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活動你們遇到過嗎?
我表嫂的兒子——也就是我小侄子小宇啦,在市一所重點小學上學。學校在教學上很注重創新。
最近學校搞了一幫一活動:讓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和學習差的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幫助。
小宇和一個叫小強的孩子分為一組。分組後,兩個孩子上課同桌,下課一起做作業。
這天我嫂子發現,寫了十幾分鐘作業,兩人就玩兒起來了。以前小宇都是先做完作業再玩兒的。
她不樂意了。覺得學校這種做法對自己孩子不利。小孩子自制力太差,學習差孩子的對自己孩子沒有幫助,反倒帶壞了自家娃。
犯難的表嫂
家長為自己孩子的學習,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我表嫂先是找到老師,希望學校撤銷此項活動。學校沒同意。然後又跟小宇商量,以後別管小強了。小宇特別反對:他是我的好朋友,媽媽你怎麼能這樣呢?
的確,硬是讓孩子失去一個玩伴,也不合適。可是任由此事發展下去,孩子的學習成績……真讓人擔憂呀。
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很多家長擔心自己孩子跟學習差的同學玩兒會影響學習。但又不敢莽撞地拆開,怕孩子難受。
到底該如何呢?
我來出出主意:
現在的孩子住在城市裡,彼此之間聯繫不緊密。好不容易有個能玩在一起的,就讓他們玩兒吧。而且不要小瞧人家學習差的,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教育方法不對而已。
不妨嘗試這樣做。
1 注重團隊,一起寫完作業、提升成績有獎勵
跟對方家長商量一下,制定一個獎勵制度。
但這個獎勵是針對團隊的。只有兩個人都做完作業,都提升了成績才有獎勵。獎勵可以根據兩個孩子的喜好,跟他們商量著定。
如此一來,差一點兒的學生需要抓緊,這個獎勵對他有督促作用。好一點兒的學生需要顧及對方,也會督促對方來完成作業。兩個人攜手並進互相影響。
將來孩子走入社會也要注意人與人的協作。這樣既鍛鍊了孩子,又鼓勵了他們的積極性。
當然,這是外部激勵,如果要讓孩子形成內部激勵,還要下面這個方法。
2分享、反饋
給兩個孩子建一個博客、或者語音分享平臺、抖音號等都可以。
每天鼓勵孩子分享。
每天分享的內容是:*今天我從對方身上學到了什麼;*今天我自己學到了什麼,我來教大家一個小知識。
從對方身上學到了什麼,鼓勵孩子看到對方優點,有利雙方關係;被學習的孩子更有自信,從而讓優點固化到自己身上。
自己學到了什麼,總結每日學習心得還不夠,還要讓孩子自己當老師給人講一下。這樣反而會促進孩子的思考,提升孩子學習上的成就感。
當這些平臺的點讚、留言呀等有了反饋,孩子就會越來越想幹下去,越學越有動力。其實這是「有效輸出」的概念。學了東西要輸出,才會學得更牢。這是公認的學習方法。
最後提醒大家:給孩子建立網絡帳號,拍視頻也好,錄音頻也好,不要透露過多信息。拍視頻時注意遮蓋住臉。可以用一個卡通頭像遮蓋。這樣的軟體很多。用「美顏相機」「輕顏」都可實現。
如此,既安全又對孩子有促進作用。
其實養孩子都是要想辦法的。遇到問題要冷靜,分析現狀,多方聽取意見,然後根據自己孩子情況作調整,這才是一個家長該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