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接納孩子,道理大家都懂,做起來如此困難?試著這樣做!

2020-09-13 小權姐一家

所謂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大部分家長都沒有做到。

我們都知道,堅持舊有的方法,一定會帶來舊的結果。對於舊有的一切,我們是那麼熟悉,所以它無時無刻不在吸引我們按照慣性走路,將我們帶回舊的道路。

悟是一個瞬間的事情,堅持實踐它卻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如果用心理學的語言來描述,我們想改變只是意識裡的活動,並沒有深入到潛意識,潛意識是要堅持積習的,甚至我們沒有看到潛意識,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最讓我深刻感觸的就是,所謂的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大部分家長都還沒有做到。雖然我們在道理上明白,我們只有接納孩子,他才有可能好轉。但在潛意識層面,我們仍然無法放棄那個原來成績優異的他,我們沒辦法接納一個曾經多麼好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休學、打遊戲,黑白顛倒。

這裡面深層次的道理是:你還沒有辦法說服自己,孩子不學習一樣可以有一個好前途。這點實在太糟糕了。

我們完全被道理所覆蓋了,我們落在狹隘的世界裡,我們只爭論是與非,而沒有去深刻體會孩子的感受。

接受孩子本來的面貌

昨天讀了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孩子,長期人格分裂。原本的他,性格內向陰沉、學習成績不太好,但為了迎合父母的喜歡,他硬生生分裂出一個陽光開朗、會哄人、智商高、會考試的第二人格。並且因為母親的喜歡,他的主人格硬生生地決定讓位給副人格,甚至母親在最後時刻也選擇了那個副人格的孩子。真的讓人悲痛的一件事情。

我們總是無法接受並面對事實,我們在潛意識裡拒絕接受孩子身上自己不喜歡不認可的部分,哪怕它們是真實的,我們反而要追求一個虛幻的完美的孩子,正是這樣的分裂,造成了我們孩子的情緒問題。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有一位母親,曾經流產過一個孩子,並且心心念念以為那一定是一個像父親的女孩子,後來她產下一個男孩,卻在潛意識裡否定孩子的真實性別,堅持認為那是個女孩。

還有的父母,因為重男輕女,卻只生下一個獨生女,所以一直對女孩苛責不斷。女孩子從小性格活潑、好動淘氣,卻被奶奶嫌棄,怎麼不會乖乖不亂跑,被媽媽嫌棄,怎麼那麼愛說愛動不愛學習,一點都不像自己。

難道我們生孩子,是去淘寶上訂購一件貨品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決定它多高、多長、什麼顏色。世上並無一家商店,可以訂製一款你心目中的孩子,而我們卻準備好一個模具,用這個模具去打磨我們的孩子。我們為什麼不知道去愛孩子的本來面目,真實的樣子呢?真實才是最有力量的,身心合一,兒女不用去討好父母,不用假裝獲得母親的關注,只需要自然生長。

十幾歲的孩子,人生其實有無限的可能

金啟簡快幸福關係學導師李勇的故事,特別地勵志。

他小時候在學校裡是個學渣,班裡有很多學習特別好、很優秀的孩子,他們比他聰明得多,為此,他曾經感到深深的自卑,但是在自卑之後,他開始更多地考慮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李勇老師甚至後來高中都沒上,早早地去建築工地做了一名建築小工,但他一直思考這個人生的終極問題:「人生如何可以過得更好?」

後來,在參加工作4年之後,他憑著一把破舊的小提琴,考上了大學學習音樂,大學畢業後,他又在考慮,自己未來人生想幹什麼。

那個時候他有一個目標,想要做一個播音員,於是他自學苦練播音技術,多次考試落榜,最終還是幹上了這一行。後來他發現,播音主持工作不應該成為他一生的追求,他要實現他更大的人生價值。他在37歲辭去了工作,外出求學,經歷了很多挫折,後來在大學裡教了5年書,之後又發現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最後學習了心理學,到目前為止成為了一個心理學導師。

李勇老師在四五十歲的時候,才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方向。在他整個人生歷程裡,他真算不得是一個聰明的人,他曾經損失了很多錢財,經歷過很多磨難。他最後能有所成,並不是因為小時候成績優異,而是他在社會上一直磨練、打拼、思索、試錯的結果

那麼,我想說的是什麼呢,十幾歲的孩子,人生才剛剛開始,你們憑什麼判定因為成績不好,就斷定他以後的人生就不行了呢?憑什麼要對他失望、絕望乃至自暴自棄、覺得一切都完了呢?

