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網」中國畫始終離不開筆墨二字,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要素

2020-12-25 津門影像

我們之前講過很多中國傳統繪畫的表述說了那麼多,其實始終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筆與墨。筆與墨的結合形成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要素,也造就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風格。

一個人如果真的能夠了解中國傳統繪畫,首先看的並不是繪畫的內容,而是繪畫的筆墨韻味一個畫家如此一個觀眾也應該如此繪畫的題材可以千變萬化,繪畫的內容可以是寫生,可以是臨摹,也可以是意象化的個人情緒表達,這些在一幅作品中有的時候會集中展現,有的時候也會單獨做文章,但是始終離不開筆墨二字。

筆墨的問題並不是一蹴而就就能解決的,他不像我們學寫字今天學了一明天就會寫其實是一個繪畫高手沒有接觸過筆墨,頭一次體驗過後,下一次再能夠準確的畫出同樣的感受是很難成型的,好的畫家往往會達到一種手到擒來的效果,腦袋裡面想要一個什麼樣的筆觸,在他落筆之時就能體現出來,很好的服務於自己的繪畫作品,這樣需要手頭功夫的練習,也需要幾十年的個人修養,同時還需要不斷的研究和提煉。

有的畫家是通過書法的方式尋找著筆墨的微妙變化,提升繪畫的書寫意境,有的畫家就是像做實驗一樣,將不同的筆墨分成不同的層級分享研究,不斷提煉筆與墨之間的不同與結合,總之不同的方式有著不同的學習過程,但是總結起來依舊離不開筆墨二字,這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中之重。

