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學習,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點

2020-08-29 小敏悅讀

你知道曾國藩嗎?相信大家都聽過他的故事,他背書時,家裡進了一個賊,賊想等他背完書沉沉睡去後再出來偷東西。可誰知曾國藩天性愚鈍,背了一遍又一遍都沒背會,這個賊實在等不了,乾脆出來當著曾國藩的面把書背了一遍後揚長而去。

從這個故事我們能看出曾國藩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天才,甚至可以說是個資質愚鈍的人,可他卻最終成為了清代政壇的重量級人物,讓人欽佩不已。


再來看看我們熟知的方仲永,5歲時就能寫出令人驚嘆的詩作,被大家稱為「神童」。可以說他是大家公認的高智商天才,可到十二三歲時他的才華卻不再出眾,已經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拉開人們差距的並不是智商。

學習力,決定學習的高度

小麗是一名高三的學生,馬上就要高考了,她因為成績不好非常焦慮。在老師眼裡,她是很用功的學生,課上認真記筆記,課下努力複習,每天都要熬夜做題,甚至沒有娛樂和休息的時間,可成績就是不見起色。

而在小麗班,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該學的時候使勁學,該玩的時候拼命玩,學習和玩耍哪個也沒耽誤。

為什麼都是一個班的學生,小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達不到的效果,那些好學生輕易就達到了呢?

不是因為他們的智商比小麗高,而是因為他們「會學習」


埃德加•沙因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成績好的人,大多是擁有超強學習力的人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他們有明確的目標、持續不斷的努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就是憑藉這種強大的學習力開啟人生逆襲之路的。

誰也想不到,劉媛媛在高中時是一個全年級兩百多人能考一百八十多名的差等生吧。

可作為差等生的她,卻有一個遠大的理想——上北大。高考失利的她,不甘心被埋沒,四年後,她僅用6個月的時間複習,就一舉考取北大法律系研究生,讓眾人大跌眼鏡。

有人問:從演講小白到全國冠軍,你到底是靠什麼取勝的?

劉媛媛坦然地回答:我靠的是強大的學習能力!

怪不得哈佛商學院的柯比教授說:唯有學習力,才能讓孩子真正提升學習效率,成為學習的主人。

劉媛媛就是憑藉超強的學習力,才實現了逆襲,改變了自己的一生,成為了掌控人生的主人。


專注力,決定學習的深度

西塞羅說過,任憑怎樣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長期追蹤智力水平均為50的孩子,多年後發現:專注力強的小孩,大多成為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而專注力不夠的孩子,生活和工作都不如意。

原來,專注力早已成為人們在未來道路上成功的助推器,專注力高的人必定能有所成。

一次牛頓在研究問題時該做午飯了,他便去煮雞蛋。等到鍋裡的水沸騰了,牛頓才驚訝的發現,由於太過專注,他把自己的懷表誤當成雞蛋扔進了鍋裡。

正是因為牛頓這種對科學的專注以及鍥而不捨的探索精神,才讓他成了無數科學家中的佼佼者。


專注的力量很大,它能把一個人的潛力發揮到極致,而成功的奧秘不在於你有多聰明,而在於你是否能專注某一件事。

不光是這些知名的科學家,孩子想要取得好成績更是如此。

小侄女今年上二年級,成績很差,我哥和嫂子很著急,卻總是不得其法。一次小侄女來我這寫作業,我終於明白了她成績不好的原因。

她寫作業很不專注,一會兒喝水,一會兒吃東西,一會兒又要上廁所,不是題不會做,就是圖不會畫,各種狀況不斷。

原本30分鐘可以完成的作業,她愣是用了2個小時才完成。可想而知,她平時上課的狀態肯定也是如此不專注,成績自然好不到哪去。

專注度不夠,是小侄女成績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若是她能專注、高效地聽課、完成作業,我相信很快便能提高成績。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深以為然。

自律力,決定學習的成敗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

全民男神彭于晏,從一個其貌不揚的胖子到實力派巨星,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

在拍《翻滾吧,阿信》之前,彭于晏已經很久沒有戲可拍了,為了更好的詮釋阿信這個角色,他苦練了六個月的體操,為了保持八塊腹肌,他只吃水煮餐,不加任何調料。而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這樣自律,每次拍戲,彭于晏都會根據角色的需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了和角色更貼近,他吃過不少苦,才最終呈現給我們一個個完美的螢屏形象。

