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接納孩子,有條件接納孩子的行為

2021-03-02 清珍學堂

「無條件接納」這個說法其實很多父母都不會陌生。但是,同時不少父母對它的理解也存有偏頗。

爸爸媽媽們總會有這樣的疑問:

總是「無條件接納」,孩子豈不是就沒有規矩、無法無天了?

長期「無條件接納」,會不會變成溺愛,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呢?

一直「無條件接納」,孩子不會變得受不了批評、聽不進勸誡嗎?

還有一些家長說得更直接些:「無條件接納,說起來輕巧,真遇到問題了,沒有用嘛!」

那麼,「無條件接納」,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無條件接納」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孩子所處的發展階段接納孩子當下的狀態,但並不代表無原則縱容。

有父母問,「接納」是不是就是接受、默認,不立規矩了?接納並不代表無原則縱容。在1歲半或2歲以後規矩要不要立呢?一定要立。立規矩,是讓孩子清楚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但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立規矩並不只是限制孩子「不能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給孩子更多能做什麼的選擇,即明確告訴孩子,他還可以做什麼。

曾經有人指出,父母給孩子立規定時,應該採用「可以/可以/不可以」這樣的邏輯。比如,你不允許孩子看電視(不可以),那麼你就應該同時提供給孩子更多別的好玩兒的活動(可以)。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因為這個規矩,我喪失了所有的樂趣。孩子才能心甘情願地去遵守規矩。在你立的規矩裡,他能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有了自由的孩子,他不會變得「無法無天」。

「無條件接納」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有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但並不代表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孩子因為得不到某樣東西而大發脾氣、大聲哭鬧,這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在超市或商場裡,眾目睽睽之下,孩子撒潑打滾、大聲哭鬧,會讓家長覺得顏面盡失,迫切想要制止孩子的行為。

這時,不接納孩子的家長會氣急敗壞地想:「丟死人了,還不快給我起來!這孩子真難管教!說了不能買就不能買!再哭鬧就揍你!」

接納孩子的做法則是,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明白孩子想要某東西但被拒絕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非二度懲罰。因此「共情」是第一步,抱抱他、拍拍他,告訴他你能明白他的感受。等他情緒稍微平復再跟他溝通。

「接納情緒」並不代表溺愛,並不代表滿足所有要求。孩子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一定不可能都「滿足」、馬上滿足。就像上面說的,你不能給他買那個東西一定有你的理由。孩子即使暫時不能接受,也要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讓他知道父母會堅持原則,他就會知難而退。這樣,他以後就不會以哭鬧為手段,脅迫父母讓步。

「無條件接納」是「接納孩子有個體差異」,接納孩子獨特的個性特點,並不代表要不切實際地無原則誇獎。

每個孩子生來就有獨特的氣質類型。

一個家長曾經跟我說,我的孩子太鬧騰了,上躥下跳、跑來跑去,我就希望他稍微安靜一點,怎麼辦?我想說,每位父母都應該了解,你們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一定要根據孩子自己的特點去研究你的教養方式。我們不可能隨心所欲把孩子培養得又外向同時又內秀,又端莊同時又活潑。很多時候家長的期望和孩子本身的氣質類型不符,教養方式就容易偏頗。比如一個唐僧式的家長,講條理講邏輯然後又特別羅嗦,結果碰到一個豬八戒的孩子,這個孩子感情特別豐富,特別善於表達自己,特別憧憬快樂的東西。這個唐僧式的父親就把孩子所有的熱情都扼殺了。所以我們說,要「接納」孩子的個性特點。

那麼「接納」,是否就像很多家長理解的,就是不切實際地肯定和讚賞呢?並不是這樣。每個孩子都有所長,有所短。父母應該接納孩子自己的特點,在孩子擅長的領域著重發展,沒必要要求孩子在所有領域都有良好表現。

其次,也不需要非在孩子不擅長的領域不切實際地進行誇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優點和劣勢。當孩子因自己的劣勢而煩惱時,父母可以恰當引導,讓孩子明白,在有些方面我可能比不上別人,但我其他方面比別人厲害。整體上說,我仍然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這樣,孩子就能逐漸正視和客觀地了解自己,不會因為你的接納,而「受不了批評、聽不進勸誡」。

總之,「無條件接納」是不過多地對孩子評價,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不批評和責備。「接納」是父母需要具備的基本的理念和態度,

