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0月24日電(記者來建強 鄭良)福建省泉州師範附屬小學2006年入學新生比2005年驟增50多名,令校方管理層措手不及。
最後,校方不得不把原計劃的6個一年級班擴增到7個,才暫時緩解今年入學新生的超滿局面。
教務副校長陳理說:「這是2000年嬰兒出生潮引起的。」
泉州師範附屬小學的事例還只是中國基礎教育部門正在承受兒童入學狂潮巨大壓力的冰山一角。
2000年是公元元年之後的第二個千年交替,加之此年又恰逢中國的農曆龍年,成千上萬的育齡夫婦為討「兒成龍、女成鳳」之「吉利」,利用多種人為幹預方式控制自己的嬰兒在此年降生,一些父母甚至採取藥物或剖腹方式調控產嬰出生日期。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說,2000年,中國大陸新出生人口達3600多萬,遠高於1999年的1909萬和2001年的1702萬。
一些教育界人士說,2000年的千禧年「嬰兒潮」,令中國的基礎教育部門在今明兩年承受著巨大的入學潮壓力,特別是城市的基礎教育機構。
「千禧嬰兒」的集中入學已使中國許多地方的小學校不同程度出現師資力量緊張的狀況。
在廣州市,許多小學為應付生源的暴漲,不得不擴增班級或擴大班容;而在昆明市,小學入學新生的增幅則是常年的兩倍多。
陳理說,鑑於中國南方孩童通常6周歲入學,北方孩童通常7周歲入學,「千禧嬰兒」給基礎教育機構帶來的壓力正在由南往北蔓延。
一些教育人士還警告說,在未來的中學、大學和就業等階段,「千禧嬰兒」還可能會面臨資源緊張和激烈競爭。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一名負責人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教育部門充分重視今明兩年適齡入學兒童較往年大幅增多的問題,努力解決由此帶來的教育資源緊張狀況。
這名負責人沒有給出更多的有關細節。
然而,正當千禧年「嬰兒潮」逐漸衍生出一些社會問題之際,為數眾多的育齡夫婦又盯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準備在這年降生自己的「奧運寶寶」、「08寶寶」。
福州大學社會學者許鬥鬥說,在所謂「吉年」搶生寶寶,折射出人們因迷信和盲從心理產生的群體社會行為的非理性化,實不可取。
一段時期以來,中國一些地方的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似乎僅將工作重心放在「只生一個好」和杜絕「超生」上,而忽略了對上述現象的引導和調控。
福建省人口學會副會長湯兆雲說,在某一時段大規模聚集降生嬰兒,會使中國人口結構出現一定程度的失衡,而哪怕只是略微的失衡也可能會給未來的中國社會管理運行帶來某些困擾。
泉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朱學群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群體社會行為的盲動性潛伏著許多負面效應,會牽連公共服務、公共產品供需關係等問題。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