彭于晏憑藉著這種異於常人的自律,從人生的低谷中順利走出來,奔向了人生巔峰。


一個人的自律中,藏著無限的可能,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周恩來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毛筆字,他還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每天完成功課後,都要練習寫一百個毛筆字。

一次,他和蔣媽媽去串親戚,回來時天色已經晚了,好心的蔣媽媽勸他先睡覺,可周恩來卻不肯,一定要堅持寫完字再去睡。

正是周恩來身上這種強大的自律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讓他一步步成為了受大家愛戴的好總理。

所有幸運的背後,都隱藏著無數咬牙堅持的時刻。正是這種自律和堅持,你才能越來越幸運。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成績優良,不是天資高,而是會學習。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你學習更輕鬆,強大的專注力讓你學的更深入,而長久的自律助你實現夢想。

如果你想遠離這塵世的浮沉,那就勢必要好好學習。因為世俗的東西,是你所不能接受的。為了你的未來,為了你的世界,好好讀書。

最後


以龍應臺的這句話共勉: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能給你帶來快樂,在未來有說「不」的自由。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不負韶華,努力拼搏,實現彎道超車,加速成長!

相關焦點

  • 宅在家的時間,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4個字!
    有的孩子卻輸給了懶惰和消沉,玩手機、看電視,漸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宅在家的這段時間,這七件事可能會拉開孩子之間的差距,甚至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拖延的孩子,抱著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態,內心永遠想著:「明天再說!」
  • 宅在家的時間,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4個字!|特別關注
    宅在家的這段時間,這七件事可能會拉開孩子之間的差距,甚至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雖然宅在家裡,但運動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使是簡單的家務也是運動。就有家長每天帶著孩子做健身操。運動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總是讓孩子在家久坐久躺、看電視、玩手機。閱讀受疫情影響,孩子們取消了戶外活動,在家裡的這段時間,正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時候。
  • 拉開學習差距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三點……
    在學習道路上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並不是智商01
  • 清華教授: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
    清華教授: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真正原因不是智商,而是這3種能力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上學期間學生難免會形成較大差距,很多人把這個原因歸結到了智商的問題上,這是一個十分片面且偏激的想法,智商在學習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清華教授在一次的演講中就明確指出
  • 在高中學習中,拉開差距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十個字,言簡意賅!
    在高中學習中,拉開差距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十個字,言簡意賅!在上學的時候最重要的應該就是高中階段了,這個階段的努力和付出直接決定你能否上一個好的大學,可能你在上初中的時候名列前茅,上了高中生怕和別人拉開距離,其實在上高中的時候,學習上拉開差距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這十個字,咱們一起來看看吧!十字學習方法,字字珠璣,言辭鑿鑿!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IQ和EQ,而是這一點
    父母都是認為這情商和智商是孩子之間差距的原因。杜克大學的巴勃教授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在智和社會情感兩方面都很出色,那麼他想不成功都很困難。"他們就認為孩子的會出現差距往往是因為這情商和智商,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兩個,雖然這兩個也是其中原因,但是真正讓孩子有差距的是孩子的習慣。
  • 清華教授: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這10個字!
    說到底,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還得從孩子的學習方法上進行改善,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很多家長家長以為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在於智力,其實不然,清華大學教授指出,智商在孩子學習上和成長過程中只佔20%的影響,家長不能將智商作為影響孩子的成績的重要因素,更不能將智商作為衡量孩子的能力的唯一標準。
  • 北大教授:真正拉開學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種能力
    北大教授:真正拉開學生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三種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不好的,有的高考考上了重點大學,有的卻只能上一個普通專科,很多家長都覺得這和學生的智商有很大關係,其實,這種理解是很片面的也是很極端的,北大教授在一次演講中就提到過,學生學習的好壞,智商佔一定的比例,但最重要的是這三方面能力。
  • 北大教授: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這2個「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是所有家長們的期盼,但是當代家長們總是過於在乎孩子的智商、成績等等,其實這些並不是孩子成才的關鍵。北京大學教育學教授曾經說過:「在孩子的學習中,智商只影響20%,而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這20%的智商,而是這2個'力'!」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高智商,而是孩子的這3個習慣