我們當父母的,能不能安靜下來、平穩下來,給孩子一個小小的港灣,讓他充分地休息、肆意妄為,無論他做什麼,我們能夠為他全盤兜底。給他一個平穩的愛的基調,讓他自己慢慢調整,從紊亂的睡覺中醒來,從紊亂的思維中出來,從當前的一個大混亂中慢慢回歸秩序。

你為什麼總比孩子恢復的節奏要快呢,你為什麼總想尋找一個靈丹妙藥一下子解決問題呢?

凡是說能一下子解決你孩子問題的人,都是有問題的人,不可輕信。凡事需要順勢而為,不可著急。

各位家長朋友們!我們可不可以在內心告訴自己,我們需要接納孩子需要慢慢好起來這個事實,接納孩子也許短時間內好不起來的事實。

我們需要一個強大的內心來修煉自己,讓自己勇於接納任何後果,並且在這個任何後果發生之前,竭盡所能地努力,盡人事聽天命。這個竭盡所能,包括去做自己原來沒做過的、不願意做的,包括自我的巨大成長,培養自我巨大的耐心和愛心。

我知道這個過程必定非常坎坷,甚至我們有時候會迷茫和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甚至又回到舊的道路,但都不要緊,因為你會時常停下來想一想,這一生如何能過得更好。

