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住院日記:76天,我從抗拒到收穫快樂與改變

2020-12-02 鬱金香抗抑鬱

本篇作者 | 汪露露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識無邊


今日導讀


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故事,是一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住院日記」。

76天的住院生活,她經歷了從「每一秒都想出院」、到「死了短期出院的心,接受現實」,再到主動給自己找事情做,最後發現自己竟然收穫了快樂與積極心態的過程。

她為自己制定的兩個「30天」計劃,在她住院期間起了積極的作用,住院的每一天,她都堅持寫日記、監控自己的情緒,鍛鍊了對自我的覺察能力。她還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主動和周圍的病友聊天、溝通,了解他們的生活,一步步幫助自己走出了一個人的世界,樹立積極心態。

現在的她已經出院了,雖然還是有些擔心自己狀態變差、復發,但一路走到現在,獨自面對住院生活,已經讓她獲得了信心,她相信自己有能力渡過抑鬱的陰雲,重新觸到青空下的朝陽。

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其實住院也沒那麼糟糕,只要有積極的心態,主動尋找學習的機會,住院也能是一個很好的改變的契機。


從9月23日到12月1日,76天,我終於可以回歸社會了。


剛入院時,我就像只炸了毛的刺蝟,渾身都是抗拒,看什麼都不順眼。醫院的床板太硬,每晚睡覺都會硌得我反覆醒過來;飯菜太難吃,平時在家能吃好幾盤菜的我,在這裡只草草吃了幾勺就沒了胃口;供水系統太差,水溫要麼冷得凍人、要麼就是燙的能燎出水泡,還沒辦法淋浴;起床時間太早、被子太硬、護士姐姐脾氣太差……被迫來到醫院的我討厭這裡的一切。


重要的是,住進來便意味著失去了自由——我再也不能和朋友出去玩、逛吃逛喝、做我想做的事情了,而是被迫待在這幾十平米的小房間裡,和一群不是同齡的陌生人共同進行無聊的對話,唯一的娛樂就是頭頂老舊電視裡的八點檔狗血劇。那時的我恨不得每一秒都大叫一遍「我想出院!」



第一個「30天計劃」,我被麻木包圍


隨著住院時間的拉長,我也漸漸死了短期內出院的心,醫生告訴我要住至少一個月。當時我想,好吧,不就是一個月嗎,我可以做一個30天計劃,這樣時間也許就過的快一點。


於是,從住院第三天起,我在自己荒廢已久的公眾號上開始了日常的記錄——只寫給自己看。我的病情並不是十分穩定,由於是混合型雙相情感障礙,情緒的交替非常迅速,一天之內會經歷許多次起落,有時混亂得自己都無法描述。


這30天中,我不間斷地閱讀、看電影、聽音樂、做手工、學習、散步、寫作,然而其中大部分行為對我的情緒並沒有太大幫助,我始終處於一種空虛的狀態,不論做什麼都陷在一種失重感與恐慌感中,麻木的感覺一直包圍著我。也許是因為我做的這些事情並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我只是聽從別人的建議去做了這些所謂對康復有效的活動。



第二個「30天計劃」,我開始走出一個人的世界


住院的第一個月,我總體情緒偏抑鬱,不太愛跟人說話,總是一個人待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進行著自己的活動。每次醫生查房時,我也只是說「還好」、「沒什麼變化」,只期盼著快點出院回家。就這麼混混沌沌地過了一個月,我以為自己快要出院了,沒想到醫生突然改口,說還得繼續觀察一個月。當時我的心情簡直天崩地裂,眼淚譁得一下子就掉出來,花了好久才平復下心情,於是我不情不願地開始了我的第二個「30天計劃」。


也許是因為有了第一個月的鋪墊,我漸漸適應了醫院的作息,甚至開始享受這樣的生活。醫院的飯菜不再味同嚼蠟,稀飯榨菜我也照樣吃得很香;床板太硬半夜醒來,沒事兒,被子一裹悶頭接著睡;洗澡水太燙,我有足夠的耐心等你在盆裡變溫;相處久了,和護士姐姐也開始熟絡,偶爾還能開開玩笑……我開始走出一個人的世界,主動和周圍的病友聊天、社交,了解他們的生活。


一直以來,我的社交存在很大的障礙,這也是我住進醫院的原因之一。而這一個月,我開始學著在醫院裡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我記得自己第一次拒絕別人習慣性插隊後的心情,對於一個幾乎不會說「不」的人來說,這樣合理表達拒絕的行為儘管微小,但於我意義重大。在這裡我想推薦一本書,叫做《非暴力溝通》,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將書中很多方法用在和他人包括和自己的溝通上,收穫巨大。



換個角度思考,其實住院也沒那麼糟


也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學會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其實只要自己善於尋找,醫院並不如我之前所想,是一個那麼無聊的地方。恰恰相反,這裡非常有趣。醫院與外界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所有人身上都有著巨大的衝突與問題,每個人都帶著被放大到無法在正常世界生活的痛苦來到這裡。一個充滿痛苦與矛盾的集合地,又怎麼會讓人覺得無聊呢?


