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下了第一場雪。
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有一家「愛的博物館」餐廳裡,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
200多名的單身嘉賓,90%都是碩博人才,當然最低的門檻就是985畢業。
還有這讓人不適的「8分鐘約會」,這是一場「面試」嗎?
為什麼會有相親這種事?
相親,實際上就是根據大數據匹配,形成的數據驅動式愛情。
自古就有相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書六禮、生辰八字。
相親,除了門當戶對的需求,還有相對不自由的制度束縛。
而如今在自由戀愛時代,為什麼相親更甚?
到目前為止,我國單身人數已超2億,單身大軍帶起了相親大局。
而參加985相親局的人群特點大概是:
1.年齡26-32歲;2.年收入20萬-100萬;3.生活在北上廣深或江浙;4.金融、高校、醫院、網際網路行業居多。
其中,清華和北大畢業生的相親需求,遠遠高於其他學校。
看來,高學歷高收入的人才,找到合適的對象也比較難。
甚至有個相親凡爾賽言論:「我能考上10次北大,卻找不到1個相親對象。」
還有985相親者給出了一個相親鄙視鏈:
「其實無論是求職還是相親,都存在這個情況:
985看不上211,211看不上普通一本,普通一本看不上二本。」
我聽過一個十分扎心的言論:
上大學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找對象。
大一尋找理想對象,大二磨合,大三確定關係,大四畢業就結婚。
也就是說,在這大學裡,你的一半精力是在找對象。
這其中,你的學業和考試不斷,你的戀愛也在不斷失敗、又戀愛、再失敗。
而且這裡邊不僅僅是你找對象,還有親戚朋友安排的相親局。
等畢業的時候,學業完成了,工作找到了;戀愛也成熟了,適配自己的也找到了。
就連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曼昆都認為,談戀愛是上大學的重要使命之一。
他說:「哈佛大學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端的婚姻介紹所。」
近水樓臺先得月,曼昆就是在哈佛大學的校園裡,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那些沒有在校園裡找到適配對象的人,或者壓根就在大學潛心學習的人,畢業後就組成了今天的相親大軍。
就好比網易雲有句熱評:
身邊的同學們都陸陸續續的結婚,就像在考場他們一個個提前交卷一樣,我開始慌了。
以為相親是最接近婚姻的一條路,後來才發現進了相親大軍,已經很難動情了,大家都在講究資源整合。
實力相配,再談其它。
現在出現了985相親局,或許將來花樣還會更多。
這種985相親局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第一,強強聯合。
高材生從小一路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仍然不允許別人超過自己;找對象,也希望條件相當,才能保證後代都一樣優秀,這被認為是極端進化論。
第二,以偏概全。
更極端的是,把高考成績當成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標準。歷史再輝煌,也都留在紙上了;英雄也已經不問出處了。上了名校的人才,卻還不懂得什麼叫活在當下。
第三,愛情速食化。
在985相親局中,一位單身者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面談」16個對象。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如今,不知道自己「愛」了多少人,還要再「愛」多少人。
第四,「幸福密碼」。
把學歷、房產、車子、收入、家境等條件,通過計算的方式,計算出一個人的綜合價值,然後誤讀為婚姻的幸福值。
殊不知,這只是一個客觀指標,婚姻依靠的卻是「主觀」感情,來自一個人的責任、付出和信任。
曾經有這樣一個事件讓人瞠目:一對博士夫妻因學術觀點不一致而離婚。
大數據匹配下的男女結合,雖然有了共同話題、志趣也相投,看似琴瑟和鳴,匹配度100%。
但是,家不是實驗室,考核的也不是學術成果,而是考驗柴米油鹽、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的生活課。
高曉松曾說:愛情到底是什麼?
是兩個人一開始匹配度只有40%,然後磨合到50%,再到80%,然後結婚吧。
這個時代,大數據雖然盛行又好用。但是很遺憾,感情並不是算不出來的。相似的背景和學歷,也許可以合作,但不一定就會相愛。
網紅大藍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身邊有很多很多的優質單身男女,但是很奇怪,他們都互相看不順眼。
先來說,單身女性為什麼會被剩下?
