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為何能長壽百歲?食療顯功效 愛好體育運動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2016年人物傳記大戲《少帥》正在熱播。這部歷史大戲圍繞著愛國將領張學良的戎馬一生展開,從多個角度展現了張學良百年人生中的家國夢、徵戰史、父子情等。張學良生於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逝世,雖歷經坎坷,卻年過百歲,那麼他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說一說。

  飲食

  米湯、豆腐煮魚,食療顯功效

  張學良的身體底子其實並不好,正如《少帥》中的劇情,母親在逃難中生下他,沒有奶水,張學良是靠著喝米湯才得以保住性命的。在他的戎馬生涯和日後的軟禁生活中,他都沒忘記時常喝上一碗米湯。

  中醫認為,米湯性味甘平,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其表面浮起的一層細膩黏稠物——「米油」,營養更為豐富,還能健脾胃。

  抗戰期間,張學良被秘密幽禁。隨著戰事吃緊,張學良轉居貴州。此時他開始釣魚,而陪伴他的趙四小姐則研製了豆腐煮魚的拿手菜。

  中醫認為豆腐有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並且魚也有健脾胃的功效。從營養角度講,魚屬於動物性食物,優質蛋白含量較高,脂肪含量低,豆腐也是食物中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之一,並且也是優質蛋白。另外,豆製品中所含的鐵吸收率很低,不過同魚搭配時,可極大地提高其利用率。豆腐含鈣量比較多,而魚肉中含有維生素D,兩者合吃,藉助魚體內維生素D的作用,使人體對鈣的吸收率提高很多倍,二者結合可算是「珠聯璧合」。

  情感

  廣交朋友,夫妻恩愛

  張學良年輕時廣交朋友,為此柳亞子曾寫詩「漢卿好客似原嘗」,將他比之為戰國時期以好客聞名的平原君、孟嘗君。囚禁臺灣後,張學良與張群、張大千、王新衡四人,每月必有一次輪流做東的聚餐,這「三張一王」每月一次的「轉轉會」就是張學良交友的特殊方式。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人類發展與健康系的一項研究發現,社交活動多的人記憶力更好,平時與家人朋友聯繫密切的人,年老後出現記憶力減退的機率更低。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公共衛生雜誌》上。加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舊金山聯合醫療項目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社會孤立的女性比社交活躍女性的死亡風險高出約75%,而社會孤立的男性比社交活躍男性的死亡風險高出約62%。

  張學良健康長壽的另一重要原因,應歸功於趙四小姐幾十年如一日的悉心陪伴和無微不至的照顧。93歲時,張學良寫了一首風趣的詩:「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當趙四小姐已經停止呼吸一個小時,張學良仍然握著她漸漸冰涼而又僵硬的手遲遲不肯離開。一年後,他也隨趙四而去,並與趙四合葬一處,足見二人感情之深。

  運動

  愛好多種體育項目

  張學良年輕時在德國學習航空駕駛時,愛上了網球運動。他常去網球場揮拍擊球,練得一手很不錯的球藝,《少帥》劇情裡也有展現。張學良還愛打高爾夫球,有空即往球場遊戲,只打幾杆即可「到家」,不用多長時間便能通過全局。他還特別精通橋牌,出招常使對方捉摸不定,從而出奇制勝。此外,張學良也喜愛打桌球珠,喜愛遊泳、騎馬,喜歡駕車,甚至還會開飛機。他堅持運動長期不懈,每天都要跑步鍛鍊。進入老年以後,不能進行較為激烈的運動,仍堅持在院子裡散步。即使到了生命的暮年,站不住走不動了,坐在輪椅上,他也要到海灘去轉一轉。

  挪威研究人員發現,老年人每周六天、每天進行30分鐘運動,可以活得更長壽,其死亡風險比那些久坐不動的同齡人低了40%。

  調氣

  呼吸吐納大聲笑

  每日早上,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張學良就會準時起床去登山。在半小時的登山過程中,他摸索出了一套「大笑養生法」,具體做法是:喝杯溫水滋潤口腔和喉嚨,儘量吐出全身濁氣後,再吸入新鮮空氣,稍微提肛,對群山發出笑聲、吼聲,把體內的氣全部吐出去。笑三次之後,放鬆一會兒,讓整個身心完全恢復平靜。笑聲要從丹田發出,再笑大約五次,感覺快沒有力氣為止。

