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運動品牌都正在遭遇一個微妙的「中國困局」: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大牌業績不斷縮水,李寧、安踏等國內品牌接連關店……
就在這些昔日大牌們小心過冬之際,來自法國的迪卡儂(Decathlon),這個號稱「十項全能」(Decathlon在法語中意為十項全能)的運動品牌開始突然發力,不但在2012年新開門店16家,更於今年1月高調宣布將在2013年再開23家門店,於2015年實現150家門店的願景。
迪卡儂的開店秘訣
「對迪卡儂來講,最吸引顧客的是其自身特殊的商業模式。迪卡儂從上遊的設計,到生產,再到下遊的零售,採取了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戰略。」迪卡儂大中華區副總裁易昂(Hans IFF)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迪卡儂早在1992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當時的主要業務集中在生產製造和產品出口,同時它一直穩健地推進著其在中國市場的門店發展計劃。「我們在中國真正開店是在2003年,到2008年一共開設了18家商場。迪卡儂商場的開業周期一般在6個月甚至5年,所以我們在初期的開業速度並不快。」易昂回憶說。
從2010年開始,迪卡儂開始了真正的提速發展,當年在中國大陸共新開10家商場,中國市場一舉成為迪卡儂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2012年算得上是迪卡儂創紀錄的一年,在這一年,迪卡儂共有16家商場在中國開業,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迪卡儂在中國前5年的總開店數。2013年,迪卡儂計劃攻入廈門、貴陽、崑山和瀋陽等城市,並且將在上海、瀋陽、蘇州等城市開設2家以上的商場。迪卡儂計劃到2015年,將在中國建設完成150家商場。
中國不但成為了迪卡儂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也是法國總部投資最大的一片海外市場。
這樣的開店紀錄固然可喜可賀,但是對體育品牌來說卻已經是司空見慣。幾乎所有的大牌都會經歷這樣一個瘋狂開店的擴張期。
「仔細觀察迪卡儂的選址標準你就會發現我們的獨特之處。」易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迪卡儂篩選的標準之一是,開店必須在人口大於300萬的城市,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黃金商圈。「迪卡儂不會在王府井、西單這樣的繁華地段開業,因為這樣的商圈一來已經飽和,再沒有足夠的場地;二來是停車費用昂貴。我們選擇開在北京的大郊亭、亦莊這樣貌似偏遠的地址,既能實現三四千平方米的店面要求,還可以給顧客提供足夠的免費停車位。而且我們還特別設立了免費運動場,讓顧客在購物的同時,還能隨時感受到運動的樂趣……」易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