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到老」有科學依據嗎?孩子三歲前發育關鍵期,家長要了解

2020-07-25 90後育兒幫
「三歲看到老」有科學依據嗎?孩子三歲前發育關鍵期,家長要了解

從一定意義上說,兒童在童年時期的發展狀況,影響了兒童一生的成長和發展。以往,人們雖然缺乏相應的科學知識,但通過祖輩無數代的實踐,逐漸認識到兒童早期發展的重要性。常聽人說:「三歲見老」、「三歲定八十」,這就是古代重視早期育兒的真實寫照。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像「三歲定八十」這樣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回答是肯定的。兒童三歲前有多個發育的關鍵期,父母若能在這些關鍵時期內,對孩子進行科學的關懷與引導,就能為孩子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孩子更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未來。那麼,孩子三歲以前都有哪些發育關鍵期,父母在這些關鍵期內又該怎麼做呢?

「三歲看到老」有科學依據嗎?孩子三歲前發育關鍵期,家長要了解


1、口腔期

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很多孩子都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經常把自己的手放在嘴裡吸吮。有時候孩子們還會把隨手拿來的物件放在嘴裡「品嘗」,既不衛生,也不安全。家長們對這種現象都感到十分頭疼,認為這是孩子染上不良習慣的表現,必須要儘快加以糾正。

不過家長們對此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這正是孩子進入「口腔敏感期」的信號。當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感覺器官的發育並不完備,因此嘴巴就成了孩子了解周圍事物和環境的一個重要方式。經常把手放在嘴裡,或者嘗試用嘴去咬、吸吮玩具等物品,恰恰是孩子正在主動探索世界的信號,這意味著孩子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特別感興趣,大腦發育也較為正常。

「三歲看到老」有科學依據嗎?孩子三歲前發育關鍵期,家長要了解

2、手部期

當孩子進入口腔敏感期一段時間後,就會逐漸進入到手部敏感期。這一時期的孩子特別活潑好動,非常喜歡用自己的小手去觸碰、抓、握、拿身邊各種各樣的物品。這些主要通過雙手來完成的動作,在幼兒發育歷程中有個專用的名詞,叫做精細運動。孩子是否能快速掌握精細運動,與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身體協調性發展密切相關。

針對這一時期的孩子,家長們要注意給孩子創造充足的活動空間。既然孩子喜歡用手去抓各種各樣的物品,那就讓孩子抓個夠好了。通過讓孩子不斷地用手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就能夠充分激發孩子的腦部功能,加速孩子的智力發育。

「三歲看到老」有科學依據嗎?孩子三歲前發育關鍵期,家長要了解

3、語言期

這個時期可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之一了,而進入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其外在特徵也很明顯。他們會自己獨自一人自言自語,會和自己的玩具說話,甚至自己一個人嘟囔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這些在家長看來感到「無釐頭」的行為,暗示著孩子的語言能力正在快速發展。

對於進入語言敏感期的孩子,我們要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我們既要在平時主動陪孩子說話,又要讓孩子被動地處在較為活躍的語言環境中。多給孩子看一些針對語言啟蒙而製作的動畫片,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另外,我們對孩子「自言自語」的情況要有足夠的理解,不要隨意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

「三歲看到老」有科學依據嗎?孩子三歲前發育關鍵期,家長要了解

4、小結

「三歲看到老」絕非一句空談,這句話的背後有著豐富的育兒道理,值得家長們好好品味。孩子的一生,當然不能完全被這幾年的時間所決定,但如果我們能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抓住孩子成長發育中關鍵的口腔期、手部期、語言期這三個時期,給孩子足夠的幫助和引導,這將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起到很大的幫助,甚至真的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相關焦點