也許「接納」本身不是一種具體的方法,但態度卻影響了方法。遇到問題時,「接納」會讓你更從容,不焦慮。


相關焦點

  • 心理營養,無條件接納孩子
    作為家長和教練員的母親來說更是面臨巨大的挑戰,「無條件的接納」,才能有效的正確引導。那麼什麼是無條件的接納呢?你看,嬰兒降生到這個世界,皮膚紅紅皺皺的,五官也談不上立體精緻,他聰不聰明、以後會不會成功也都不得而知……這時候的孩子,什麼條件都不具備,單單因為他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就要無條件的接納他,愛他。這種愛和接納將會給孩子將來的一生,都帶來穩定的自信。
  • 父母如何給孩子提供心理營養——無條件的接納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如何給孩子提供五大心理營養之——無條件的接納。...這些孩子的行為出現了諸多問題。 我常常在講課的時候給家長們講,無條件的愛就好像上帝把一顆種子發給父母,這顆種子要生存成長,它最需要的是什麼呢?對,它最需要的是一片可以接納它的土地,無條件的接納它。不論它是怎樣的一顆種子,是小草、鮮花還是大樹,都無條件的接納和允許它。
  • 最好的育兒方式應該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育兒過程中,我們應該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既要欣賞孩子的優點,也應該接納孩子的不盡如人意之處;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感到欣慰,在孩子狀態不好的時候,給予他理解、安慰和鼓勵。孩子年幼時需要父母無條件地接納,使他建立安全感,樹立起自信心。
  • 侯瑞鶴: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接納孩子
    我們談了這麼多,那我們到底接納的是什麼,又該如何做呢?接下來我給大家來分享三點:第一點,接納真實的而不是理想的孩子,每一位爸爸媽媽,在頭腦裡可能都會希望我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一個理想孩子的照片。第二點,我們無條件接納的是孩子的生命體驗,有條件接納的是孩子的行為
  • 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無原則的包容
    無條件的愛的特徵完全接納孩子不僅要接納孩子的成功,也要接納孩子的失敗;不僅要接納孩子的喜悅,也要接納孩子的傷心;不僅要接納孩子的懂事溫柔,也要接納孩子的任性無力!其實,我寧願所有的孩子都做他們自己!懂事的孩子就好嗎?為什麼會變得懂事?因為他們體會到的愛都是有條件的愛,不是「無條件的愛」,父母那麼愛我,我要好好考試,我要考一百分,因為媽媽,爸爸就喜歡一百分!我要好好上學,只有上學了,才能走出小山溝,才能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 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會慣壞吧?
    2  如果你這麼想,就是沒搞清楚接納的概念:  接不接納,是一種心態,而不是行為;  慣不慣,是一種行為,而不是心態。  這倆根本不是一個層面上的概念,所以肯定是無法討論清楚的。  事實上,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心態是一個維度,行為是另外一個維度。
  • 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也許一開始你就想錯了
    其實,「愛和自由」並不是我們看到的字面上的意思,而是指,我們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在安全的範圍內,給予孩子自由,這才是孩子需要的「愛和自由」。也許一開始我們會發現,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不是那麼容易,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練習。
  • 別讓愛被條件綁架,無條件的愛就是全盤接納你的孩子
    也許媽媽們並不覺得自己給孩子愛的同時強加了條件,但仔細反思自己的行為,這些就是有條件的愛。當媽媽說出這句話時,或者心裡有這種想法時,就證明媽媽對孩子的愛有條件的了這樣的條件存在於如下的潛臺詞中:你必須服從我、遵照我的指令去做、按照我的設計去成長,否則我就不愛你。
  • 育兒 | 無條件接納孩子,父母應該補上的一課
    但當孩子不能如他們所願做到優秀、守規則,他們就會指責,甚至侮辱,讓孩子愧疚、自責。對孩子來說,很多他們想做的事情,在父母那裡有一萬個理由去駁斥他。最終,他發現,只有傷害自己,是有力,也是最後的籌碼。多麼可悲啊。無條件接納孩子,是中國家長最需要上的一課。
  • 育兒專家總說要「接納」孩子,可接納太多,慣出「熊孩子」咋辦?
