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和笨人的思維模式有什麼不同

2020-12-25 百家號

善於思考,聆聽對方真實想表達的意思。溝通當中不要以自己內心的想法來回復對方,要根據對方的描述去推敲事情本身的合理性。去分析對方為這麼要告訴你這些,從你這裡想得到什麼樣的回覆。

從你的推敲當中感覺到對方如果說的是謊話,要不要揭穿他,還是回答對方想要的答案,還是要具體幫助他分析事情的本身。然後就是組織你認為對方能聽懂的語言來回復他。

看似很多的大腦活動,在平常溝通當中僅僅需要在3-5秒鐘就要完成,這個就是聰明人的大腦每天所習慣性的思維模式。

正常人出去玩,我今天上午要到某某商場玩一下,中午吃個飯,晚上幾點回來接孩子。

聰明人出去玩,幾點鐘出門?穿什麼衣服?天氣怎麼樣?坐什麼車去?如果開車去有沒有停車位?萬一沒有應該停在那裡?有沒有帶零錢?電話如果沒電怎麼樣?用不用帶衛生紙萬一上廁所?去了玩什麼?中午吃什麼?萬一人多下一個選擇是什麼?看什麼電影?晚上坐什麼車回來?是不是下班高峰期?會不會因為堵車而耽誤接孩子的時間?需要提前多長時間回來?給孩子帶些什麼禮物和吃的?到家要不要做飯?老婆孩子吃什麼?等等。這些大腦思維動作在幾秒鐘就要完成。

看到這些,是想要告訴你,天下沒有笨人和聰明人,只是理解能力在時間上來說可能有的比較短,有的比較長。當對方剛說到1,你想到的是100。好好學習才是王道,任何事物都需要知識在作為支撐點。

