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2020-12-22 腦洞外星人

清朝皇帝跟八旗之間的關係,十分的特殊。在八旗最初的時候,皇帝本人既是旗主,也是八旗的最高統帥。八旗之間互相平定,各自平等。一度時間內,八旗旗主的權力極高,甚至可以決定皇位的人選。在入關以後,順治皇帝曾對八旗做出了調整。

他讓出了原本由自己管轄下的正藍旗,同時,把讓歸皇帝名下的鑲黃、正白、正黃劃為上三旗,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劃為下五旗,歸八旗旗主管轄。這提高了皇帝的地位。因為當時各旗主之間的地位仍然平等。依舊互相爭鬥。

但隨著江山坐穩,皇帝權力加大,他們與八旗旗主們的親密關係,也宣告結束。雍正元年,皇帝設立八旗都統衙門。八旗都統的出現,就是皇帝削弱八旗旗主,讓自己更好統治八旗的結果。

這個最大的轉變,就是八旗都統的人選上。在入關以前,他們是由旗主向皇帝推薦的,但到後來,卻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把八旗的實際事務交給都統負責。而在雍正時期,八旗都統的辦公地點,也從家裡,轉到了專門的衙門。

至於八旗王公,他們只是拿著高俸祿,卻沒有什麼實權。八旗內的軍事、政務,統統由八旗都統負責。他們底下有各種衙門,有印房、折房、折餉房、銀庫等,負責八旗內的某一具體事務。這是八旗最高的領導機構。

雖說同為八旗都統,但內部卻有一些不同的差別。簡單的話,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旗務都統,這類都統就是京師八旗的長官,清朝一共有滿、蒙、漢三類八旗。所以,這類的旗務都統一共有二十四個。八旗軍是一個很特殊的組織。他們在平時都是老百姓,等到戰爭時,才披甲上陣。

所以,旗務都統雖然更多是負責旗人生活方面的生活,卻要參與一些武備訓練這類的軍事事務。他們以皇帝的命令辦事,管理旗人。

第二類是駐防都統,清朝在各省駐紮八旗軍,而各省八旗軍的長官,或者被稱為將軍,或者被稱為都統。他們除了負責國防安全,鎮守險要、訓練軍隊之類的軍事事務外,也可以向皇帝報告當地的政務和民事。最後一類是贈銜都統,這是一種臨時指派的職務,屬於虛銜。

而在具體事務上,在京師的八旗都統有管轄驍騎營的權責。驍騎營是京師八旗防衛的主力,平日裡京城守衛、警戒,城內的銀庫、穀倉、宗人府等,都是由驍騎營負責。如果遇到戰事時,他們就要出徵。這是京城防衛的主力,人數有5.5萬人左右,大致是精銳主力的一半。

這是軍事上的事務,如果是政務,都統要管轄的事務就更為瑣碎了。旗人的土地、財產、人口,大小案件等,包括對旗人的教化、風俗,都要都統過問負責。不過,如果是擔任京官,或外任官的旗人,就不歸都統管轄,而是交由吏部處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初年的時候,皇帝曾允許旗人圈佔大量的土地,但到後期,一些旗人出於生計,開始大規模的出售土地。但清朝皇帝是不允許的,他們禁止旗人出售土地。所以,都統經常要清查、贖回旗人的土地。這常常耗費國庫大筆的開銷。

