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2021-02-07 知聞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清朝與其他朝代最大的區別就是特別注重嫡系,滿清八旗是清朝打天下的基礎,也是朝廷最親近的一支部隊。

八旗兵全部訓練有素,由八旗旗主率領,在清朝有相當高的地位。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厲害,為啥文武百官,甚至和珅都要跪迎?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制度,八旗可以說是完全獨立於朝廷的存在,不像朝廷官員那樣受到種種制約。

八旗旗主更是有著很高的權利和地位,八旗子弟們尊敬八旗旗主不亞於尊重清朝的皇帝。並且八旗旗主的繼承不受皇帝管轄,而是由上一任旗主自由選擇繼承人,單單是這一點,就能夠看出八旗旗主的地位。

在八旗兵軍中,甚至出現過「只知道旗主不知道君王」的現象。八旗旗主都是清王室成員,也都必須是滿族人,不允許外族人插手,八旗兵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是滿族子弟。這種制度雖然能夠保證清王室的家底,大權不會旁落,但是一旦出現族內爭鬥就非常難受了。

八旗旗主

順治皇帝時期,攝政王多爾袞就是八旗旗主,他的威望甚至超越了順治皇帝,讓皇帝非常不爽。八旗旗主這一職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滿朝文武大臣的地位都不如八旗旗主。只要八旗旗主到來,所有文武百官都要拜倒,就像見到皇帝一樣。

八旗旗主攝政王代表著清王朝的利益,他們雖然不是皇帝,但也是江山的擁有者,可以理解為大股東,而那些百官只不過是為王室打工的職員,地位當然無法與董事會成員相比。即使是像和珅這樣皇帝身邊的紅人,見到八旗旗主也要跪拜,笑臉相迎,不敢絲毫怠慢。