相關焦點

  • 淺析對中國畫筆墨的認識
    中國畫一切審美形式與審美內容都是圍繞筆墨而展開的,筆墨就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最本質的東西,是有別於其它畫種的首要特徵,我國的傳統繪畫都是用筆墨表現在紙或絹上,筆墨是中國畫表現手法的主題,所以評畫離不開筆墨。
  • 美術研究|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表現方式
    [內容摘要]本論文首先介紹了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發展歷史,進一步分析了其在現代社會的表現方式,最後總結了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現代的創新與傳承。[關鍵詞]傳統筆墨 中國畫 表現 方式一、傳統筆墨在中國畫中的發展1.初期萌芽的發展階段傳統筆墨在發展初期只是被看作繪畫手段存在的,作品從整體上而言並不能給受眾強烈的愉悅感和審美感
  • 「津門網」徐樂樂的筆墨中充滿著趣味性,同時也不失傳統繪畫韻味
    畫中國傳統人物繪畫需要對古人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如果在筆墨當中再加入一些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技法,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徐樂樂女士的人物繪畫。她的人物繪畫有兩個大的特點,第1個是她的繪畫很幽默,第2個是她的繪畫透著濃濃的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技法,這跟她生長在一個藝術氛圍濃鬱的家庭是分不開的,她的母親曾經是南京藝術學院的領導,在家裡面時常有畫家來來往往。
  • 「津門網」張聿光學過西洋繪畫,但他的花鳥畫中卻有傳統筆墨韻味
    今天我們繼續來分享一組花鳥畫作品,在這組繪畫當中作品較為傳統但是這位畫家確實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比方說我們當下顏料的使用他是最早的實驗者,再比方說早期的漫畫創作,他是元老級的人物,對於舞臺美術的改革和創造他也是先驅,但是當下可能似乎很少有人還記得他,他就叫張聿光,是浙江紹興人,他小的時候讀過私塾我學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
  • 對話|潘公凱:筆墨是延續的,不能用西方觀念去思考中國畫
    他認為,筆墨既是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也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內在精神結構的經典表達形式之一。潘公凱在整理父親潘天壽藝術創作理論的基礎上,藝術家潘公凱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了中國畫的發展策略,通過《中西方傳統繪畫的差異》等文章進行發聲。
  • 「津門網」堅守中國畫的根本原素——劉湘春國畫作品賞析
    著有論文《漫話字如其人》,《中國書法道路上的四大境界》,《怎麼理解看待"寧醜毋媚》,《中國畫的根本原素不能丟》,《漫話風水與水墨山水畫》之一。▲ 劉湘春參加活動二、藝術感悟中國畫的根本原素不能丟劉湘春中國畫是全世界唯一的畫種,它的透視,紙,筆及一切運用的材料,也較特殊,與其它畫種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美術研究|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的發展思考!
    摘要:傳統中國畫藝術是繪畫藝術領域中的一朵奇葩。數千年來,中國畫形成的繪畫技法、意境等在當前藝術語境下遇到了新的挑戰。如何認識當前藝術語境對傳統中國畫藝術的審美需求,如何讓傳統中國畫藝術與時代結合產生新的藝術境界,這是傳統中國畫藝術在當前藝術語境下發展面臨的問題。
  • 講座|潘公凱:中國畫的筆墨並非孤立,而是個人修為的表徵
    編者按:中央美術學院前院長潘公凱日前在中華藝術宮做了題為《筆墨作為人格理想的表徵系統及其未來學價值》的講座,他從筆墨是中國畫的形式語言,筆墨技巧和精神內涵之間表徵和被表徵的關係等幾方面闡述了筆墨對於傳統中國畫的重要意義。他認為筆墨實踐與筆墨鑑賞不是一件孤立的技術性的事情,而是士大夫、文化人整體人生修為的重要組成部分。
  • 【藝海拾貝】何海霞先生談中國畫如何用墨
    1956年後歷任西北美術家協會畫師、陝西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 對於中國畫而言,筆、墨是其基本技法。前人用「骨、肉」來形容筆墨在中國畫中的靈魂地位。就技巧而言,用墨便是根據作畫時筆中含水墨量的差異,產生幹、溼、濃、淡的諸多變化,從而在繪畫語言上表現不同的繪畫效果。
  • 2020年寧夏教師面試高中美術《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說課稿
    花鳥畫藝術是中國畫中重要的表現題材,自古以來為文人畫家所喜愛,並藉以抒發情感,表達情懷,不但是一種繪畫技藝,更是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本課主要通過欣賞古今的中國花鳥畫,了解中國花鳥畫藝術的審美情趣,熟悉和了解齊白石、潘天壽等現代著名的花鳥畫名家大師。學習花鳥畫表現技法和筆墨技巧,能夠臨摹喜歡的花鳥畫作品。
  • 中國畫筆墨語言的個性彰顯與繼承創新
    沈 平 怡然齋主中國畫是藉助筆墨來展示藝術形象和精神意境的,中國畫大家都具有一定的人格氣質、才情胸懷、藝術修養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他們通過筆墨語言來宣洩個性特點,闡釋心性胸懷,表達思想意願,抒發真情實感。
  • 中國畫繪畫知識、繪畫術語大全
    中國繪畫的歷史源遠流長,與人類相伴而生。它忠實地記錄著人的情感、心理和行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史中最珍貴、最輝煌的藝術遺產;是歷代繪畫大師們將自己人生的心路歷程融入形象、色彩和構圖,用心血和生命創造出來的魁寶。
  • 【中國畫學院教師風採】林洪錢
    那些深愛中國傳統繪畫的人,一定明了它今日之處境。明知其處境,卻毅然投入其中的人,或許有比過去更堅定的理由。除卻熱愛帶來的執迷,還有某些外人難以洞悉的因由:他們相信執迷,能令自我歡快狂喜;他們更相信藝術本身的潛能和空間,在一種劫後餘生的藝術土壤裡,依舊可以用心栽培豐碩的果實和花卉,依舊擁有寬廣的未來,方寸之間,風光無限。因此,他們願用一生來經營。林洪錢列身其中,堅信繪畫仍大有可為。
  • 史銘:畫家王俊傑《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序言
    王俊傑博士新著《中國畫傳統與精神研究》醞釀數載,幾易其稿,終於付梓了。我們該如何體驗不同階段的不同傳統呢?是遠古壁畫的神秘古樸,楚漢帛畫的浪漫恢宏,魏晉佛畫的絢爛莊嚴,隋唐界畫的精湛瑰麗,五代山水的雄偉悠遠,還是宋朝筆墨的飄逸出塵,元朝梅石的清秀雋雅,明清松竹的豪縱古拙。近代繪畫的百花齊放?
  • 美術研究|中國畫構圖:整體構圖法,之字構圖法,邊角構圖法!
    而對於中國畫的鑑賞來說,基於構圖視角的畫作分析可以深化中國畫創作的思想和對技法的理解,從而提升繪畫藝術品鑑的水平和效果。本文主要就構圖方面的表現方式和基本特點兩個方面對中國畫進行分析,以豐富中國畫構圖方面的理論與實踐內容。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相視無語 湯寬義攝書法在中國各門藝術中是同中國文化關係最為密切的藝術,因為中國書法最集中地表現了中國文化精神和中國藝術精神裡的意象。由於特殊的原因,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一直沿用相同的工具和材料,同時由於中國傳統文化中「你中有我。
  • 汪為勝:筆墨與皖南山水——談朱松發山水畫作
    從上世紀初康有為、陳獨秀、徐悲鴻等為代表的革新主義到金城、陳師曾為代表的維護派,從李小山的「窮途未路」到張仃的「守著中國畫底線」,其爭論的內核是肯定和否定傳統筆墨的問題,每當中國畫步入一個發展期,筆墨的問題就會重新提出來。之所以此,是筆墨與之相發生的媒介乃中國畫基本語言的組合,它積澱了千年中國文化的語彙的表述形式成為東方藝術的精神象徵,肯定它或者否定它,不單純是一種形式的轉換,而是孰中孰西的問題。
  • 「津門網」澄懷觀道 心物不二:黃永濱山水賞析
    二、參展記錄2009年 參加舉辦的「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孔子文明」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2010年 作品《夏野幽禽》參加(中美協)2010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12年 於上海新澤園畫家村參加舉辦三人國畫、雕塑、油畫聯展
  •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中國畫
    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之後,在西方文化「西學東漸」的影響下,也引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伴隨著這種歷史進程的推進,中國畫在西方美術體系的影響下,作品創作既呈現出新的特點,又面臨著新的困惑。20世紀初期,西方美術體系與創作理念被引入我國之後,中國畫就一直面臨著其強勢的衝擊。
  • 剖析中國畫「筆墨「給予我們的啟示
    「筆墨」是我們談中國畫時最多的話題,在形容一幅中國畫作時也多稱讚,這幅作品筆墨如何如何,形容一位畫家時也是稱讚其筆墨功力深厚。可「筆墨」到底為何,能有幾人解答。「筆墨」狹義講就是工具,創作時用的毛筆和墨色。可當用它來形容中國畫時,它又脫離了工具的範疇,成為了技法。可藝術的呈現和恆定卻不是工具和技法所能承載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