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老人總是噩夢不斷,還大喊大叫?小心帕金森病悄悄找上他

2020-12-20 奇妙的本草

78歲的張爺爺一直以來身體健康,也注重保養。最近1年來,經常在入睡之後出現一些異常,總是說夢話,甚至大喊大叫,還會揮拳踢腳。

在一開始,家人已經是上火導致的睡眠質量不好,只是煮了清熱去火的湯給張爺爺喝。但近兩個月來,發現張爺爺的異常情況越來越嚴重了,白天沒有精神,好像睡不醒似的,晚上睡覺就會大喊大叫,揮舞手腳,醒來就說自己做了噩夢。

家裡人眼看情況不大對,趕緊把張爺爺帶到了醫院就診,經醫生仔細詢問和檢查後,最終確診張爺爺的睡眠異常,病因就是帕金森病。

不就是睡著了做噩夢嗎?怎麼就患上帕金森了呢?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呢?

總是做噩夢,小心是帕金森的前兆

醫生說,張爺爺在睡覺時出現這些問題,是帕金森患者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有數據顯示,百分之六十到九十的帕金森患者都有睡眠障礙的困擾,這些帕金森患者在確診前的幾年時間裡,已經出現說夢話、夢裡喊叫甚至拳打腳踢等情況,還有些患者則表現為入睡困難,白天無精打採。

專家表示,如果出現以上提及睡眠障礙,轉變成帕金森和阿爾茨海默病的概率非常高。

那麼,這些睡眠障礙的表現具體有哪些呢?

一般來說,主要會出現這4種情況

失眠。患者可能出現入睡困難、早醒等情況,帕金森患者的抑鬱、焦慮情緒是導致失眠的根本因素,患者的睡眠覺醒周期被破壞,因而睡眠質量變差,頻頻失眠。

異態睡眠。具體表現為在睡覺過程,出現拳打腳踢、尖叫等動作,常常使自己或一起睡覺的人受傷,醒來後,患者表示自己是因為做噩夢才出現奇怪的動作。如果這種情況頻繁出現,一定要謹慎帕金森。

白天嗜睡。由於晚上常常失眠,有些帕金森患者會表現出白天嗜睡的情況,他們在白天總是一副無精打採、昏昏欲睡的樣子,好像睡不醒一樣。

不寧腿症候群。這也是一種睡眠問題,患者在睡覺時,總感覺腿部有一種難以形容的不適感,這種不適感迫使腿部發生不由自主的運動,從而影響到患者的睡眠。這種異常情況實際上就是帕金森到來的前兆,一定不能忽視不顧。

如果發現身邊人出現以上睡眠障礙,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檢查。除了睡眠障礙之外,帕金森的到來也可能引起其他症狀的出現。

如果出現了這6種症狀,也要警惕帕金森!

當發現家裡的老年人出現以下6症狀時,小心是帕金森的前兆:

震顫。帕金森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震顫,這種震顫常常發生在手臂或其他部位,典型表現是運動的時候不會震顫,但在安靜狀態下,震顫就會出現,尤其是出現緊張情緒時,震顫的程度更劇烈。不少帕金森患者在發病前,都出現食指和拇指「搓藥丸」的動作,這是典型的帕金森前兆,一定要高度警惕。

行走困難。儘管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活動能力會逐漸下降,行動也會越來越緩慢,但這種僵硬感在活動之後能夠得到緩解。然而,如果發現老人行走困難,身體格外僵硬,即使活動之後也不能緩解,就要警惕帕金森的到來。

嗅覺減退、便秘。當發現老人對食物都嗅覺開始下降,甚至連蘋果、牛奶的味道是怎樣的都分辨不出來的時候,要謹慎是帕金森前兆。除此之外,帕金森患者發病前還可能出現便秘的情況,因此,家裡老人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時,切莫當成是小問題。

情緒抑鬱。在帕金森發病的任何一個階段,患者都可能出現抑鬱的情緒,常常表現為容易疲勞、情緒低落、對曾經感興趣的事物都失去了熱情。在帕金森發病的初期,抑鬱情緒會出現高峰期,應重視這一現象,及時到醫院就醫。

