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送給兒媳林徽因的孤本《營造法式》,林洙拿去拍賣賺二百萬

2020-12-22 小六子豆腐

1925年,梁啓超寄給遠在美國學習西方建築的兒子梁思成和準兒媳林徽因一本書,名字叫《營造法式》,並在扉頁寫道:「此一千年前有此傑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己朱桂辛校印莆竣贈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寶之……」。

梁思成與林徽因

這本世界最早、最完備的建築學著作寫於宋代,由當時的工程專家李誡歷時數年寫成,集中了宋代建築的精華所在,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法寶。1930年成立的私人組織——中國營造學社,初衷就是研究這部複雜難懂的《營造法式》。

營造法式

這部堪稱恢弘神奇的中國建築技術典籍鼻祖不僅傳習了中國獨有的建築技術,而且通過對它的研究,出現了梁思成、劉敦楨、羅哲文、樓慶西……等一大批中國建築人才,為岌岌可危的中國傳統建築文化保留了血脈。

而梁啓超送與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這部《營造法式》,也成為二人的愛情和事業的信物良緣,二人在《營造法式》作者李誡的誕辰日結婚,並為長子取名梁從誡。

梁思成、林徽因、梁從誡

這部《營造法式》也是梁思成走上研究中國建築道路的啟蒙者,書中密密麻麻寫滿了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古建築的心得和注釋,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建築瑰寶!沒有營造法式,就沒有當代中國古建築的系統研究!

梁思成獲獎

2012年,梁思成的第二任夫人林洙女士,將梁啓超贈與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國古代建築名著《營造法式三十四卷附錄一卷》拍賣,得款二百一十八萬五千元。這本梁啓超囑咐「俾永寶之」的珍貴古籍不知流落何方。