相關焦點

  •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
    清朝時的八旗旗主,他們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有點不敢相信。清朝是一個等級分明的朝代,你在什麼位置,就要履行什麼職責,這一點毋庸置疑,熟悉清代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清朝的八旗制度非常盛行,所謂八旗,主要是統領著滿,蒙,漢這三大軍,每旗中都有一位旗主,但是他們的實力卻不盡相同,我們今天暫且不論這八旗旗主相互之間的實力到底怎樣,而說一說在清朝,八旗的旗主到底是一個多大的官?
  • 清朝的八旗都統,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清朝皇帝跟八旗之間的關係,十分的特殊。在八旗最初的時候,皇帝本人既是旗主,也是八旗的最高統帥。八旗之間互相平定,各自平等。一度時間內,八旗旗主的權力極高,甚至可以決定皇位的人選。在入關以後,順治皇帝曾對八旗做出了調整。
  • 和珅遇到正紅旗旗主要下跪並自稱奴才嗎?這種情況大概率不會發生
    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和珅在蘭州城遇到一個宗室,而且是正紅旗的旗主。和珅仗著自己是乾隆帝的紅人,不將他放在眼裡,但當這位宗室亮出「黃帶子」並說明自己是旗主的身份時,和珅馬上跪下,服服帖帖地稱自己是奴才。那麼,在清代是否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以和珅的權勢如果遇到旗主也要低三下四自稱奴才嗎?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這種將軍職務屬於臨時性質,並沒有品級,但可別小看了這個「臨時工」,有資格擔任這種將軍職務的無一不是位高權重的王公大臣,這種將軍的職權相當於現在的五大戰區司令員。第三種是駐防將軍。清朝定鼎中原之後,以八旗兵(兵員全部由旗人組成)分駐各省要地,稱為「駐防」。駐防將軍為駐防當地八旗兵的最高長官。
  • 清朝「包衣奴才」地位很低?男的任高官,女的當后妃,真羨慕不來
    清宮劇裡經常有這樣的場景,無論皇室宗親還是後宮妃嬪,見到皇帝都得自稱奴才,很多文武大臣同樣如此。看起來地位十分卑下,毫無尊嚴。但實際上,不是誰都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有些沒門路的大臣羨慕還羨慕不來呢,這就叫欲做奴才而不得。
  • 清朝時抬旗是什麼意思,抬旗之後生活相比之前會有什麼變化?
    比如說吧,清朝皇帝也是要戶口的,他的戶口在哪裡呢?在八旗之一的鑲黃旗裡,一般寫成是「頭旗內頭參領下頭佐領人」,皇帝是鑲黃旗滿洲第一參領第一佐領,但是實際上,皇帝是上三旗的旗主,所以這個戶口只是依例寫下的,並無實質作用。
  • 清朝八旗中哪個旗地位最高?並不是正黃旗
    他們與八旗滿洲一起,構成了八旗軍的整體。那麼,在八旗中,哪個旗的地位最高呢?在清朝入關之前,皇帝直接統領兩個旗,即正黃旗和鑲黃旗。毫無疑問,這兩個旗的地位最高。其餘6旗由皇帝的子侄率領,地位略低。於是在這一階段,鑲黃旗成為八旗之首。後來,雖然皇太極把正黃旗收回來,但正黃旗的地位已經與鑲黃旗有一定距離了。順治時期,清朝對八旗進行正式排序,分別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鑲黃旗地位最高,鑲藍旗地位最低。鑲黃旗創建於1615年,旗幟為黃色鑲紅邊。
  • 三眼花翎究竟有多尊貴?整個清朝僅7人獲得,和珅做夢都想要一頂
    譬如唐朝,官帽兩側有一個長且平行的烏紗翅。到了宋朝後,這個烏紗翅便往下垂了,而明朝那會,烏紗翅則由長翅改成了短翅。最後到清朝時,烏紗帽完全變了模樣,翅膀變成一根,且位於烏紗帽後方,還改了個名字叫花翎。
  • 清朝何人有武科舉鄉試應試資格?八旗子弟又為何不能參加武科?
    在古代要想入仕,並非只有文科一條路,武科同樣也可以作為踏進仕途的途徑之一。清朝的武鄉試對於漢軍八旗與滿蒙八旗之間有一定區別,而京旗和駐防之間同樣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武將選拔之初的體制檢驗方面,清朝並不鼓勵本身就擅長騎射之術的滿蒙人士參與,滿蒙子弟大多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晉升,反而是漢人參與武試選拔比較受朝廷的重視和青睞。
  • 新視角看封建君臣關係:歷代官員自稱「臣」,為何清朝稱「奴才」
    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因為是由少數民族主政,所以清朝的很多禮儀制度同中原王朝有很大的差別。臣子的稱謂便是如此,看過電視劇的讀者相信都有發現,在清朝以前的各個朝廷臣子們都自稱為「臣」,而清朝就不是這樣了,清朝的很多官員都叫自己「奴才」。
  • 滿族八旗分別是什麼?怎麼由來的?
    清朝年間,八旗頭旗為鑲黃旗,其次是正黃旗,正白旗作為上三旗。努爾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努爾哈赤生前的八旗旗主大致是這樣的正黃(45牛錄)和鑲黃(20牛錄):努爾哈赤鑲紅旗(26牛錄);代善長子嶽託八旗戰袍正藍旗(21牛錄):莽古爾泰
  • 扳倒和珅全靠他,他是清朝狀元,為何不讓4個兒子參加科舉?
    一是因為大清朝以來,狀元多出於江南,陝西還沒有出過狀元。二是因為趙翼曾是主考官劉統勳的屬下,要避嫌。所以為了區域平衡,又為了防天下人口實,就把他這個探花郎改成了狀元郎。事實上,後來的王傑,證明了他確實對得起這個狀元。探花郎趙翼也名不虛傳(小編上一篇文章寫的是趙翼,有興趣朋友可以看一下)。
  • 在清朝八旗中,為何正白旗能與兩黃旗平起平坐,並稱為上三旗?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在清朝,上三旗的說法,從順治帝掌權後才開始出現。正是他,把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定為上三旗,並一統上三旗之權。
  • 清朝的六部尚書中,誰掌握的實權最大?
    皇太極準備聽從漢人大臣意見,效仿明朝,在清朝設立兵、禮、戶、工、戶、刑六部機構。這次制度本是為解決清朝舊體制下的種種弊端,但許多問題並未隨著新官製成立而解決,清朝初期的六部機構仍擺脫不了八旗制度影響,皇太極仍然不能將權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
  • 清朝八旗中,所有旗的地位都一樣嗎?事實上還真有天壤之別
    清政權的內八旗也即平常所說的八旗,其中皇帝所領的內兩旗與諸王所領的內六旗,當時或可稱為是上二旗、下六旗。至順治八年二月,濟爾哈朗等宗王聯合追論多爾袞,收奪其正白旗(時已傳其嗣子多爾博)而歸順治帝,從此,皇帝才領有兩黃、正白這上三旗,文獻中也在此後才有「上三旗」、下五旗」這種名稱。如果以前就領上三旗,此時再加上一個正白旗,豈不就成了領有上四旗?
  • 和珅是一個堪比紀曉嵐的大才子?四個細節為我們還原歷史真相
    和珅能夠獨得乾隆恩寵,權傾天下幾十年,憑的除了過人的智慧,百變的手段,還於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凡的才華,甚至有人說和珅是一個堪比紀曉嵐的大才子。那麼真的如此嗎,和珅的才華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和珅確實可以說是一個才子,我們從四個細節可以看出來。
  • 和珅被賜死,兩個小妾共同做了這樣一個決定,揭露了和珅的另一面
    和珅在清朝官場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受電視劇的影響,大家對和珅的印象就一個字—貪,而且由於演員形象的問題,大家一直都認為和珅是一個長相一般的小老頭,其實和珅的容貌十分出眾,反而紀曉嵐是一個結巴的乾瘦老頭,並且滿嘴的葷話,還喜歡拿話擠兌人,最重要的是紀曉嵐的地位和和珅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和珅才是乾隆皇帝最信任的大臣,而且委以重任。
  • 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很厲害嗎?他們與普通王爺有什麼區別?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個歷史小知識是關於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我們總在關於清王朝的電視劇上聽到有人一旦談起鐵帽子王就會肅然起敬,甚至連清朝一品大學士兼軍機大臣見了鐵帽子王都要禮讓三分,那麼鐵帽子王真的有有這麼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