  • 「三歲看老」是真的嗎?科學依據:孩子大腦的發育機制先了解一下
    有句俗話說:「三歲看老。」意思就是說,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所養成的行為習慣已經會對他今後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從一個三歲孩子的身上,差不多就能夠看到他到老時的樣子。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家寶寶今年剛剛兩歲,帶著他出門在外,總是有很多早教機構攔住我、向我推薦他們所開設的專業早教課程。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有科學依據
    老話常說,3歲看大,7歲看老。大概意思就是說,從3歲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性格特點;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  這句古話,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我們先來舉幾個慄子↓發明大王&34;:愛迪生發明了燈泡等多項發明,然而其幼年時卻是個非常調皮搗蛋、不折不扣的&34;。
  • 三歲看大有科學依據 家長要把握好3歲前黃金期
    常言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談,科學研究顯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孩子3歲之前的生長發育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身為家長,只有把握好3歲之前的黃金期,孩子才會按照其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發揮出潛能,健康成長。  3歲看老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
  • 5歲前是記憶力發育關鍵期,提前培養孩子三個好習慣,他會更聰明
    孩子聰明與否,除了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基因之外,後天的培養和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更多的家長認為孩子有著良好的記憶力,那麼他的學習就不會那麼困難,尤其是在學齡前的這段時間,更是訓練培養記憶力的關鍵期,訓練良好的記憶更能夠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 三歲之前,決定孩子一生的這十個關鍵期,對照看看,你抓住了嗎
    孩子的成長是階段性的,並且每一階段都是有意義的。零到三歲這一階段是最為重要的,這一階段是孩子成長最快的階段,也是性格形成的階段。父母要關心孩子這一階段的成長,注意抓住機會,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三歲之前,孩子的這些關鍵時期要抓牢,家長千萬別馬虎!
  • 3歲前孩子大腦發育有這幾個關鍵期,媽媽別錯過,留下太多遺憾
    孩子聰明不聰明,除了有遺傳因素,還有後天的教育和培養。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今後性格如何、腦瓜聰明不聰明,其實從他3歲就可以看出來了。為什是3歲?而不是5歲、7歲?研究表明,孩子在胎兒時的3個月到出生後的6個月,大腦會發育大約50%-60%。而6個月到3歲,大腦的發育程度將達到80%-90%。
  • 究竟為什麼要早教?終於知道了「三歲看大」的科學依據
    有些父母面對自己可愛的寶寶,總會感到「於心不忍」:早教真的有必要嗎?早教對寶寶到底有什麼好處?我們常聽到一個詞,那就是「三歲看大」,這意味著透過一個人三歲左右的狀態就可以窺見他成年後幾十年人生的大概。而早教,正是在遵循大腦科學發展的範疇內,教父母如何通過互動遊戲,對寶寶進行適當的「刺激」與「幹預」,把握寶寶大腦發展的黃金關鍵期,塑造寶寶的超強腦力!
  • 千萬不要誤解了,「孩子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這個意思
    「孩子3歲看大,7歲看老」。是我國的一句古諺,其意實質是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經典概括,也說明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既指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髮育最迅速的時期。
  • 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
    家中正好有個3歲寶寶,正處於語言發展期,所以對《0-6歲,抓住孩子的語言關鍵期》這本書非常的期待,書到了之後,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這是一本關於嬰幼兒語言發展的綜合指南,作者瑪格麗特·麥克萊根教授在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溝通障礙系任教多年,在兒童語言發育方面有著30年的專業經驗。兩位作者將孩子語言發展這樣機械的成長規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並且告訴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培養孩子自然地發展語言能力。
  • 三歲定終生」這句話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常言說:「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並非空談,科學研究顯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孩子3歲之前的生長發育會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變化。」身為家長,只有把握好3歲之前的黃金期,孩子才會按照其自身的生長發育特點,發揮出潛能,健康成長。3歲前大腦發育最快大腦生理學家們說:人類的腦細胞數目大約有160億個之多,這個數目在一出生時就已經固定,終其一生並不會再增加。
