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詳細:證明違反競業限制,可搜集這18種證據

2020-12-13 澎湃新聞

真詳細:證明違反競業限制,可搜集這18種證據

2020-07-26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法務之家

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

勞動者如在離職後違反競業限制的協議,很可能會給原用人單位造成極大的損失,但在實踐中,用人單位即便明知員工違反競業限制,也不知如何獲得相應的證據以便維護合法權益。以下,筆者總結了全部的十八種證據,包括一些可行的取證思路,供參考。

根據取證難度,我們從易到難,進行了排列,一★為最低,五★為最高。

其中,最為靠譜的證據是出入工作場所的錄像,一般來說,不管員工如何刻意規避,只要用人單位足夠耐心,總難免會被取得相應的證據。

01、工商登記

在知道對方的經營單位後,可以從網絡上便輕易可以查詢,真有不少員工籤訂了競業限制的協議,卻竟然做顯名股東。

取證難度:★

02、新單位對勞動者在新單位網站、宣傳冊、廣告等載體上的記載

取證難度:★

03、如果是上市公司還可以關注其信息披露以及對外宣傳信息等

取證難度:★

04、快遞籤收證明

沒有快遞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收快遞的可能性極低,尤其是單位的前臺很可能早就代收了。

甚至還可以假扮快遞員,送上辦公室。

取證難度:★

05、打座機電話

把撥打電話的過程錄像。

取證難度:★

06、勞動者進出新單位工作場所的影像資料(最靠譜)

對於侵犯隱私的抗辯,可回應2015年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06條雖規定:「對以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嚴重違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獲取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但在該員工已作出損害原單位合法權益的情形下,為合法保障權益,作相應的取證沒超過必要的限度,且在公眾的場合的公共空間取得相應的錄像,不構成對個人隱私的侵犯,合法性並無問題。

取證難度:★★

07、其他證人證言等能佐證勞動者從事與本單位有競爭關係的業務事實的證據

如果什麼證據都沒有,但大家其實心裡都明白,且裁判者也內心確信的情況下,一定要找來證人,使得裁判者好寫裁判文書。

取證難度:★★

08、勞動者再新單位的名片、電子郵件

取得對方的名片,最好是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與對方商談業務。如果對方的電子郵件,有籤名的設置,且有自動回復的功能,那就完美了。

