了過去,並且馬上通過了審核。
出發前一個月,忻老師就開始整理行李,帶上了雷射槍、磁懸浮裝置、摩擦起火棒、熱氣球、簡易電動機等20多套自製實驗道具。
10月20日,忻老師夫婦乘坐飛機出發。飛機降落在西昌,夫婦倆在當地一家賓館住下。第二天早上坐大巴車前往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司機說137公裡路需要開4個小時,沒想到那天山裡下起了大雪,途中一共用了7個小時。
課程帶給學生們滿滿的新奇
美姑縣居住的少數民族,祖祖輩輩以農牧為生。一眼望去都是大山,沒有平地,環境封閉。
忻老師夫婦先是來到拉木阿覺鄉的「兒童之家」總部,那裡住著40多個孩子。建築陳舊,一樓是孩子們晚自習教室,二樓是宿舍。忻老師拿出自帶的實驗道具,在課堂上給大家演示了簡易的潛水艇、熱氣球、電磁波點燈等實驗,滕老師則帶領大家做手指操和心理健康講解。雖然只是短短兩節課,但帶給了學生們滿滿的新奇。大家直呼「太神奇」!「驚呆了」!
接著,兩人坐著皮卡車,一路顛簸來到位於高山上的格木小學和巴姑小學。和寧波比起來,當地學校條件普遍非常簡陋,但學生們渴望知識的眼神,還是讓忻老師夫婦看到了希望。
最後,忻老師夫婦來到了洛俄依甘鄉小學。這個小學今年9月份新建,條件相對比較好,校舍依山而建,三層到四層要爬120個臺階。給忻老師留下深刻記憶的是當地孩子的呼聲,「我想走出大涼山。學習給我力量,知識改變命運」。
忻老師夫婦此趟支教,歷時一個月。
深入基層開展科學啟蒙教育
忻老師支教所帶的實驗小道具全部自製。作為一名老師,他深知「實踐」的重要性。退休後,他常常早上四五點鐘起床,在房間裡開始研究製作實驗道具。
「我的道具越小越好,材料越輕越好,攜帶方便。」他先後研製了火箭發射簡易裝備、電磁波點燈、超聲波遙控、磁懸浮裝置等。別看這些實驗展示才幾分鐘,但研究開發過程卻需要好多天。比如,雷射槍打爆氣球的實驗先後就調試了幾個月。
十多年來,忻老師深入寧波各區縣(市)進行科普教育,給學生們帶去了一堂堂生動有趣的科學課,曾被評為「浙江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寧波市最美五老志願者」、「海曙區百姓學習之星」等榮譽稱號。他說,只要身體吃得消,會堅持給學生們帶去有趣的課程。
寧波晚報記者徐麗文
【來源:中國寧波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