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特別的作文投稿!「我的爸爸是《南京抗疫現場》導演竹內亮」

2020-12-14 騰訊網

交匯點訊 近日,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南京晨報小記者作品版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投稿。來自漢江路小學六(2)班的趙純,根據自己疫情期間學習和生活的點滴,寫了一篇作文《一生難忘的經歷》。

在這篇真摯淳樸的小文章裡,記者發現,趙純作文裡出現的「爸爸」,正是最近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火爆網絡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這位在華日本人,用真實客觀的鏡頭把中國抗疫經驗和做法,傳遞給了世界。

近日記者通過電話,採訪了在南京家中的趙純和他的爸爸竹內亮。

作文投稿:

想記錄下這段「一生難忘的經歷」

在約定的採訪時間,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小男生羞澀而禮貌的問候。在中國,他跟媽媽趙萍姓,叫趙純;在日本,他跟爸爸竹內亮姓,叫竹內純。在趙純心裡,他有兩個故鄉,兩頭都有深深的愛與牽掛,日本奶奶和中國姥姥做的菜一樣好吃。

趙純在南京出生,三個月時就跟著爸爸媽媽到了日本生活,在日本上完了幼兒園。5歲那年,他又跟著家人回到南京上小學。今年12歲的他,是一名六年級小學生。 在南京已經生活七年,趙純很喜歡南京,「這裡有我的學校,我的家」。每年暑假和寒假,趙純也會跟著家人去日本看望爺爺奶奶,會在日本的學校體驗學習一到兩周。

因為疫情,他和妹妹已經在家宅了快三個月,但這樣的日子對他來說影響不大,作為一枚資深小宅男,趙純很坦誠:「我這個人吧,就是有點懶,不喜歡走太多,我喜歡宅在家裡。」在爸爸的潛移默化下,趙純也喜歡上了拍視頻和剪輯。這個假期,他自己想劇情,編劇本,邀請爸爸和五歲的妹妹當演員。

和所有南京小學生一樣,趙純也每天在家上網課。他在作文裡寫道,「不僅有讓我頭疼的數學課和語文課,也有我喜愛的英語課和科技課」。他喜歡體育課,爸爸有時候會陪著他一起上課,「但數學課和語文課,有時候我還是會聽不懂」。

相較於趙純的宅,爸爸竹內亮則相反,是個特別喜歡出門的人。二月中旬,竹內亮因工作去日本,回來後即居家隔離14天,全家跟著一起隔離。對於這樣一段獨特的全家相聚時光,開朗的竹內亮非常耿直:「不太喜歡,因為我喜歡到外面,跟家人在一起確實開心,但是一直在家真的受不了啊!哈哈哈……」也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段經歷,結束隔離後,他決定拍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

爸爸火了:

「很多人都知道我了,我就覺得很害羞。」

3月2日《南京抗疫現場》日語版登上雅虎首頁後,竹內亮就一直很忙,「工作忙,接受採訪忙,參加活動也忙,個人的工作越來越多,視頻發布後一個多月來,將近100家媒體來採訪我」。

目前這部火遍國內外的紀錄片已經推出了16種語言版本,竹內亮都免費提供給對方。不久前,南京市檔案館將《南京抗疫現場》系列紀錄片的相關影像資料永久保存。對此殊榮,竹內亮直呼:「太榮幸了!真的沒有想到,很開心。」

看到爸爸最近很火,趙純心裡也為爸爸驕傲:「我覺得爸爸很厲害,他現在最感興趣的就是疫情。」在這部10多分鐘的紀錄片裡,趙純在家上網課的鏡頭也被剪輯了進去。一個小宅男忽然被那麼多人關注,趙純心裡一邊覺得很開心,一邊又念叨著「完了完了」,「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我了,我就覺得很害羞。」

紀錄片還沒發布出來時,他已經在想像著回學校見到同學們的情景。「我心裡悄悄想像著他們見到我會怎麼說,比如『哎,趙純,你的爸爸很厲害啊,我在鏡頭裡看到你了』之類的,這個時候,我想我應該是不回答的,因為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電話裡,趙純蹦出一串清脆的笑聲,「我還是很想回到學校的,想看看同學們都怎麼樣了」。

