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老大哥說了他的經典戒菸經歷,可給廣大菸民一個戒菸經驗。
老大哥有30年抽菸史,戒菸那年是53歲。他說,從23歲參加工作那年學抽菸開始,是逐根逐盒的增加,我也親眼見他一天至少抽三包「玉溪」煙的現象。
他是搞文字材料的,邊寫邊抽,一個材料下來,大半盒煙沒了。不僅如此,只要不是開會,他是煙不離口、口不離煙,是典型的「癮大蘿蔔」。可他戒菸仿佛就在一夜之間,一根也不抽,到現在已經8年多了。
咱也不說他為何戒菸了,這道理大家誰都懂,反正他就是決定戒了,我們都表示懷疑:「你是搞文字的,不吹牛吧?」哎,你還別說,我們就見到這麼牛的了。
現在他跟我們談戒菸過程還是津津樂道,用他的話就是「四招制敵」:
一嚇唬。宣布戒菸的第二天,也不知他從哪弄來的吸戒有害健康的恐怖剪報,一個辦公室從一進門再到牆上,再到電腦四周,大的、小的,全是彩印高清的紙片,上面有肺黑的、胃切除的、心臟搭橋支架的,等等,夠嚇人的。只要抬頭能見到的,包括廁所的坐便門,他也給「汙染」上了,這視覺衝擊,我敢說,一般人看了受不了,反正我是幾乎要吐著跑出去的。尤其是電腦屏保上那一張,一個人的脖子好像開花了,翻出血紅大腫瘤,最噁心嚇人。
二監督。不管在任何場合,別人給他煙時,他就三個字「我戒了」。你想啊,他是老菸民了,別人能信嗎?"不信可以,請你監督。」他讓老婆監督,逮住一次一個月不給零花錢,家裡菸具和場所,該砸的砸該清除的清除;讓同事監督,發現哪怕是有夾煙動作的,都請吃飯;讓煙友監督,遞煙有接手現象,見一次罰一條。
三替代。老大哥煙是不抽了,可變成「吃貨"了,小零食不斷,什麼瓜子、花生、糖果,總是能看到他一整一小袋到辦公室。還學會了上網淘寶,各地的乾貨小吃,他都會買。反正他辦公室那現狀,很少有人敢進,自己偷著吃唄。
四運動。他本來就喜歡打桌球、羽毛球,這下更充實了,每天定點六點鐘起床室外跑步,下午下班單位健身房總能見到他揮汗如雨的身影。他有一套理論,「鍛鍊想不起來抽菸,抽菸鍛鍊就更累」。我們眼見他長期堅持鍛鍊從胖子變成瘦子,但體質增強了。
不用說,他真的把煙戒了,那年一直到他退休,我們真的一次也沒見到他抽過煙。
最後他說出」心得體會「:「戒菸就得心狠,要戒,就一根不抽,靠一根一根減少著來戒,你肯定是不成功的,因為人往往從慣自己開始變得不守規矩的,有一次就有下一次。吸菸和戒菸其實就是一個心理上問題,吸菸有化學物質的癮,也有習慣上癮,比如習慣和別人閒聊時、寫材料時、玩遊戲時、上廁所時、吃完飯後,等,都抽著煙,要戒菸就要戒習慣,打破習慣定勢,和那個放任自流的自己作堅決的鬥爭。」
「戒菸苦不苦?」,他說,「那是肯定的苦,撞牆死的心都有,可一想到別人因為不抽菸比自己多活幾年,心理就是平衡,「憑啥呀?還不是自己做的孽?」
謝謝你的閱讀!關注我,每天有不一樣的情感生活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