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代嶽州窯胡俑:源自唐三彩 形象多為打工仔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胡俑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陪葬俑,漢魏晉南北朝墓葬中偶有發現,如:湖南衡南縣的東漢墓葬中出土過一件青銅胡人牽馬俑;目前已知的絕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葬,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後幾乎不再陪葬胡俑。胡俑陪葬品從少有到大量再到幾乎不見出土,與沙漠絲綢之路的興起、繁榮到衰退密切相關。西漢政權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總理西域事務,開闢絲綢之路。東漢重視對西域的經營和與中亞歐洲的往來,遣使往大秦(古羅馬),大秦亦派使臣來洛陽,絲綢之路逐漸興盛而成為橫跨亞歐大陸的貿易交通、文化交流的主動脈。隋唐年代是絲綢之路的空前繁榮期,胡商雲集絲路要塞、京師長安,東京洛陽等地,燒制胡俑陪葬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唐中葉北方戰亂,絲路受阻,規模遠不如前。此時的航海技術已大大提高,促使海上陶瓷之路取代了陸路絲路的地位,成為溝通中國與中亞、非洲、歐洲的命脈。這導致胡商和駝隊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大不如前,對社會的影響力下降,胡俑隨之失去其存在的社會文化環境,便不再出現於墓葬中。

  胡俑源自唐三彩

  國內外專家對胡俑的關注和研究,世人對胡俑的知曉,皆源自唐三彩。唐代的洛陽城和長安城不僅是絲路的起點,更是國際性的大都市,這兩城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唐三彩。1905年清政府修建隴海鐵路,修到洛陽北邙地區(王公貴族墓葬區)時,無以計數的唐三彩陪葬品問世,鮮豔奪目,絢麗多姿,展示著大唐盛世風採和神韻。唐三彩製品中有一類風格迥異的人俑,他們深目高鼻,滿臉絡腮鬍須,頭戴尖頂帽或四簷氈帽,身著緊身窄袖衣,他們就是來自西域的胡人俑。這些胡俑色彩斑斕,姿態各異,有的健壯豐盈,有的生動活潑,有的昂揚自若,有的低頭蹙眉,有的牽馬,有的架鷹,有的載樂,有的牽駝。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地區的喪葬文化可以折射出該區域的社會文化生活。從這些胡俑陪葬品中不難體會到唐洛陽城和長安城的繁華、富庶和魅力。這兩座大都會吸引著無數蕃客,其中胡商最多,他們牽著駝隊帶著來自遙遠西方的寶貨進城,又馱著中華所產的上等絲綢和貨物運往西方。

  嶽州窯是著名的青瓷窯口

  相對於唐三彩胡俑的盛名,嶽州窯燒造的胡俑影響力小,受關注程度不高。嶽州窯是我國著名的青瓷窯口,窯址位於湖南省湘陰縣境內,早在漢代就開始燒窯,到唐代,湘陰屬嶽州,故稱嶽州窯。嶽州窯除大量燒造日用瓷外,還生產用於陪葬的各類雕塑,動物類有鴨、鵝、羊、馬、狗、駱駝、生肖俑等;人物類有各類侍從和侍女,武士俑,兵俑,雙人俑,文吏俑,伎樂俑,胡俑等;模型類有建築、舂碓、牛車、幾、灶、井等;娛樂工具類有各式棋盤等;鎮墓獸類有頭首獸身,獅面獸身,人首鳥身,雙頭龍等。

