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一種米漿念念不忘近一年,大概,只有像我這樣的吃貨才做得出來的瘋狂事。
去年冬季,我帶閨女去雨耕山參加學校組織的古箏慶典晚會。時值歲末,風雨交加,孩子們穿著單薄的衣服,化著濃濃的舞臺妝,簡單排練之後,老師告知正式表演要一個小時之後,家長可以趁著空閒帶孩子們去附近吃點晚餐。這樣,我領著閨女誤打誤撞來到一家很精緻的小店,點了一些炒飯和特色古早米漿。
【古早】,是漢語詞彙,指的是有一些歷史,令人懷念的東西。古早的東西一般就是那種年代的產物,這個詞在福建閩南地區以及臺灣地區用得較多。因此,古早米漿,我個人推測,是曾經風靡一時而現在漸漸被淡忘了的秘制米漿。
當店員端出一碗點綴著桂花碎的米漿,我的目光立刻被它吸引了。講真,第一次見到如此迷人的米漿,似瓊脂,賽玉露,晶瑩剔透,珠玉瑩然。倘若把它比做美人,必是「唇若點櫻,膚若凝脂,一笑傾城,再笑傾國」。輕輕挖一勺,清香溢口,滑爽滿喉,又帶著桂花的香氣和甘甜的回味。
哇,這世間,怎麼會有這麼好喝的米漿啊!我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及吶喊:這米漿,真是太好喝了!目光掃過老公,卻看到一張泥塑一般毫無波瀾的臉,我忽然意識到: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米漿。就像南方人吃不慣北方的饅頭,而北方人吃不慣南方人的米飯一樣,總有人喜歡米漿,而有人不喜歡米漿。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
豈料,回家之後,我就對那碗古早米漿念念不忘。
【米漿】,顧名思義是大米製作而成。本以為沒有什麼難度,空閒時,我嘗試了許多配方,也百度了一些資料,探索良久,失敗無數,才總算做出來與那家小店的米漿相似顏值和口感的古早米漿。現將配方及做法公布於眾,希望像我一樣喜歡喝米漿的人能夠看到,有口福享受之。
【配料】:大米+糯米(按照一比一比例),牛奶,少許糖,幹桂花(點綴美觀,沒有可不放)
製作過程:破壁機按米糊鍵,將大米和糯米混合打成米漿,然後加牛奶和少許糖攪拌均勻(可按果蔬汁或者奶昔鍵混合);另一種辦法,米糊煮到還剩下幾分鐘,按暫停鍵,加糖和適量牛奶繼續煮。
【其他米漿配方二】:大米一小杯、花生若干(30粒左右)、糖若干、核桃若干(5顆)
製作過程:核桃去殼,花生和大米泡一夜(至少三小時),破壁機同上處理或者攪拌機攪碎,用不粘鍋小火熬製。最後加適量的糖。
【其他米漿配方三】:烤過的花生米15克、大米60克、水900克、細砂糖35克(製作過程大同小異,此處略寫)
總之,米漿是一種有營養,口感亦不錯的美食。不同的配方,研磨出來的米漿風味也略有不同。只要有一臺破壁機或料理機,就可以完成米漿的研磨。今天筆者推薦的【古早】米漿,晶瑩剔透,口感爽滑,值得您動手一試。
懶人們不想研磨又想品嘗怎麼辦,那就輕鬆網購啦。網上居然有同款【古早】米漿銷售,不要太貼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