    最近,有寶媽留言提出了一個問題,說自己聽了很多育兒講座,很多專家都提出要「接納」孩子,但是自己因為接納的太多,孩子現在小脾氣特別多,需求一不滿足就撒潑打滾,如果還接納慣出「熊孩子」怎麼辦?生活中,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困惑,一邊是育兒專家提醒接納孩子,一邊卻是孩子各種作妖,好像那些所謂的育兒理念,在孩子面前統統失效。其實,大家要搞明白「接納」和「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無條件的接納,一點小分享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條件的接納,無論孩子當下的狀態如何、情緒如何、外在表現如何,你都要尊重孩子獨立的個性,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無條件的接納謝謝你,因為有你,愛常在心底。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每個孩子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特優勢。所以,在其以後的人生之中,唯一要做的就是發現自己的天賦,並加以發揮,以使其價值最大化。如果能夠做到這樣,每個人都會成為天才!如果你已經發現了孩子的天賦潛能,儘可能地放下心中的功利,以一顆充滿愛的心去支持他、陪伴他。不去破壞就是最好的保護。
  • 你有多接納孩子,就有多接納自己!父母的教育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們接納孩子的能力與接納自己的能力密切相關,我們尊重孩子的程度取決於我們尊重自己的程度。因此,放下為人父母的架子,放棄「應該怎樣」的想法,從接納自己開始,尊重孩子的真實需求。如果孩子時刻渴望得到我們的認同,擔心我們的不認同,你能想像那種情形嗎?相比之下,如果他們能獲得無條件的接納和尊重,那將會是多麼不同的感受啊。
  • 催眠故事·無條件的接納18個瞬間
    點擊上方關注「元式催眠華中分院」公眾號    常聽到一些父母說:「我不相信,有人可以無條件愛孩子
  • 為什麼我想接納孩子但總那麼難?來聊一聊根源及改善方法!
    文/Daniel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根基,我們心裡也很明白這個理,也曾無數次的下定決心要無條件接納自己的孩子,但經常會反反覆覆,有時接納多一些,有時接納少一些,有時有條件,有時無條件,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的呢?
  • 知道這五招,就會明白,男人為什麼需要被無條件接納
    導師最開始也覺得,那個孩子可能真的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但是當導師得知那位媽媽的孩子才只有四歲半時,便馬上勸告她說,孩子還那麼小,我們卻硬性地要求他有一個男子漢的形象,這好像太早了吧。
  • 無條件接納孩子,道理大家都懂,做起來如此困難?試著這樣做!
    所謂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大部分家長都沒有做到。我們都知道,堅持舊有的方法,一定會帶來舊的結果。對於舊有的一切,我們是那麼熟悉,所以它無時無刻不在吸引我們按照慣性走路,將我們帶回舊的道路。最讓我深刻感觸的就是,所謂的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大部分家長都還沒有做到。雖然我們在道理上明白,我們只有接納孩子,他才有可能好轉。但在潛意識層面,我們仍然無法放棄那個原來成績優異的他,我們沒辦法接納一個曾經多麼好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休學、打遊戲,黑白顛倒。這裡面深層次的道理是:你還沒有辦法說服自己,孩子不學習一樣可以有一個好前途。這點實在太糟糕了。
  • 接納力成就孩子的幸福力
    無條件的接納傳達的是愛,而父母的否定和不接納讓孩子感受到的是不理解、不尊重和不愛。父母的接納是孩子自我接納的基礎。一個無法接納自己的孩子,會像前面例子的主人公一樣,不認可自身的存在價,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可能會出現厭世心態。以下四點會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對孩子的接納能力。1.
  • 慢慢的世界-接納孩子的憧憬與期待
    當憧憬和期待發生在孩子身上時,那是一股最純潔和最有爆發力的力量。因此,這股力量需要及時被看見,被接納,孩子的美好憧憬和期待才會通過愛的能量流傳出來,讓美夢成真。親愛的爸爸媽媽,現在,讓自己好好的想一想,此時此刻,我們知道寶貝們的憧憬是什麼嗎?他們的期待又是什麼呢?如果知道,我們是如何看待寶貝的憧憬和期待的呢?是接納?
  • 接納孩子的「壞毛病」就是縱容他的「壞行為」?
    因為媽媽嘮嘮叨叨的說教是一種貼標籤的行為,會固化孩子的不良行為。媽媽經常批評指責孩子「太粗心」「太邋遢」,孩子表面不服氣,但潛意識就會把這個標籤貼直接給自己,認為自己真是這樣的,不僅沒有動力改,這些缺點和毛病還會固化下來。
  • 接納絕對不是一件被動的事|關於「無條件接納」到底是什麼呢?
    有太多的家長飽受折磨,覺得如果孩子這樣,這樣,我就能接納他們,但如果調皮搗蛋,沒有禮貌,任性暴躁.....不但不能接納,更會引發我們的不良情緒!太多的家長會理解接納是一件被動的事,這其實是一份粗暴的誤解。接納絕對不是一個被動的行為,而是一個主動、熱情且充滿活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