  嶽州窯之所以生產種類如此豐富的陪葬俑,完全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當時,湖南的上流社會受到北方喪葬文化的影響,效仿北方王公貴族、商賈巨富的喪葬習俗也流行陪葬大量的陶瓷俑類。此葬俗在北方的北齊北周時期便已盛行,隋唐統一中國後,這種喪葬文化開始擴張。到南方來做官的北方人是將此葬俗傳至湖南的重要力量。嶽州窯燒造出各種陪葬俑滿足了上層社會的需求,使中原葬俗向南方擴展得以最終實現。在品種上,嶽州窯燒造的陪葬俑種類豐富,只比唐三彩略少;在體量上,比唐三彩小很多;在表現手法上,嶽州窯主要依靠刀刻,而不像唐三彩以釉彩取勝。就胡俑而言,嶽州窯生產的胡俑個頭不大,也沒有唐三彩胡俑的強健,通常從十幾釐米到二十幾釐米不等,僅胡人武士俑稍大,達五十釐米。嶽州窯工匠對胡俑的塑造依靠自己對胡人的觀察,而非模仿唐三彩胡俑。湖南出土了不少嶽州窯生產的胡人俑,反映出當時來湘胡人應當不少,突顯出湖南在隋唐時期我國與中亞地區的經貿往來、文化交流中佔有一席之地。

  嶽州窯燒造的胡俑在質地上可分為陶質和瓷質。陶質胡俑的數量比瓷質的多些,胎色有灰白、灰色和灰黃三種。瓷質胡俑胎色灰白,釉色有青綠和青黃兩種,釉質瑩潤,玻璃質感強,胎釉結合不甚好,釉層易剝落。製作工藝為先捏塑成形,待胎體半乾時,再用刀刻細部,如胡人俑的頭髮、五官、皺紋、鬍鬚、頭巾、衣紋等,以及駱駝俑的眼睛、鼻子、嘴巴、毛髮等。工匠刻劃得細緻入微,如胡人的年邁與滄桑,駱駝的稚嫩與頑皮都淋漓盡致地體現在一刀一刻之中。嶽州窯的胡俑充分展示出陶工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對瞬間神態的捕捉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

  嶽州窯塑造的胡人多為打工仔

  從嶽州窯燒造胡人俑的外貌和裝束來看,均是來自西域的胡人。當時來自西域的胡人主要是沿著絲綢之路而來的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阿拉伯人)。粟特人是居住在中亞拉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半農半商民族,建有康國、安國、米國、史國、曹國、何國等城邦國家。該民族善於經商,他們以通商的方式叩開了往返於中華的大門。波斯人是生活在伊朗地區的古老民族,建立了薩珊王朝(226年~650年)。自古以來,波斯與我國友好往來,《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中有各種珠寶、馴象等。阿拉伯帝國滅掉波斯人和粟特人建立的政權後,完全控制了中亞地區,成為與唐王朝經濟文化往來的主要西域胡人。

  唐王朝採取寬鬆的對外政策,鼓勵互通往來,唐人還十分崇尚胡服、胡樂、胡舞。唐人對外來民族採取如此寬鬆的政策和寬容的態度,加上大唐的繁榮富庶,吸引著大量胡人紛紛來到唐土淘金。

  在華的胡人社會地位不盡相同,有高低之分。他們有的以行軍作戰屢建奇功而進入上流社會;有的通過科學考試步入文官集團;有的則往返於中華與中亞之間成為商旅;有的在華開店設館成為胡商;有的充當唐朝的僱傭兵;有的則在華打工,或為田間勞作的農民,或為放牧架鷹的牧人。嶽州窯塑造的胡人不見身份高貴的文官武將,多為地位低下的打工仔、僱傭兵或是商隊裡的胡客。

  (陳銳)