第一,要求高。
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樣的,但是碰到了也不願意將就。如果你問她想找什麼樣的,她會說沒什麼要求。但是如果你給她介紹對象,沒幾天她就說不合適不聯繫了。
第二,女強人。
男人們都欣賞優秀的女性,但是優秀的女人通常也都強勢。如果要談戀愛的話,男人還是更喜歡被崇拜,強勢的女性多數會被剩下。
第三,為愛所困。
在感情中,女性更加感性,有些女性被愛所傷,拿不起放不下,耗著耗著把自己剩下了。
那麼,剩男呢?到了30歲的年紀,並不會願意去找大齡的剩女。一些男士說出了真話。
原因一:籌碼。
到了30歲,男性大多有了更多的籌碼,選擇自己的配偶有了更多的要求,年輕貌美也屬於其中一項標準,大齡剩女自然不在自己的考量範圍。
原因二:偏見。
30歲的女性,還沒結婚,男性認為她們情史也會更豐富,但大多數男性心中都有年輕時單純美好的標準,希望找回那段時光。
原因三:差異。
30歲的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普遍都高,要房、要車、要彩禮,還要有上進心,等等。娶她很難,養她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單身根本不是因為圈子小,很可能是對自我和他人的認識不足。
我認為985相親局沒毛病,hold得住你就上,hold不住你就離遠點。
如果你很不幸,被淘汰出局,先別急著否定自己,你不一定是錯過了風景,很可能是躲過一劫。
為什麼?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
這個門當戶對,絕不是背景實力的相當,而是家教修養的匹配。
曾經有這樣一則勁爆新聞,清華大學11名研究生被處分,違紀行為包括無故離校、婚外情、學術不端、偷窺異性如廁等等。
這就實實在在說明了一個道理:學歷過濾不了人品。
而且,精英作惡,比普通人作惡危害程度大得多。
這群精英對社會規則、法律條文十分熟稔,就算作惡,也能輕易鑽漏洞、逃脫責任。
我聽閨蜜講過她身邊的一個案例。
婚前男人百般討好,而婚後正好相反。
男人每天花天酒地,女人裝作眼瞎;更要命的是,男人回家甩手大爺,女人還百般獻殷勤。
女人為什麼不離?因為離不了。
如果離婚,孩子不會判給自己,家產也不拿不走多少,離婚後更是從零開始。
原因是丈夫不僅背景雄厚,頭腦也很聰明,早就研究了法律條文,繞過了條條紅線,足夠讓他不戰而勝。
如果說,沒有物質是婚姻中的價值窪地的話,那麼,沒有人品就是婚姻中的坑,沒有誰敢冒險踩進去。
多少女孩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什麼是嫁得好?很多人通俗地理解為嫁給一個實力雄厚的家庭,為將來的風霜雨雪找到一個避風港。
而最後卻發現上了一條賊船,還要被迫去做一個假裝快樂的海盜。
所以,比起離婚,大多數婚姻裡的弱者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請別再吆喝中年女性涅槃重生的故事,仔細想一想,涅槃重生是不是就是脫一層皮?
怕的是,我們願意讓自己煉獄,而幸運卻還是沒有降臨。
事實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過著三餐四季的平凡日子,那些鹹魚翻身的故事,最好不要動不動拿來套在自己身上。
因為,成功了是奇蹟,而不成功才是常態。
就像《令人心動的offer》裡,梁春娟最後給丁輝的忠告:
不要總是做背水一戰的事情,我當年就是從零開始學律師,而且一個人跑到法國用法語去學,我現在想想都後怕。
破釜沉舟這種事,這輩子有一次就夠了。
這意味著什麼?從零開始根本就是一個「陷阱」。
你當年閉著眼做的選擇,今天一定會睜著眼忍受。
是時候擦亮眼了,多少鮮活的案例擺在眼前,表面包裝從來都不能為人品打包票。
如果你不睜大眼,將來面臨苟且的概率就會更大。
選人,不在於浮華的包裝,而在於富養的內在。
如果你實在不會看人,就去看看他的原生家庭,一個人的虛偽是裝不久的,同樣,一個人的家教和修養也是藏不住的。
人品不好的人從根上就壞了,有樣學樣。
而人品正的人不用你監督,他會自己制約自己,因為,他的家教和修養,不允許他走偏。
在婚姻中,越往後走,就越能看到一個人身上原生家庭的縮影。
一個粗糙的家庭餵養不出一個高貴的靈魂,這就是家教的力量。
有了家教和修養,還有實力和背景,當然更好。
只是這麼完美的人並不多,我們也不要不切實際,勢必要做一個優先排序。
如果本末倒置,只能自己釀的苦果自己咽。
真相就是: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別人關心的是你的產能有多少,只有你關心自己笑的多不多。
很多人以為,選大學、選專業、選城市、選對象,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決定而已。
卻往往忽略了,每一個抉擇,可能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
作者:喬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