某種意義而言,八旗都統其實更像是那些總督、巡撫這類是封疆大吏,同時掌管地方軍政。只不過,八旗都統管理的是旗人。

相關焦點

  • 清朝的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都統,清朝武官,官階從一品,有著八旗都統與駐防都統之分。八旗都統,即八旗其中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所謂「八旗」,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每旗分滿洲、蒙古、漢軍三旗,如正黃旗就有滿洲正黃旗、蒙古正黃旗、漢軍正黃旗。
  •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清朝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朝代,你在什麼位置,就要履行什麼職責,這一點毋庸置疑,熟悉清代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清朝的八旗制度非常盛行,所謂八旗,主要是統領著滿,蒙,漢這三大軍,每旗中都有一位旗主,但是他們的實力卻不盡相同,我們今天暫且不論這八旗旗主相互之間的實力到底怎樣,而說一說在清朝,八旗的旗主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
  • 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幾品京官,究竟有多大的權利?
    如今,「清宮劇」可謂層出不窮,很多人肯定會對「領侍衛內大臣」這個詞都不會陌生。清朝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者、調度人,相當於古代御林軍總統領職責。清朝制度規定設立常備的侍衛警備機構,管理皇帝侍衛、親軍,負責保衛皇帝及其近親,守衛皇宮,引導官員覲見等。
  • 八旗子弟福利太豐厚,養八旗子弟太費錢,算完才知清朝滅亡是必然
    萬曆43年,又在原有的牛錄基礎上創立了八旗制度,增加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清朝立國的基礎,每300人設一牛錄,牛錄額真1人,每5牛錄為一甲喇,設甲喇額真 1 人,每5甲喇為 1 固山,設固山額真1人。據史籍記載,當時編有滿洲牛錄 308 個,蒙古牛錄 76 個,漢軍牛錄 16 個,共 400 個。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些什麼官?
    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些都是清朝的高級武職官員。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王朝,勢必會出現一些滿漢二元化的制度設計,尤其在軍事制度上更是如此。所以,清朝的軍事力量分為兩個系統,其一是八旗系統,其二是綠營系統。其中,將軍和都統屬於八旗系統,提督和總兵屬於綠營系統。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大部分地區軍隊中的封疆大吏,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體系:八旗、行政和八旗外其他軍隊。其中最高權力掌控者,主要有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 世人只知道韋小寶老婆多,但是他的官到底做到了多大?我們今天一...
    但是這官到底有多大,一直心裡沒個數,前幾日手賤就翻書細細查閱了一下,還真了不得。清代制度設「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調度人,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 ,「建威將軍、領侍衛內大臣、掌衛事大臣、八旗都統、各省駐防將軍、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補服。 鰲拜、索額圖、明珠、胤祥、傅恆、兆惠、阿桂、和珅、福康安等滿洲親貴都曾任領侍衛內大臣。
  • 世人只知道韋小寶老婆多,但是他的官到底做到了多大?說出來你可能...
    但是這官到底有多大,一直心裡沒個數,前幾日手賤就翻書細細查閱了一下,還真了不得。 領內侍衛副大臣 清代制度設「侍衛處」,領侍衛內大臣是皇帝貼身警衛的指揮、調度人,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 ,「建威將軍、領侍衛內大臣、掌衛事大臣、八旗都統、各省駐防將軍、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補服。 鰲拜、索額圖、明珠、胤祥、傅恆、兆惠、阿桂、和珅、福康安等滿洲親貴都曾任領侍衛內大臣。
  • 清朝的兩江總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了解清朝後期歷史之後,我們知道了兩江總督,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形成兩江總督的主要原因,兩江總督在當時官居一品,就我們所熟知的代表有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幾人。兩江總督是從順治四年所設置的三省總督(統管江南、江西、河南三省)延伸而來,當時和兩江總督在一個地方平起平坐的就是巡撫,兩江總督與巡撫都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互不幹擾,互不牽制,但是一個巡撫只能管轄一個省,而一個兩江總督可以同時管轄幾個地區,兩江總督所管轄之地也是重中之重,是清朝的財政收入最大的地方,所有在當時除了兩江總督之外還另外設立了其他七個總督,其中直隸總督最大,無可厚非我們可以看出兩江總督就是其中的老二了
