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除了考驗英語水平,還特別考驗人品。尤其體現在Homestay上面。
最近,有一個留學僧吐槽自己的寄宿家庭,覺得嚴重不習慣:
洗澡都要嚴格控時的。我們浴室門上貼著一張通告,上面寫著:「男孩洗澡5分鐘,女孩洗澡10分鐘。違規者自己承擔多出的水費。」
不僅這樣,還控制電器的使用。
5月,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氣溫在40度左右。放學後我就感覺有些頭暈,可能有點兒中暑。因此,回到房間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啟動惟一的製冷設備:臺!式!電!扇!
我打開電扇開關,電扇卻沒有反應。不會連電扇也熱傻了吧?我抬起電扇才發現電線不翼而飛,頓時心裡一涼:我就這點兒需求了,難道要我望扇止熱?
對於「藏線」行為,她召集我們開過3次會。「澳大利亞是一個缺水的國家,特別是南澳,我希望你們能夠節約水和電,來幫助這個國家。」;「我真的不是在乎錢!」
說得我們幾個留學生多少都有些負罪感。
就這個問題開了三次會,說了三遍!港真,一個普通市民都有這麼高的覺悟和愛國情懷,真令人感動!
除此以外,該留學僧表示在寄宿家庭裡要自己做早飯。不能在房間裡吃東西,晚上九點以後不能上網,不能在網上下載視頻,每次洗澡不能超過五分鐘,洗完澡後自己清潔衛生間,每周把需要清洗的衣服放在固定位置……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的同學覺得這個寄宿家庭真的好過分?
但其實,所有的摩擦可能只是來源於你不了解這個地方。
澳洲有些地方真的挺缺水的。政府會給每個家庭發放沙漏,讓大家把沙漏放在浴室以控制洗澡時間。
澳洲很多家庭也不會為自己的孩子準備早餐。學生會自己DIY三文治帶回學校吃。
所以,有時候寄宿家庭提出的這些要求,是因為他們把留學僧當作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本來這麼要求他們自己的孩子的。
了解了這些,大概你就不會認為自己不好彩遇到黑心的Homestay了。遇到問題,要先交流,學會包容、接受不同的文化。
部分留學生跟寄宿家庭的關係不太好也許是文化差異的關係,但也可能跟寄宿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等有關。
所以,入住的時候要簡單了解他們的性格,說清楚規矩和底線。
比如說,問清楚日常設備的使用權限。能不能用他們的廚房自己煮東西,有沒有特定區域可以晾曬自己的貼身衣物,等等。
(若是有什麼特殊要求,比如說不要寵物之類的條件,要事先和中介/學校說好,來到家庭說怕貓怕狗,老編也幫不了你)
多溝通!多溝通!多溝通!出現問題不說不問誤會越積越多,鬱悶的就是自己,了解清楚這樣發生摩擦的概率會降低。
假如真的到了不能忍的地步,留學生可以找向學校、專門機構通報投訴。讓工作人員了解雙方的情況,提供中肯的建議。投訴完還沒效的趕緊,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