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兒子進斯坦福女兒考上藤校 美華人父親分享教育理念

2020-12-17 環球網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近日,美國中文網舉辦了「精英培養與親子教育」線下分享會,請來具有豐富經驗的教育導師和心理專家現場與家長們交流心得。而嘉賓之一的尹永義博士,就分享了他的「6-3-1」教育理念。

2017年,尹博士的兒子William突然被很多人熟知,因為他獲得了美國高中生的最高榮譽「總統學者獎」。後來,William被六所常春藤大學、以及MIT、斯坦福等頂尖名校錄取,他最後選擇了斯坦福,正在那裡就讀。

而尹博士的小女兒今年也傳來了好消息,她拿到了來自包括常春藤院校康奈爾在內的多份錄取信,已經選擇了南方名校範德堡大學,今年秋天也將進入大學校園。

以前在採訪William的時候,我們就對這個想法獨立成熟的男孩印象頗深,現在的他在斯坦福一邊學習計算機,一邊輔修音樂、搞著樂隊,正努力像他自己說的一樣,「活出簡歷以外的樣子」。而尹博士在交談中提起女兒時說到,雖然還沒進大學,但她已然對生物、醫學很感興趣,將來很可能朝這個方向發展,對未來已有一定規劃。

作為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形成自己的主見、找到興趣、發展特長呢?在教育兩個孩子,過程中,尹博士總結出了這個「6-3-1」教育理念,三個數字分別代表著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側重點。

六多(小學期間需開始注意)

多說

尹博士的女兒直到小學二年級都還是一個特別不敢說話的孩子,連要上洗手間都只是對老師指指洗手間的門,後來她卻成為一個在公開演講方面頗有經驗的中學生。在這個轉變過程中,父母的引導功不可沒。「哪怕孩子說的都是廢話,也讓他說。他說了什麼,家長就儘量找一個點和他辯論,讓他能邊說邊想。」

尹博士還特意提到一個小細節,大人通常比小孩子高太多,他們仰頭說話沒有親近感,久而久之就不愛和父母說話了。所以家長們可以在和孩子說話時蹲下來或者坐下來,讓他們不會感到距離障礙。

多看

無論是博物館、科學館,還是公園、動物園,家長都應該儘量帶孩子多看看這個世界,這不僅僅可以拓寬知識面,拓展興趣,還能讓他們發現世界的美好。

多想

不要為了讓孩子「聽話」而壓制他們問問題的天性,即使你回答不了他的問題,也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尋找答案。

多寫

寫作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理清思維、鍛鍊邏輯能力,也是未來學習、工作中會用到的重要技能之一。

多愛

有愛心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培養孩子完善人格的關鍵一環。而且在培養孩子愛心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反過來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動力。

尹博士舉了一個例子。他的孩子從小學鋼琴,但並沒有要走專業路線,不會參加比賽、演出之類的活動,那怎樣讓他們能有練琴的動力呢?尹博士一家的鄰居是一對老夫妻,他讓孩子們練好一些曲目,在節假日時給兩位老人和他們的朋友來一場「私家」音樂會,孩子看到別人開心、還對自己的演奏表示歡迎,也就找到了認同感。

多動

多動就是多運動的意思,與其他族裔相比,華人孩子向來在運動方面不太積極,但近些年已有了很大改善。不過尹博士還提醒,孩子在從小運動的過程中,父母最好也多陪同,有能力的時候可以一起運動,對孩子更有言傳身教的效果,也是一種很好的親子活動。

三廣(初中階段需要尤其注重)

廣交友

初中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這期間一定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不要因為怕「學壞」限制他們認識不同人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交友最好是多元,不同族裔、不同背景、不同類型的朋友都可以結識,不要只是和同一類人「抱團」。

現場有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老覺得班裡同齡人幼稚,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尹博士說,孩子這種自認「成熟」的心態很正常,這種情況下,家長一方面可以提醒他們發現身邊人的長處,一方面也可以鼓勵他們與年紀大一些的孩子交往。

廣才藝

實際上,才藝並不是要在初中才開始「廣」,但初中應該是讓孩子從眾多愛好中慢慢找到自己興趣所在的時候。

廣科目

與廣才藝類似,尹博士建議孩子在初中時要文科理科都學習,都有接觸以後,才能找到自己最喜歡和最擅長的領域。

一展開(高中階段)

從廣到專,孩子在初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後,高中就應該開始有針對性地展開「攻勢」,多鑽研這個領域的課題,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相關焦點

