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詩詞不僅有藝術價值,還有重大的史料價值

2020-12-19 澎湃新聞
【編者按】

1月13日,由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的一場關於民國詩詞的講座和學者對話活動「塵埃拂盡見明珠——民國詩詞的再發現」在虹口區建投書局舉行,該講座由著名詩詞學家、安徽社科院研究員劉夢芙先生主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胡曉明、彭國忠,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審龐堅等也就民國詩詞及其整理研究進行了對話。以下內容根據主辦方提供和授權的劉夢芙先生現場演講內容速記文字稿整理髮布,以饗讀者。劉夢芙先生

情感之真,品德之善

首先我簡單地講一下詩詞本身的價值。我們都知道作為傳統文化中的詩詞,它在國學裡面是最精粹的部分,詩詞的基礎就是音形意合一的漢字,把漢字的聲調之美以及豐富的內涵還有它書寫的形狀整合在一起,就極大地發揮了漢字的優勢,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談到國學,我們都知道按照《四庫全書》的分類是經史子集,到了近現代才有所分化,把傳統文化很多的典籍分到各個學科。按照傳統的分類,《詩經》是「十三經」的第一部,這就是中國傳統詩歌的源頭,在舊時代《詩經》的地位非常之高,是每位讀書人從小要讀的。

再下來就是《楚辭》,我們講寫詩的人總是要有「風騷」精神,「風」指《詩經》的「國風」,騷指《楚辭》中的《離騷》。所以《詩經》、《楚辭》兩部經典是中國傳統詩歌的本原。詩詞有情感之真,我們都知道詩言志,詩詞的主要功能就是抒情言志,具體到寫作的時候像敘事、狀物、寫景等等都是圍繞詩人的心志和感情服務的,首先就要求情感是發自肺腑的。

但是它的核心價值除了真還需要善,一提到善就離不開孔子以來的儒家觀念,因為孔子學說最核心的觀念就是「仁」,仁字體現在詩詞裡面就是一種悲憫的情懷,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擴展到朋友、老師、學生,遍及整個社會。儒家的經典著作裡面像《大學》早已經把這個道理講透了,因此在舊時代,凡是能寫詩的首先必須要讀「四書五經」,儒家的觀念深深地滲透在每一位作詩的人心裏面。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首先你要做人,要修身,強調詩人的知和行是要統一的,這和西方文化有很大不同。

詩詞首先有情感之真,然後有品德之善,這個善裡面包含了很多內容,沒有這個善在詩裡面,沒有儒家講的仁義做基礎,哪怕你這個人再有才華,作詩是站不住的。我們安徽明代有個作詩水平非常高的詩人,阮大鋮,他的詩到了什麼程度?陳寅恪的父親同光體大家陳散原說阮大鋮是五百年來的第一人。但是他的詩在清代大家根本不知道,因為他是投降清軍的賊臣。如果就詩論詩,他寫山水田園的詩是真好,那樣一種超脫的情懷,很難想像他是一個如此沒有氣節的人。這裡面就有很多東西值得追究,因為中國文化首先強調人的善,要你做一個真正的君子,做君子尤其在亂世要堅守自己的氣節。

清王朝垮臺之後,也有一批不隨風轉的遺老。民國詩詞大家裡比如像陳散原和詞壇領袖朱強村都是遺老。所以詩裡面這樣一種精神和風骨從《詩經》下來一直到民國、到當今,都是應該堅守的。

民國詩詞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開新

詩詞的文字之美不需要多講,詩詞是真善美一體的東西,是藝術。現在我們總是講一個新字,好像五四以後,新詩就統領了整個詩壇,我專門為此寫有文章,實際上民國期間根本不是什麼新詩的一統天下。像胡適推出《嘗試集》,老輩詩人如陳散原會放在眼裡嗎?他們在當時是根本不屑一顧的。所謂的新詩走進了文學殿堂,佔據了整個詩壇是建國後的事情。

我認為從《詩經》下來歷代詩歌都反映了史實,當然詩裡面有誇張和想像,不是百分之百等於歷史的事實,詩是藝術,在它的誇張和想像裡有情感的真實,能從側面了解每一代歷史的一些情況。尤其到了民國期間,那麼多重大的歷史事實都在詩裡面有所反映,這也是與儒家的價值觀念相連的。孔孟以來的儒家要求讀書人做一個君子,詩言志,應該把所處時代真實的感情在詩裡面反映出來,這不是人工可以造作的。所以民國詩詞不僅僅有藝術價值,還有重大的史料價值。