相關焦點

  • 南北朝嶽州窯青釉蓮瓣四系蓋罐
    南北朝嶽州窯青釉蓮瓣四系蓋罐 南北朝嶽州窯青釉蓮瓣四系蓋罐 尺寸:腹徑10cm,口徑5cm,帶蓋高度9.5cm.
  • 長沙窯、衡州窯……為何湘江流域這麼多「國保」窯址?
    在湘江兩岸分布很多臺地,這些臺地大多都是江水常年衝刷兩岸,淤積起來的泥堆。這些泥堆經年累月地沉積後,演變成細膩的膏泥,這種泥土就是適宜燒造陶瓷的瓷土。嶽州窯選址湘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裡有豐富細膩的白泥,這是一種優質的瓷土,產出的瓷器胎色灰白,胎體薄而細膩。它是嶽州窯窯火延續千年的保障。而宋元時期興盛的衡山窯大源窯址也選擇在洣水的一級臺地上布局,也有就地取材的考慮。
  • 「年獸」穿越千年盡顯呆萌,唐代長沙窯瓷器入藏株洲博物館
    2月22日,第21屆湖南文物國際博覽會文物捐贈儀式上,一件唐代長沙窯瓷器便向人們展示了年獸的模樣。這件瓷器以傳說中的年獸為造型基礎,口鼻寬大,小巧呆萌,令人忍俊不禁。
  • 「鑑賞」婺州窯唐代茶碗特點與樣式
    婺州窯 青黃釉高喇叭形圈足茶盞婺州窯青黃釉高喇叭形圈足茶盞。敞口,薄唇,口沿為八出葵口,一進一出相互交叉,弧腹下收,高喇叭形圈足,圈足內有12個支燒痕,胎質細膩,燒結程度高。內外施青黃釉。是唐代婺州窯燒制的代表性青釉茶盞。
  • 虹口區斷頭路嶽州路通車 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今天一早,諸建平發現家門口新闢的嶽州路通車了,這讓他十分高興,接送孩子再也不用兜圈子了。原先臨平路公平路上的早高峰擁堵現象也可大大緩解。記者從虹口區獲悉,為理順道路限行、方便社區居民出行及提高城市形象,全長375米的嶽州路(公平路至高陽路)段,今天闢通通車,這是該區今年首條闢通的區內斷頭路。圖說:新闢通的嶽州路。
  • 陝西現唐代磚瓦窯群 刻畫文字或為工匠塗鴉(圖)
    唐代磚瓦窯址支通道  位於富平的桑園唐代磚瓦窯址,是迄今發現的唐代磚瓦窯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窯群。記者昨日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這是一處為唐陵服務、官營的唐代建材基地。探明在定陵西南側0.9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分布有13組共495座唐代磚瓦窯。每組窯群多者40座-50座,少者數座,除個別為平面曲尺狀分布外,大多呈兩兩相對式、南北方向延續的布局,相對的兩排窯間為長條形的操作通道。  「這個數量是非常大的,因為以前發現的唐磚瓦窯一般就幾十座,可這次發現了495座。」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於春雷告訴記者,這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唐代磚瓦窯址。
  • 瓷耀華章,千年傳承之唐長沙窯
    此枕小巧雅致,為唐代瓷枕之典型器。圖案簡約,畫風清新,寥寥數筆,意趣盎然。從此枕上可以看出長沙窯匠師融傳統繪畫技法於陶瓷裝飾中的高超技藝。長沙窯彩繪花鳥紋注子,唐,高22.7cm,口徑11cm,底徑12.2cm注子撇口,闊頸,瓜稜形長圓腹,肩一側置六稜形流,另一側置曲柄。
  • 南窯遺址:盡顯瓷都輝煌
    尤其是在南窯村窯山東南部發掘出一條78.8米長的龍窯遺蹟,為迄今發現的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蹟,也是景德鎮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窯業遺存,這成為該遺址入選「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一條龍窯遺蹟被認為是迄今發現的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蹟。「這條龍窯遺蹟位於南窯村窯山東南部,斜坡式,長達78.8米,由窯前工作面、火門、火膛、窯床、窯牆、窯尾等幾部分組成。窯頭方向為北偏東30°,距地表30釐米至85釐米。」考古發掘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張文江說,「根據地層疊壓關係以及出土遺物,推斷該龍窯是使用竹藤類材料起劵、用泥糊砌、用支座墊燒青瓷的中晚唐時期龍窯。」
  • 淺談唐代長沙窯的釉下彩瓷與書畫藝術
