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恢復還將持續數月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外部環境仍有諸多不...

2020-12-11 FX168財經網

文 / Becky來源:FX168

【中國10月財新製造業PMI數據點評】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趨穩,經濟修復依然是目前宏觀經濟的主線,經濟恢復還將持續數月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外部環境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海外疫情的反覆對出口仍有抑制,就業的完全恢復也有賴於更強、更持久信心度的建立,後疫情時期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常態化還需謹慎。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FX168財經報社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版權,但因數量龐大無法逐一核實,圖片所有方如有疑問可與我們聯繫,核實後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充分準備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這一重大判斷,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從最低處著手、往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努力,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高度警惕和防範化解一切風險挑戰。 那麼,我國較長時間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到底有哪些呢? 一方面,從疫情本身來看,存在疫情「輸入」的風險。
  • 「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總覽」2020年第2季度中國外部經濟環境...
    但是,6月韓國和越南初步出口數據顯示貿易有向好態勢,經濟外部環境有好轉態勢。上季度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在這一季度基本平息,主要股指和主要貨幣兌美元匯率的季環比均顯著改善,但多數經濟體股指本季漲幅並未完全收回上季失地。金融市場帶來的逆風疊加疫情,仍將對區域的財富和私人需求產生持續的負面影響。儘管步伐不同,區內各國均已開始放鬆社會隔離限制,本季經濟政策重點也從疫情紓困全面轉向經濟復甦支持。
  • 餘永定:外部環境持續惡化,中國如何調整才能保持經濟高速增長?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有廣闊的國內市場,只要以國內市場為依託,進一步深化改革,通過正確的經濟政策組合改善加強國內循環,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國就一定能夠在困難的外部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7. 即便面對持續惡化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仍然可以在相當時間內維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最終逼近和趕上美國,實現中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百年夢想。
  • 宋雪濤:明年信用環境會重複18年嗎?
    今年的政府債發行高峰已過,企業融資需求隨經濟復甦保持旺盛,但是在超儲率持續偏低限制銀行資產端擴張、年末信貸額度偏緊等因素的影響下,融資供給約束將逐漸佔據主導地位。11月社融增速13.6%低於10月的13.7%,預計之後會持續回落,明年3月開始社融信貸增速在超高基數壓力下大概率出現加速回落,到明年底社融增速大致在11%左右。
  • ...中國外部經濟環境監測一周全球財經要聞(2020年7月13日-7月19日...
    此外,由於家庭食品指數持續上升,6月食物指數也上漲0.6%。6月CPI恢復上漲主要源於經濟活動重啟,但最近新冠確診病例激增和部分州重新實施限制措施,對未來價格水平產生壓力。2.儘管美國政府為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但美國經濟前景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此外,IMF還警告美國債務水平顯著增長使經濟脆弱性上升。報告預計,截至2030年,美國聯邦政府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將升至160%。3.
  • 天風宏觀宋雪濤:明年信用環境會重複18年嗎?
    今年的政府債發行高峰已過,企業融資需求隨經濟復甦保持旺盛,但是在超儲率持續偏低限制銀行資產端擴張、年末信貸額度偏緊等因素的影響下,融資供給約束將逐漸佔據主導地位。11月社融增速13.6%低於10月的13.7%,預計之後會持續回落,明年3月開始社融信貸增速在超高基數壓力下大概率出現加速回落,到明年底社融增速大致在11%左右。
  • 李稻葵: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依然有不確定性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隆重舉行。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提出,儘管中國經濟目前是全球最先走出疫情陰影,今年有望實現正增長,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依然面臨兩大風險,需要我們格外防範。
  • 9月央行降準成大概率事件?若降準落地對樓市影響幾何
    業內分析人士對中國網財經表示,政策加大對經濟大環境的扶持,會對房地產周邊有所利好,進而提振樓市信心,但其本質並不是為了放鬆樓市調控,對樓市的利好影響也會表現得比較溫和。在「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政策基調下,未來幾個月的房地產信貸政策仍將趨嚴。