而且說到創新,民國詩詞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的開新。傳統文化不否認創新的重要,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詩無新變,不能代雄」,你寫所處的時代,用你的詩把時代的變遷和對具體人和事的感受在詩裡寫出來,它本身就是新的。前人沒有經過我們這個時代,晚清以來按照李鴻章的話來講是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即使你不求新,但只要你寫出來的東西真切,不虛假,就有一種新在裡面。

民國詩詞界名家輩出

大家常說民國期間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詩詞界也名家輩出,在清末已經成名,到民國期間還在創作的就有很多人,像陳散原於1937年去世,日本全面侵華,他絕食而死。從1912年到1937年,25年之內這位老先生始終都在作詩,而且是中年以後才開始存稿。還有鄭孝胥,大家知道,他是偽滿洲國的「總理」,在政治上有惡名之前,他作詩的成就是公認的,同光體幾個大家中,他肯定是重量級的人物。當時汪闢疆先生寫《光宣詩壇點將錄》,推崇鄭孝胥的詩。同光體有很多的名家在民國期間繼續創作,以學唐人為主的著名詩人像樊增祥、易順鼎,我個人比較喜歡宗唐的,尤其易順鼎我非常佩服,他的詩不僅是後人佩服,當時一些大佬都和他是朋友,包括湖廣總督張之洞,稱讚易順鼎的《廬山詩》,像金色的大鵬鳥一樣變化莫測,光彩四射。易順鼎的詩無論是古體還是近體,尤其古體寫山水,寫瀑布,那種想像之雄奇和文字之間的光彩,無怪張之洞佩服,張之洞本身就是寫詩的大家。

很多詩集我們後人不了解,即使書出版了也沒有認真地讀,我讀這些詩集每一本要從頭看到尾,才能有比較深入和全面的印象。比如楊圻是吳佩孚的秘書長,抗戰期間他到香港去了,死在了香港,他創作《天山曲》寫香妃,超過長詩《長恨歌》一倍以上。乾隆皇帝徵服了新疆的回族,把王宮裡的妃子搶了過來,但香妃始終不和他在一起,皇帝威逼她就範,但她身上準備了匕首刀子,層出不窮,繳一把她又出一把,沒辦法近身,後來皇太后沒有辦法,賜她自死,保她一個全身和名節。楊圻把這種題材寫得非常感人,文辭精美。雖然是異族女子,但氣節高,值得人佩服,詩之音調與詞採之優美極有藝術魅力。

如果你真的是一位詩詞愛好者,這些作品可以好好地讀一讀。現在的讀者包括很多的學者可能知道的民國詩詞,一般也僅限於魯迅、鬱達夫、田漢等新文學家的詩,尤其非常推崇鬱達夫。事實上我們真正讀了民國時代的這些大家以後,會覺得鬱達夫最多也就是三等,遠遠沒有到達一流的程度,他的情感是很淺的,詩集中多是近體詩,走的是黃仲則一路。黃仲則在清代是成就很高的詩人,短命而死,但以他為楷模,肯定沒有多少可以開拓的餘地。鬱達夫的詩當然有些好的東西,但總體看風格很單一,情感還遠遠達不到深厚博大的地步。

南社也有不少詩詞成就很高的,比如詞人龐樹柏,他的詞成就很高。而不在流派裡面的像著名的康梁,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流亡海外,詩集中有很多的長篇,境界之雄奇沒有幾個人能夠達到,那種眼界和胸襟,寫出來的詩真的氣派很大。趙煕是進士出身,做到御史,辛亥革命以後回到四川,一直活到40年代80多歲才去世,整個民國期間他都在寫作。趙煕一個晚上寫絕句60首送朋友,不僅僅是快,而且質量非常之高。他用一年的時間寫完詞二三百首,寫完就不寫了,汪闢疆《光宣詩壇點將錄》稱他為「天捷星」。