梁思成與第二任夫人林洙

相關焦點

  • 林徽因容貌好看嗎?梁思成第二個妻子林洙評價:實在算不上是美人
    林徽因與梁思成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的父親林長民跟梁啓超是舊相識,又都是書香門第,算是門當戶對,在梁啓超的安排下,林徽因跟梁思成一同赴美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學。然而建築系是不收女生的,林徽因就選擇了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她註冊到了美術系,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
  • 林徽因女兒掌摑後母林洙後,父親梁思成的反應讓人意外!
    建築師、詩人林徽因死後的第七年,即1962年,其夫梁思成娶了小自己27歲的林洙。這樁婚姻如同激起千層浪的石子,它不僅激起了無數人的熱議,同時也將梁思成的生活徹底擾亂了。 因為梁思成娶了林洙,梁思成的弟妹們聯名給他寫了一封抗議信,梁思成與林徽因多年的好友張奚若和其他幾位好友也斷然與他絕交了。
  • 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為啥寧願眾叛親離,也非娶林洙不可?
    眾人皆以為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痛不欲生,然而在林徽因離去七年後,梁思成就開始另結新歡,最終梁思成娶了比自己小二十七歲的林洙為續弦,而林洙本來是梁思成學生的妻子,還是林徽因的同鄉
  • 林洙回憶:見到林徽因真人時吃了一驚,和照片中的她並不一樣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件事,林徽因作為民國時期的文壇女神,直到如今她的感情經歷還被大家當做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人們說起她的時候總會提到林洙和梁思成,似乎她們之間的關係已經無法分割。林洙回憶:見到林徽因真人時吃了一驚,和照片中的她並不一樣。
  • 為什麼林徽因的評價不是很好?
    這是梁思成之父梁啓超於1925年12月寫給梁思成的信,告知徽因父親林長民死於戰亂流彈,他滿懷溫情和擔憂囑咐梁思成多關心林徽因。此外,梁啓超又專門寫信給林徽因,說會照顧她的母親,只願她能專心學業。1927年12月,結婚前,梁啓超寫信給梁思成、林徽因,慈父情懷躍然紙上,「婚禮只要莊嚴不要侈靡,衣服首飾之類,只要相當過得去便夠,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補辦,寧可節省點錢作旅行費」。
  • 林徽因弟弟:林梁之間沒有真正愛情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華的中國總領事館結婚。婚禮上兩人彼此承諾相愛一生,至死不渝,尤其梁思成曾說一生一世只愛林徽因一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在梁啓超看來是「全生涯中最愉快的一件事。」
  • 梁思成92歲遺孀拍賣林徽因23歲訂婚書,賣光600萬遺產還不滿足?
    林徽因與梁思成是民國最令人羨慕的夫妻,在林徽因去世七年後,梁思成續弦娶了林洙(zhū)為妻。林洙與梁思成的婚姻林洙與林徽因是同鄉,又是老相識。林洙想考清華先修班,她的父親給林徽因打了個電話,希望林徽因幫她補習功課。
  • 建築師林徽因:少有人走的路
    文章摘自《當年明月在:林徽因往事》作者:慕容素衣倘若要林徽因做一個自我介紹的話,她會如何給自己定位呢?詩人、作家,還是梁啓超的兒媳,林長民的女公子?這些都是籠罩在她頭上的一系列光環,光環之下的林徽因,可能只願意這樣平實地介紹自己:我是建築師林徽因。
  • 林徽因,與梁思成是假恩愛?她女學生的晚年回憶錄,被挖出答案!
    雙方家長,即林長民與梁啓超,一度都是得居要路的部長級高官,且關係甚篤,是互相瞅著對方兒女成長的。尤其重要的是,梁啓超老早就慧眼識珠,相中尚是小姑娘的林徽因,一心想為他木訥的次子梁思成牽橋搭線。即現存很多林徽因相關的狗血淋頭的遺聞,其源頭確多來自梁思成第二任妻子、也是林徽因生前多方關照的學生林洙女士。林徽因近些年的形象,從「女神」一下子墮為「綠茶婊」,感情生活愈加撲朔迷離,林洙女士對「恩師」的刻意醜化功不可沒。
  • 梁思成更愛小自己27歲的學生林洙?一個突來的耳光,告訴你真相
    01、目光短淺,唯利是圖的林洙林洙是林徽因的同鄉,1948年,林洙來到北京,為了進入清華的先修班,林洙的父親的懇求林徽因,希望她能為女兒輔導英語,讓她考個好學校並謀個好職位。這種輔導直到林徽因起不來床才被迫停止,但林徽因在病床上依舊沒有忘記林洙,她委託梁思成給這個學生在清華大學安排了一份工作,這工作就是程應銓的秘書,很快林洙就和程應銓結婚了,並得到林徽因的資助和祝福,主婚人正是林徽因丈夫梁思成,生了一兒一女。所以,林徽因不僅是林洙的老師,而且還是林洙的恩人。
  • 林洙: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
    林洙(1928年- )福建省福州市人,清華大學退休教工,《梁思成、林徽因與我》等書的作者。清華大學建築系工作者、知名學者程應銓的前妻,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與程應銓有一子一女。出生於福建省福州,抗日戰爭時期曾在昆明天祥中學讀書,是程應銓哥哥程應繆的學生。二戰結束時程應銓從緬甸回國,前往昆明探望兄長,經程應繆介紹認識林洙一家。
  • 林徽因、梁思成、金嶽霖的瓜葛,與一本回憶錄有關
    1928年春,林徽因與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結婚。新婚之夜,梁思成問她,有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後再也不提,「為什麼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林徽因為何不正面作答?當今有著數不清的解讀。不過,迫切想解開的,恐怕莫過於曾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作品設計的梁思成。
  • 林徽因的兩個遺憾,一雙兒女都沒學建築學,老公後來又娶了老婆!
    林徽因的頭銜很多,中國建築師、詩人、作家等等,然而很多人更願意用才女兩字來形容她。她和徐志摩、金嶽霖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流傳甚廣。但是,林徽因最後選擇了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然而,林徽因也有兩個遺憾,一雙兒女都沒有學建築學,相愛一生的老公梁思成,後來又娶了老婆!
  • 參與過國徽的設計,中國著名女建築師、詩人和作家,林徽因的不平
    但是我看到的只是關於作者對林徽因這個人的感情生活的猜測和自己思想上臆想的一切。現在看到很多關於林徽因的說法,很多人為林徽因冠上了「綠茶婊」的名號,現在關於林徽因的信息大多數都是後人編寫的,比如白落梅寫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寫的《梁思成、林徽因與我》。這是關於林徽因的最出名的兩本書,也就是這兩本書為林徽因冠上了「綠茶婊」。
  • 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嶽霖:人間四月天背後的謎團or真相
    作為林徽因生前最親近的人,費慰梅和梁思成都以林徽因的身世來解釋她的選擇——在光鮮的家世、出眾的才貌後面,這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傷痛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直接決定了林徽因對婚姻和家庭的態度,其實也相當於決定了她對徐志摩的態度。▲愛的苦楚讓徐志摩「發現」了康橋另一方面,林長民早已與梁啓超達成默契,想促成女兒與梁啓超長子梁思成的秦晉之好。
  • 林徽因與梁思成
    (見林洙:《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有幾種傳記根據這話,把林徽因、梁思成相識時間定在林徽因從英國歸來的一九二一年,將梁思成初次拜訪林徽因和他倆的相識時間混為了一談。應該說,在這次拜訪之前林徽因已經認識了梁思成。林、梁兩家世交,往來頻頻,林徽因出國前便有很多結識梁思成的機會。
  • 林洙:丈夫入獄,她為自保果斷離婚,嫁給梁思成卻不離不棄
    16歲的林徽因在異國他鄉結識了徐志摩,兩人互生傾慕之情,但是奈何徐志摩家中已有妻子,兩人感情最終只能隨風飄散,後來在要趕赴林徽因一場演講的途中徐志摩飛機失事,這便成為了林徽因心中難解的結。林徽因最後選擇嫁給了梁思成,婚後兩人的好友金嶽霖對於林徽因也是愛慕有加,甚至為了林徽因一生都沒有結婚,由此可見林徽因的魅力是讓人可以為之瘋狂的。
  • 林徽因設計的4個國徽樣圖,你覺得哪個好看?
    後來小組還邀請了林徽因的加入,因為林徽因在人們的心中就是「專家」型人物。很快,林徽因與莫宗江等人就設計出了一個方案,並在1949年10月23日提交了上去。就是下面這個,但是並沒有通過審議。這個國徽圖樣,看起來簡單、大氣,裡面也有五顆星、麥稻等物。1950年,林徽因等人又提交至少兩個方案。下面兩個圖案,就是其中的兩個。
  • 做母親當如林徽因,捧蘭心蕙質,成就兒女美麗人生
    做女人當如林徽因,捧蘭心蕙質,成就永恆美麗。林徽因的一生雖然短暫,卻是美麗的一生,她蘭心蕙質,把各種角色都演繹得盡善盡美;做女人當如當如林徽因,做母親也當如此,她有著如詩一般的育兒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培養出兩個優秀的兒女,成就了永恆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