  • 中國紀檢監察報: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四季度經濟運行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全年中國經濟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該怎樣不斷鞏固擴大經濟恢復成果?如何繼續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塑造競爭新優勢?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 權威專家:恐失靈,大概率是暖冬
    暖冬和冷冬的預測主要是通過拉尼娜現象和厄爾尼諾現象進行判斷的,如果出現厄爾尼諾現象那大概率就是暖冬(參考2019年的天氣),而如果是拉尼娜現象那大概率就會是個冷冬。
  • 長安期貨:供需環境大概率改善 動力煤或階段性見底
    電力需求中短期內仍將繼續復甦,同時隨著進口煤炭衝擊減弱,電廠對國內煤炭採購量大概率將會提升;建材用煤將在四月迎來爆發期,煤炭需求增量大概率會彌補火電檢修及供暖結束的用煤損失。因此,基本面的弱勢情況在四月份將得到顯著改善,煤價或因此階段性見底。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當前經濟形勢喜中有憂,發展環境...
    張軍擴介紹,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來講是喜中有憂,基本特點有三點:其一,總體呈現持續穩定恢復的態勢;其二,經濟運行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其三,發展環境面臨多重複雜調整。此外,張軍擴還就當前的改革關鍵及未來方向進行分享,他提出,要真正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還是要靠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這)看似是發展問題,實則是改革開放問題」。
  • 2021全球經濟復甦有戲 緩慢恢復不等於高枕無憂
    □本報記者 李 寧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稱,基於對新冠疫苗將廣泛推廣使用的預估,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增長4%。業內人士表示,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全球經濟今年有望走出衰退陰影恢復增長,但發展前景仍存在諸多風險和挑戰。
  • 中國經濟基本特點沒有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指出,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為當前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引領,也為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提振信心、指明路徑、提供方法論。
  • 牛市仍將持續,中國新興經濟活力依舊旺盛
    但是,行情發展過程中被兩次外部衝擊所打斷。多數時間以結構性行情為主,近期大盤藍籌估值修復帶來指數行情未來市場走勢研判。第一次被打斷:2019年4月,中美貿易摩擦重啟,開始了為期一個季度的調整。短期(1-2個季度):海外疫情持續反彈,國內經濟強勁恢復,順周期板塊帶動指數抬升。長期(2-3年):持續了7個季度的行情將繼續下去,未來將可能出現全面牛市行情。
  • 鮑威爾承諾美聯儲將使用所有工具支持經濟!影響貴金屬...
    「儘管如此,近期在較為複雜的環境下,境內市場走勢依舊錶現出相對強勢。我們認為,以貨幣金融環境寬鬆為特點的推動市場走高的階段大概率將淡出,但是改革帶來的制度性機會依舊會給市場帶來結構性行情。」銀河期貨宏觀研究員表示。
  • 一個大概率事件!
    我有個直覺,每一次揭粉嘉年華的召開,市場都很配合,而且咋們每次開完,後市都會( 漲 ),是不是?未來,有一個大概率事件,樓市和股市,這兩大市場,可能會,風水輪流轉!2030年,不考慮住房擁有量和城市化率的上升,僅僅是人口變化導致的需求下降,都已經非常驚人。 股市:1979年中國的GDP是4062億元。2016年中國的GDP是744127億元。
  • 感知中國經濟的溫度——國研中心專家聚焦2021年經濟社會熱點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題:感知中國經濟的溫度——國研中心專家聚焦2021年經濟社會熱點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  2021年,「十四五」開局。站在歷史新起點,面對當前新形勢,中國經濟怎樣邁好第一步、如何持續穩定恢復和推動高質量發展?
  • 2021:中國經濟將強勁復甦專訪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
    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將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顏色: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範圍內產業鏈斷裂,全球經濟在上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下半年隨著各國對疫情的重視且採取相對有效的防控政策,全球經濟衰退程度有所緩和,收縮幅度減小。
  • 大國關係「新常態」及良好外部環境營造
    【摘要】隨著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加,「十四五」規劃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將面對更多的逆風逆水。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普遍下滑,逆全球化思潮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這些都將對我國發展大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同時,我們也面臨著重大戰略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