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和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冰姐姐,歡迎來到貝殼媽媽的國學大講堂!在這裡,我們每天花5分鐘,聽一個故事,學一段國學!
上一期,《史記》管晏列傳第一篇——管仲,今天,我們學習新的內容:管晏列傳第二篇——晏子。
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 點擊上方綠色小喇叭聽故事
♦ 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 在朝廷上,國君說話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國君的話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辦事。國君能行正道,就順著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時,就對命令斟酌著去辦。因此,他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名聲顯揚於各國諸候。
晏子就是晏平仲,名嬰,齊國夷維人。晏子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以生活節儉、勤於政事、謙恭下士著稱。他雖官居齊相,但每頓飯中的肉食只有一樣,他的妻妾也都穿著粗布衣服。
他在朝廷上一向謹言慎行、嚴肅辦事。當國君賢明時,他就順命行事,而當國君昏庸時,他便自己權衡著去辦事。正是由於這樣,他才能在三朝中都聲名遠揚。
齊國有個叫越石父的人,很賢能,但犯了罪被拘禁了起來。晏子外出辦事,在路上遇見了他,就用自己車輛的左馬為他贖了身,並讓他同自己一起坐車回了家。回到家以後,晏子就進內室去了,過了很久都沒有出來。
越石父很生氣,就要求與晏子斷交。晏子聽了,十分吃驚,趕緊鄭重地向他道歉,然後問:「我雖冷落了您,但畢竟幫您脫離了困境,您怎能與我斷交呢?」
越石父回答說:「我曾聽說過,君子受辱,是因為與不了解自己的人待在一起;君子受敬,是因為與知己待在了一起。我被囚禁,是因為那些人不了解我。您既然把我贖了出來,就是了解我的,也算是我的知己了。在知己這裡被無禮對待,還不如被囚禁呢。」晏子聽罷,頓覺慚愧,於是立即將越石父請進了內室,奉為上賓。
有一次,晏子出使到了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想藉此來取笑他,於是命人城門旁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進去。晏子很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嚴詞拒絕道:「我聽說,到了狗國,才從狗門進去,而我現在是到了楚國,不應該走狗門。」
聽晏子這麼一說,接待他的出國官員只好請晏子走大門。晏子進去後,就拜見了楚王。楚王見一計不成,就又想捉弄他,於是故意問:「你們齊國是沒有別人了,所以才派你來的嗎?」
晏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們齊國在派使節出訪方面是很講究的。如果是出使有德的國家,就派那些精明能幹的人去;如果是出使那些無德的國家,就派那些愚笨無能的人去。我在所有的使臣中,是屬於最愚笨、最無能的人,所以才會被派到楚國來。」聽了晏子的這番話,楚王氣得啞口無言。
但是楚王還是不死心,又一次設計取笑晏子。當楚王正設宴招待晏子時,突然有兩名士兵帶著一個被捆綁著的人來見楚王。楚王故意高聲問道:「此人是什麼人,犯了什麼罪?」士兵回答道:「他是齊國人,犯了盜竊罪。」楚王得意地看著晏子說:「你們齊國人難道天生就喜歡做盜賊嗎?」
誰知,晏子還是不慌張,他站起來一本正經地說:「我們大家都知道,橘子長在淮河南邊就是橘子,而長在淮河北邊就變成枳(zhǐ)子,這是因為水土不同的緣故。齊人在齊國時是良民,到了楚國反而成了盜賊,難道是因為你們楚國水土的緣故,他才變成了盜賊嗎?」聽了晏子的話,楚王只得苦笑著說:「以前聽說與聖人交談時是不能開玩笑的,否則就會自討沒趣,我一直不信,直到今天終於相信了。」
晏子憑自己的智慧使齊國的國家尊嚴和自己的人格都免受侮辱,從此名聲日益擴大,成為了春秋末期一位著名的外交家。
滿分作文訓練營火熱打卡中
每天5分鐘,學習一項寫作小技巧
具體範文對比分析,同步音頻講解
滿足孩子不同的學習需求
(長按下方圖片二維碼快來一起打卡吧~)
點擊「閱讀原文」可回看往期國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