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丨金基德:即使我現在死去,也會馬上得到人們的重新評判

2020-12-12 澎湃新聞

不出意外,今天或者明天,全球各大媒體一定會留一個位置,給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意外離世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儘管他的作品充滿爭議,儘管他的性侵指控還沒有完結,但他就是這麼一位讓外界絕對無法忽視的電影人。

金基德。圖@DISPATCH韓娛王

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的一個山村中。原本是軍人的父親,曾在當地當了20年村長,母親是普通的主婦。如同卡夫卡與父親的關係,金基德與父親的關係也十分緊張。據他本人講述,「他就像頑固的高高在上的君主,只會用震耳欲聾的聲音發號施令。」

(《訪談:金基德的自我告白》,收錄於《野生 金基德》,範小青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在金基德後來的作品,如《撒瑪利亞女孩》、《莫比烏斯》等中,都可以看到對父親的複雜情感。

金基德九歲時,為了讓他的大哥受到更好的教育,全家人遷居首爾。結果他的大哥並沒有取得優秀的表現,失望的父親也沒有允許金基德繼續深造。在他從相當於初中學歷的農業技術學校畢業後,就安排他進入首爾九老工業園區和清溪川一帶的工廠工作,當時他只有15歲。

為了躲開父親,金基德20歲時自願報名加入韓國軍隊中最艱苦的海軍陸戰隊。服役期間,從沒看完過一本小說、連正常的韓文拼寫都有困難的他,在大學生戰友的幫助下,完成了小說處女作《父親的戰爭》,還投稿給韓國軍隊的文藝獎編輯部,雖然稿件未被錄用。服役五年後,金基德以軍士的頭銜退伍。之後他曾進入過神學院(從他日後的作品《撒瑪利亞女孩》、《聖殤》不難看出宗教的影響),也曾以留學的名義前往法國巴黎,但其實都沒有取得學歷,在這期間,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畫畫上,在巴黎時,更是靠當街頭畫家謀生。因此,他的學曆始終定格在初中畢業。金基德曾說:「話說回來,是因為劣等感,我才走到了今天的這一步。我對學歷,對社會既定規則都存有一種情結——一種反抗的自卑的情結。」

(《訪談:金基德的自我告白》)

在法國期間,金基德被《沉默的羔羊》和《新橋戀人》深深打動,因此萌生出自己想要拍電影的想法。回到韓國後,他就報名參加了兩個寫作培訓班。1995年,金基德通過觀察生活在漢江橋洞下的流浪漢,完成劇本《鱷魚》。他以必須自己當導演為條件,兜售劇本,幾經輾轉,好不容易拿到了一億韓元的投資。就這樣,沒有受過正規電影教育、沒有絲毫影視工作經驗的金基德,一腳踏進了電影的世界。他將自己的這種大膽歸因於「純粹」,一種「沒有經過教化的純粹」,一種「野生般的純粹」。

《鱷魚》海報

不出意料,出自這種「野生」導演的作品,散發著原始的氣息,很難被韓國的主流觀眾和評論界接納。包括處女作《鱷魚》、以在法國的經歷創作的《野獸之都》、以一位年輕的賣淫女子和一位女大學生為主人公的《雛妓》,這頭三部電影的上座率和口碑都不甚理想。不過,《雛妓》的錄影帶大賣,還受邀前往全球各地20多個電影節,令金基德備受鼓舞。

終於,到了千禧年,以一個隨意殺死好色男人的女子和一個想要自殺的男子為主人公的《漂流欲室》大獲成功。該片入選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令金基德就此登上國際舞臺。之後,他便成了歐洲電影節的常客,《收件人不詳》再度入選威尼斯電影節、《壞小子》入選柏林電影節、帶有自傳性質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入選洛迦諾電影節,並獲得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觀眾選擇獎。

《春夏秋冬又一春》海報

然而,2004年才是金基德導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當年2月,由少女援交引發一連串悲劇的《撒瑪利亞女孩》入選柏林電影節,並拿下最佳導演銀熊獎。這是金基德導演生涯中第一個重要獎項。當年9月,《空房間》入選威尼斯電影節,再接再厲拿下最佳導演銀獅獎。

