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揭示的「女媧補天」與「精衛填海」真相

2020-12-13 光明頂上見

嵇山行文旅嵇山

一、女媧補天真相  石全:揭秘山海經

在中國,女媧補天的故事與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也是家喻戶曉。兒童時代,對什麼都好奇,屬於提問題年齡階段,父母給孩子們講的故事,往往就有女媧的故事。共工用頭頂垮了天的支柱不周山,天破了;系地的繩子也被扯斷了,地陷了。在天塌地陷,百姓無法生存的關鍵時刻,女媧挺身而出,收集五色石子,用火燒煉後拿著燒好的石糊糊把天補好,直到今天天空上還會出現彩霞、彩虹,就是女媧五色石留下的痕跡。補天濟世顯示了女媧的勇敢、機智和才能,顯示了女性的偉大,因此女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原始母親神。

《山海經·北山經》載:「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山海經·大荒西經》載:「大荒之偶,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淮南子·覽冥篇》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爛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雜秋約冬。枕方寢繩,陰陽之所雍沉不通者,竊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

《淮南子·天文篇》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載:「當其(指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

女媧補天神話存在有一個廣泛的少兒版本,另一個版本是學者版本,傳說中的洪荒時代,人類生存條件艱苦,自然環境惡劣,人們穴居野處,《禮記·禮運》載「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洪水滔天,荒火遍地,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的生存受到極大威脅。人們在認識、適應並徵服自然的過程中,做出過長期的艱苦努力,女媧成為那個時代神奇的英雄。女媧補天的故事,發生在當人類繁衍起來之後,共工部落與黃帝部落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是黃帝部落戰勝,戰敗的共工不服輸,一怒之下,把頭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撐天地之間的大柱子斷折了,天倒下了,出現一個大漏洞,大地也出現陷裂,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噬人民。人類又一次面臨著空前劫難。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石子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空補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天空支撐起來。女媧還擒殺了帶來水厄的黑龍,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收集了大量蘆草燒成灰,用於止住漫流的洪水。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空向西北傾斜,天空的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大地向東南傾斜,一切江河都往那裡匯流。《淮南子·覽冥訓》對女媧補天創世的功績作了詳細生動的記載:「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女媧是神話傳說中被列入三皇五帝尊位的人物。郭璞注《山海經》講「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首蛇身,一日七十變」。這裡需要指明的是,「一日七十化」的女媧,不是講女媧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二郎神一樣有七十多種變化,是講女媧曾經在一天之內頒布過七十多條民俗民約。是講女媧為人類做過許多事情,比如說她曾教給人們婚姻,還製作笙簧樂器用於勾通天地神靈等。《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說,「女媧氏亦風姓,承庖犧制度,亦蛇身人首,一曰女希,是為女帝」。《潛夫論·五德志》載:「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伏羲、神農為二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春秋緯》則直接認為:「三皇者,伏羲、神農、女媧。」然而,屈原在《天問》中就曾經提問:「登立為帝,孰道尚之?」後世有誰繼承了女媧的事業?女媧的事業是什麼樣的事業?女媧文化是什麼樣的文化?還有諸多問題,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到底講什麼?「天柱折,地維絕」到底講什麼?「背方州,抱圓天」到底講什麼?

「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雜秋約冬。枕方寢繩,陰陽之所雍沉不通者,竊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以便「從天地之固然」。仔細閱讀這段文字,是不是對女媧「承庖犧制度」的一種注釋?我們將女媧造人故事放到伏羲文化系統中去闡釋,是不是也應該把女媧補天故事也放到伏羲文化系統中其闡釋。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對那個創造易經八卦的偉大時代作出重新認識,作出完整認識。

我們首先明確一下,《淮南子·覽冥篇》所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猛獸食顓民」以及「……顓民生」中的「顓民」,指的是顓頊時代的人民。《淮南子·天文篇》所載「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以及《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所載「當其(指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三部典籍中所講的,完全是同一件事情,並且極其一致地標明了是同一個歷史時期發生的事件。這就是說,最初的女媧是伏羲時期的人物。補天的這個女媧不是伏羲時期的女媧,是「當其末年」的另一位女媧。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是被少昊玄囂培養成長的黃帝的孫子。皇帝部落,少昊、顓頊、帝嚳、唐堯,從顓頊到唐堯,中間相隔帝嚳一代,就到了儒家經典《尚書》記載的堯舜時期,就到了司馬遷寫《史記》開篇所記載的時代。這樣,我們就把女媧補天的發生時間一下子向我們拉近了許多,從而糾正傳統上人們閱讀或講述女媧補天故事時心理時間上認為的遙遠渺茫、神話虛構諸因素。

