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中哪個旗地位最高?並不是正黃旗

2020-12-18 勇哥讀史

160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

最初,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4旗。到1615年,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備。後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按照滿八旗制度,建立了八旗蒙古、八旗漢軍。他們與八旗滿洲一起,構成了八旗軍的整體。

那麼,在八旗中,哪個旗的地位最高呢?

在清朝入關之前,皇帝直接統領兩個旗,即正黃旗和鑲黃旗。毫無疑問,這兩個旗的地位最高。其餘6旗由皇帝的子侄率領,地位略低。

清朝入關後,隨著正白旗旗主多爾袞被順治皇帝清算,正白旗也被順治皇帝納入統領,於是皇帝親領的旗就變成了3個,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它們被統稱為「上三旗」。地位最高。其餘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被稱為「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領,地位較次。

很多人認為,在「上三旗」裡面,一定是正黃旗地位最高,是不是這樣呢?

其實並不是。在「上三旗」裡面地位最高的是鑲黃旗。

這是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經在晚年時,把正黃旗分給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統領。他自己手裡就只保留了鑲黃旗。於是在這一階段,鑲黃旗成為八旗之首。

後來,雖然皇太極把正黃旗收回來,但正黃旗的地位已經與鑲黃旗有一定距離了。順治時期,清朝對八旗進行正式排序,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鑲黃旗地位最高,鑲藍旗地位最低。

鑲黃旗創建於1615年,旗幟為黃色鑲紅邊。鑲黃旗沒有設置旗主,由皇帝親自率領。在八旗中,鑲黃旗的人口數量不是最多,到清朝末年,也只有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萬人。但是,鑲黃旗的成員最為尊貴。清朝的9大貴族世家,即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舒穆祿氏、葉赫那拉氏、輝發那拉氏、烏拉那拉氏、郭絡羅氏、伊爾根覺羅氏,以及另外兩個重要的外戚部族,即董鄂氏和富察氏,他們全都出自於鑲黃旗。

是的,我們所熟悉的許多清朝名人,他們都是鑲黃旗人。

比如熱播電視劇《延禧攻略》裡被乾隆皇帝寵得不得了的富察皇后,康熙時期的輔政大臣鰲拜,晚清時期的兩江總督尹繼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籤訂《中英南京條約》的欽差大臣伊里布,湘軍名將塔齊布,清朝中期平定回亂和克服緬甸的名將明瑞,乾隆時期平定金川之亂、回民起事、臺灣林爽文事件、廓爾喀事件、苗疆起事的名將福康安,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抗擊英法聯軍的蒙古王爺僧格林沁親王,他們都是來自於鑲黃旗,根正苗紅,地位尊貴。

有時候,本來不是鑲黃旗的人,因為出了很尊貴的人物,也被抬進了鑲黃旗。

比如我們熟知的慈禧太后,她父親叫惠徵,本來是鑲藍旗。如前所述,鑲藍旗是八旗之中地位最低的一個旗。當慈禧太后通過垂簾聽政的方式掌握大權後,就把娘家抬入鑲黃旗,一下子變成八旗中地位最高的一個旗。