《撒瑪利亞女孩》海報

《空房間》海報

獲得國際認可後,金基德並沒有改變他的野生屬性,繼續講述浮世畸零人的異色遭遇,比如老人與少女的畸情(《弓》)、容顏與愛情的關係(《時間》)、死囚與有夫之婦的神交(《呼吸》)、夢魘與真實的混淆(《悲夢》)、電影人的自我懷疑(《阿里郎》)。

金基德越走越遠,對於他來說,創作似乎沒有所謂的邊界與尺度。2012年,以極致的殘酷關照人性悲憫的《聖殤》,拿下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獅獎。之後的《莫比烏斯》,是金基德作品中少見的取得不錯商業成績的一部。影片講述想要懲罰出軌丈夫的妻子,錯手閹割了自己的兒子,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丈夫又選擇自宮的離奇故事。

《聖殤》海報

關於自己作品裡那些很難用「普通」來定義的主人公,金基德曾說:「我的電影主人公,雖然以大眾道德標準來看,難免有些奇異兼行為悚然之嫌,但若將『人到底是什麼』這一話題放在電影閱讀的中心,圍繞它去思考,我相信對影像的理解將是不同的。」

(《訪談:金基德的自我告白》)

韓國著名影評人鄭聖一,曾將金基德與另一位非常個人化的韓國導演——洪常秀做過一番有趣的對比:「洪常秀的電影令人聯想到貝克特,而金基德電影則是布萊希特式的。看洪常秀電影時,我們會不自覺地將自我看作是電影內部構造的一部分,而看金基德電影時,他卻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電影裡發生的每個事件上。當洪常秀在做那些無休止的重複時,金基德卻在想方設法把已經發生的事情再次呈現給觀眾。」

(《作家論:透視金基德》,收錄於《野生 金基德》)

《莫比烏斯》海報

在挑戰人倫底線的《莫比烏斯》之後,金基德又拍了《一對一》、《停止》、《網》、《人間,空間,時間和人》等作品。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似乎變得越來越「正常」,甚至思考起了人的社會責任與國民身份的認同。然而,這些作品的反響都不及他過去的作品。

與此同時,隨著反性侵運動在全球蔚然成風,多位女演員站出來指責金基德劣跡斑斑的性侵惡習,令他深陷輿論漩渦中,作品也遭遇停映。如同伍迪·艾倫在好萊塢的命運,金基德也成了韓國影壇的「過街老鼠」。而由中國公司投資,他所謂「十年間走遍中日韓三國」創作而成的《無神》,也遲遲沒有下文。

金基德曾自述道:「金基德在膨脹。金基德其實很脆弱。金基德一無所有。我一邊如上自憐,一邊如下狂想:你們有信心絕不看金基德電影麼?雖然這樣說多少有些難為情,但我敢肯定,即使我現在死去,我也會馬上得到人們的重新評判。甚至是那些討厭我、否定我的人。我知道,他們會爭先恐後地轉變態度,重新解讀我的電影。」