接近堯舜時代的顓頊時代,史話已經遠遠多於神話。這個時代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沒有生出雙翼飛到天上去補天空漏洞的可能。這次歷史事件,並不都純粹是自然事件,更主要的是文化事件。「背方州,抱圓天」透露得很明白,「背方抱圓」,指明了就是《易經》圖畫中的《伏羲64卦方圓圖》中的方圓。「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爛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中的「四極」、「九州」、「天地」、「水火」,都是《易經》中的基本概念,是《易經》中推演八卦時八卦的卦位錯置爭議問題。

二、共工

  「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中的「女娃」,或許也是女媧部落中的一代女媧;或許不是女媧部落中人,而是神農部落中一位了解女媧文化的女性。是早於補天的女媧的一位女性。神農時期《連山易》,崇山卑海。神農末期,當山的能量、山林文化、神農文化受到削弱的同時,海的能量便會相應地恣肆猖獗起來,這個女娃便是固執地維護神農文化的一個女子,她當然不會真的一個人去填現實中無邊無際的海洋,而是為阻擋山林文化的敵對力量海洋文化的興起而獻身的女性英雄,這是《山海經》中精衛填海的故事真相。

有精衛試圖維護神農文化在先,有共工試圖復興神農文化在後。共工是一個部落,這個部落是神農的後裔。這個部落西周時期還存在。西周共和時期,是指周厲王逃離鎬京後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個時期,即約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間。前841年(一說前842年)國人暴動,周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之後,由共伯和攝行王事,稱為共和。共和元年(前841年)是中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直到周厲王死後,還政於其子周宣王,前後14年時間。(一說是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主政,所以又稱周召共和。)《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宋代羅泌《路史·後紀二》注引《歸藏·啟筮》載:「共工人面蛇身朱發。」《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管子·揆度》載:「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淮南子·本經訓》載:「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原道》中又記載共工與高幸氏發生戰爭。《史記·補三皇本記》載:「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路史·太吳紀》記載共工與女媧氏之爭。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殺共工之臣相柳等,當亦系神農時期的共工部落直至夏初存在的共工部落。共工為水神中的水,與精衛填海中的海,都指汪洋沼澤之水,不是指今天大陸之外的海洋。共工原是神農部落中的治水一族,由治水到「振滔洪水」、利用洪水,反映出神農後裔有著曲折的命運歷程。

女媧飛不到天上去,共工也不會有用頭顱就能夠撞到一座山峰的力量。「天柱折,地維絕」中的「天柱」、「地維」,都是指《連山易》中的一個艮卦,指《易經》文化中山的概念、指人們心中山的觀念。「天柱折,地維絕」是《連山易》的被推翻,是神農文化的倒塌,是黃帝部落《歸藏易》的推演與被確認。「大荒之偶,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我們當代的教科書上這樣為我們解釋:「不周山,傳說在崑崙西北部。」是當真認為有那麼一座名字叫不周山的大山存在了。我們的解釋是:「周」,指周全,完整,指的是「圓」;「不周」,指的是不完整、有缺陷,指的是「不圓」,指的是「方」。周與不周,圓與方,是《易經》中的概念。不完整、有缺陷的,是黃帝部落的《歸藏易》。黃帝部落玄囂、帝鴻等人推演出《歸藏易》,推翻了山在人們觀念上的崇高地位,推翻了神與人之間懸殊的社會等級關係,把大地的位置放到了第一位,確立了人人平等觀念。這是上古時期發生的一次文化巨變。在這一巨變過程中,共工認為黃帝部落推演出的《歸藏易》是錯誤的。先變易者殺無赦,不及時變易者殺無赦。易道推演,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主幹。道自身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周期性推進著的,對於道自身的變易,人類要及時地去發現、去適應,要及時應變。道自身已變,人類社會沒有及時應變,或者道自身還未變,人類社會提前變,都會遭到道的懲罰,都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混亂與災難。神農氏末期,黃帝氏初期,易經是不是應該由《連山易》推演到《歸藏易》,是不是符合已經變易的道?黃帝部落的易道推演有沒有錯誤與漏洞?共工說「不周」,是說存在有漏洞。我們說商代之前中國歷史上,都是以易道的變與不變的名譽發動戰爭,以尊道不尊道為發動戰爭的唯一理由。於是,共工與顓頊發生戰爭。共工失敗,共工以頭顱所撞向的,是黃帝部落有缺陷的《歸藏易》演易道場、演易祭壇。