    2 唐代長沙窯釉下彩瓷我國唐代的陶瓷發展的發展如火如荼,日趨成熟。此時的陶瓷天下分為三份。青色瓷類冰似玉,以南方越窯為代表;白色瓷類銀似雪,以北方邢窯為代表;彩瓷、釉下多彩,則以長沙窯為代表。被稱為「南青北白長沙彩」。而在長沙釉下彩瓷中首現寫意水墨的裝飾風格,為後世彩繪瓷的發展積累了非常寶貴的財富。
  • 景瓷何時生 南窯是搖籃[圖]
    本報曾對景德鎮南窯唐代遺址發掘予以重磅報導。南窯發掘出的文物(資料圖)。  張文江說,相對於唐代窯場來說,不管是六大青瓷名窯,還是普通民窯,景德鎮南窯龍窯長達78.8米,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掘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蹟。該龍窯的發現填補了景德鎮瓷器燒造窯爐形制最早形態的空白,在江西制瓷業發展史乃至中國陶瓷史的研究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1100年前 唐代甌窯窯工有著「微信」秘密
    沒想到,一輪生肖過去了,他又回來了,附近又要建杭溫高鐵,甌窯再一次有了新發現——首次完整揭露唐代甌窯窯場;首次較全面地揭露了唐代甌窯產品的基本面貌與特徵;首次在窯址中發現紀年標本,為唐代晚期甌窯產品確立年代標尺,更重要的是,首次發現唐代「官作」字樣。
  • 長沙窯瓷器:主要品種和藝術特色
    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瓷獅  單色釉瓷  在施單一色釉的唐代長沙窯瓷器中,以青釉瓷最為多見,另有少量醬釉,帶模印貼花的亦很多,說明唐代長沙窯瓷器上很盛行模印貼花裝飾。,長沙窯瓷器也因此在唐代諸瓷窯中獨樹一幟。
  • 唐代瓷器的興盛和藝術特色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為普及,唐代制瓷業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瓷器燒制技術迅速發展。制瓷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樂器以及實用的瓶、壺、罐等各種器皿,幾乎無所不備。在唐代不少地方形成了不同風格的瓷窯體系。《陶錄》稱「陶至唐而盛,始有窯名。」
  • 唐代女子以胖為美?楊貴妃: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唐代女子什麼樣?就以往的一些影視劇來看,唐代女子形象不少是臉頰圓圓的、看上去似乎有些「胖」。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該院利用新科技新技術,對唐代貴族李道堅墓葬壁畫完成了第一階段修復。其中的仕女形象,也引發了種種關於唐代女子穿著打扮的議論,不少網友感嘆,果然唐代女子都是「胖美人」。
  • 聚焦|湘陰旅遊亮點多,中秋國慶假將至,快邀親朋好友走起!
    他手握地圖,目視疆土的形象,充分表現了不畏強敵、敢於擔當的愛國情懷。「當年左公抬棺進疆,收復中國版圖六分之一的國土,早年就到新疆工作的我,最大的願望便是來一次左公的故鄉。」 近日,從新疆返湘的遊客周曉娟特意跟團前來左宗棠文化園緬懷左公精神。
  • 吉安縣永和鎮吉州窯
    吉安縣永和鎮吉州窯    景區名稱 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吉州窯    景區地址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永和鎮    聯繫方式 通信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永和鎮吉州窯陶瓷主要品種有青釉瓷、乳白瓷、黑釉瓷、綠釉瓷、彩繪瓷、雕塑瓷等,尤其是黑釉瓷中的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和釉下彩繪等,美譽中外,被列為國寶。吉州窯以悠久的歷史、宏偉的規模、豐富而精美的產品,一直為國內外人士所嚮往,也是我國現在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民窯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級旅遊景區。吉州窯遊覽區主要景點為:博物館、陶瓷作坊、蓮花池、唐代本覺寺塔、龍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