「樸實、善良,特別為人著想」,在語文老師萬進眼裡,趙純極具閃光點,「在這段特殊的線上學習階段,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鼓樓區開展徵文評選活動開始後,萬老師第一時間鼓勵趙純積極參與,於是有了這篇真情實感的作文。

繼續拍攝:

我就是一個信息記錄者和傳遞者

「我每次出差去日本的時候,都是說,去日本,回南京」,在南京多年,竹內亮不僅說著一口流利自然的中文,內心也對南京有深厚的情感,「南京是我的家,日本是我的老家,我的根在南京」。

趙純現在也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日語,「以前每周六我都去日語國際學校班學日語,但因為疫情,現在學習日語時間少了,爸爸就每天儘量跟我用日語交流,可是每次爸爸說著說著,不小心就說出了中文」。對於爸爸已經很優秀的中文水平,率真的趙純也給出了更高要求:「我覺得還不是很流利,發音不夠標準。」

對於中日教育上的差異,竹內亮坦言:「我覺得中國小孩壓力還是太大,最近確實減負了,但跟日本比起來壓力還是大,但是日本現在推行輕鬆教育,又太過於輕鬆,作業量太少了,能在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就好了。」竹內亮很看重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拍《南京抗疫現場》前,竹內亮還連續5年拍攝了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聚焦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和生活在中國的日本人,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如今已推出200多集,廣受好評。竹內亮說,疫情過後,他會繼續拍南京的觀光、旅遊、文化、美食,將南京的文化傳遞到日本。

「很多人跟我說,你是中日友好大使、友好的橋梁什麼的,其實我不太喜歡這樣的稱呼」,作為一名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出發點很簡單,「我只是想把真實的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客觀地傳遞給對方而已,希望通過我們拍攝的視頻,他們能互相了解彼此,這就可以了。比如這次,日本民眾不僅看到了南京為抗擊疫情作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南京的快餐店、社區、地鐵站、街道,了解到了真實的南京和中國,這個就足夠了,我就是一個信息的記錄者和傳遞者而已」。

附投稿作文:

一生難忘的經歷

因為一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什麼時候開學變得遙遙無期。這時,南京市鼓樓區教育局開始了網絡學習的課程,停課不停學。

不僅小學生要上網課,我上幼兒班中班的妹妹也有網課。她除了要完成幼兒園偶爾發的畫畫和手工作業,還要每星期上一次舞蹈網課。妹妹的網課比較簡單,除了學一些簡單舞蹈,就是每天練些基本功,然後拍照發給老師,妹妹每天都學得很認真。

一天,我看見妹妹在練習劈叉,姥姥誇她很棒。我在一旁說:「有什麼嘛,誰不會呀!」說著,我「啪」的一聲做了一個劈叉動作。這時,姥姥和妹妹大笑起來。原來,我做的劈叉不是「一」字形,而是「八」字形,但那已經是我的腿能劈開的極限了。我這才發現,妹妹上網課成果很好。

我是六年級的學生,網課內容可比妹妹多多了。不僅有讓我頭疼的數學課和語文課,也有我喜愛的英語課和科技課,還有很有趣的體育課和眼保健操。對了,上體育課時,除了網課老師外,我還有一個體育老師,那就是我爸爸。

因為工作,疫情剛開始時他去了日本。等爸爸從日本回來,根據規定他要在家隔離14天,我們全家也要隔離14天。爸爸的工作雖然受到了影響,但他能陪我上網課了。網課中,爸爸最喜歡體育課,他每天還額外給我加一段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

作為紀錄片導演的爸爸,決定結束隔離後,拍一個介紹南京抗疫的視頻給日本觀眾看。拍攝中,爸爸竟然還拍了我上網課的鏡頭。因為這個視頻,爸爸在日本和中國都火了一把,還受到了南京市委書記的親切接見,我也被一起邀請去了。我真為有這樣的爸爸感到驕傲,更為生活在南京這座了不起的城市而幸福滿滿。