星非昨夜人何在,花有他生我不如

民國期間奇人、奇才多。再如《馬一浮詩集》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過兩次,最近出的很全,三千幾百首,後面還有很多補遺。我們印象當中他是理學大師,是新儒家的三聖之一,但馬一浮的詩非常重感情,他20歲的時候夫人就去世了,夫人是名門閨女,但是過門以後20多歲生病去世了,馬一浮終身不娶,一直到晚年不近女色。我們看他在夫人去世時寫的詩,那樣纏綿悱惻,遠遠超過鬱達夫的愛情詩。對他夫人的感情之真、之忠,是很罕見的。

活動現場展示的部分民國詩詞出版物

我的老師孔凡章先生也有類似之處,其中非常動人的就是愛情詩詞。孔先生年輕時風流倜儻,當時朋友稱他詩、棋、舞三絕,不僅詩寫得好,還是圍棋高手,他的女兒孔祥明就是我國最早的女子八段的高手。老師是名門子弟,到上海十裡洋場經常參加舞會,在他的詩裡有所反映。他本人是一個翩翩公子,年輕時代有位戀人,兩個人一起從四川離家出走,到蘇州、杭州、南京遊玩了很長時間才回去,在一起的時候互相約好以後再談婚論嫁,他要開創自己的事業,女孩子回去待字閨中守住這份感情。但是回去以後女孩子的父母強迫她另嫁他人了,這段戀情無疾而終,但是我的老師始終就守著這份戀情,一直到將近四十來歲時,由於他母親的壓力,需要一個媳婦來照顧,就娶了一位夫人,生了女兒孔祥明,女兒6歲的時候夫人去世了,那時候老師還是風度翩翩年紀,從此再也不找第二個妻子了。因為他迫於母親的命令,對這任妻子沒有愛情,又擔心再給女兒找一個後母對女兒不好,他又做爸又做媽把女兒拉扯大,念念不忘的就是少年時代的那段戀情。在他的詩詞中有大量纏綿悱惻的作品,其中流傳得很廣的名句就是:「星非昨夜人何在,花有他生我不如。」

呂碧城,是安徽著名的女詞人,終身不嫁,她的海外詩詞,有大量名篇精品。她到紐約看了自由女神像,用詞謳歌自由,那是真正的新,前無古人的境界。呂碧城終身沒有愛情,但在大量詩詞裡有對整個人類甚至整個宇宙的終極關懷,至於寫海外奇異風光的詞,更不用講了,美不勝收。

上面我提到的主要是老一輩以及後來在民國期間20世紀初出生或者19世紀末出生的一大批名家。例如懷寧詩人潘伯鷹,他在1965年去世,1965年以前當代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詩裡都有深刻的反映。

還有女詩人陳小翠。我在南京整理唐玉虯先生的詩稿,在他家裡發現了陳小翠的遺稿,包括民國期間的刻印本和50年代的油印本。我一看眼都發光了,因為我以前只看過她的一些殘本,這些收得比較全,因為她和唐玉虯先生晚年是朋友,她的很多詩集寄給唐先生,唐先生去世以後稿子放在家裡,他的家屬還在保護著。當時我說陳小翠的稿子能不能借給我?我在出版社把她和唐先生的詩集一起整理出來,唐先生家屬表示同意。後來這個書出來了,如果當時沒看到,那個稿子就若存若亡,很多人就不會知道陳小翠了。

又如詞家寇夢碧先生,在民國期間輩分比較晚,比我的老師還要年輕一點,上世紀90年代初去世,70來歲,他僅僅有一本《夕秀詞》,書很薄,一兩百首,但是成就確實非常之高。我們知道做傳統詩詞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創新,沒這個根基,新是經不住檢驗的,寇先生學夢窗、碧山詞,但有很多創造性的語言,有鮮明的個性。

