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被罵的孩子,與沒有被罵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不止在性格上

2020-09-07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們對孩子總有一個美好的期盼,希望孩子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得順暢些。所以在孩子未出生前就進行胎教、未就學時進行早教,然而在父母們費心費力為孩子打基礎的同時,卻有許多父母忽視了自己在教育中所存在問題。

情緒管理始終是優質家庭教育的「攔路虎」,許多父母就因為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經常打罵孩子,造成孩子非但學業沒有進步,反而性格和心理出現了問題。

一般長期在父母責罵中成長的孩子會有以下幾種性格表現:

1、暴躁易怒、經常大聲頂嘴。

這是因為孩子經過父母長期責罵的「薰陶」,也促使孩子性格走向偏激暴躁,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父母對待自己的那一套。

這也會導致孩子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很難與人相處。

2、自卑懦弱、畏難而逃。

  • 一九六七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了一個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學理論。

中心意思是說,由於以前遭遇了多次失敗、打擊,導致今後可能出現絕望和無奈的心理狀態。

例如被父母長期吼罵的孩子,由於失去自信慢慢變得自卑,當想要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又始終被父母罵回去,卻又不敢生氣造成性格越來越懦弱,導致今後一旦遇到人與人交往中的困難或衝突,潛意識就會選擇逃避。

3、奉承討好不敢得罪人

父母長期吼罵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有些孩子不斷的討好父母就是為了避免父母吼罵,最終會使孩子形成一種過於在意別人態度的心理,並且為了討好別人而不太會拒絕。

這種性格其實就是自卑造成的,因此今後的生活通常都會覺得心很累,而且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有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吼罵和基本沒被吼罵的孩子,十年之後性格、生活差異很大,而且吼罵不僅會讓孩子的性格產生問題,還有可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父母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幾句說教就能教好的,總有不聽話的。既然孩子打不得,如果再罵不得那該怎麼辦呢?

一、態度語氣

孩子說不聽確實是導致父母吼罵的原因之一,不過父母也得知道吼罵起到的震懾效果只是暫時的,甚至是沒有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首先要調整情緒,畢竟情緒主導行為。再以平和的態度、舒緩的語氣去和孩子交流,並在交流中避免與孩子發生語言衝突。

如此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併集中精神聽清父母的教訓。

二、注意談話氣氛

吼罵只會讓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氣氛變得更加緊張,特別是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吼罵更會使矛盾激化。

所以父母在談話前先營造一些氣氛,比如讓孩子坐在自己身邊,這樣讓孩子感覺是被平等對待的。

也可以先給孩子衝一杯奶茶之類的,利用這個時間讓雙方都冷靜下來,去思考一下對錯,在接下來談話中以理性態度對待。

三、孩子也需被理解

孩子有時候並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頑皮把事情搞砸的,因此他們更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而不是大吼大叫的謾罵。

父母如果能尊重孩子,傾聽他們的解釋,並和他們一起找出原因來,不僅能使孩子吸取經驗教訓,又能在無形之中增進彼此的感情。

孩子有時會蹦出一些奇思妙想,有時又因為一些煩惱想對父母傾訴,這恰好是父母可以走進孩子內心的時候,所以需要耐心去聽取他們的想法,試著去換位思考,而不是報以不耐煩的態度敷衍孩子。

孩子如同小樹苗,需要父母營造一個適宜的環境才能茁壯成長。因此對於孩子來說,一個沒有打罵,但充滿溫暖幸福的家庭才是他們理想的環境。

所以父母們要用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教育,而不是以簡單粗暴的打罵去發洩內心的不滿。