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生物,這裡的人又是稀奇古怪,和他們相處,了解他們怪異行為背後的原因,更能讓我對人性多一層體悟與理解,對我之後的醫學學習生涯應該也會有很大幫助。


同時,經過在這裡的體會,我也更加堅信了一句話:不帶評價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尤其是面對著這裡的人,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帶著自己的價值觀和判斷去審視他們的行為,也許是會感到驚異甚至無法忍受的。但若放下偏見,真正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事件會有非常奇妙的變化,同樣的道理在任何人身上也適用。


我有幸來到這裡,成為其中一員,與他們互相見證了彼此的這段旅程。現在回頭看看,我記得的竟然大多是收穫和點滴的快樂。


我記得刀子嘴豆腐心的丹虹姐,每次打飯總是偷偷給我塞很多的菜怕我吃不飽,而我一邊嘴上埋怨「又要胖了」,一邊又在接過飯菜的時候傻乎乎地衝她樂;記得熱情又堅強的鄭利姐姐,總是分給我許多零食、像帶小妹妹一樣把我拉進人群和大家一起玩;記得剛入院就認識的麗妹和快出院認識的雨彤,可以作為這段時光最好的開頭和結尾;記得李越的畫、文曉的歌、小丹笑起來燦爛到沒了眼睛的臉、記得來來往往許多可愛的見習學長學姐們,由於同為醫科大的學生,總是多一分親近……還有我一個人坐過的石階,靜靜聽歌時撫摸過的青苔,佇立過無數次的窗臺和遠方的燈火,都是聆聽過我心事的秘密基地。



住院兩個月,我最大的收穫是自我反思


這兩個月,我堅持每天寫日記,監控自己的情緒。如果要我推薦一個讓我受益最大的習慣,那一定是自我反思!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反思的人,雖然有時候會想得太多(這樣也不好,需要調整),但是這個習慣讓我能經常把控自己的狀態,從情緒中跳出來,意識到自己身上發生了什麼,因此我對自己抑鬱或者躁狂的情緒變化也比較敏感。


所以我特別建議大家可以每天記錄一些反思的內容,不論長短。純流水的記錄可以讓人提高對時間的敏感性,反思性的記錄則可使我們得到啟發和靈感。同時寫作也是一種有效的抒發情緒的方式。如果沒有能量書寫日常的話,也可以進行單純的情緒分數記錄,從-10到10打分,這樣回頭看看一段時間內的情緒波動圖,更方便醫生調整藥物。


現在我終於出院在即,不舍是有的,但說實話,我更希望自己再也不要回來。對於出院之後的生活我也有很多的擔心和害怕,最怕的就是一出去就狀態變差、開始復發、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但是俗話說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一路過來,經歷了情緒的起起伏伏,我仍然堅持走到現在,因為相信醫生和爸媽,更重要的是,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渡過抑鬱的陰雲,重新觸到青空下的朝陽。