(本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所謂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其實大部分都沒做到,實踐起來如此困難
    針對這一現象,水晶媽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通過今天的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廣大家長走出這一旋渦,可以有朝一日對孩子真正實現無條件的接納。如果用心理學的語言來描述,我們想改變只是意識裡的活動,並沒有深入到潛意識,潛意識是要堅持積習的,甚至我們沒有看到潛意識,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最讓我深刻感觸的就是,所謂的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大部分家長都還沒有做到。雖然我們在道理上明白,我們只有接納孩子,他才有可能好轉。
  • 無條件接納孩子,有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
    總是「無條件接納」,孩子豈不是就沒有規矩、無法無天了?還有一些家長說得更直接些:「無條件接納,說起來輕巧,真遇到問題了,沒有用嘛!」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立規矩並不只是限制孩子「不能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更多能做什麼的選擇,即明確告訴孩子,他還可以做什麼。
  • 心理營養,無條件接納孩子
    想,都是問題,做,才是方法。解決的辦法如此簡單,去做就可以了。今晚訓練完,遙妹主動說,今晚的對抗賽中喊出來了,第一局喊得少,第二局喊得比較多。我問她,你是在什麼情況下吶喊呢?她說不知道,想到的時候就喊了。我告訴她,吶喊是表現自己的氣勢或發洩情緒沒錯,但吶喊更深層次的意義是:誇獎和肯定自己或提醒自己。
  • 父母如何給孩子提供心理營養——無條件的接納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如何給孩子提供五大心理營養之——無條件的接納。 我常常在講課的時候給家長們講,無條件的愛就好像上帝把一顆種子發給父母,這顆種子要生存成長,它最需要的是什麼呢?對,它最需要的是一片可以接納它的土地,無條件的接納它。不論它是怎樣的一顆種子,是小草、鮮花還是大樹,都無條件的接納和允許它。
  • 育兒 | 無條件接納孩子,父母應該補上的一課
    上路開車要考駕照,治病救人要醫師資格證,當老師要教師資格證,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卻這樣赤手空拳地上陣了。我們以為我們對孩子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真的是這樣嗎?很多家長所說的付出,其實是給他報班,帶他旅遊,給他衣食住行。但當孩子不能如他們所願做到優秀、守規則,他們就會指責,甚至侮辱,讓孩子愧疚、自責。
  • 最好的育兒方式應該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育兒過程中,我們應該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既要欣賞孩子的優點,也應該接納孩子的不盡如人意之處;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感到欣慰,在孩子狀態不好的時候,給予他理解、安慰和鼓勵。孩子年幼時需要父母無條件地接納,使他建立安全感,樹立起自信心。
  • 試著去做吧,「一定做到」可能是病態
    01長期在心理衛生科工作,經常聽到心理障礙尤其是強迫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會說一句話:「醫生,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啊。」然後,我就會告訴他:「只是試著去做,不一定就要『做到』。」的確,很多心理障礙者並沒有意識到,「一定做到」這一想法是一種完美主義的表現,是很多心理障礙的病因。
  • 孩子不願挑戰困難?這樣做才有效
    伸出手在孩子差一點能夠到的地方,這樣也給予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面對。生活中一定會發生各種情況,孩子要學習怎樣去面對各種困難。孩子們更需要自由和空間,而我們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在必要的情況保護和指導,而不是將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
  • 無條件的愛為何如此遙遠
    談到育兒這個話題,就無法避開無條件的愛這句話。如果被問及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不是無條件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說,那當然。孩子生病我恨不得替他,孩子要吃啥,我自己不吃都給他。孩子要買的我也儘量緊著他,孩子讀書報班各種花錢,我自己在節約也不會讓他省著。難道我這還不是無條件的愛嘛?
  • 孩子脾氣暴躁,愛發脾氣?懂家庭教育的家長都在這樣做!
    後臺近段時間收到了很多家長的問題:1、我女兒兩歲了,得不到東西就會發脾氣、大哭大鬧、有時候還扔東西,我一般會把她帶到房間裡任由她哭鬧,講道理她也不聽、也聽不懂,該怎麼辦才好?2、我家孩子平時太容易生氣了,各種方法都試過了,但是還是這樣!
  • 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無原則的包容
    不管家裡有沒有錢,有沒有房子,有沒有漂亮的衣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不管孩子做的好與不好,父母也都是愛自己家的孩子的,不會因為你這次考了100分,我就愛你,你下次考了50分,我就不愛你了;也不管這次孩子有沒有按照你的意願去做事,你也都是愛孩子的!
  • 知道這五招,就會明白,男人為什麼需要被無條件接納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男人會不斷地告訴自己,不可以輕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否則會讓人覺得「有問題」。 如果他們不得已表現出軟弱或者怯懦,甚至是不堪一擊,他們自己也會感到非常懊惱。
  • 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也許一開始你就想錯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和父母都開始相信,只要給孩子「愛和自由」,孩子就能快樂成長。但是,當父母真的用「愛和自由」的方式去教導孩子時,卻發現並不如自己想的那麼容易。孩子還是會亂發脾氣,還是會不服管教,甚至越給自由,他的要求就越多。
  • 「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作者:唐一(富書籤約作者)英國利物浦大學心理學家勞森曾做一個測驗,叫做「自行車問題」。大概是這樣的。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自行車?平常我們總聽到別人說起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這些人的潛臺詞其實是:我知道我要控制脾氣,我知道早睡早起對身體好,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知道該這麼做,但就是做不到,所以還是算了。
  • 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允許犯錯是第一步,試著做一次
    也許在別人的眼中,這樣的孩子懂事、乖巧,但是我卻認為,他們小小年紀卻已經失去了屬於童年的天真,而這正是因為家長的&34;。為了讓自家孩子成為人上人,總是對孩子嚴格要求,不允許他們犯一點兒錯誤,卻不知道這樣的做法反而是在&34;他們。
  • 道理我們都懂,卻始終做不好產品
    我逐漸發現,這裡面的道理竟是如此之多,但是在行事中卻很難將這些寶貴的道理學以致用。我們很多人,聽了那麼多道理,可是依舊做不好產品。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卻不知該如何正確地做事」。因地制宜地實施方法論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我曾經認真學習了別人做內容運營的方法論,依然很難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完美。所以,我開始認真思考: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卻始終做不好產品?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03.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常聽人說:「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有個女孩子,家教嚴格。她和媽媽說,你想要我好好讀書,少吃零食,準時睡覺,但是我就這樣,我還能怎麼辦,所以還是放棄吧,比較舒服。多數人沉溺在此,心安理得地維持現狀,不願做出行動去改變。這個邏輯聽起來很合理,但確實錯漏百出,最大的問題是:你真的懂了嗎?
  • 那個把父母孩子搞得兩敗俱傷的「無條件的愛」
    那句「不管你做了什麼我都愛你」聽起來溫暖美好,但真要做起來牙都能咬碎。 也有兩三次沒壓住的時候,發完火後,知道背離了自己要堅守的教育原則,那種挫敗感和無力感幾乎瞬間將她吞噬。 丈夫和家人對明媽的指責和不理解也越來越多。
  • 催眠故事·無條件的接納18個瞬間
    這的確很難,因為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意識衝動」。但既然選擇當了父母,當孩子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剎那,我們就應該嘗試著將自己的愛向孩子無條件流動。 01      想要一個人在成年後能給予別人關愛,那麼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應該給他足夠多的無條件、無阻礙的愛。02
  • 《認知覺醒》——如何破解「道理都懂,就是不做」?
    讓我猜猜,每天早上你醒來的第一件事是做什麼?是立刻穿衣起床,還是回想昨夜的夢境?不,都不是,你會去看手機!哈哈,是不是猜對了?因為我也是這樣。可以說現在我們絕大部分「手機族」都是如此。如果僅僅是通過看手機知道下時間那也沒什麼,問題是現在手機裡吸引我們的APP實在太多了,我們一拿起它就忍不住把自己喜歡的APP都掃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