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著一年四季的綠紅黃藍四色車站,圍合成成都市首條地鐵環線;5座藝術站、8座重點藝術站,讓這條線路成為成都市「最文藝」的地鐵線路——昨(23)日,地鐵7號線車站正式亮相。
車站速描>>>
地鐵7號線文化概念主題為「城市動脈,炫彩蓉城」。全線按藝術設計劃分為三個層級:設重點藝術站8座:金沙博物館站、太平園站、理工大學站、駟馬橋站、一品天下站、獅子山站、西南交大站、九裡堤站;藝術站5座:二仙橋站、神仙樹站、花照壁站、火車北站、成都東客站;標準站18座,標準站將春夏秋冬四季色彩應用於車站的裝修設計之中,全線按照東南西北方位劃分為四段,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種色系:東段為綠色——春、南段為紅色——夏、西段為黃色—— 秋、北段為藍色——冬。四個區段從大的裝飾層面統一各站色調,柱面、牆面、個性區天花色彩相互呼應,通過太陽神鳥的造型燈具以及祥雲圖案作為共性文化元素貫穿全線共性區天花,地面鋪裝則採用常規的白麻花崗巖,注重美觀性和實用性。
藝術站
通過共性區整體統一、個性區適度運用文化符號的手法來表達更進一步的裝飾設計理念,立體展示成都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底蘊。
傳承東郊記憶的二仙橋站
二仙橋站位於二仙橋北改片區,成片的低矮紅磚瓦房,與鐵路運輸相關的廠房和倉儲物流,是城市老舊面貌的影像。隨著北改工作的推進,服役了60多年的鐵路也光榮退休,但鐵軌作為工業遺址被保護,成為成華區的重要文化景點。在該站設計上,優先引入鐵軌、紅磚牆這一顯著的地域特徵應用到車站空間的裝飾設計中,作為對東郊記憶的一種傳承。
頗具神話色彩的神仙樹站
該站名因地名而起,神仙樹這一地名又源自古老的故事傳說——據《華陽縣誌》與《永豐鄉志》記載,神仙樹原名壽仙場,早先有棵黃桷樹,枝葉繁茂如傘,盛夏酷暑時人們愛在樹下乘涼。明朝末年,石羊場來了一個農民,到這裡放水灌田,看到兩個白鬍子老頭在樹蔭下下棋,便駐足觀看。下了三局過後,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農人抱頭就往家跑,到家—看,草房已變成瓦房,前門成了後門,家中無一人相識,核對家譜才發現自己外出灌田已過百年。為感激仙人,他年年到樹下拜祭,人們便稱該樹為「神仙樹」。考慮到該站周邊文化及站名由來頗具神話色彩,故在設計上我們更多地從意識形態來表現「神仙樹」的底蘊與仙氣。
體現傳統建築特點的花照壁站
古人稱之為「蕭薔」,在茶店子路的北側,該處的袁家大院有一座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的磚砌彩繪照壁,已於1948年坍塌,現在只留下花照壁的地名。照壁是中國傳統建築特有的部分,並結合這一站名的由來,在地鐵車站空間設計上大膽突破常規思路,將照壁牆作為設計元素用於車站裝飾中,將其作為藝術品進行單獨打造,提升空間的文化屬性。
打造懷舊空間的火車北站
該站為地鐵1、7號線換乘車站,站廳位置延續了地鐵1號線原有方案,柱面上方為紅色連杆造型,而在站臺則打造了火車月臺的懷舊空間。
體現三星堆文化的成都東客站
該站與地鐵2號線換乘,站廳層在地鐵2號線開通時就已投入運營,考慮到該站為大鐵的配套工程,故在裝飾風格上借鑑大鐵站房建築設計,將三星堆青銅面具作為文化元素結合到柱面造型設計中,天花個性區採用鋁板絲印的手法將傳統的三星堆青銅圖案應用到空間設計中。整個站臺空間的設計與成都東客站站房相呼應,體現了璀璨的古蜀三星堆文化。
重點藝術站
遵循一站一景、地上城市節點與地下車站空間彼此呼應的設計原則,成為全線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化車站。
重回遠古:理工大學站