  呼吸吐納有助於調氣養神。提肛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

  睡眠

  花香陣陣伴好眠

  1959年春,張學良被解除嚴加管束,在臺北北投定居。他開闢了兩個蘭圃,從種植到澆水,從施肥到除蟲,無不親力親為。在被很多人問及長壽秘訣時,張學良說是因為自己「能吃會睡」。而張學良保證睡眠質量的經驗是:睡覺時身邊一定要放一盆蘭花。

  花香之類的芳香療法屬中醫「聞香治病」的外治法範疇。人睡眠時所聞到的香氣,通過鼻腔、口腔、咽腔黏膜和皮膚的吸收,經過肺的氣血交換進入體內,達到疏通氣血、調節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腦細胞代謝的效果,有助安神入眠。

  音樂

  愛聽戲,愛唱戲

  張學良可以稱得上是「超級京劇戲迷」。早年他常看梅蘭芳等名家的戲,並把他們請到家中,結成了朋友。晚年他特別喜歡聽李維康的戲。

  1996年6月,中國京劇院著名老生演員于魁智率京劇藝術大師馬連良之女、著名旦角演員馬小曼等飛抵夏威夷,給張學良將軍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壽禮——讓他過了一次有生以來最痛快的戲癮。聽完京劇名角的演唱,張學良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京劇傳統戲《失街亭》《斬馬謖》《珠簾寨》的選段,不用話筒,有板有眼,頗有韻味。

  戰國時代的公孫尼在《樂記》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嶽在《類經附翼》裡解釋說:「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這就是說,音樂首先感受於人心,而心在中醫生理學中又主宰著人的神與志,一曲活潑歡快的樂曲能使人振奮精神,激發情趣,而一首優美雅靜的樂譜能讓人暢志舒懷,安定情緒。

  中醫認為「脾好音樂,絲竹才聞,脾即磨矣」。現代研究也證實,音樂確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吸收功能。「脾為後天之本」,因此經常聽聽戲曲的老人更健康。

  相關連結

  強身健體需跟上四時節奏

  冷謙,字啟敬,別號龍陽子,是元末明初著名養生學家,著有《修齡要旨》。其逾百歲身猶健,顏如童孩。冷謙倡導的養生健身法簡而實用,學者多受益,至今仍被廣泛相傳。冷謙還遵照《黃帝內經》中「人以天地之氣,四時之法成」的理論,結合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特點,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在正月,腎氣、肺部虛弱時,他的食譜上多為辛辣之品,少見酸鹹食物,以助肝肺,安養胃氣。一到3月間,晨起時,即盤腿端坐,兩腳相對合起,以兩手挽住腳腕上下搖動,使腳抬起離地10釐米,做30次。再仰坐,兩手在身後伏地,盡力使腰腹、臀部向上抬10釐米,做30次。如此可驅肝膽內之風邪毒氣。

  4月,心臟漸壯,肝臟虛弱,這時的飲食就宜增酸減苦,補腎益肝,調養胃氣。4月到6月間,養生功法也有變化——仰坐,兩手在身後伏地,一腿屈膝,一腿伸直。兩腿交替屈伸各30次。再跪坐,兩手伏地,回頭用力做虎視狀,輪流向左右回眸凝視各30次。功在消食化積,祛除脾臟內風邪毒氣。

  到了下半年,進入7月,心肝少氣,肺部旺盛,飲食之道當宜增鹹味減辛辣,助氣養筋,調理脾胃。7月到9月間,則改為端坐床頭,低頭屈脊縮身,兩手向下伏地,再兩手向上舉3遍,反過兩臂,握拳捶後背,左右兩手各捶3遍。上述兩項動作重複進行30次,做完後咽津、叩齒。其可消除肺風邪勞疾。

  10月,心肺衰弱,腎氣旺盛,當減辛苦味飲食,以養腎氣,同時節制房事。10月到12月間,每日端坐椅上,兩手臂向上舉,做託天姿勢,做3次,再將手反過來,按著膝蓋,肘向外,向左右交替扭轉身軀3次,最後兩腳一起向前後踏各30次。此法功在腰腎間,主治風溼疾患。