  • 三歲看到老,萌娃的啟蒙繪本應該如何挑選,你知道嗎?
    而孩子的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也就是3歲前這個年齡段內,孩子大腦發育基本上已經能夠達到80%,只有剩下的所以老話中說的「三歲看到老」說的不無道理。當然越來越多的家長可以做到科學育兒,也漸漸地開始對孩子的啟蒙教育重視起來了。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7)如何通過早期餵養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到底靠譜靠譜?有沒有科學道理?基於我26年的工作實際,結合近些年家長的諮詢,源於對孩子早期養育工作的熱情,將多年來積累的相關資料,梳理出12篇圖文,跟大家分享,旨在以科普的方式引起家長的重視。本文討論:如何通過早期餵養行為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
  • 三歲前6個智力發育黃金期,錯過不再有,家長抓住了娃更易成學霸
    孩子三歲前有6個大腦發育黃金期,家長錯過了,以後上學成績難提高第一個是0-3個月:孩子的視覺發育黃金期給孩子買一些顏色鮮豔的圖片或者說是一些黑白相間的圖片多讓孩子看,多找找這些圖片在哪裡。可以增強孩子視覺的敏感度。
  • 孩子10歲前,大腦有三次發育巔峰,父母選對方法,能讓娃快人一步
    大腦分別有三個發育關鍵期,分別是3歲前,5到7歲和8到10歲。,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他們的腦神經就會不斷的進行相互連接,在逐漸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建立好信息傳導迴路,從而進一步促進大腦的發育,但是一般到了10歲後,寶寶的智力就不會有明顯的突破了,所以抓住10歲前的大腦發育關鍵期至關重要。
  • 孩子3歲前是大腦發育黃金期,要想培養出聰明娃,五項技能需掌握
    這句話是具有一定科學意義的,有研究證實,孩子在3歲前的生長發育情況,會對一生都造成影響。因此,作為家長就需要幫助孩子好好把握住三歲前的這段時間,讓娃能夠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家長可以通過給寶寶聽不同的聲音,來促進他們的腦部發育。2、動作發展關鍵期:0~2歲在寶寶滿月後,寶媽就可以通過撫觸的方式或是等稍大一點後給他們東西抓握等,來促進娃的動作發育,在7個月時就可以用物品吸引寶寶爬行,來促進動作的發育。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7歲前要培養孩子關鍵性格,家長要注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通過孩子的一些行為,就可以看出孩子以後是一個怎樣人。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養成各種良好的性格,而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其會有很大的影響。某著名兒童教育學家曾說過:"人生前三年的生長發育勝過各個階段"。
  •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俗話有說:「三歲看大,六歲看老」;也有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還有說「三歲定八十」的。這裡的數字也只是一個概述,說的是孩子的性格在三歲就基本定型了,決定了人這輩子的為人處世的風格。
  • 為什麼對0-3歲嬰幼兒要進行早教?有科學依據?作用體現在哪裡?
    總論:一般來說,0-3歲是寶寶身體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寶寶多敏感期集中的時期。同時也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大腦變化最大,可塑性強。如果在這個階段我們對孩子的大腦輸入豐富的信息,就可以有效刺激大腦發育。同時對寶寶的身體協調能力、手眼協調能力、視聽感知能力及嗅觸覺感知能力進行鍛鍊,那麼孩子就會不斷進步,而這些知識家長卻不太了解,或者說有所了解但不知具體的作用。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三個「核心秘密」,家長要儘早知道
    孩子的大腦發育一直都是一個神秘的話題,因此對於大腦發育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有人認為孩子的大腦到3歲就會停止發育;有人認為大腦發育會持續一生;有人說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當然也有人認為孩子能做到這些事情就是天才,做不到就是蠢才。
  • 寶寶3歲之前,家長要「狠心」做好這3件事,孩子將來更有本事
    俗話說3歲看老,這句話並非毫無科學依據,有科學研究表明,孩子三歲之前形成的很多習慣都會伴隨一生,隨著孩子的成長回報會越來越少,因此我們想要孩子更聰明、更健康,一定要抓住0-3歲的黃金髮展期。「狠心」做好這3件事,孩子將來更有本事一、行為習慣的養成0-3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既沒有壞習慣也沒有好習慣,因此我們要從這個時候開始幫助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行為習慣包括刷牙、吃飯、穿衣服、拉粑粑等等,不過絕大多數孩子的這些,都是有父母負責,而想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狠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