女媧補天是文化問題,是《易經》問題。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是天地排序問題,是以乾卦表示天空,以坤卦表示大地的天地排序問題,是天的位置應該擱置到哪裡的問題?也正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未解決的易經之謎、易經「天書」問題。皇甫謐曰:「炎帝……重八卦之數,究八八之體,為六十四卦。又曰:夏人因炎帝曰《連山》,《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蔡元定曰:「《連山》首艮,《歸藏》首坤。」這些傳統觀點,根本都是錯誤的。《呂氏春秋·本味篇》載:「黃帝立四面。」我們曾經在《雲臺山是華夏祖源地(三)》一文中解釋「黃帝四面」,講「黃帝四面」是易經體系中的《河圖》,是黃帝部落以《河圖》為原理開創了中華民族陽宅四合院的宅居方法與格局。同時,「黃帝立四面」也透露了黃帝部落的《歸藏易》有用四不用八的漏洞。在《山海經·大荒經》中不斷出現的「使四獸」,說明的也是這個問題。

共工發動戰爭,有一定的理由,應該屬於正義的戰爭。然而,即便在局部上有漏洞,甚至是關鍵性的漏洞,黃帝部落的演易大方向沒有錯,整體上符合易道之變,這是公共失敗的原因。黃帝部落為推演易道,為推進華夏文化進步,幾代人付出過巨大努力,少昊玄囂、帝鴻等都是著名的演易人物,他們的後代甚至有為此加入伏羲部落的行為。。然而,演易祭壇被毀壞,又不知道怎麼安放天的位置,怎麼樣彌補易道漏洞,殘局無法收拾。此時,出現了女媧,在黃帝部落《歸藏易》祭壇中,用五色石子標明天的位置、補足了應有的乾卦等卦位

