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與工作中,多做一些有功德的好事,多播種善因,在藏識裡多儲存一些好的記憶,讓正面的、積極的、可成功發芽、能開花結果的種子深埋在你的內心深處。
人生在世,你總是期待別人為你做些什麼嗎?或者,經常質疑自己付出那麼多,為何卻沒有人願意為你付出嗎?
很多人以為自己付出了許多,別人理應也為自己付出,只是就算別人給了回饋,卻還是達不到他們所預期的,於是,從他們嘴裡聽見的總還是那一句:「人心現實。」真的是人心現實,還是我們貪圖太多?仔細想想,別人又應當為我們做些什麼呢?
曾經有一個朋友向星雲大師抱怨說:「為什麼我這樣對人,人們卻這麼對我?」他抱怨了一整個下午,讓人感覺他好像背負了天大的委屈,事實上並非如此。
他說:「那天他跟我說需要幫忙,我放下了妻子孩子去幫他。哪裡知道,前些日子我希望他幫我,他卻說老婆有事情要他去做,拒絕了我。你說氣不氣人?」
他說:「你知道嗎?我努力打拼,就是希望公司能好起來,一切考慮都是為了公司,公司好了,大家都好,但是他們連一點小犧牲都捨不得。你說,這樣對不對?」
「唉,為什麼我付出那麼多,卻沒有人願意為我付出?」最後他萬分感慨地說!星雲大師說:「付出,不要追問收穫。」
星雲大師認為:「其他的事我們無法給予任何評論,畢竟我們不了解他的朋友當時的情況,何況老婆與朋友什麼才是好選擇,聰明如你,我們都有各自堅持的選擇。這沒有標準的答案,一切只是個人核心價值的取捨不同而已,沒有什麼對或不對的問題。」
又好像公司,成就一個公司不是一個人的事,所有人同在一艘船上,誰也不希望船沉。我們應該相信,每個人都盡了全心在努力,沒有誰犧牲多、誰犧牲少的問題,如果你付出多一點,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期待能品嘗到更多的甜果。你覺得呢?
人與人的交往互動要少一點計較心態,把心中的框去除,不要把別人的心也框進你的心室裡。別忘了,這兩顆心有著不同的血液細胞,是絕對獨立的個體,很難有真正的融合,若是太勉強,一旦發生排斥現象就會發生不可收拾的意外—例如好朋友最終老死不相往來。
有位熱心助人的朋友曾說:「每當別人說:『真不好意思,麻煩你了,如果你以後需要幫忙的話,我一定義不容辭。這反而讓我更不好意思。其實,能付出代表我有能力,有餘裕,一切都是充足的,開心還來不及,哪裡還會想著麻煩?開心,就是他們給我的最好收穫。」
人和人之間只有互相付出,才能看見一段段美麗的交往故事。不要去想收穫的事,只想著體貼人心就好,能將心比心更好。所以,星雲大師說:「利他,是不求果報與回饋的清淨心。」
普通人做好事並不清淨,無論如何都有夾帶的心理,幫助了別人,心裡總有一點得意、自喜,雖說不希望回報,但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幫助了他,理應得到報答。在菩薩道來說,這已經犯了戒,免不了貢高我慢,不是清淨妙行。
以菩薩道來看普通人行善,那是在造業,造什麼業?造他生來世福報之業,這福報之業也讓你不得解脫,也很可怕。
所以,不要總把布施出的人情掛在嘴上,那樣會顯得你小氣。做足了人情,給夠了面子,你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但千萬不要誇大其詞,最好不誇功,甚至可以不認帳。
你不認帳,並不等於朋友不清楚。你記著我的好處,我記著你的好處,將來怎麼辦你我心裡有數。張揚除了讓別人稱讚一句「這個人很能幹」,只能給你帶來一些不利。
首先,這得罪了請你辦事的朋友,他會覺得你是在眾人面前貶低他;其次,你會讓聽的朋友討厭,他們也會想:這朋友怎麼這樣,以後我可不求他,說不定將來也會說出去。
所以,請管好自己的嘴巴,事情已經過去了,該怎麼做還怎麼做,總有一天,真正的朋友會好好回報你。如果對方無意回報,即使你每天對他說一百遍,也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