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語言》,作者為美國達娜.薩斯金德。
作者從醫學上,消毒和麻醉兩種工作流程的採用過程來進行開題。指明,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可看見的變化和提升(麻醉對於病人的好處)總是比潛移默化或者說預防性質的措施,更加容易被接受。
作者用了很長的篇章來對於數據進行分析,從概率上來詮釋人和人的差異,源自於從小到大的過程中,父母及照顧者語言的價值。當然在越小的年齡,受到的影響越大。
詞彙的分界線為三千萬。
當然,數字是冷冰冰的,語言的質量也是十分關鍵的。所以作者順勢提出,其歸納整理的3T原則。
Tune in、Talk more、Take turns.
採用英文的意思,是為了保持更好的本意。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陪伴,有效的陪伴是必要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都是未來面對社會的強有力的內心力量。
在日常的交流中,更是要提升自我修養,語言的作用不僅僅是將內容進行表達,而附加在語言上的情緒變化和內心深處的想法,更是有些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終身學習不應該只是口號,家長也不例外。
交流的時候,相互之間的討論必不可少,思想上的問題沒有那麼絕對的答案。切不可憑藉父母的身份,採用命令式的方式來進行終結。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成為扼殺思想成長的煩惱。
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引發的思考,在現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於小孩的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不得法,反受其害。
此外,統計數據的意義是什麼?在概率上的表述,不能忽略個體的差異性。
所謂的輸在起跑線?
第一位的便是要找到並準備把握住孩子的起跑線在哪裡。
是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