神秘的女媧部落,是掌握有伏羲易經八卦的一個部落。上古時期,每一次易道毀壞、發生混亂的時候,都是由女媧部落出來給以修正。

相關焦點

  • 女媧補天的真相竟然是大禹治水
    女媧補天是源自大禹治水?其實關於女媧補天的原型,學術界與民間都有種種猜測,其中不乏有人結合西方諾亞方舟的故事,綜合東西方神話,聯繫整個上古社會的大洪水,也有人甚至聯想到神戰。下面便讓澤君給大家梳理一下。
  • 《精衛填海》這樣教
    註:神話單元準備做成一個大概念引領的大單元設計,《精衛填海》作為開啟課,既要激發學生閱讀和研究神話的興趣,還要引出第一個核心問題
  • 破解「女媧補天」真相的最好辦法,究竟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
    《彗星》看到這種說法,筆者不禁想起最近閱讀的《全本繪圖山海經:五藏三經》中關於精衛填海故事的解釋。精衛填海原文如下:又北二百裡,曰發鳩之山……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於東海。漳水……——王紅旗、孫曉琴《全本繪圖山海經:五藏三經》該書作者王紅旗認為:在一萬年前,由於海平面比現今低,我國渤海的全部、以及黃海、東海的大陸架區都是陸地。
  • 狐狸家繪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5:為精衛填海的堅韌點讚
    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系列繪本~持續更第五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精衛填海」的封面以淺藍色為主要基調。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精衛填海在之前的4本繪本故事中,狐狸家繪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2:學習女媧補天的集體智慧
  • 精衛填海,填的到底是什麼海?小精衛的原型竟然是它!
    大家都聽過「精衛填海」的故事,可你知道填的是哪個海,精衛又是誰嗎?《山海經》載:「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所以《山海經》上所說淹死炎帝之女的東海,是指山西、河北東面的渤海。《山海經》中,對精衛的描述是: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這個描述,與我國白額雁的相貌非常相似。並且白額雁是在西伯利亞北部繁殖,每年遷我國長江下遊一帶越冬,神話故事中精衛鳥所填的東海一帶正是它們的必經之地。
  • 《山海經》故事解密——精衛填海是否成功了?
    2020-05-07 10:12:37 來源: 山海經異獸傳說 舉報
  • 《山海經》中發現后羿射日的真相,不是拯救世界,而是不義戰爭?
    例如:女媧補天、後裔射日、夸父逐日等;這些先祖戰天鬥地,勇猛激進的故事,無疑激勵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那麼,在我們悠然神往的同時,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神話故事的真偽,遠古時期又究竟有沒有十個太陽?如果這些事跡只是古人憑藉想像,憑空捏造的,為何會流傳至今,成為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
  • 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為什麼神話故事都這麼叫?
    我們想一想,在大家成長的過程當中,你也許聽到或看到過一些神話故事,例如: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精衛填海、夸父逐日以及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故事,同學們回顧這些神話故事你發現了什麼?像女媧補天,那麼,前面就是女媧這個人物形象,後邊是她做的事情。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同樣都是由神話人物加上事件,就形成神話故事的名稱。這一章節學學習的《盤古開天地》也是一樣的。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 狐狸家繪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2:學習女媧補天的集體智慧
    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系列~持續更新中 第二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女媧補天」小狐狸勇闖山海經·女媧補天 在上一篇, 我們一起跟隨小狐狸呼呼卷進了山海圖,經過不懈的努力,小狐狸呼呼終於找到了他的放大鏡小狐狸呼呼再次勇闖《山海經》·女媧補天。
  • 《山海經》中大禹治水的秘密,如果被證實,或將顛覆我們的認知
    《山海經》是一本先秦古籍,其中「大禹治水」的傳說就來源於此。據說當時洪水泛濫,大禹受命治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作鬥爭,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父親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了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最終獲得了勝利。
  • 神話與現實:女媧補天的真相,這可能源自一場真實的自然災難
    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的故事在中國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了。其中關於女媧的傳說,最早起源於《山海經》中記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說明女媧擅長變化,身軀像蛇,上古十巫都是女媧的傳人,是巫師之祖。在上古時期,巫師是文化知識的掌控者,可以往來神界與人間,地位甚至高於首領,擔任著連接人類與仙界的使命。
  • 狐狸家繪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5:為精衛填海的堅韌點讚
    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系列繪本~持續更新中第五本「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精衛填海」的封面以淺藍色為主要基調。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精衛填海 在之前的4本繪本故事中, 小狐狸勇闖《山海經》·精衛填海,註定是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 被譽為中國神話傳說搖籃的《山海經》,為什麼會被搬上語文課本?
    導語:《山海經》作為一部最古老的奇書,它記載了各種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被稱為 「史地之權輿,神話之淵府」。「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膾炙人口的傳說,都是從這裡誕生的。可以說,《山海經》就是一部 中國神話傳說的搖籃。
  • 千古奇書《山海經》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是傳說,還是真實世界
    千古奇書《山海經》裡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是傳說,還是真實世界《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繪山川與物產、風俗與民情的地理著作,還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彙編,其有著巨大的文化與歷史價值。山海經的記載內容可以說是非常廣闊,無論是地理知識,還是巫醫,祭祀,藥物,物產,民族,道裡,山川都有,並且在書中還有著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等寓言故事以及神話傳說。《山海經》,因充滿各種怪異神話,讓人著迷。
  • 超新星爆炸下的山海經
    起因山海經,首先是帝江。帝江源自《山海經》的帝江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山海經說了「倏」、「忽「二帝給帝江鑿七竅,把帝江鑿死了。如果帝江是星球,怎麼能讓一個星球毀滅呢?那就是隕石。竅有洞和窟窿的意思,那麼隕石到一個星球上會產生大窟窿和大洞那也就好理解了。
  • 小學語文:《精衛填海》逐句解析,我們從這裡出發學習文言文
    起名出自《山海經》,不過更為重要的是下面的詩句。大致意思是「精衛用嘴叼小的木塊,並用它來填東海。」這其實就是對我們這篇課文內容的一個精簡和概括。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陶淵明《讀<山海經>》關於精衛的其他問題也沒有必要再做進一步的解釋了,因為文章中也有解釋。
  • 考究發現了「女媧補天造人」的歷史真相,揭秘那不為人知的秘密
    女媧神話的第一批古書籍記載例如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和《楚辭》,雖然《說文解字》記載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媧字,但已亡佚,僅作傳言。儘管二書中的記載還比較模糊朦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為職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
  • 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3課《精衛填海》預習指導
    本單元以神話組織單元,是繼三年級上冊童話單元、三年級下冊寓言單元之後,第三次以文體組織單元,編排了《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三篇精讀課文和《女媧補天》一篇略讀課文,其中《精衛填海《精衛填海》通過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形式,體會故事的神奇,感受精衛堅韌執著的個性。二、學習目標1、認識「帝、日」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少」,會寫「帝、日」等5個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山海經》裡的妖怪到底長什麼樣?有圖有真相啊 意外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礦物、民族、物產、藥物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 《山海經》的記錄都是虛構的嗎?很多其實已經被證實是真實存在的
    《山海經》被評為中國有史以來的四大奇書之一,相信很多人對它不會太陌生。《山海經》這本書據傳創作於先秦時期,完成於戰國後期,很多人初看這本都覺得它荒誕怪異,其實我們都不知道這本書創作背後的故事。此書是西周王室整理了大量的典故得來的,但是當時社會動蕩,一位貴族為躲避戰亂,防止因為戰亂導致書籍被破壞,就帶著這些書籍消失在民間了,之後有人根據書籍裡的內容整理出了《山海經》,書中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述了民間的巫醫、山川、藥物、物產以及一些祭祀活動等,婦孺皆知的《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一系列故事出於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