【參考資料:《大清會典》《清史稿》等】

相關焦點

  • 在清朝八旗中,為何正白旗能與兩黃旗平起平坐,並稱為上三旗?
    在清朝,上三旗的說法,從順治帝掌權後才開始出現。正是他,把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定為上三旗,並一統上三旗之權。那麼,為什么正白旗能與兩黃旗平起平坐,並列為上三旗呢?這與八旗制度的演變有很大關係。簡單來說,旗是一種兵農合一的組織,平時生產,戰時參戰。旗的基本生產作戰單位是牛錄,每個牛錄大概300人,由牛錄額真統領,每旗設一旗主。
  • 清朝八旗中,所有旗的地位都一樣嗎?事實上還真有天壤之別
    滿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清軍入關前,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稱為"上三旗"。餘下的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各地。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這種將軍職務屬於臨時性質,並沒有品級,但可別小看了這個「臨時工」,有資格擔任這種將軍職務的無一不是位高權重的王公大臣,這種將軍的職權相當於現在的五大戰區司令員。第三種是駐防將軍。清朝定鼎中原之後,以八旗兵(兵員全部由旗人組成)分駐各省要地,稱為「駐防」。駐防將軍為駐防當地八旗兵的最高長官。
  • 滿族八旗分別是什麼?怎麼由來的?
    清朝年間,八旗頭旗為鑲黃旗,其次是正黃旗,正白旗作為上三旗。努爾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經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準備以此旗給多爾袞.但還來不及做安排就去世了.他剛一咽氣,幾個大兒子們聯合起來逼殉了三兄弟的生母大福晉,皇太極繼位後乘機奪取了鑲白旗,以自己的長子豪格做旗主.但多爾袞保住了所領的15牛錄歸附於阿濟格的正黃旗下.滿族以黃色為尊,皇太極就將原來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改旗號為鑲白旗和正白旗,而他所領的兩白旗就成了兩黃旗.這樣一來
  • 木梨歷史,滿清八旗篇!想知道清朝的八旗是怎樣的嗎?
    上一期我們講了先秦時期的姓氏文化,了解了姓和氏的區別,本期視頻將為大家科普一下為清朝統一江山奠定基礎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人的狩獵組織,也與滿族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明朝末期盤踞在東北地區的除了蒙古人和明軍以外,主要是建州、海西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野人女真又稱為東海女真。
  • 清朝的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都統,清朝武官,官階從一品,有著八旗都統與駐防都統之分。八旗都統,即八旗其中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所謂「八旗」,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每旗分滿洲、蒙古、漢軍三旗,如正黃旗就有滿洲正黃旗、蒙古正黃旗、漢軍正黃旗。
  •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
    清朝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朝代,你在什麼位置,就要履行什麼職責,這一點毋庸置疑,熟悉清代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清朝的八旗制度非常盛行,所謂八旗,主要是統領著滿,蒙,漢這三大軍,每旗中都有一位旗主,但是他們的實力卻不盡相同,我們今天暫且不論這八旗旗主相互之間的實力到底怎樣,而說一說在清朝,八旗的旗主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
  • 清朝的八旗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清朝皇帝跟八旗之間的關係,十分的特殊。在八旗最初的時候,皇帝本人既是旗主,也是八旗的最高統帥。八旗之間互相平定,各自平等。一度時間內,八旗旗主的權力極高,甚至可以決定皇位的人選。在入關以後,順治皇帝曾對八旗做出了調整。
  • 八旗子弟福利太豐厚,養八旗子弟太費錢,算完才知清朝滅亡是必然
    明萬曆29年(1601年),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節節勝利,隨著人口的增多,努爾哈赤建立了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萬曆43年,又在原有的牛錄基礎上創立了八旗制度,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
  • 打臉何守正,鈕承澤姑奶奶竟是慈安,苦苓暗諷清朝都完了還炫耀?
    小嫻與前球星何守正,離婚風波,比扯鈴還扯,一路從seafood扯到家族有「正黃旗」血脈,婚姻官司秒成血統之戰。消息一曝光,不僅慘被柯男網友除了第一時間翻出何篤霖上節目,拿出族譜證明自己是「正港正黃旗血脈」!
  • 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清朝與其他朝代最大的區別就是特別注重嫡系,滿清八旗是清朝打天下的基礎,也是朝廷最親近的一支部隊。八旗兵全部訓練有素,由八旗旗主率領,在清朝有相當高的地位。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 清朝的「國立重點學校」了解一下
    讀名校從來都不容易在清朝也不例外作為清朝的「國立學校」八旗官學分布在八個旗中如果想進到官學
  • 清朝「包衣奴才」地位很低?男的任高官,女的當后妃,真羨慕不來
    看起來地位十分卑下,毫無尊嚴。但實際上,不是誰都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有些沒門路的大臣羨慕還羨慕不來呢,這就叫欲做奴才而不得。包衣奴才是清朝出現頻率較多的一個詞語,其實這個稱呼用詞重疊了,因為包衣的全稱是「包衣阿哈」,系滿語音譯,本身就包含著奴才的意思。包衣之家,阿哈指奴僕。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調度人,相當於古代御林軍總統領職責。清朝制度規定設立常備的侍衛警備機構,管理皇帝侍衛、親軍,負責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引導官員覲見等。而領侍衛內大臣則是侍衛處最高的長官,屬於皇帝直屬官員。那麼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呢?紫禁城清朝紫禁城戒備森嚴,警衛星羅棋布,人所共知。
  • 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那英是滿族正黃旗
    在滿清中算是比較盛名的了其氏族甚繁,支系眾多,各旗滿洲旗分均有分布。實際上佟佳氏屬於漢人,原本姓佟,後來滿人入關後,將這個姓氏納入到漢八旗當中,後來佟就被改為了佟佳氏,在歷史上佟佳氏出過很多的名人,比如說清太祖元妃,順治帝孝康章皇后,還有康熙孝懿仁皇后、愨惠皇貴妃等等。後來佟佳氏改為了佟、童、仝等漢姓。第二,馬佳氏。
  • 誰的地位更高?
    包衣全稱「包衣阿哈」,是滿語奴隸的意思,主要是由漢人組成,是八旗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一個徵服王朝,清朝在崛起之初時還殘留著許多原始野蠻制度。身為奴僕,包衣在清初之時地位很低,但相比於其他奴隸而言,包衣地位還不算最低。準確地講,包衣並不隸屬於個人,包衣是一個小組織,職責是服務整個八旗貴族的,由內務府負責分配。上三旗的包衣直接服務於皇帝,下五旗的包衣則服務於旗主和王公貴族,一般旗人不配擁有包衣。
  • 滿清八旗每一旗有多少兵?最高指揮官都統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
    女真人是漁獵民族,農業生產不是其強項。隨著在戰場上的不斷勝利,不僅搶掠了大量物資,也劫掠了很多其他部族人民為奴。被擄掠來的人民從事生產,為八旗軍提供後勤保障,女真人專事打仗劫掠,勝利越多,俘獲越多。
  • 清朝的包衣奴才都是些什麼人?他們都是做什麼的?地位高嗎?
    包衣奴才的地位高嗎?他本身的地位並不高。清朝包衣奴才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由八旗底層百姓轉化而來。彼時,若有八旗百姓犯較大罪行的,多會將他們分配至各王公貴族為奴,淪為包衣。同時,有些八旗百姓因窮困欠債,為了生存,有時他們也會將妻子兒女典賣給八旗王公貴族為包衣。家生奴婢。一入包衣,其所生子女就世代為包衣,生生世世服侍著這個家庭的主人。由俘虜轉變而來。清朝有很多的包衣都是從俘虜轉變而來。
  • 清朝滿族八旗騎射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清朝滿族八旗騎射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滿族在入關前對於騎射文化更多是從民俗、生產和軍事的角度加以提倡,而其成熟是在入關之後通過制度的手段加以固化。13世紀初期,女真諸部「無市井城郭,逐水草為居,以射獵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