  年復一年,冷謙嚴守這套「四時調攝法」,將自己的身子骨養得倍兒棒,外邪病痛通通靠邊站。 (本報綜合消息)

相關焦點

  • 張學良為何能長壽百歲?喝米湯 調氣吐納大聲笑
    這部歷史大戲圍繞著愛國將領張學良的戎馬一生展開,從多個角度展現了張學良百年人生中的家國夢、徵戰史、父子情等。張學良生於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逝世,雖歷經坎坷,卻年過百歲,那麼他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詳細說一說。
  • 揭秘泉港百歲人瑞的「長壽密碼」
    不僅能穿針引線,還在記者面前做起了一套自創的「百歲健身操」。到2020年,泉港區共有百歲老人65人,每10萬人口超過15人,現最高齡者111歲;80周歲以上老人9103位,佔總人口比重達2.12%。長壽之鄉,一般都是自然環境保持比較好或區域有特殊水土環境但經濟相對欠發達地區。泉港區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為何也躋身於「長壽之鄉」?
  •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也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其中89.17%都是樂天派,心態好是他們的唯一共性。 美國研究人員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並揭開他們的長壽秘密: 性格開朗,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一輩子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
  • 百歲老人有何長壽秘訣?不是飲食,也不是運動,他們有1個共同點
    健康與長壽是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有的人認為健康的飲食能長壽,有的人認為經常運動能長壽,有的人認為好的生活習慣能夠長壽,這些說法都正確但又不足夠正確,這些因素能夠影響健康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百歲老人有何長壽秘訣?
  • 滿百歲的國醫朱南孫,目前仍出診,長壽秘訣:不吃兩物,做兩事
    朱醫生對婦科疾病的治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經常能看到她邊詢問病情,邊把脈診治,思維清晰,說話中氣十足,視力和記憶力並未因為高齡而退化太多,只見她一邊敘述病情,她的學生和助手們邊做記錄,不知真相的人怎能猜到她已近百歲高齡?
  • 百歲老人看起來像八十歲,年輕的秘訣有哪些?照著做,或也能長壽
    生活中人們渴望身體健康,獲得長壽,會發現如今,真正達到上百歲高齡的老年人並不多,當然在那些為數不多的老年人身上,會發現導致他們長壽往往有一個共性,以有些百歲老人來說,看起來猶如八十歲,這樣的情況也符合老話說得鶴髮童顏,那麼導致老年人年輕的秘訣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高看一眼Vlog丨福建這個區有65名百歲老人,他們的長壽密碼是……
    這裡百歲老人的長壽密碼還有…… 這次 「高看一眼」帶您探訪 「長壽之鄉」的密碼2020年初統計,泉港全區百歲老人共計65人。
  • 百歲老人調查:非飲食和運動,決定長壽與否的,是這兩個字!
    導語:以前人們活到60歲就屬於高壽的了,而現如今人們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增長,百歲老人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這也說明現代人的身體狀態很不錯。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成都市老齡委做了一次針對老人長壽的調查,全市700多名百歲老人為調查對象,最後發現他們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飲食習慣都不是一樣的,也沒有什麼隱藏的規律性。調查中發現,喜歡吃甜食的老人佔比60%,有不到20%的老人喜歡打麻將打牌類遊戲,其中,一個最大的共通點發生在90%的老人身上,那就是心態很好,都是「樂天派」。
  • 昆明百歲老人歡度重陽 談長壽之道
    【解說】10月5日,在中國傳統佳節——重陽節到來之際,昆明舉行了「首屆尋百歲健康壽星慶壽活動」,邀請5位百歲老壽星與眾多老年人一起共同歡度節日。  活動為老壽星代表贈送了「百壽匾」和壽禮,並為老人們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演出,讓老人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節日。老人們也分享了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 英國百歲老人創新高 六種長壽的食物
    在生活中有很多想要長壽的人,那麼要怎麼做才能長壽呢?其實想要長壽很簡單,生活中有些食物就能夠讓你長壽,一起去看看吧。  英國百歲老人數目激增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27日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英國的90歲及以上的老人達57.1245萬人,創歷史新高。