從這一刻來看,顯然,他是對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金基德:即使我現在死去,也會馬上得到人們的重新評判
    不出意外,今天或者明天,全球各大媒體一定會留一個位置,給因為感染新冠肺炎而意外離世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儘管他的作品充滿爭議,儘管他的性侵指控還沒有完結,但他就是這麼一位讓外界絕對無法忽視的電影人。金基德。
  • 金基德去世,他滿是爭議的前半生,值得重新審視嗎?
    觀眾越討厭他,獎盃越喜歡他野路子出身的金基德被譽為韓國最具備個人風格化的電影導演,他的作品臺詞不多崇尚極簡,卻又時刻充滿了人性最殘酷陰暗的一面,喜歡的人喜歡的要命,不喜歡的人會送上謾罵。因為作品尺度過大,他的作品《莫比烏斯》一度曾經無法在韓國公映,金基德沒能贏得韓國主流電影圈的認可,觀眾也對他和他的作品的評價也並不友好。在一片謾罵聲中,金基德也曾大膽回應過那些鄙夷自己的人,言語中不但對於自己的電影充滿信心,甚至質疑那些攻擊他的人們「你們有信心絕不看金基德電影嗎?」
  • 毀譽參半 金基德孤獨地走了
    2012年,金基德憑《聖殤》摘得威尼斯金獅獎。《聖殤》的拍攝成本只有10萬美元左右。金基德領獎時說:「我是一個沒有受過學校教育的導演,金錢對我來說毫不重要,我拍電影是用我的全部身心來拍,一個人也能完成一部電影。」
  • 死在異鄉的金基德,終究還是要回到不喜歡他的韓國
    由於疫情原因,家人無法去歐洲辦理喪事,本來逃離韓國輾轉歐洲要在拉脫維亞定居的金基德,最終火化後骨灰還是要運回韓國。去年憑藉《寄生蟲》拿下金棕櫚的奉俊昊現在成了影迷心目中的韓國電影第一人,其實早在2012年金基德已經憑藉《聖殤》奪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實現了韓國電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零的突破。
  • 孤獨的他最終孤獨地客死他鄉 金基德導演的人生以悲劇落幕
    這個世界上,那些叫喊著要拍電影的人們,像過去的文人那樣,聚在一個小房間裡,抽菸喝酒,嘆氣,憤世嫉俗,這對我來說都比較遙遠。有喝酒抽菸的時間,還不如走路,我主要走路,就是單純地走路。邊走邊想。有時候路過電影院,就進去坐下看電影。這時候,會突然蹦出一些靈感,但可能與我正在看的電影沒有任何關聯。
  • 金基德 在極度熱愛與難以忍受之間
    在世紀之初的十年裡,金基德的《漂流欲室》《撒瑪利亞女孩》《收信人不詳》《壞小子》等一系列作品成為他們的青春佐證。有網友留言:「比起很多在閱讀電影史時才知道的大師名字,金基德是真正伴隨我青春的那個人。」人們懷念金基德,同時懷念那個信仰藝術電影的歲月,通過他找到對慘綠青春的最佳寫照,發洩出自己對世界的恨意。
  • 金基德因新冠肺炎去世:憎惡我的人,在我死後,會以另一種態度看我的...
    以下文字源自《金基德:野生,或者贖罪羊》(鄭聖一 幸福讀書出版社 編譯 焦豔) 「我問你們,你們有不看金基德電影的信心嗎?我想如果我現在死了,金基德會被重新提起。那些憎惡我的、否定我的人,在我死後,會以另一種態度爭先恐後地看我的電影。
  • 金基德:我的人生自敘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以下文字源自《金基德:野生,或者贖罪羊》(鄭聖一 幸福讀書出版社 編譯 焦豔)「我問你們,你們有不看金基德電影的信心嗎?我想如果我現在死了,金基德會被重新提起。那些憎惡我的、否定我的人,在我死後,會以另一種態度爭先恐後地看我的電影。我的這種想法是不是太自大傲慢了,不過這應該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 再見了,獨一無二的金基德
    2020年12月11日,韓國導演金基德在拉脫維亞去世。筆者想起高二時趁著周末用教室裡的班班通看《聖殤》,由此成為電影啟蒙之一,不禁作此文,以為紀念。金基德的作品一向被詬病主題先行、符號性強、空間封閉、基調壓抑、幾乎沒有臺詞等。換言之,他的電影有太強的個人風格,太「金基德」,經常「叫好不叫座」。
  • 60歲的金基德,死在離韓國很遠的異鄉
    與小津安二郎一樣,金基德同樣死在了60歲。原本正籌備小津紀念稿的我們,初聞金基德死訊時的心情,無疑是震驚的。沒想到,他這樣一個倔強而桀驁的人,竟沒能活到耄耋之年或者以某種傳奇的方式告終,而是死於新冠肺炎。正如有人感嘆說,新冠該剝奪了他多少年的創作生命啊!這或許是比死訊本身更讓人難過的事。
  • 金基德突然去世,2020令人窒息