  • 閒聊美國教育體系之三——藤校與教育思維
    近十多年來,如何爬藤的話題在華人的圈子裡是越來越火爆;參加各種各樣興趣班的華人孩子的年齡也有越來越小的趨勢; 具有虎媽心態的華人父母的焦慮感也越來越重。尤其是網上有關爬藤的文章多如牛毛,但幾乎都是以個案為例子,從技術層面入手講解藤校錄取的遊戲規則,而且著重結果,說法各異,這種複雜性更是讓華人父母憂心忡忡。
  • 山東首富砸65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被開除,強大背景曝光!華人譁然!
    近日,一則「中國土豪砸650萬美元送女兒進斯坦福」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中國人對教育的慷慨程度再次震驚世界,把美國高校的舞弊風波再次推向高潮。而願意花4000多萬人民幣送女兒去上斯坦福的趙濤又是何人?為何如此出手大方?為何「高考狀元」又被斯坦福開除了呢?
  • 山東首富"捐款"650萬美元送女兒進史丹福大學,今被曝光開除!真醜
    今日,一則「中國土豪砸650萬美元送女兒進斯坦福可就在今年三月底,已經被史丹福大學正式開除,而她正是國內知名中藥上市公司步長製藥董事長趙濤的女兒。而願意花4000多萬人民幣送女兒去上斯坦福的趙濤又是何人?為何如此出手大方?為何「高考狀元」又被斯坦福開除了呢?
  • 砸44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卻打了水漂!中國土豪背景曝光!
    一則「中國土豪砸650萬美元送女兒進斯坦福」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中國人對教育的慷慨程度再次震驚世界,把美國高校的舞弊風波再次推向高潮。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嘮嘮。據《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在震驚全美的知名高校招生舞弊案的眾多「富翁」家庭中,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家庭。
  • 山東首富砸千萬元 送女兒進斯坦福被開除 中國有錢人的可憐及愚蠢~
    近日,一則「中國土豪砸650萬美元送女兒進斯坦福」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中國人對教育的慷慨程度再次震驚世界,把美國高校的舞弊風波再次推向高潮。有人說,她本人學習成績優異,對此並不知情;也有人說,她本人或多或少知道這種「暗箱操作」,但沒想到會在今年東窗事發。目前,斯坦佛大學已經將這位涉事學生除名。
  • 申藤牛媽:把我的女兒送進藤校後,我終於弄明白了爬藤是怎麼回事
    在女兒的爬藤之路上,她親自出馬、出謀劃策、指點江山,成功將女兒送進藤校。不僅如此,她還經常為「同行」父母指點迷津,也幫助了不少朋友的孩子進入名校。在今天這個長達1.2w字的長文中,如何備戰爬藤、藤校到底是怎麼挑人的、如何在申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等一系列爬藤攻略,她都寫出來了。01.
  • 俞敏洪對兒子的教育理念火了:我兒子必須進普通大學!
    孩子學習成績好,能考個名牌大學,想必是大多數家長的期望,但是前段時間央視主持白巖松「不讓兒子考第一」的教育方式曾經被刷屏,最近俞敏洪對兒子的教育理念又再次火了:名牌大學精神出問題的學生不在少數,下決心讓兒子必須進普通大學。
  • 申藤牛媽:親手把我的女兒送進藤校後,我終於弄明白了爬藤是怎麼回事
    今天做分享的這位媽媽,女兒從私立美高申請上了哈佛。在女兒的爬藤之路上,她親自出馬、出謀劃策、指點江山,成功將女兒送進藤校。 各海外中文網站上關於如何進藤(名)校的討論總是如火如荼,經久不衰,還把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縮寫為「HYPSM」稱之為「大藤」,其他名校統稱為「小藤」。有網友為此創造了風靡論壇的術語,把老中家長及孩子為進名校本科而做的努力統稱之為「爬藤」。不過,也有些人不以為然,常以名校中的差生來看低名校的本科教育。
  • 藤校也能走後門:華人富豪花一千萬造假,把兒子送進哈佛
    在美國,也有一句類似的話——「一代藤校,代代藤校」(即常青藤聯盟高校),說的是,如果父母出身於名校,這些人群的孩子更可能也上名校。 一方面是說,優秀的家長培養優秀的孩子,比如高素質的父母能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或者是子女繼承了父母較為優越的基因和天賦等等。
  • 美高一女生以一篇」買!買!買!「COSTCO超市購物篇贏來了斯坦福在內的五家藤校offer
    而就在上周四,美國高中生Brittany Stinson憑藉一紙神文書,被五所藤校(耶魯,哥大,賓大,達特茅斯,康奈爾)以及斯坦福同時錄取。要知道今年斯坦福的錄取率僅有4.69%。這是什麼概念呢?留學君給大家解釋一下哈:以哈佛為例,今年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再創新創紀錄,高達39041申請人,而總共錄取了2037人, 總錄取率僅有5.2%。
  • 趙雨思媽媽回應行賄4400萬送女兒進斯坦福 | 後續