這次疫情是人類的不幸,但不幸中的萬幸是,我們還能在家上網課學習,還和家人度過前所未有的團聚時光,這將是我一生難忘的經歷。

漢江路小學六(2)班 趙純

指導老師 萬進

交匯點記者 劉靜 李豔

D

相關焦點

  • 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疫情記錄依舊在路上
    來源:鈦媒體一位名叫竹內亮的、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最近火了。「初衷是因為著急!因為我也每天看日本的新聞報導,看日本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是日本政府防疫措施不到位,百姓也沒有危機感,出門不戴口罩,還去明星的演唱會……」竹內亮導演這樣感慨拍片的動因。
  • 《南京抗疫現場》導演:想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力量
    從日本導演竹內亮的《南京抗疫現場》,到德國電視臺的《一種新病毒正在世界傳播》、英國BBC的《武漢:封城人生》,以及聚焦武漢的《英雄之城》《冬去春歸》《生死金銀潭》……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外紀錄片人正從不同角度用鏡頭記錄下這個時代發生的抗疫故事。
  • 走紅中日的「抗疫日記」背後:日本人竹內亮住在南京的理由
    中新網南京3月21日電 題:走紅中日的「抗疫日記」背後:日本人竹內亮住在南京的理由記者 申冉 葛勇在半空盤旋著提醒市民保持距離的無人機、一人一桌吃飯的飯館新規、測量體溫後方可進入的住宅區……成為中國「網紅導演」的日本人竹內亮,在微博上更新了他的最新一部《南京抗疫現場》英文版,立刻就有熱心網友為這段短紀錄片加上了各種語言的字幕
  • 日本導演拍攝南京抗疫紀錄片被市長點名表揚,導演回應:該給南京點讚!
    3月10日,南京舉行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在現場講話時為一位日本導演拍攝的南京抗疫的短片點讚,並表示「對我們招商引資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有利機會」,這位日本導演就是竹內亮。在南京全市招商突破年動員大會上,韓立明部署了2020年招商引資工作,並明確提出五個「突破」要求。在聚焦重點求突破上,韓立明特別提到,最近在日本火了的南京抗疫短片。
  • 日本導演《南京抗疫現場》上新了,這次聚焦街頭熱鬧的背後
    這次拍了南京一線奮鬥的人作為《南京抗疫現場》紀錄片第一部,該片拍攝的對象是身邊人,身邊事,記錄都是自己上班路上,員工上班路上,以及辦公室情況和公司周邊情況,真實反映南京在疫情防控期間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真實狀況。這部紀錄片分別用中文版、日文版、英文版播出後,不僅在國內,還在日本引起強烈反響。
  • 「外籍中國通」看中國|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我在中國記錄真實
    作品接連爆紅、被外交部發言人點讚、上節目、拍雜誌……來自日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最近「出圈」了。「很多人說『你火了』,但我感覺我什麼也沒變。」竹內亮回應。「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一頭咖啡色的自然卷,一口流利的中文,42歲的南京女婿竹內亮被粉絲親切地稱為「亮叔」。
  • 日本紀錄片導演拍下南京街頭防疫日常 呼籲日本向中國學「抗疫」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在日本雅虎首頁上播出了『南京抗疫現場』的短紀錄片……這是為了讓日本人了解中國人的抗疫對策而製作的,因為好多日本人到現在還沒有危機感。」竹內亮導演被多家日本電視臺報導「我沒有預料到紀錄片能引起那麼大的關注,本身我拍攝的初衷是為了引起日本朋友的警覺,沒想到竟然在中國國內也有反響」。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竹內亮說到了作品誕生的「前因後果」,更談到了其創作目的,「我認為,我想要的效果已經達到了。」
  • 日本導演記錄南京抗疫生活:從不理解到欽佩,願世界看到中國的努力
    近日,一部記錄南京市民抗擊新冠疫情的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第二部》登上了日本雅虎網站頭條區。這是繼一個月前播發的《南京抗疫現場》第一部後該系列紀錄片再次登上雅虎頭條版塊,日本NHK電視臺、朝日電視臺等媒體再次紛紛轉播。
  • 日本導演竹內亮的「非典型」中國紀實
    繼6月執導《好久不見,武漢》成為「爆款」後,這次竹內亮再次將鏡頭對準武漢。他表示,「武漢,我會一直拍下去,把真實的武漢傳遞給世界」。一個日本導演,為何要長居南京、記錄中國?看起來似乎不經意、很隨意的紀錄片,為何能感動萬千網友?長江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竹內亮,尋找他「住在這裡的理由」。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人竹內亮。彼時,《南京抗疫現場》的第一部登上了日本最大的網站雅虎日本的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如今,他再次通過鏡頭客觀呈現《好久不見,武漢》,讓日本網友看到最真實的武漢。