    但是在金基德的電影裡,讓我對人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與同情。他會淋漓盡致地給你展現人間的生與死、愛與恨、靈與肉、罪與罰、沉淪與救贖、智慧與無明、解脫與輪迴.....他的電影往往會把你帶到這人世間的黑暗裡去逛一圈,可是逛著逛著你就跟照鏡子一樣想起很多人和事。
  • 金基德:死於七千公裡之外
    情色、亂倫、暴力、裸露、大尺度、十八禁等等,因為這些關鍵詞,金基德的電影在各種資源網站上總是尤為受歡迎,加大加粗標紅,總是有很多人在他的新作一出現的時候就馬上下載觀看,雖然這其中有很大一群人連金基德是誰都不知道。
  • 金基德:生于禁忌,死於新冠
    如果是金基德來當導演,會怎樣拍自己人生的這個結局?他要從哪裡說起?他會從2017年開始的那場醜聞談起嗎?那一年,他在韓國被一位女演員以性騷擾等罪名起訴,雖然最後他只因為毆打女演員被罰款大約3萬人民幣,但從此聲名一落千丈。
  • 金基德《聖殤》入圍威尼斯 稱反省痛苦毫無意義
    今年,他的新作《聖殤》又入圍了威尼斯電影節,在6月的上海電影節上,南都對金基德進行了專訪。南都:去年在坎城電影節,您幾乎沒有接受媒體採訪,現在已不是如此。這段期間,自己的心態發生了什麼變化?與外界、媒體交流,感覺如何?金基德:在坎城電影節接受媒體採訪讓我很不舒服。我不是不願意接受媒體採訪,只是在坎城電影節上,人們問的問題都差不多,比如都會問我拍攝《阿里郎》的手法。
  • 金基德與山西的電影緣
    「一切就這麼突然,到現在,我都沒能定下心來……」  山西晚報:跟他第一次合作的印象?  師清峰:去年我們在雲南一起拍攝電影(《青玉》),這是我跟金基德前輩第一次合作,也成為最後一次。他工作的時候專注度很高,跟導演交流時會傾聽對方的表達,而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他有一個原則:他跟導演有不同的看法時,無論導演保持自己的思路還是聽從他的理解,他都會支持。
  • 愛奇藝·北京電影節在線影展丨美國往事、金基德、羅伊·安德森...
    一直相信,在線影展將來必會成為電影節的一個重要延伸,方便更多無法親臨影展現場的觀眾。下面,我也將針對愛奇藝此次展映的百部影片,做個簡單的盤點推薦,希望你們也能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影片。【大師經典】本次在線影展,也會配合北京電影節的方式,以大師系列的形式推出多部大師的經典合集。
  • 怎樣與死去的親人告別,以什麼方式紀念他們
    ,我應該走了,你要用你以後做出的成績和做有意義的事情來紀念我,這樣我才心安。不要用痛苦來告慰我,我心不安,不用擔心我,我自知道我去往哪裡」。說完後老人微笑著閉上了雙眼。我想,如果那位奶奶如果臨走之前不說那段話,做孫子的會不會一輩子留下陰影,會不會感覺是自己害死了奶奶呢。人都有一種心理,寧願是我死去,而不是你死去,好像自己越悲傷,越難過越能讓自己贖罪一樣,可是事情恰好相反,人越是尊重、越是謙卑、越是順應,死去的人才能安息。
  • 小二,來一首周董的《夜曲》,紀念我死去的愛情
    初戀是初二時的班長 那時是同桌 怎麼在一起的忘了 最最單純的時候 上課偷偷牽手一起用MP3聽杰倫 沒幾天我突然特別討厭他 現在想起來都說不上為什麼 我的初戀是被我自己毀了的 2012年高中 開學又是同班...就這樣我高中兩年整個是灰色的 明明認識裝不認識 現在大三躺宿舍聽這首 想起來他了 我的初戀 抱歉也不記得是什麼時候了
  • 金基德的基德式結局:掩蓋了荒謬人生的更大荒謬,也以此文懷念他
    是的,當昨晚有人告訴我金基德不在人世時,我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吧,又來假新聞?畢竟,他實在年輕,還差數日才到60歲生日,絕大多數導演起碼還可再拍十多年。一個人做了錯事,自己也無法原諒自己,唯有將自己的身體投進折磨的苦獄;內疚、悔恨、自責、憤怒、羞恥……諸種可壓碎心靈的情緒,隨著肉體經受的痛苦而得到宣洩、安放,精神的痛苦仿佛得到若干緩減。更重要的,是當事人確然感受到,仿佛有無窮重量的罪孽,在這個受苦的過程中,儼然被自己付出的代價贖回了。
  • 金基德《莫比烏斯》威尼斯首映 韓國上映刪減版
    導演金基德攜主演徐英洙、李恩雨亮相威尼斯,《莫比烏斯》講述的是錯手閹割了兒子的母親和為了贖罪自宮的父親的故事,將於5日在韓國和義大利同時上映。    金基德導演合作十多年的老搭檔趙顯宰此次在片中飾演一遍反省過去的歲月一遍對兒子贖罪的父親,去年憑藉《犯罪少年》成為東京電影節史上最年輕影帝的徐英洙飾演因為父母的過錯而成為殘廢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