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擁有多種含義。由於成都和重慶在四川地區的重要影響,四川話通常指西南官話成渝片,即成渝話。成都方言和重慶方言是其典型代表,其他各地方言也有其當地特色,但是與成都方言差別也不是太大。曾經微博有個熱門討論——「除了你家鄉,哪裡的方言最好聽?」就有不少網友將票投給了四川話,理由是:四川話罵人特有水平,就連不少四川本地人看了也笑瘋了。
喜歡用疊詞
四川話罵人,喜歡用疊詞,但這也不是我們有意賣萌。例如:
哪個莫(沒)良心的往樓下亂扔渣渣(垃圾)!
那個小夥子做事哈戳戳的,把事情搞黃了(搞糟了)。
然而,有外地人覺得成都人罵人都說疊詞,好萌喲。而網友表示:只有本地人才能感受到這些吵架的話的真實傷害,也只有王朗才能體會到被諸葛亮罵死的痛苦。並且,四川人罵人的內容,你不能去仔細想像,因為那個畫面可能讓你笑得前仰後翻。如:
「老子一坨子把你打到牆上巴起,摳都摳不下來。」
「你信不信,老子一秒鐘讓你變熊貓(mer)。」
當然這些比起諸葛先生的話術就小巫見大巫了,說好四川話,抵得上半個師。且看諸葛孔明的不俗戰績:
王朗: (兩軍陣前,拱手)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亮:(扶扇拱手)正是。 …… 諸葛:(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 你、你……啊……(墜於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而且四川人罵人搞笑在有自己的罵人專用詞彙。例如:
瓜娃子(形容人很傻)
我說你個瓜娃子。
扯筋(cě jīn)(糾纏不休)
我說你那個人莫瞎扯筋。
落教/落臼(讀jiào)(規矩)。區分:不落窠臼(bù luò kē jiù),本意是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俗套。例句:蘇州園林的設計風格真是別具匠心,不落窠臼。四川版:你這個人囊更(怎麼)zěng們(這麼)不落臼呢?郵局明明在東邊,你硬(èn)要(偏要)給我說在西邊。
這還不算,四川人罵人還有專門的歇後語。比如:
「狗攆摩託——你懂不(bó)懂科(ko)學」;
「烏鴉笑豬黑——各家(自己)不(bó)覺得」。
四川人念不字,發音不是(bù)而是(bó)。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冷笑話,有一位四川人到朋友家做客,大家一起擺龍門陣(聊天),這位朋友端來一盤水果,問:「吃水果不?」四川人擺擺手。過了一會兒這位朋友又端來一盤花生,問:「吃花生不?」四川人說:「不(bó)。」友人怒:「你這個人真怪,自己剝嘛,吃花生還要別人給你剝!」四川人無奈搖頭,比劃半天,原來是「不要」的意思。
其實四川話是一門挺有意思的方言,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