車站緊鄰成都理工大學。該校原名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擁有在西部乃至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的以地學類藏品為主的自然博物館。結合此特點,在車站空間打造上,主要以成都平原地質構造為設計元素,柱面以微晶石彩雕的工藝將地質巖層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寓教於樂;天花採用方通穿插處理,以抽象的曲線手法表現地質構造的特性。
理工大學站主題藝術品《馬門溪龍》:作品分「恐龍家園」「夢回遠古」和「神秘星球」三個主題場景進行描繪,塑造出一幅以馬門溪龍為主體的天府之國1億多年前的夢幻場景。畫面整體色調以藍灰為主,表現幽藍壯麗的河山、巨大螢紫的星球、游離漂浮的水母、深邃迷人的星空等元素,這些夢幻無比的元素被作者以極其大膽的想像,並採用獨特的構圖筆法糅為一體,使得整個畫面呈現日月輪迴的夢幻時空感。壁畫採用具有地殼色彩的馬賽克進行手工拼剪,更具現代設計感,使馬門溪龍自在生活的美妙場景得到了最佳的體現。
最美車站:金沙博物館站
金沙博物館站是地鐵7號線最具特色的車站,也是整個地鐵7號線文化元素的最大亮點。該站裝修方案充分結合金沙文化獨有的視覺元素,打造出金碧輝煌的空間氛圍,映射出古蜀人在浩瀚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中作出的卓越貢獻。天花利用建築空間做了三聯拱的設計造型,柱面採用金沙文化十節玉琮造型,並通過仿玉石材料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古蜀人在玉器方面的造詣;牆面通過微晶石、鈦金噴砂不鏽鋼兩種不同材料的搭配運用,進一步烘託出古蜀文明的厚重歷史感。
金沙博物館站主題藝術品《天地禮頌》:作品取材於古蜀金沙文明的輝煌成就,作品分「生活」「祭祀」「抗爭」三個章節,分別反映了金沙古蜀先民耕種漁獵的日常生活、祭祀天地的盛大儀式、抗洪治水的無畏壯舉。古樸厚重的色彩背景象徵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而寫意化的線性人物與場景,卻是在古蜀大地上書寫的壯麗詩篇,頌揚天地的饋贈以及古蜀先民的偉大創舉。
主題藝術品《智慧之光》:作品記載了古蜀金沙文明的四大手工業勞作場景:燒陶、制玉、金飾、鑄造。作品旨在將先民們辛勤勞作的身影與他們的智慧鐫刻在一座由陽光和泥土鍛造的耀眼豐碑裡,再現古文明的璀璨與輝煌,讓世人長久銘記先民的創造與辛勞。全畫創作了數十個人物造型,雖然信息元素眾多,但整體井然有序,線條造型手法獨具一格,既豐富了畫面質地,又充滿了遠古的文明氣息。
古意盎然:駟馬橋站
該站與地鐵3號線呈T形換乘,故在設計上做一脈相承處理。站臺層天花重點在個性區進行文化表現,在頂面飾以具有代表性的馬車車輪藝術造型,創意從漢代蜀郡代表作家司馬相如「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之典故而來;柱面頂部借鑑漢闕造型,刻畫出濃鬱的漢代建築風格,柱面圖案以駟馬高車為創作背景,通過石材雕刻的藝術手法,輔以我國古代祥雲元素將漢代高車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並依託駟馬橋來表達司馬相如的心存志高與曠世才華。
駟馬橋站主題藝術品《上林賦》:作品以司馬相如的代表性漢賦所繪製的《上林圖卷》作為創作素材,將司馬相如持筆所作《上林賦》中的無盡風流和《上林圖卷》中天子出行狩獵的鴻篇巨幅得以還原呈現。其中司馬相如的人物畫像意氣風發,宏大的上林圖卷色彩古意盎然、厚重恢弘,將歷史、人文和古代繪畫藝術之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現形式上採用巨幅長卷形式,通過陶瓷藝術獨特的表現力,震撼性地呈現出中國傳統書畫捲軸之美,引發大家對傳統文化藝術新的關注、嚮往和探索。
金色印象:太平園站