取證難度:★★

09、合同洽談的過程

在商業洽談過程中,用錄音或錄像的方式,將洽商過程錄音錄像。

取證難度:★★

10、勞動者以新單位員工名義籤訂的合同等業務方面的證據

以客戶方式籤約或從客戶處取得。

取證難度:★★★

11、勞動者與原來客戶、同類客戶進行商業活動、進出原來客戶場所的影像資料

取證難度:★★★

12、繳納個人所得稅證據

該證據,非用人單位及員工本人,一般查不到,但可以申請裁判機構調查取證。

取證難度:★★★

13、繳納五險一金的證據

社會保險的繳納情況,並非肯定或否定勞動關係的根本證據,因為繳納社會保險的主體和實際用人單位往往不是同一主體。取證方式,參考上一種。

取證難度:★★★

14、微信、QQ工作群

提供員工在該工作群中,並有相應發言的證據。

取證難度:★★★★

15、銀行發放工資的證據

取證難度:★★★★

16、工資發放證明,包括籤收的工資條等

取證難度:★★★★★

17、考勤記錄

紙張的打卡是個不錯的證據,但往往沒有單位名稱。電子考勤也是個好證據,但也難以取得,即使取得,真實性也很難被認定。

取證難度:★★★★★

18、與新用人單位籤訂的勞動合同、入職登記表

基本無取得的可能性。

取證難度:★★★★★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競業限制典型案件分析及建議
    「已籤訂,但不需要履行」,5月28日《離職證明書》確認書載明「本人已接受……無異議」,郭飛在該確認書上簽名,上述證據均可證明高德公司已在郭飛離職時告知其無需履行競業限制義務,雙方籤訂的競業限制協議未生效且對雙方均無法律上的約束力。
  • 商場總經理跳槽 引出競業限制爭議
    合同還約定,無論何種原因使陳夢德與商場勞動關係滅失,陳夢德仍受此競業限制約定的約束,但以下情形可免除約束:合同期間陳夢德工作崗位如不再涉及商業秘密,商場在陳夢德辦理勞動關係解除或終止手續時書面告知競業限制義務已免除;在勞動關係終結之日起一個月後,陳夢德仍未收到競業限制期間的經濟補償,視為競業限制義務已免除;在陳夢德競業限制期內,商場以書面形式告知陳夢德免除競業限制義務
  • 焦點全在這份競業限制
    這段時間,小米集團的副總裁常程,因為違反競業協議被前東家聯想追討違約金。 )員工如果因為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 聚焦競業限制糾紛案件系列報導——籤了競業限制協議,企業因何敗訴?
    ■裁判要旨  法院審理後認為,其一,競業限制期限是勞動者自由擇業權受限的具體期間,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之規定,該期間長短應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且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兩年;其二,網絡公司雖在不競爭協議中為己方留存了對競業限制期間單方加以指定的權利,但此種行為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故網絡公司作為不競爭協議文本的提供者,應就此承擔不利責任;其三,李女士離職前雙方並未就競業限制期間達成合意
  • 競業限制不正當競爭糾紛的請求權基礎
    對此,有的學者認為,原企業仍需證明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披露、使用了原企業的商業秘密,或言競業限制糾紛以不正當競爭的形式出現時,應當涉及商業秘密侵權;如臺灣「最高法院」在一起糾紛中提出的判斷競業限制協議效力「五原則」的第五條是「離職後員工之競業行為是否具有顯著違反誠信原則的情況,亦即離職員工是否有對原僱主之客戶、秘密信息大量篡奪等情事或競業行為有顯著背信性或顯著的違反誠信原則」,這體現了在競業限制不正當競爭糾紛中對商業秘密侵權行為考量的必要
  • 個人信息保護下競業限制如何取證
    ,但是如何取證證明員工存在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行為,便成為案件發生後擺在企業面前的第一道難關。,且二審法院調取的李力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記錄、李力提供的《社保繳費歷史明細表》等證據也證明李力在競業限制期間沒有入職與易玩公司有競爭關係的公司。
  • 在職期間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是否有效?
    基本案情:甲和乙公司籤訂競業限制協議,約定甲離職後兩年內不得從事同類工作,但未約定離職後競業限制補償金,而約定甲在職期間由乙公司發放補償金。甲乙之間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對於上述問題,司法實踐中觀點不一,經查閱相關案例,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競業限制經濟補償款是預先支付還是按照法律規定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按月支付,都不影響此款屬於競業限制經濟補償性質。
  • 籤了競業限制協議,企業因何敗訴?
    ■裁判要旨法院審理後認為,其一,競業限制期限是勞動者自由擇業權受限的具體期間,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之規定,該期間長短應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且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兩年;其二,網絡公司雖在不競爭協議中為己方留存了對競業限制期間單方加以指定的權利,但此種行為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故網絡公司作為不競爭協議文本的提供者,應就此承擔不利責任
  • 違反競業限制協議勞動者一定承擔違約責任嗎?
    違反競業限制協議勞動者一定承擔違約責任嗎?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也就是說只有能接觸到公司商業秘密的員工,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商業利益和競爭利益,可以或有必要與勞動者籤署競業限制條款,避免勞動者跳槽後損害公司利益。
  • 誰說勞務派遣員工籤訂的競業限制協議無效?違反了照樣要賠錢
    勞務派遣是種特殊的用工方式,通過勞務公司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然後派遣至實際用工單位,形成了一個三方的關係。雖然經勞務派遣公司派出的勞動者與實際用工單位沒有形式上的勞動關係,但實質上對於勞動關係中競業限制這一部分規定,同樣可以適用在勞務派遣員工身上。