相關焦點

  • 經常被罵的孩子,與少挨罵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不僅僅是性格
    家長罵孩子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吃飯不專心罵、做作業分心罵、貪玩不回家罵、見人沒禮貌罵等等。總之,孩子即便是做錯了一點點小事,家長也能罵;有的時候即使不是孩子的錯,家長也會將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但是,經常挨罵的孩子與那些少挨罵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往往存在一些缺陷,不僅僅表現在性格上。
  • 經常被父母罵和沒怎麼被罵過的孩子,有什麼差別,長大後很明顯
    幾天前和朋友聊天,說道被家長罵這件事,在座的同學們沒有一個沒被自己家長罵過,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無一倖免,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其中有個同學卻有相反的意見,這個同學就覺得他從小被家長罵,有的時候罵到他懷疑人生,因此長大之後和父母的感情不是很好,他覺得小的時候家長罵他還真不如打他幾下,而且家長罵習慣了,基本張口就來,他真的難以接受,對他心裡的傷害還是很大的。
  • 孩子被罵後的反應,暗示長大後的性格,頂嘴和閉嘴的區別很大
    一樣米能養出百種人,不同的孩子有千萬種性格。今天我想說說朋友劉女士的家裡,看看她那一對雙胞胎兒子的故事。當第一眼見到這對雙胞胎的時候,免不了大吃一驚:這世界上還能有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兩個人?雖然哥哥和弟弟長相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性格可是截然相反,弟弟安靜,哥哥好動。
  • 「坐得住」和「坐不住」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不止是性格差距
    有的孩子部分男孩非常的淘氣,一天下來根本就坐不住,一會兒動動這一會兒弄弄那,有的孩子則非常的安靜,一天也不怎麼說話,所以有的孩子坐的住,有的孩子就坐不住,那些坐不住的我們就說是活潑好動,那些做得住的我們就說是比較文靜,只是覺得是性格的差異而已,並沒有往別的地方想太多,其實「坐得住」和「坐不住」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肯定不止是性格的差距。
  • 媽媽罵孩子,孩子反而求抱抱?看完原因後,請好好愛孩子
    看完原因後,請好好愛孩子。媽媽罵孩子,孩子反而求抱抱?孩子將來會叛幼年時期的孩子面對孩子的吼罵,由於沒有反抗能力,只能聽著挨著。但這些傷害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也就是這種傷害在孩子表面看起來無恙,但是會在孩子長大後在性格行為中顯現出來。孩子會把幼年時期受到的傷害,變成叛逆來應對家長的「叱責」。
  • 經常罵孩子的家長,你來試試?
    幾分鐘後,他的耐心消耗殆盡,竟然學著我平時罵他忘記英語單詞,認錯字的語氣批評我:你怎麼搞的啦,教了多少遍都還不記得,你用點心好嗎,真是被你給氣死了。這個時候,你的老闆指著鼻子罵你,扣你獎金,威脅炒你魷魚。你的心裡一定不會覺得自己罪有因得,不會認為老闆是恨鐵不成鋼,而是會覺得委屈、心酸、無助。孩子也一樣,在某一件事情上,他們可能已經非常努力,非常認真了,但是這件事情的難度,超出了這個年齡段能力發展的水平。這情況下,父母的打罵責備,只會讓孩子感到受挫、無助、恐懼。罵,是罵不出新技能來的。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不止是性格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能看出來,「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在性格和人緣方面差距很明顯「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不止是性格一、社交能力的差距喜歡「出去浪」的孩子,會經常和其他小朋友一同玩耍,一同交流,久而久之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會變得特別強,比起那些喜歡「宅在家」中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去交流。
  • 孩子被罵時的反應,暗示著他的真實性格,父母要學會區分
    孩子被罵時的反應,暗示著他的真實性格這一類孩子的性格有擔當,並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孩子只有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才會進步。等到家長發洩完情緒,孩子不但很委屈而且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這樣的孩子性格分兩個極端。冷漠、拒絕溝通:通過不說話的方式避免爭吵,但內心逐漸變得冷漠和疏遠父母。
  • 郭德綱:「我把兒子罵夠了,出去就沒人罵了!」疼孩子就要對他狠
    每個孩子出生後都帶有他們特別的印記,有些寶寶天性愛鬧愛笑,有些寶寶則更喜好安靜,可謂是各有各的性格。這時父母在教養孩子長大的時候,就需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發育制定相關對策,切不可一味奉行棍棒教育和快樂教育,不然影響孩子一生。
  • 研究發現:經常挨打的孩子,和不常被打的孩子,智商發展差距大
    ,但是從智商差距來說,它直接就說明了孩子智商發展處在一個不同的階層。為什麼經常挨打、挨罵會影響孩子的智商?1.性格自卑經常挨打的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內心自卑,對事情表現出極大的不自信,做事唯唯諾諾。家長打罵孩子一般都是希望孩子聽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卑的孩子確實聽話,家長也達到了目的。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很明顯