該站為地鐵3、7、10三條地鐵線路換乘車站,也是機場線進入市區的門戶車站。太平園站設計立意為給來往旅客傳達出濃濃的成都印象。該站在空間裝飾設計上著重體現「銀杏」這一元素,通過柱子與天花接駁處的銀杏造型、燈具造型表現金燦燦的銀杏葉、在樓扶梯處設置藝術裝置及藝術連廊等,通過三維一體的形式打造出人在林中行走的視覺享受。
太平園站主題藝術品《金色印象》:作品展示了大自然的瑰麗景色,將銀杏的秋色美韻幻畫成林。「公孫悠遠奇珍貴,錦官風韻雍容中。萬裡秋色遮不住,玉骨冰肌畫中來。」深秋的銀杏金黃色一片,風姿綽約、燦爛奪目。一縷秋色暖陽,點燃銀杏萬般激情,鹿的靈動、鶴的輕盈、溪的蜿蜒,喚醒了畫面的勃勃生機。作品將銀杏林之美,塑造出一片永恆的金色印象,四季長存。
演繹川味:一品天下站
該站與地鐵2號線換乘,地處成都美食一條街,故在裝修設計上以「筷子」為設計語言,柱面以特色美食為創作元素,同時在站臺個性區加入了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火鍋九宮格造型,強化了文化屬性,讓五湖四海的乘客在領略獨具魅力的川味美食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這些川菜的發展與由來。
一品天下站主題藝術品《川味美食演義》:作品以誇張的人物造型與重彩的創作手法,描繪出一場活色生香的視覺美食盛宴。畫面構思精巧,將主體食客形象誇張成戲劇化的三國蜀漢人物,與菜式創始人的寫實化造型,形成強烈的反串效果,令畫面意趣橫生。而水墨線描的街鋪背景,取材於成都過往的美食文獻,為詼諧輕鬆的畫面氣氛增添了歷史的厚度。由此構建出五味雜陳、耐人尋味的視覺愉悅感,別具一格地呈現出成都美食特色及地域文化。
李劼人經典再現:獅子山站
獅子山站靠近菱窠故居,故在空間裝飾設計上,個性區天花結合建築結構特點,呈現出典型的川西民居房頂造型;柱頭頂部以菱窠故居木質連廊為造型元素,在充分表達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也注重空間通透性的氛圍營造。
獅子山站主題藝術品《如椽巨筆》:該作品謳歌了李劼人先生作為近代文學家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以及在文學創作上譜寫出的《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經典三部曲的高深藝術造詣。主題藝術牆創作者以飽滿的創作熱情和對李劼人先生的無限崇敬,通過深入挖掘「大河三部曲」裡的經典故事場景,並對人物進行藝術還原作為創作主體,反覆推敲,創造出多個場景和近200個人物。同時淡彩的繪製手法與主體場景進行結合,將當時社會的民情風俗、起居服飾和特有的地形風貌融入畫中,結合人物塑造和情節推進,將李劼人先生筆下成都社會各階層的鬥爭及社會波瀾壯闊的發展變遷,用細膩筆法進行了深入和生動地展現。(記者 袁弘 攝影 呂甲)
新聞多一點>>>
關於地鐵7號線車站 還有這些小「秘密」
站臺比其他車站長
由於地鐵7號線的列車長度增加了,所以為了保證運營質量,車站站臺也進行了相應加長。由現在的118米增加到了140米。
換乘很方便
地鐵7號線目前一共有8個換乘站,可以和已經開通的所有線路完成換乘,是成都地鐵擁有換乘站最多的線路。其中與地鐵1、2、3、4號線各有兩個換乘站,地鐵10號線有一個換乘站,分別是火車北站、火車南站、一品天下站、成都東客站、太平園站、駟馬橋站、文化宮站和槐樹店站。
服務設備主題色是粉藍色
因為地鐵7號線列車的主題色是粉藍色,因此地鐵7號線車站中的閘機、售票機,都很有小清新感覺。
首次採用了熊貓造型驗票機
地鐵7號線新增設了萌萌的大熊貓造型的大屏多功能自動驗票機。在以前只有驗票功能的普通驗票機上,這款驗票機增加了線網地圖、列車時刻表等便民信息。驗票時,市民只要按照屏幕提示,將車票靠近驗票機讀卡器,即可查詢最後十次的交易數據,包括交易時間、交易狀態、車站名稱、扣除車資和車票餘額共五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