    孩子的成長關鍵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長得足夠讓孩子養成一些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也可以讓孩子養成一些影響未來生活的壞習慣。短得也足夠讓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拉開各種差距。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孩童時期的幼兒園
    多數兒童其實在智商上並沒有差太多,大多是受幼兒學習成長環境影響,形成的各種習慣拉開了孩子的差距。美好的幼兒園環境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認知,還可以增強幼兒與各事物之間的互動性,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潛在的深刻影響。
  • 開學第一周: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
    但是,為什麼幾年以後,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校教育,孩子和孩子之間拉開的差距為什麼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越來越大呢?在新的學期開始,真正悄然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並不是分數,而是這5種能力!所以,決定成績的並不是孩子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 陪孩子學習就能看出,真正拉開孩子差距不是智商,而是這3個細節
    這世上就是有一些孩子既能成績名列前茅每當這時候,大家都會嘆一句,這孩子聰明啊,有天賦。前幾年有一位清華畢業的學生說出了石破天驚的一句話:「憑現在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用拼天賦。」宅在家的這些天,父母和孩子相處了足夠的時間,對孩子們的日常習慣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實真正讓孩子們拉開差距的不是天賦,而是這3個細節。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8個習慣!
    這些細節往往就決定了同一個班級中尖子生與後進生的差距,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
  • 高中拉開學生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商,反而是最不起眼的這幾點
    高中拉開學生成績差距的不是智商,反而是最不起眼的這幾點在初中明明成績都差不多的,但是上了高中之後卻有了很大的成績差距,我們身邊應該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但是拉開這種差距的是什麼呢?大部分人的回答應該都是智商,其實這個答案是錯誤的,拉開這個差距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千裡之堤毀於蟻穴,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的探秘一下。一:有明確目標和沒有明確目標你去問高中生他們對未來的設想是什麼,那麼一部分同學會回答你說,自己的目標就是好好學習,考一個好大學。
  • 育兒專家: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是這5個好習慣,家長應注意
    ,肯定就看不到自己孩子的好處了,這就是爸爸媽媽口中說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下來需要家長的籤字,青青戰戰兢兢的將試卷拿到爸爸的面前,爸爸不知原因也為女兒又取得了很高的分數,高興的打開試卷,看到裡面的分數頓時傻了眼,質問青青為什這次考了這點分,是不是平時都在貪玩不學習?
  • 很多父母都想錯了: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是這兩個字
    我們經常聽到有些家長抱怨:「我們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真是處處不如,學習學習不行,才藝才藝沒有,真不知道是智商出了問題,還是他就是沒有學好的心!」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越比越心累,越比越焦慮。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到底是什麼?
  • 這段時間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4個字
    有的孩子即使在家,也能合理地規劃學習時間。有的孩子卻輸給了懶惰和消沉,玩手機、看電視,漸漸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宅在家的這段時間,這七件事可能會拉開孩子之間的差距,甚至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會受到影響。雖然宅在家裡,但運動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使是簡單的家務也是運動。就有家長每天帶著孩子做健身操。運動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總是讓孩子在家久坐久躺、看電視、玩手機。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10個字
    有一種說法是,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智商只起到20%左右的影響作用。智商這東西,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決定的,後天「升值潛力」一般。 而下面這10個字,基本上全靠後天培養建立起來,並影響甚至是決定孩子的一生。
  •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5個關鍵詞
    對初中生來說,決定同學們之間成績差距的,決定你能否考上一你想去的重點高中,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智商,而是下文中的這10個字。自律回想每次的假期,你是不是越起越晚?一個男生在中學階段不好好學習,抽菸喝酒打架,跟女生廝混,我們說他任性,因為他沒有理性地分析自己的生活和未來。同樣的,我們看似按部就班地上課上學,可是缺乏自制力,動輒灰心喪氣、不能堅持,看見手機就想玩,早上就是睡到12點才起床,這也是任性,隱蔽的任性,讓你始終在焦慮中掙扎,讓你最終成為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