- end -

相關焦點

  • 走進雙相情感障礙
    二、我是不是有雙相情感障礙有的朋友會擔心我有時候心情不好,有時候又很高興,那我是不是得了雙相情感障礙呢。我想說多數朋友不需要過度擔心。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精神健康調查顯示,雙相情感障礙終身患病率在1%到3%之間。正常人的情緒也會有波動起伏,碰到好事就開心、遇到挫折就灰心,都很正常。是不是得病關鍵要看嚴重的程度、持續的時間,一般來說所謂的抑鬱相要達到持續2周以上的情緒低落等表現。而躁狂相需要持續的興奮等表現4天以上。
  • 雙相情感障礙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起伏,但對於雙相障礙患者來說,他們的情緒就像過山車一樣,非常極端:一會像在天堂,一會卻像在地獄…… ——《雙相情感障礙求助手冊》雙向情感障礙也稱躁鬱症,這是一種既有雙向情感障礙的發作臨床表現為躁狂發作,亦或是抑鬱和躁狂交替發作。在抑鬱發作期的患者,會出現抑鬱症的種種表現。比如: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不足、悲觀、厭世等等。在輕躁狂或者躁狂發作期,患者的情緒和行為又會到達另一個極端。症狀輕者,也稱輕躁狂發作。患者感覺輕鬆愉快、頭腦變快、靈感頻現,變得言語增多、喜愛社交、自信陽光、興趣廣泛、渾身充滿力量。
  • 痊癒雙相情感障礙女士小佩揭秘寫日記做真實的自己重建價值觀康復
    文/愛寵人士小佩各位粉絲和讀者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愛寵人士小佩。我是一個以文章和視頻記錄我的生活和工作的頭條創作者,是一位武漢痊癒的雙相情感障礙女士。傳遞正能量,幫助抑鬱症人群和雙相情感障礙人群,分享我康復秘訣,我又來分享一篇文章。
  • 雙相情感障礙 |「凝望生者,愛他們,擁抱他們」
    什麼是雙相情感障礙?雙相障礙的關鍵特徵是極端的心境波動,從躁狂的高峰跌到重度抑鬱的低谷。在躁狂的&34;狀態,患者可能會體驗到興高採烈或欣快的心境(極度快樂或欣喜若狂)或急躁的心境(極度憤怒和敏感),對睡眠的需要降低,且對自身的能力抱有迷之自信;與此同時,奔逸的思維還會讓患者更加健談;與平時相比,患者的精力和行動力都會明顯提高,注意力和知覺感官都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出現衝動和魯莽的行為。
  • 心理科普:怎樣區別單相抑鬱和雙相情感障礙?
    這幾天有好友問我抑鬱的單相和雙相如何區別,我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先說一個知識點,平時大家很喜歡說「抑鬱症」,然而對於醫生或專業人士來說,如今並不太經常提這個詞。早在DSM-3標準出臺以後,諸如抑鬱性障礙、情感障礙甚至抑鬱性神經症,都被歸入mood disorders這一大類裡,統稱為「心境障礙」。
  • 雙相情感障的心理治療
    許多雙相障礙患者希望通過尋求心理治療來改善自己的症狀。那麼,雙相障礙可以用心理治療嗎?療效怎麼樣? 其實,在急性抑鬱期和維持期,聯合心理教育、認知行為治療、人際社會節奏療法等心理治療均可以有效降低雙相障礙患者疾病復發率、減少住院次數和藥物使用量,可以穩定情緒、增強社會功能和治療依從性。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及雙相障礙患者情感體驗與動機行為...
    快感缺失是不同的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共同的症狀之一。近期已有研究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雙相障礙患者難以將情感體驗轉化為付出努力的行為,也難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目標導向的行為動機。
  • 雙面人生——胡醫生和你一起關注雙相情感障礙
    小羅自述在高二時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症,因為這個疾病感到很無力:"躁狂發作的時候,感覺自己精力充沛,複習通宵不睡覺都不是問題,特別是寫作文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文思泉湧。但我能從老師的評語看出,其實我的作文常常抓不住主題,內容也是散亂的。有時候同桌也會不滿我一直念叨不停打擾了他複習,可我不是故意的.....
  • 雙相情感障礙:活在「過山車」式的人生裡,安撫內心的「獅子」
    雙相障礙,也稱為雙相情感障礙,舊稱躁鬱症。雙相障礙的複雜性與隱蔽性導致其識別率低,誤診、漏診率高,患者從發病到確診過程艱難又漫長,往往充滿困惑也缺乏引導。在雙相障礙的治療上,有心境穩定劑等藥物和心理、支持性等治療方式,但能夠做到快速、準確識別並確診,規範治療,依從性好的患者,仍是寥寥。
  • 演員卡姆患病,為減輕痛苦吸毒 |「雙相情感障礙」的自救手冊
    適用於所有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幫你理解它到底是什麼,還為你提供自救及如何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方法。如果你是雙相障礙患者的親友,這本手冊可以教你怎樣幫助TA。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在所有自殺死亡中,雙相障礙可能佔到1/4。本文目錄:「躁鬱症/雙相障礙」有什麼樣的表現?
  • 心理健康缺失之雙相情感障礙