鴉片戰爭後的晚清至民國間100多年來的近現代傳統詩壇星光燦爛,詩人詞家在前所未有的變亂時代抒情言志,密切反映現實,作品意境之深廣,藝術之精美,均大有可觀。《全清詩》、《全清詞》的編纂尚未完成,晚清民國詩詞更未曾全面系統地整理研究,這些工作都是對我們後人寄予期望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建設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民國詞集編年敘錄與提要」成果...
    現當代舊體文學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上海大學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民國詞集編年敘錄與提要」首席專家曹辛華介紹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民國詞集編年敘錄與提要」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並說明了「中華詩詞創作學科」建設與「中華詩詞創作學院」籌建等問題的緣起。
  • 中國內地最早的年鑑將全文翻譯出版 兼具史料及文獻學價值
    該書為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徐家匯藏書樓珍稀文獻整理研究」成果之一。該書作為早期西人在中國編纂的年鑑,不僅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還具有文獻學價值。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方面表示,與同時代的《香港年鑑》比較,《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既有「曆書」的內容;又有「文獻」一編,佔全書的四分之三,其篇幅在當時外人在中國編纂的年鑑中首屈一指。
  • 《河峪頌》具有多重獨特史料價值
    《河峪頌》具有多重獨特史料價值 2018年09月19日 09:0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丁宏武 字號 內容摘要: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 1982年,調查人員在甘肅省天水地區
  • 孫小頭民國二十三年銀元價格 民國銀元價值
    以上的這枚藏品為中華民國二十三年雙帆孫小頭,系民國二十三年上海中央造幣廠所鑄。整幣通體為雪花銀鑄造,正面上端鑄有「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字樣,下端為孫中山側面像,背面中央兩端鑄有「壹圓」,中間有一雙桅帆船正乘風破浪。此幣文字清晰,圖案精美,頭像生動傳神,鑄造技術非常精湛,而且這枚藏品保存較好,其色澤自然,雖稍有鏽跡卻無礙其品相,反而更顯自然細膩,圖文深淺合適。
  • 學術研究| 楊珍:再談滿文史料在清史研究中的價值與局限
    何為「滿漢史料並重,以漢文史料為主、滿文史料為輔」筆者認為,清朝史事的記載,有的僅存於滿文檔案,有的僅見於漢文檔案,還有的相關記載在滿漢兩種檔案史料中均有,但所記內容或有一定差異,記載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必須對滿漢檔案史料同樣重視,相互參照,這樣才有可能比較全面和完整地了解當時的情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要「滿漢史料並重」。
  • 藝術的價值和意義
    《惡之花》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促使象徵派詩歌誕生,受其影響的不只是詩人、小說家,還有高更、梵谷等等熠熠生輝的繪畫巨擘。於是《惡之花》超越了波德萊爾當下的語境,直接作用於時代和未來的維度,它成為引發人類最深切情感的火焰,它是藝術價值極為貼切的詮釋。畢卡索的故事,則更具說服力。
  • 詩詞的當代價值、創新與發展-光明日報-光明網
    全書分為說言志、說經典、說毛詩、說名家、說鑑賞、說創新、說入史、說詩話、說詩法等九個部分,內容翔實,意蘊深厚,論述精微,具有深刻的理論價值與重要的實踐價值。     簡言之,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關於詩詞時代價值的重新體認。
  • 家譜有何新價值?重拾「家史」背後的溫情與敬意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一卷卷泛黃的家譜究竟能讓我們從哪些維度了解家族過往?在重新重視家教、家風的今天,家譜有何新價值?這批紙質家譜是由何光嶽家族轉讓的,以清代和民國時期家譜為主,初步統計約3500套、4萬餘冊,涉及340多個姓氏,其中稀見家譜有四五十種,多為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所未收,極具學術研究價值。「4萬餘冊是什麼概念?
  • 毛澤東詩詞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毛澤東沒有直接使用中國夢這個詞,但其詩詞不僅生動記錄了他一生的奮鬥足跡,也形象地寄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救亡圖存和勵精圖治的價值取向與使命擔當,深刻展示了中國夢的理想境界、精神特質和人間正道。 「中華兒女多奇志」。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毛澤東的人生志願是立奇志、交奇友、讀奇書、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 首次披露的瀋陽檔案價值到底有多大