  • 福建泉州市泉港區:這裡老人為何長壽多?
    泉港能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長壽人數以及平均壽命都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有其獨特之處。「中國長壽之鄉」是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開始舉行的評審活動。其評審標準共15個指標,其中必達指標有3項,考核指標12項,必需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指標達標。而泉港區有13項指標達標,長壽之鄉的美譽名副其實。
  • 愛吃這十種食物的人,少生病,易長壽
    健康長壽該怎麼吃?長壽老人的飲食吃什麼?養生學家和營養學家在大量調查中發現,長壽老人的日常飲食有十大愛好。01. 喝粥。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兩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衝泡兩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02.
  • 50年研究啟示,揭秘百歲老人長壽經
    本文將從基因、飲食、心理3方面聊百歲老人的特點,希望大家有所收穫。1奇怪:越老越健康的百歲老人?理論上講,年紀越大身體就越差,然而超長壽命的百歲老人卻不是這樣。很多研究論文都表明,百歲老人身體素質常好過(年紀更小的)非長壽老人[1]。
  • 張學良一生跌宕起伏,卻活了一百多歲,晚年道出了真正原因
    張學良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但卻活了超過一百歲,晚年的時候告訴世人長壽的原因。看著遺留下來的史料和照片,即使現在,他仍然是長相俊俏的美男。長了一副好皮囊再加上父親是軍閥。而張學良也算是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堪稱是歷史上花花公子的傑出代表,他在吃喝玩樂上近女色還有煙,可以說樣樣精通。
  • 泰順有個長壽之鄉 百歲老人原來這樣生活!
    溫州網訊 前不久,泰順縣鳳垟鄉舉行第二屆長壽文化旅遊節,一批銀髮老人被請為座上客。鄉領導請老人們吃「長壽宴」,向他們敬長壽茶,還為4位百歲以上的老人頒發了長壽紀念牌,祝他們健康長壽。老人們欣賞了長壽糕現場製作、茶道表演和眾多老人們喜愛的文藝節目。
  • 百歲老人調查:與飲食運動無關,決定長壽的2個字,可延壽10年
    在最近幾年當中,在全世界範圍內長壽老人的數量也越來越多了。我們也經常在一些新聞報導當中看到很多的百歲老人。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平時的衣食住行基本上都不成問題,並且醫療條件大大提高,所以這些成為人們普遍長壽的原因。
  • 江蘇對4千名百歲老人長壽調查:報告結果顛覆所有人三觀!
    在南京舉行的《歡度百歲——江蘇長壽老人風採》出版座談會上,新鮮出爐了一份「江蘇省百歲老人調查報告」。報告對百歲老人長壽原因、生活方式進行了探究。比如,現代養生提出,吃素食長壽、吃醃菜致癌,可對這些百歲老人並不適用。結論或許並不完全科學,但這對當今公眾追求健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 江蘇對4千名百歲老人長壽調查:報告結果顛覆所有人三觀
    之前,在南京舉行的《歡度百歲——江蘇長壽老人風採》出版座談會上,新鮮出爐了一份「江蘇省百歲老人調查報告」。報告對百歲老人長壽原因、生活方式進行了探究。比如,現代養生提出,吃素食長壽、吃醃菜致癌,可對這些百歲老人並不適用。結論或許並不完全科學,但這對當今公眾追求健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 飲食、運動不能讓人長壽?!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竟然是…
    長壽靠什麼?靠遺傳?靠環境?靠醫療?靠飲食?靠鍛鍊?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美國研究人員也曾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巧的是,中外兩國研究者都發現:壽星們只有一個共性!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壽星們的唯一共性是樂觀!是樂觀!是樂觀!
  • 40年百歲老人調查:長壽之鄉的3個關鍵,和吃和運動沒太大關係
    在近期發布的針對百歲老人的研究文章中,發現長壽之鄉的幾個關鍵,和吃和運動其實沒太大關係~百歲老人多在南方,廣西是個好地方國內關於百歲老人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但是大多數研究都沒有形成規模,在1980年代開始,國內針對百歲老人進行了更加系統的調查,繪製出一副歷經40年的動態長壽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