  • 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清朝與其他朝代最大的區別就是特別注重嫡系,滿清八旗是清朝打天下的基礎,也是朝廷最親近的一支部隊。
  • 清朝時期的「建威將軍「,到底是個什麼官職?清朝武將的巔峰
    封建皇權社會中,官職體系都可被明確分為兩大類——文官、武官。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武裝力量配置本就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再加上努爾哈赤創設的「八旗制度」制約,清朝的軍隊便分為了兩大系統——八旗、綠營。「八旗」軍隊中的官職有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而「綠營」軍隊中的官職有提督、總兵、副將、參將等等。
  • 明清六部尚書都只是二品,那一品都是什麼官?
    以清朝官制來講一下品級:清朝官制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從正一品到從九品,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清朝中央官職分中樞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類,例如內閣、軍機處、六部等。清朝地方官制分文官、武官等,例如總督、巡撫、將軍、提督等。接下來為大家帶來品級為一品的中央、地方大員。
  • 木梨歷史,滿清八旗篇!想知道清朝的八旗是怎樣的嗎?
    上一期我們講了先秦時期的姓氏文化,了解了姓和氏的區別,本期視頻將為大家科普一下為清朝統一江山奠定基礎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人的狩獵組織,也與滿族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明朝末期盤踞在東北地區的除了蒙古人和明軍以外,主要是建州、海西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野人女真又稱為東海女真。
  • 「清朝侍衛」是怎麼分級別?最高級別相當於多大官,你可能不知道
    九品的官員制度從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略微有一些變化在一些講述清朝的電視中,我們經常在皇宮中聽到御前帶刀侍衛這一職位名稱。人們對這一職位的理解大多是皇帝的貼身侍衛。其實他的工作就是這個,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便是保護皇帝安全。早在清朝建立的初期,就已經建立了御前侍衛制度。但當時,清朝自己各方面的制度都不完善,那會的御前侍衛是沒有品級的。
  • 清朝養八旗子弟一輩子要花多少,從出生到死亡,花銷全由清廷承包
    當年清軍能夠在多爾袞的率領下入關,除了歷史機遇和多爾袞的軍事指揮能力,八旗勁旅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世界上任何一項制度都不可能一直保持其優越性,八旗制度也從清朝的驕傲變成了拖累。隨著晚清以來的列強入侵,清帝國以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無法對抗先進的工業國家,在戰爭中即便是派八旗子弟作戰也改變不了戰敗受辱的結果。
  • 清朝何人有武科舉鄉試應試資格?八旗子弟又為何不能參加武科?
    清朝的武鄉試對於漢軍八旗與滿蒙八旗之間有一定區別,而京旗和駐防之間同樣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武將選拔之初的體制檢驗方面,清朝並不鼓勵本身就擅長騎射之術的滿蒙人士參與,滿蒙子弟大多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晉升,反而是漢人參與武試選拔比較受朝廷的重視和青睞。
  • 清朝八旗中哪個旗地位最高?並不是正黃旗
    他們與八旗滿洲一起,構成了八旗軍的整體。那麼,在八旗中,哪個旗的地位最高呢?在清朝入關之前,皇帝直接統領兩個旗,即正黃旗和鑲黃旗。毫無疑問,這兩個旗的地位最高。其餘6旗由皇帝的子侄率領,地位略低。清朝入關後,隨著正白旗旗主多爾袞被順治皇帝清算,正白旗也被順治皇帝納入統領,於是皇帝親領的旗就變成了3個,即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它們被統稱為「上三旗」。地位最高。其餘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被稱為「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領,地位較次。
  • 清朝的總兵到底是多大的官職?雖貴為正二品,但位低權小,真尷尬
    清朝擁有兩套軍事體系,一套八旗,一套綠營。而總兵,就是綠營體系內的軍事長官。按清朝的綠營軍制,一省綠營兵馬由提督負責節制,下設鎮、協,營、汛,而一鎮之最高軍事長官,即為總兵,官階為正二品。清朝全國設總兵83名,其中陸路總兵70名。
  • 清朝貴族的八大姓氏,後來都改成了啥?說不定你也是八旗子弟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姓氏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因為這是我們大家認祖歸宗的唯一證明。然而在其他國家中,姓氏更像是為了象徵自己身份的尊貴,因為在其他國家,特別是英國,法國這些擁有一定歷史文化積累的國家,在中世紀,擁有姓氏的一般都是一些貴族,普通貧民是只有名字,而沒有姓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