    《皇姑屯事件檔案資料圖集》採用了200餘幅具有較高史料價值的歷史檔案影印件和歷史照片,分別從當時日本謀劃皇姑屯事件開始,到大帥遇難,再到返奉,包括帥府唁電、真相昭示、東北地區改旗易幟等六部分。圖集中錄入的很多照片屬首次發現並披露。  這些檔案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到底有多大?且聽眾位專家一一道來。
  • 2019年民國袁大頭價值幾何 一枚可賣十幾萬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元大頭是銀元在收匯領域的寶物。它是影響最大的銀幣品種。2018年袁大頭的價值如何?
  • 藝術價值的「主體性」
    所謂「主體性實踐哲學」,是指人涉及事物,並作出其自動、自覺、自為能力的價值判斷。突出了人對事物的判斷作用。當然,人的主觀判斷是有「個體的人」與「人類的人」之間有著顯然超越型差異。我想,主體性的實踐差異,主要表述的是個體具有歷史意義的超越判斷。
  • 價值極高的袁大頭有哪些?
    袁大頭這幾年也都是比較熱門的一種,在它年份上還是有幾個區別的,那就是民國三年、民國八年、民國九年、民國十年……這幾個年份袁大頭普通版式的價值在800-1500左右一枚,市面上常見的為普通版式較多,這些年份中也有一些稀有的版式,分別列舉一下:
  • 不要以年代久遠來評定錢幣的價值之(三)——民國時期銀幣
    記憶從未褪色、歷史仍有迴響,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好了,小編也是想起國恥之日一時有些控制不住的氣憤了,希望各位讀者也謹記歷史,但是也得理性,不要再出現那種無知的打砸搶燒了。現在回歸正題,其實像錢幣能夠受到這麼多收藏愛好者的追捧,也是因為有很大的一部分歷史背景及價值包含其中。一枚小小的古錢幣,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元素。
  • 簡說《敕勒歌》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其文學價值、史學貢獻等,一直存在著爭論。現根據一些史料作一分析考索:一、《敕勒歌》是哪個民族的民歌?較早的民國時期《國文》課本,以及臺灣的課本說是蒙古族的一首歌;人民教育出版社編的《語文》說是敕勒族的民歌;有的文學史書則把它說成是鮮卑族的民間歌詞。
  • 《龍泉司法檔案選編》:民國檔案文獻整理的典範之作
    《龍泉司法檔案選編》收入浙江龍泉地區所藏晚清至民國時期司法檔案,2012年獲得國家出版基金支持,成為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日前,浙江大學與中華書局聯合舉辦出版座談會,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社科院、政法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專家學者,暢談這一晚清民國檔案文獻整理的重大成果,探討文書整理與法制史、社會史研究的重要課題。
  • 《國際檢察局訊問記錄》、《抗日戰爭史料叢編:第二輯》與《中華...
    70冊規模的《國際檢察局訊問記錄》是國家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合作整理出版的東京審判系列文獻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作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證據文獻集成》的有力補充,是揭露日本在二戰期間的戰爭暴行的又一鐵證,對披露歷史真相,以及東京審判、中日戰爭史、日本侵華史等專題研究,均具有極高的檔案文獻價值。
  • 袁曉聰 | 論民國辭賦學史的建構及其意義
    建構民國辭賦學不僅對現當代舊體文學研究以及研究體系的完善有促進意義,還有助於提高對民國辭賦學的客觀認識、了解其創作的實績與當時社會文化生態,同時對當代辭賦學也有啟示意義。民國舊體文學研究為當前學術「熱點」之一。曹辛華教授在《民國舊體文學研究》創刊號卷首語中指出,民國舊體文學的本體研究是「專門針對民國舊體文學本身相關問題進行的各種研究,屬於民國舊體文學史領域。」
  • 2019年民國九年袁大頭價值多少
    其首要特徵為:整體類同於九年中發版,但肩章偏大,肩星大而扁,背嘉禾有大頭十年的特徵(但不完全相同),即右穗粒尾下彎鉤芒。別的,左穗粒有小翹芒。九年版中首要有袁像未封領版和大耳版兩種;前者為一般版,鑄量較多,後者鑄量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領全封領,此版別含銀量較高。此外還有缺口造版、7點年連口造版、精發版、右芒勾版、斷筆華版、大耳版等等。
  • 李公明|一周書記:作為呈堂證供及史料的……回憶錄
    讀了美國學者本·雅格達(Ben Yagoda)的《偽裝的藝術:回憶錄小史》(王喆、殷圓圓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年4月),才發現圍繞著回憶錄這種寫作體裁和出版物類別,還有很多複雜和有趣的問題有待思考,這是一部有深度的回憶錄文體史及出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