    趙太太知悉美國是全球教育體系的領導者,一直希望她的孩子能夠在美國接受最好的教育。就像許多亞洲家庭一樣,趙太太不太熟悉美國的大學的錄取程序,因而透過第三方的推薦諮詢了教育顧問以協助雨思。經第三方介紹下,趙太太諮詢了教育顧問包括辛格先生。趙太太從而認識了辛格先生的慈善基金會,當時基金會被陳述為一個有規模,正當,以惠及教育界而成立的非牟利基金。
  • 山東首富砸650萬美元送「趙小姐」進斯坦福被開除,強大背景被曝光
    近日,一則「中國土豪砸650萬美元送女兒進斯坦福」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中國人對教育的慷慨程度再次震驚世界,把美國高校的舞弊風波再次推向高潮。「她橫掃美國高考,以ACT33分(滿分36),託福111分(滿分120)的優秀成績被美國史丹福大學錄取。同時,她還喜歡藝術,鋼琴,喜歡抽象工藝品,喜歡哼小曲,騎馬等等...7月30號,特邀美國高考狀元——趙雨思為大家分享考上斯坦福的經歷。」
  • 拿下「美國狀元」的華裔少年,成功秘訣藏在父親的一番話裡
    當然,尹渭博的卓越,並不僅僅表現在獲得無數獎項榮譽這一方面,這背後,有他自己的恆心與堅持,更有良好家庭教育的正向激勵,尤其他的父親尹永義博士,在兒子成長成材的過程中,始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MIT錄取,在美任教的父親道出4大教育真相 》搜狐教育 《被6所藤校、斯坦福和MIT錄取的華裔牛娃,是如何養成的?》
  • 同樣被8大藤校瘋搶的兩個學霸, 從小接受的卻是「截然相反」的家庭教育...
    然而,每年總有那麼幾個非凡的大學霸,能一口氣包攬八所藤校的全部錄取,成為藤校們爭相招徠的對象。一旦這樣的孩子出現,在主流媒體上都會引發不小的轟動。美國少年馬丁和克瓦斯,就曾是這樣兩個被藤校爭搶、被媒體追逐的學子。可在概念不同、路徑不同的教育方法下,兩個孩子都取得了學業成功,而且目標清晰,充滿理想與熱情。
  • 論進藤的三種姿勢
    小時候瞧著方圓幾裡的藤苗挺多,八仙過海,各有各的神通。爬著爬著掉下來的更多。最後修成正果的,實在有限。真正值得推崇(嫉妒恨)的姿勢,還得是走藤。走藤,很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進藤象走路一樣輕鬆。不過走藤雖然輕鬆,卻是可遇不可求。如果娃實在走不進去,又實在爬不動,那還有最後一種姿勢: 躺藤。柯林頓的女兒雀兒喜,先被哈佛錄取,然後被斯坦福的RD錄取。最後選擇了斯坦福。歐巴馬的女兒瑪麗阿去了哈佛。
  • 申藤牛媽:親手把我的女兒送進藤校後,終於弄明白爬藤是怎麼回事
    在女兒的爬藤之路上,她親自出馬、出謀劃策、指點江山,成功將女兒送進藤校。不僅如此,她還經常為「同行」父母指點迷津,也幫助了不少朋友的孩子進入名校。在今天這個長達1.2w字的長文中,如何備戰爬藤、藤校到底是怎麼挑人的、如何在申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等一系列爬藤攻略,她都寫出來了。01.
  • 進藤校&美國精英院校,他們靠的不是成績而是...
    藤校也接受A-level成績申請,要求不算高2019藤校招生放榜,哈佛錄取率已連降5年!,可是成績只是個基本門檻,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後面。 So, 哈佛、斯坦福、耶魯、哥倫比亞、普林斯頓這樣的常春藤名校招生到底看重什麼?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她的這三個教育理念,每個媽媽都該知道
    這兩年,隨著許多人對孩子教育越來越重視,國內國外的各種教育理念也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在這些讓人迷亂的各種教育理論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陳美齡教授的教育理念,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枝獨秀。陳美齡女士原本是和山口百惠同時代出道的藝人,甚至還和山口百惠同臺演出過,但是在演藝界大紅大紫之後,陳教授接受父親的建議,暫時放下手頭的一切,遠赴史丹福大學深造。從斯坦福畢業的陳美齡,眼界和知識層次跟原先做藝人的時候,確實不可同日而語。隨後的幾十年中,她工作之餘,憑著讀博士時學習的教育理論知識,再加上自己的個人經驗和體會,她將三個兒子,先後送進了斯坦福念大學。
  • 美國常青藤盟校本科全獎「民間」論壇
    繼《比哈佛耶魯還難進的布朗本醫連讀+全獎煉成記》公益訪談計劃發布,陸續收到很多積極的反饋,好些熱心的朋友希望參與本次活動,因此我們決定「加餐」,邀請知名教育企業家和美國留學專家舉辦「民間」論壇,和大家暢談美國
  • 兒子是哈佛博士、女兒考進哥大,「華人之光」劉墉如何教孩子?
    劉墉先生,是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精於繪畫,善於主持,也是演講大師。在他的人生中,最令人欽佩又羨慕的,則是他有一雙更為優秀的兒女。在對兒子和女兒的教育中,劉墉真正運用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對兒子和女兒分別採用強權式和放養式的教育方法,最初幫孩子們把握好方向,最後任他們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