面部表情麻木。帕金森患者典型的症狀之一是出現「面具臉」,也就是感覺患者像戴了一副假面具,表情時常呆滯,很少眨眼睛,眼睛則總是直直地盯著前方。這一異常現象正是帕金森到來的警告。

動作遲鈍。帕金森患者在發病前,不論是穿衣服還是繫鞋帶,這些日常又簡單的動作都會明顯變得遲鈍,走路的時候,一側手臂的擺動幅度也會比另一側小。

總之,帕金森的到來看似突然,實則發病前身體已經發出信號,我們阻止不了疾病的到來,但能做的是看懂這些信號,及時治療。

參考資料:[1] 《老人睡眠障礙多 原來是得了帕金森》.澤元堂客服李帥龍.2019-06-22[2] 《出現這些症狀,小心帕金森病找上你!》. 廣州文摘報社.2018-04-11[3] 《手抖就是帕金森?有這7大症狀要當心!60歲以上的人必看》.河北衛生健康.2018-04-1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老去的爸媽只是動作變慢了,沒想到是帕金森
    因為有一種可以讓人進入「慢動作」世界的疾病,在老年人中會高發起來,這就是帕金森病。「你母親可能患有帕金森病,需要檢查一下。」「帕金森?不是手抖麼?我媽媽只是動作有點慢啊!」「手抖」,也就是震顫,確實是帕金森病的一個主要症狀。
  • 老年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目前,全球有超過600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其中一半就在中國。痴呆和抑鬱也經常與帕金森病一起出現。由於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今後受影響的人數將會繼續增加。男性患帕金森病的機率比女性要高。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或藥物可以阻止這一過程。
  • 羅賓·威廉士6周年祭,誰奪走他的生命?抑鬱?帕金森?
    路易體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DLB是一組在臨床和病理表現上重疊於帕金森病與Alzheimer病之間的,以波動性認知功能障礙、視幻覺和帕金森症候群為臨床特點的,以路易體為病理特徵的神經變性疾病。
  • 女子睡夢中被咬斷手指 竟是丈夫做噩夢所致
    萬女士說,丈夫平時睡覺愛做噩夢,而且只要一做噩夢就大喊大叫,以往她只要推一下丈夫,丈夫就會醒過來,這次沒想到,推的時候竟然不小心把手指塞到了丈夫的嘴裡。醫生表示,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蘇大附二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潔說,比如說的帕金森病、痴呆,還有多系統萎縮等這些疾病,可能在核心症狀表現之前,就已經會有快動眼睡眠期行為障礙的表現。
  • 直擊帕金森氏病大腦手術
    他即將接受「腦深部電刺激治療手術」,但因為全身僵直,吳耀恆總是不停地要求醫生,「腿麻,幫我把右腳壓在左腳上。」     對他來說,魔鬼就是過度興奮的「丘腦底核」。這兩個控制運動神經的細胞核團在左右腦中對稱分布,如果過度活躍就會帶給人體震顫和僵硬,這些表現正是典型的帕金森氏病症狀。吳耀恆在6年前被宣告患有這種疾病,但病情並未因確診而有所好轉,反而從右側肢體擴展到全身。
  • 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狀?1分鐘帕金森病自查了解一下
    帕金森病最早由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報導,為了紀念他,歐洲帕金森聯合會(EPDA)在1997年將他的生日 4 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而今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月11日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帕金森病日。
  • 帕金森偏愛中老年人,帕金森病12條相關因素,你定要看看,早了解,早...
    為什麼說帕金森病偏愛中老年人,這是因為任何單一的因素均不能圓滿的解釋帕金森病的病因。中年以後,對環境毒素易感的個體,在接觸到毒素後,因其解毒功能出現障礙,出現亞臨床的黑質損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這些損傷不斷加重,多巴胺能神經元漸進性不斷死亡變性,最終失代償出現帕金森病的臨床症狀。
  • 42歲女兒辭職照顧得帕金森病的母親,一個月有20天一起睡
    我打聽過,半自理的老人,一個月要四五千塊錢。我和哥哥條件都不太好,送去養老院我們也不太放心,媽媽自己也不太願意去。找個住家保姆,我也打聽過,價錢比養老院還要貴一些。我還想過,在村裡找個年紀大點的女的,夜裡和媽媽一起住,幫忙照看一下,一個月給一兩千報酬。結果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這些法子都行不通,自己媽媽還得自己照顧。
  • 妻子患上帕金森癱瘓在床 丈夫悉心照顧30多年