  • 《好久不見,武漢》爆紅網絡,聽導演竹內亮講述背後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正是年初因短片《南京抗疫現場》爆紅網絡的日本導演竹內亮。久居南京客觀呈現,拍攝武漢真實自然,他溫柔地觸碰著城市和人的心緒起伏,他說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拍攝起因是怕偏見讓武漢變成日本福島三月初,因為拍攝的紀錄短片《南京抗疫現場》在網上爆紅,竹內亮接到了來自各方的合作邀約,但當時他就向交匯點記者透露等到疫情結束或者好轉,他最想去武漢,去拍武漢人,他太想知道這幾個月裡他們經歷的一切。武漢「解封」後,拍攝計劃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 日本導演竹內亮記錄南京抗疫戰 外國人眼中的江蘇防控是何「模樣」
    近日,一條名為「南京抗疫現場」的紀錄短片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短片裡,生活在南京的日本人竹內亮花兩天時間拍下的南京24小時抗疫實錄,展現了普通中國民眾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日常工作。
  • 導演竹內亮:很窮的「假日本人」在中國,拍了部高分紀錄片
    2017年年末,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舉辦了兩周年粉絲見面會。日本導演竹內亮率先熱場。他斜戴黑色鴨舌帽,內穿粉紅衛衣,外套黃色外套,搭一條黑色休閒褲,用日本口音唱起了嘻哈歌手Bridge的《老大》。
  • Trendmo趨勢|竹內亮 保持真實,必有迴響
    七年前,竹內亮跟隨妻子移居到中國,創立了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製作了以介紹中日文化生活為主題的紀錄片,用最平實的畫面鋪就一卷生動鮮明的人間百景圖。「好多外國人,包括日本人對武漢還有偏見,雖然官方說武漢沒有問題,但這是官方說,外國人還是不信,所以我想自己去看看,把真實的武漢傳達給外國人。」竹內亮在自己的豆瓣主頁分享了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初衷。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我要光明正大地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
    自2013年移居南京以來,竹內亮曾花4年製作了大約200集《我住在這裡的理由》(The Reason I Live Here)系列紀錄片,介紹住在海外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外國人(showcasing Chinese living abroad and foreigners who live in China)。
  • 在南京的日本人拍了抗疫紀錄片,日本電臺紛紛轉播,甚至火到海外
    但對於疫情正在爬升的地區,它正好緩解了燃眉之急——這部讓海外網友表示「有學到」「拍得很好,導演能不能提供德語版、韓語版……」的紀錄片。叫《南京抗疫現場》。這一切,不僅發生在南京。也是兩個月來,中國人共同經歷的事。那紀錄片為什麼選在了南京呢?這就要從導演說起。竹內亮。
  • 這個日本人拍的中國城市「抗疫日記」,火了!
    記者:申冉 葛勇在半空盤旋著提醒市民保持距離的無人機、一人一桌吃飯的飯館新規、測量體溫後方可進入的住宅區……成為中國「網紅導演」的日本人竹內亮,在微博上更新了他的最新一部《南京抗疫現場》英文版,立刻就有熱心網友為這段短紀錄片加上了各種語言的字幕,轉發到各國社交平臺上。
  • 這個南京女婿,獲外交部點讚!
    #華春瑩點讚竹內亮導演真實記錄中國#上微博熱搜啦1月6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了記者提問:「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
  • 在南京生活了七年的日本導演,說出了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本質不同
    我住在中國南京,以前沒有關心官方媒體說的數字對不對,但是通過這次疫情,我對具體的人數特別關心。 南京很少有感染的人,南京官方媒體說的人數最多93個,我周邊一個都沒有,朋友的朋友也沒有。 如果我的朋友有很多確診的,但是官方媒體說只有93個人,這是不可能的,確診的人數瞞不了的。
  • 日本導演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熱議 外交部:讚賞!望媒體用眼用心...
    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引發中日網友熱議,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有著不俗的播放量。  在今天(6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認真觀看了這部片子,並注意到這是竹內亮導演繼《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之後,一年內拍攝的又一部以中國抗疫為主題的紀錄片力作。該片以南京馬拉松比賽、無人配送、網絡直播等為切入點,真實記錄了中國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並指出「眼下中國能夠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是對14億人共同努力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