  • 因違反競業限制,一高管向前東家賠償64萬元
    近日東莞的一位許先生因違反競業限制協議被前東家告上了法庭賠償了64萬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對此,某達公司認為,許先生在某達公司任職期間已投資經營了同類或存在競爭關係的行業,違反了《競業限制合同》的約定。某達公司作為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許先生支付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的違約金80.7萬元(即許先生離職前12個月總工資收入的2倍)。
  • 【以案釋法】籤了競業限制協議,企業因何敗訴?
    裁判要旨法院審理後認為,其一,網站雖提供證人證言,證明離職時曾口頭告知趙小姐競業限制事宜,但證人是該公司在職員工,與公司間存在利害關係,作為孤證,其證言無法成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其二,保密協議中明確約定為書面通知,網站無證據證明其已經如約履行了書面通知義務;其三,網站雖在雙方勞動關係解除一個多月後向趙小姐發送《通知書》,但因競業限制是對勞動者離職後勞動自由權的限制
  • 【法律貼士】籤了競業限制協議,企業因何敗訴?
    裁判要旨法院審理後認為,其一,競業限制期限是勞動者自由擇業權受限的具體期間,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該期間長短應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且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兩年;其二,網絡公司雖在不競爭協議中為己方留存了對競業限制期間單方加以指定的權利,但此種行為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故網絡公司作為不競爭協議文本的提供者,應就此承擔不利責任
  • 陳律說法|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約定,需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常程離職後,聯想亦向其支付了競業限制經濟補償。聯想集團表示,目前,聯想已向仲裁庭要求常程返還股權激勵金額、支付違反競業限制義務違約金、並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2020年9月17日,聯想集團證實,已就有關原聯想手機中國區負責人常程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糾紛一事提交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仲裁,仲裁委已經就該案已經進行了多次庭審。
  • 競業限制協議「6W」審查法 | 微課程
    倘若雙方也籤訂了競業限制協議,該協議可能會因違反了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侵害了勞動者的擇業自由權,被認定無效。第二層是特定人員。勞動合同法將競業限制的對象做了限制,在可能接觸或掌握商業秘密等信息的人員當中,可以再篩選出法定限制範圍之內的人員。
  • 能做一手「重慶小面」的廚師,是否構成競業限制的主體?丨寶法案例
    原告實業公司認為 張先生的「重慶小面」技術是公司在當初為其安排渣渣面等技術培訓中所掌握的,張先生違反《保密協議》中的競業限制義務,故將張先生和餐飲公司訴至上海寶山法院,請求張先生繼續履行競業限制協議,並和餐飲公司連帶賠償違反競業限制義務賠償金人民幣30萬元及實際經濟損失10萬元。
  • 聯想訴常程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糾紛裁決常程支付525萬違約金
    10月10日,有媒體報導,聯想訴常程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糾紛一案,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如下裁決: 1、常程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2、常程於本裁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聯想移動通信進出口(武漢)有限公司違反競業限制義務違約金5252821.09元;
  • 顧慧萍:競業限制協議「6W」審查法 | 微課程
    倘若雙方也籤訂了競業限制協議,該協議可能會因違反了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侵害了勞動者的擇業自由權,被認定無效。第二層是特定人員。勞動合同法將競業限制的對象做了限制,在可能接觸或掌握商業秘密等信息的人員當中,可以再篩選出法定限制範圍之內的人員。
  • 京東離職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入職菜鳥,判賠12萬餘違約金
    於某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勞動爭議案二審日前宣判,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一審判決,於某需返還京東公司提供的競業限制補償金87276元,以及支付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的違約金122913.7元。2017年5月17日,於某因個人原因辭職,並在關於要求履行保密及競業限制義務的通知上簽字,要求於某從離職生效之日起算12個月內不得進入與京東從事、經營或投資相同或類似業務,具有競爭關係或衝突的任何企業、組織或其他經濟實體及其下屬或關聯公司。於某自稱隨後入職上海某某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從事化妝品、洗護用品的快銷顧問諮詢工作。
  • 合夥關係解除後的競業限制效力
    因陸某某未能及時償還欠款,顧某某訴至法院要求其償還8萬元及逾期利息,陸某某則辯稱因顧某某違反競業限制在先,8萬元可不予返還。【評析】從原、被告的訴辯意見可以看出,原告要求被告給付8萬元的欠款,並認為被告存在違約行為,被告則辯稱8萬元是競業限制金,原告已經違反了競業限制條款,不應當返還該筆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