    可是我們似乎對此一無所知,我們需要確切地知道反社會和社交焦慮的區別;知道我們內心聲音從何而來以及為什麼有時內心會有其他聲音;了解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如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反社會、焦慮和邊緣型疾病、阿斯伯格綜合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本書思路清晰,會讓你免於毫無意義的自我治療,並會讓你對患有精神疾病的親人更加人道,也會幫助你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
  • 躁狂到抑鬱的轉變,雙相情感障礙該如何治療?
    隨著人們深入的探索,牛某某身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真相被挖掘出來!回歸這件事的是與非,最痛苦還是患者。1.什麼是雙相情感障雙相情感障礙又稱為「躁鬱症」,在一般人看來是「天才病」,但它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疾病。其典型的症狀可用八個字來概括——時而暴躁、時而抑鬱。
  • 雙相情感障礙可以做心理治療嗎?
    雙相障礙是一種情緒像「鐘擺」一樣搖擺不定的奇怪疾病,患者時而精力充沛,天馬行空;時而鬱鬱寡歡,一籌莫展。雙相障礙也稱雙相情感障礙,症狀是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多發於青少年,其致死率、致殘率甚至不亞於抑鬱症。
  • 警惕雙相情感障礙
    如何識別雙相情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既不是抑鬱症,也不是躁狂症;它既是焦慮症,又是躁狂症。所以它又稱躁鬱症,患者的特徵是心境在躁狂與抑鬱之間來迴轉換。普通的情緒問題與雙相的區別如何把階段性的情緒問題、認知障礙,和雙相情感障礙(或者抑鬱症)進行區分?並不是只要出現了情緒問題和認知障礙,就一定是抑鬱症,一定是雙相情感障礙。當遭遇失戀、失業、情感背叛等人生困境時,正常人都會出現很多負面情緒,那種情況下的自我否定、錯位認知等都算是正常範疇,不必驚慌和恐懼。
  • 專家提醒:當心是雙相情感障礙
    原創文章,盜用必究「我像一隻海豚,高高躍起在空中並歡呼『我又要俯衝下來啦!』接著我鑽到水下,所有的空氣、陽光與和煦的海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這是一名術後的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回憶患病時的異常狀態。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抑鬱與躁狂交替出現雙相障礙的特徵。患者抑鬱發作時會感到情緒低落、絕望、無助、極度悲傷和對生活缺乏興趣,而躁狂發作時又會感到情緒高漲、精力充沛、思維誇大、言語增多等表現。這種 「雙相」極端的表現,讓患者焦慮不安,也讓家屬在陪伴中無所適從。
  • 「過山車」的一樣的疾病——雙相情感障礙
    一會兒感到自己處於世界之巔,精力過人,一會兒卻感到墮入黑暗深淵,孤僻、抑鬱並且想自殺,沒錯,這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傳說中的躁鬱症,又叫做雙相情感障礙——躁狂和抑鬱在交替進行,就像坐上永不停止的過山車,從興奮的巔峰跌入絕望的谷底,情緒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充滿了戲劇性。
  • 雙相障礙,兩面人生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周書喆 劉麗君 精神衛生686每年的3月30日是「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這一天是藝術家梵谷的生日,這位天才僅僅活了37年。醫學界推斷梵谷生前很可能患有雙相情感障礙(以下簡稱雙相),為了提高公眾對雙相的認識,將這一天設定為「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
  • 抑鬱患者容易發脾氣就是雙相障礙嗎?
    很長時間以來,我在門診工作中發現了一個很值得商榷的臨床現象,有很多抑鬱症患者告訴我Ta以前之所謂被診斷為「雙相障礙,即雙相情感障礙」,是因為自己變得很容易發脾氣,當我再追問「除了發脾氣這一個問題,你的醫生有沒有告訴你其他符合雙相障礙的表現?」,答案往往是「沒有」。甚至連很多患者和家屬也自認為容易發脾氣就是雙相障礙。
  • 雙相情感障礙,躁狂抑鬱兩端轉化的瘋狂情緒體驗
    最後,小楊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我院就診。經過我院專家的系統評估,小楊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有上千萬人受到雙相情感障礙的困擾。光發幾次脾氣、情緒失控幾次,並不能就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想確診雙相情感障礙,必須得滿足3個條件:1.出現過躁狂或輕躁狂發作,也出現過抑鬱發作。2.躁狂發作,至少應持續1周以上,而且發作時會擾亂日常工作和社會活動;輕躁狂發作,雖然不會擾亂日常工作、社會活動,但也應持續4天以上。
  • 精神分裂症與雙相障礙,透過病因異同,剖析兩者康復關鍵點
    不同之處在於雙相障礙患者的心理發展水平,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熟度要高一些,也有少部分是相近的,甚至是相反的,因而雙相障礙患者也有可能出現分裂症狀,過去稱之為分裂樣情感障礙,現在用ICD-10來說,就是伴有精神病性症狀的雙相情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