    「妻子的生日他年年下廚,自己的生日倒是經常忘記。」說起老顧,鄰居不禁豎起大拇指。30多年前,陸嬋寶患上嚴重的帕金森症候群,癱瘓在床;老顧擔起家庭重擔,為妻子四處求醫。妻子從患病時的奄奄一息,到現在能夠與人交流,身體變得越來越好,「這都離不開老顧的悉心照顧!」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帕金森病不是老人病 臺大醫院最年輕患者僅18歲
    華夏經緯網12月1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全臺灣65歲以上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帕金森病,罹病人數在所有神經病變疾病僅次於失智症,尤其帕金森病並非年長者的專利,門診患者約有2成年輕型帕金森病,最近臺大醫院出現最年輕發病的病例僅有18歲。
  • 噩夢也可能是健康「預警」,你中招了嗎?
    白天疲憊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睡個好覺是最放鬆的事了,可是如果連覺都不能好好睡,總被噩夢纏身,那真的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了。有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也有人說夢和現實是相反的,做噩夢意味著現實中有好事發生。那麼,夢境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它和我們的健康又有著什麼關係呢?
  • 「神奇」珠子能治帕金森病?曲靖這家理療館「不簡單」……
    「我的帕金森病都治好了,是真的有效.」一位大媽感慨地說。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治療方法,有如此神奇的功效。9月21日上午,羅平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舉報,在學田路某體驗中心,每天早上9點左右,屋內便擠滿了老人,他們在裡面聽課,而且,老人們進去後,門便關上,已經快一個多月了。接到舉報後,民警立即前往舉報地點。
  • 患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 機器人助其重拾自信
    當前,帕金森病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殺手」。茂名一54歲男子因罹患帕金森病12年致其生活不能自理,最終在廣州接受手術治療後,重獲正常生活。早在12年前,家住茂名的鐘濤(化名)就發現自己的右手總是莫名其妙地顫抖,而且還變得很不靈活。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這個名稱在我國舊的教科書中也是這樣的,至今仍有一些非專科醫生在使用這個名稱。
  • 中醫藥研究治療帕金森病獲突破
    自1817年帕金森病(PD)的首次命名距今將近兩個世紀,多少醫學家曾為此病的研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現代醫學目前的治療水平也只是緩解症狀,始終沒有找到根治的藥物和方法,因此該病成為目前世界醫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作為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中醫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祖國醫學對這個「西洋病」有沒有高招呢?
  • 腦起搏器植入,助帕金森患者汪先生重回攝影江湖
    2002年,帕金森病悄悄找上了門,病魔最是無情,它侵襲患者的身體,甚至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汪先生漸漸開始行動不便,帕金森病引起的姿勢異常,使得他頭和軀幹向前屈著,他的背逐漸下彎,頭埋得越來越低,他總是習慣性地佝僂著……四肢和嘴唇的顫抖不僅影響了他拍照,連日常的拿筷子吃飯都成了難題。
  • "醫療專護"支招帕金森早期治療 運動延緩發病
    床上安護欄防受傷  「我老伴兒要強一輩子,沒想到會得帕金森病,現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脾氣也變得很暴躁。」2009年,65歲的郝奶奶患上了帕金森病,起初是左側肢體出現偶發性的震顫、肌肉僵硬,行動比較遲緩笨拙等症狀,不過家人並沒有意識到老人的病情嚴重性。  「隨著病情的發展,她走路越來越不靈活,稍有不平整的路面就容易跌倒。」
  • 研究人員重新審視帕金森病的 Charcot 振動療法
    19世紀著名的神經學家Jean-Martin Charcot發明了一種「振動椅」來緩解帕金森病的症狀。
  • 謹防帕金森病悄然來襲!
    對老年性疾病,大家比較熟知的是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阿爾茲海默症(又稱老年痴呆病)等相關疾病,但是對帕金森病 卻往往重視不夠,容易貽誤病情,導致疾病加重。那麼,當身體出現哪些症狀,須警惕帕金森病來襲?由於對帕金森病不甚了解,很容易忽視該疾病的治療,或與其他疾病混淆而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