    導讀: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很明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常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差距很明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這幾方面差距很明顯
    對此,亮亮爸爸很難以置信,因為孩子平常在家的表現都很乖啊。班主任經過一番溝通,了解了亮亮爸爸的教育方式後,直接指出了問題所在。就是因為亮亮爸爸從小就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從來沒有和孩子好好地溝通了解,所以孩子自然就從爸爸身上學到了遇到問題用暴力解決。如果不及時糾正,將來會有很大問題的。
  • 你家孩子愛頂嘴還是不頂嘴?心理學家直言: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鄰居家的孩子從小就非常聽話,從來不跟父母對著幹,一直是他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每當做錯事被父母責怪的時候,孩子都會默默低頭,從來不會頂嘴,比起那些調皮惹事的孩子,鄰居總非常得意。但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常常與人拳頭相向,鄰居怎麼也想不通,這樣一個乖巧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
  • 「總挨罵」和「不挨罵」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星星點點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是被「罵大」的,似乎沒有被罵過都沒有「資格」談童年。父母總是覺得孩子需要管教,但迄今為止也沒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孩子們因此也一直沉浸在被罵的環境中。面對父母的嘶吼式的教育,是不是經常挨罵的孩子就會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生長呢?而不挨罵長大的孩子是不是就會沒出息呢?「總挨罵」和「不挨罵」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星星點點閨蜜家裡有兩個娃,相差1歲,老大鬧騰,老二安靜。
  • 知道了這四點,你還忍心罵孩子嗎?
    每次發火的時候,我都知道這樣罵孩子是不對的,但是往往出口的話比後悔更快,那個時候我忘了孩子才7歲。其實最容易遭到言語暴力的是孩子,他們的內心十分的敏感,有些說出口的話對孩子內心的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當父母知道語言暴力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後,還會忍心不假思索的辱罵孩子嗎?
  • 經常被吼叫的孩子,性格是這樣的,這些影響比你想得更嚴重
    導讀:經常被吼叫的孩子,性格是這樣的,這些影響比你想得更嚴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被吼叫的孩子,性格是這樣的,這些影響比你想得更嚴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家:如果你真想罵孩子,不如一次罵個夠
    不如徹底一點~八段錦經常聽到媽媽們說,我今天忍不住又罵了孩子,但是發了脾氣又內疚。這純屬是沒罵夠造成的!誰讓你們那麼溫柔的?你就不能痛痛快快快做一回自己嗎?明明孩子就是讓你生氣了,你還要假裝美好的媽媽,那能舒服嗎?那是要憋出病的呀!我建議你不要裝了。與其每天都想罵還罵不痛快,不如一次罵個夠。如果一周七天都想罵,那你就一周找那麼一個氣最不順的日子,當做「集中罵孩子日」。
  • 父母經常罵孩子會導致孩子有心理疾病嗎?會不會得抑鬱症?
    經常挨罵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心理?長期受到父母的打擊和辱罵的孩子,他們會非常不自信,做事情小心翼翼,孩子的內心會形成兩種極端,一種是極力討好父母來證明自己。另外一種則是怨恨父母和討厭父母。其實經常罵孩子的父母,他們本身是自帶戾氣的,只不過把孩子當成了情緒的垃圾桶,肆意發洩而已,每一個孩子都不完整,但好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不會輕易的打擊孩子傷害孩子。經常罵孩子,並不會因此改變孩子,反而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麻木。
  • 經常挨打和很少挨打的孩子,長大後雙方差距很大,家長們要重視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育兒小知識,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哺苗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對孩子進行打罵,甚至有的家庭認為這樣經過打罵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的優秀,但其實從小在父母打罵之下長大的孩子,在長大後和其他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會非常明顯了。
  • 當孩子被別的孩子「罵髒話」時,應該怎麼做?拉走孩子你就做錯了
    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也會經常和小夥伴吵架,但是通常可能轉頭就忘記是因為什麼,繼續愉快地在一起玩耍了,這也是小孩子非常珍貴的地方。不過現在的小朋友,由於網絡變得發達,很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而且很多家長為了方便,還可能會直接把手機給孩子玩,並不會關注孩子拿到手機之後到底做什麼。網絡上面什麼信息都有,也會有一些網友個人素質很差,會說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