相關焦點

  • 聰明人和笨人的區別
    賈伯斯說: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交往,因為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聰明人沒有尊嚴嗎?不!賈伯斯潛臺詞是:相比於尊嚴,聰明人更關注自己的成長,時刻保持打開的心態。而不是為了捍衛「尊嚴」和面子,想方設法證明「我沒錯,我是對的」。
  • 笨人和聰明人 到底誰更招人喜歡
    笨人和聰明人,一個反應慢,一個快;一個一學就會,一個慢慢吞吞;一般而言,大家肯定喜歡聰明人,快速反應,做事靈活,能說會道。但騰訊前總裁吳軍,說「上帝喜歡笨人"。很有意思,今天就來講一講這個觀點。笨人,只會在自己的邊界裡做事吳軍博士通過比較威靈頓和拿破崙,來證明笨人是受上帝喜歡的。拿破崙一個天才,一生64次戰役,基本上都是勝利。而反觀威靈頓,他的絕招是「以橫制縱」。
  • 劉震雲:我們這個民族從來不缺聰明人,缺笨人
    有遠見的人走的是笨路笨人和聰明人是世界上兩種不同的動物。笨和聰明,首先不是在做具體的事的時候,而是在選擇道路的時候,你到底要走什麼樣的道路。當時我在北大,因為是畢業典禮嘛,我對下面的師弟師妹說:你千萬別相信世界上沒有近路可走,是有的;你千萬別相信事情不可以投機,是可以投機的。
  • 心理學:聰明人和笨人的3個區別,你屬於哪一種?
    心理學:聰明人和笨人的3個區別,你屬於哪一種?   1.聰明的人先思考在說出來,比較笨的人,往往先說出來在思考。簡單來說,就是聰明的人說話前會經過大腦,比較笨的人不思考就直接脫口而出,就是說話不經大腦的意思。一個人說話太多誇誇其談,看起來非常能說其實錯誤會越來越多。
  • 在考研的過程當中,「笨人」比「聰明人」更容易上岸
    在考研初試結束後,他興衝衝的跑來告訴我,他已經在網上對過答案了,自己的選擇題和填空題應該是全對,然後大題記不清楚,但是應該也差不多,估計應該可以考滿分。說實話,我當時有點嫉妒,因為我對答案後發現自己的大題答案錯了兩個,但是選擇題和填空題應該全對。但是,當成績出來的時候,他卻大跌眼鏡,數學居然才123分,這個分數遠遠低於他的預估,所以他不敢相信並選擇了覆核。
  • 儘早裁掉職場笨人
    我們重溫一下妄人的三個標準:把自己看得太高、積極勇敢地行動、藐視規則和流程。自戀,魯莽,二百五。笨人恰好相反,笨人把自己看得特別低,行動力很差,循規蹈矩。笨人和鴿派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別搞混了,鴿派說的是交往原則,是跟別人的關係,笨人說的是能力問題。關於能力的分類很多,我要說的是別去背那些概念。
  • 經濟學家許小年:企業轉型需要執著的笨人不需要聰明人
    許小年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宏觀經濟越差,微觀經濟越有希望。 「因為窮則思變,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根本就不求變。」許小年說,「宏觀經濟越差,微觀經濟轉型創新的動力和壓力就越強。」他同時指出,在創新的道路上,出現了很多誤導性概念,比如「網際網路思維」 「生態圈」「共享經濟」「工業4.0」。
  • 職場中的聰明人,你以為是投機取巧,其實是思維和格局的體現!
    我們今天所提到的聰明絕不是一般的所謂小聰明,而是有智慧、有格局的聰明。在我們周圍,總有這樣一群「聰明人」,跟我們「普通人」形成了鮮明對比:面對同一個事件,普通人看到表象,聰明人看到規律;面對同一個問題,普通人想到兩三種解決方法,聰明人能想到十幾種,並且能迅速找出最優方法;面對同一個行動,聰明人會考慮到各種可能性,並且在不同可能性下都能作出應對。
  • 真的有聰明人和蠢人的區分麼
    對於是笨人還是聰明人,關鍵在於思維方法的訓練,有沒有科學的思維方式,這裡分享下費曼的例子。費曼是諾獎得主,矽谷天才們的偶像,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可事實上費曼的智商確實不高,只有120分,僅比平均水平高一點兒。費曼如何做出這麼偉大的貢獻呢?與下面幾個因素分不開的。
  • 數學大家吳文俊,「數學是笨人學的」,為什麼?
    數學被稱為自然科學的鑰匙,更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人工智慧、模式識別等很多領域都涉及數學。數學常常是腦袋瓜聰明的代名詞。千裡挑一的公務員考試每年也都有幾道數列題,這跟行政能力其實沒有任何的直接關係,就是個智力測試。可我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卻說:數學是笨人學的?
  • 聚合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聰明人的利器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大腦思考問題時,會介入兩種思考模式,它們就是:聚合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兩種思維都非常重要。不過,由於這兩種思維都非常對立,顧此就會失彼,於是我們就很難同時運用它們進行思考。而大多數人都只能是擅長其中一種思維方式,相比之下,我們更加擅長聚合性思維,於是,我們就會本性地忽略運用發散性思維。
  • 思維模式和多元思維模式有什麼區別?
    掌握多種思維模式並不等同於掌握多種思維模式。從多種思維模式到多種思維模式,還差有兩個關鍵思想全面系統1、綜合性:有效的多重思維模式=思考廣度*思考深度有一個關於盲人觸摸大象的故事。因此程老師建議我們從深度和廣度雙向拓寬的理解能力中發現問題的本質。2、系統化:思維模式應構建成網絡在高考複習階段,我發現一些以前成績不錯的學生突然落後了。
  • 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你家孩子屬於什麼類型?
    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遇到同樣的困難,為什麼有的孩子很容易放棄,而有的孩子卻還願意嘗試?這是因為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卡羅爾·德韋克根據人們對智力和能力的看法把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 ​獻給英語系1:像個笨人一樣去學英語
    魯迅先生走上講臺0 緣起這篇文章倉促成稿,不同的部分是在不同時間段寫就的,這個「緣起」是全文寫完之後加上的。如果給我更長的時間,我能做更多的修改和調整,各個部分和段落之間的內在邏輯和情緒能整合的更加統一(The only to write well is to rewrite),但作為一個創業中的成年人,我沒有過剩的時間花在每一件事上,我必須說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我所創造的不完美。所以,我寫著寫著,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寫一個「獻給英語系」系列,於是就有了你看到的這篇文章。
  • 《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學會思考,做出決策,告別失敗和平庸
    知識節點間的躍遷能力:和聰明人交談時,你總能覺得當你說出一句話的時候,他們會在腦中進行幾輪的運算,然後給出一個答案。這個過程往往就是在不同的知識節點和行業領域中跳躍的過程。做到這樣需要兩個基礎:腦中的知識節點要足夠多(量的積累);將它們聯繫起來的能力要足夠強——知識節點變成了網狀結構,思維跳躍性強。
  • 一書一法一工具|思維戰爭:職場聰明人必須知道的11大思維模式
    全世界聰明人都在運用的思維法寶!誰掌握思維的槓桿,誰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思維戰爭》這本書收集了古今中外500道衝擊大腦的思維名題。思維戰爭思維是過濾的關卡,是透析的過程,在這道關卡與這個過程中,我們既可以看到聰明人是如何想的,也可以發現愚蠢的人是如何做的。
  • 網際網路時代中國人學英語的思維模式「套路」與四十年年前有什麼不同?
    網際網路時代中國人學英語的思維模式定勢「套路」與四十年前有什麼不同?沒有任何區別:一模一樣,一點改變都沒有!
  • 做一個聰明人!
    第三:有極強的概括和拓展能力,並善於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解釋同一個事件。能用簡單的語言去概括和抽象複雜的事件,是聰明人的另一個顯著標誌。但聰明人同樣知道,無論一個概括如何精準,都無法完全避免信息的缺失。
  • 心理學家:真正聰明的人才具有這三種思維模式,你有幾個?
    心理學家:真正聰明的人才具有這三種思維模式,你有幾個?什麼是真正的聰明呢?我想不僅僅是擁有高的智商,而是擁有大智慧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聰明。他們在擁有精明頭腦的同時,在觀察能力、領悟能力、以及與人交往能力都遠遠超越他人。
  • 嬰幼兒思維與成人思維有什麼不同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經歷過嬰幼兒期,但是那些嬰幼兒期的經歷都不曾留在我們的記憶裡。因此,我們也就不知道嬰幼兒期孩子的思維與成人的思維差距在哪裡,正是因為這樣我們要好好了解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思維差距,以便更好地照顧還處在嬰幼兒期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