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相親局潛規則:能考上10次北大,卻找不到1個相親對象

2020-12-19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前不久,北京下了第一場雪。

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有一家「愛的博物館」餐廳裡,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

200多名的單身嘉賓,90%都是碩博人才,當然最低的門檻就是985畢業。

還有這讓人不適的「8分鐘約會」,這是一場「面試」嗎?

為什麼會有相親這種事?

相親,實際上就是根據大數據匹配,形成的數據驅動式愛情。

自古就有相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書六禮、生辰八字。

相親,除了門當戶對的需求,還有相對不自由的制度束縛。

而如今在自由戀愛時代,為什麼相親更甚?

到目前為止,我國單身人數已超2億,單身大軍帶起了相親大局。

而參加985相親局的人群特點大概是:

1.年齡26-32歲;2.年收入20萬-100萬;3.生活在北上廣深或江浙;4.金融、高校、醫院、網際網路行業居多。

其中,清華和北大畢業生的相親需求,遠遠高於其他學校。

看來,高學歷高收入的人才,找到合適的對象也比較難。

甚至有個相親凡爾賽言論:「我能考上10次北大,卻找不到1個相親對象。」

還有985相親者給出了一個相親鄙視鏈:

「其實無論是求職還是相親,都存在這個情況:

985看不上211,211看不上普通一本,普通一本看不上二本。」

我聽過一個十分扎心的言論:

上大學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找對象。

大一尋找理想對象,大二磨合,大三確定關係,大四畢業就結婚。

也就是說,在這大學裡,你的一半精力是在找對象。

這其中,你的學業和考試不斷,你的戀愛也在不斷失敗、又戀愛、再失敗。

而且這裡邊不僅僅是你找對象,還有親戚朋友安排的相親局。

等畢業的時候,學業完成了,工作找到了;戀愛也成熟了,適配自己的也找到了。

就連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曼昆都認為,談戀愛是上大學的重要使命之一。

他說:「哈佛大學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端的婚姻介紹所。」

近水樓臺先得月,曼昆就是在哈佛大學的校園裡,收穫了自己的愛情。

那些沒有在校園裡找到適配對象的人,或者壓根就在大學潛心學習的人,畢業後就組成了今天的相親大軍。

就好比網易雲有句熱評:

身邊的同學們都陸陸續續的結婚,就像在考場他們一個個提前交卷一樣,我開始慌了。

以為相親是最接近婚姻的一條路,後來才發現進了相親大軍,已經很難動情了,大家都在講究資源整合。

實力相配,再談其它。

現在出現了985相親局,或許將來花樣還會更多。

這種985相親局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第一,強強聯合。

高材生從小一路都是「別人家的孩子」;畢業後,仍然不允許別人超過自己;找對象,也希望條件相當,才能保證後代都一樣優秀,這被認為是極端進化論。

第二,以偏概全。

更極端的是,把高考成績當成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標準。歷史再輝煌,也都留在紙上了;英雄也已經不問出處了。上了名校的人才,卻還不懂得什麼叫活在當下。

第三,愛情速食化。

在985相親局中,一位單身者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面談」16個對象。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如今,不知道自己「愛」了多少人,還要再「愛」多少人。

第四,「幸福密碼」。

把學歷、房產、車子、收入、家境等條件,通過計算的方式,計算出一個人的綜合價值,然後誤讀為婚姻的幸福值。

殊不知,這只是一個客觀指標,婚姻依靠的卻是「主觀」感情,來自一個人的責任、付出和信任。

曾經有這樣一個事件讓人瞠目:一對博士夫妻因學術觀點不一致而離婚。

大數據匹配下的男女結合,雖然有了共同話題、志趣也相投,看似琴瑟和鳴,匹配度100%。

但是,家不是實驗室,考核的也不是學術成果,而是考驗柴米油鹽、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的生活課。

高曉松曾說:愛情到底是什麼?

是兩個人一開始匹配度只有40%,然後磨合到50%,再到80%,然後結婚吧。

這個時代,大數據雖然盛行又好用。但是很遺憾,感情並不是算不出來的。相似的背景和學歷,也許可以合作,但不一定就會相愛。

網紅大藍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身邊有很多很多的優質單身男女,但是很奇怪,他們都互相看不順眼。

先來說,單身女性為什麼會被剩下?

第一,要求高。

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樣的,但是碰到了也不願意將就。如果你問她想找什麼樣的,她會說沒什麼要求。但是如果你給她介紹對象,沒幾天她就說不合適不聯繫了。

第二,女強人。

男人們都欣賞優秀的女性,但是優秀的女人通常也都強勢。如果要談戀愛的話,男人還是更喜歡被崇拜,強勢的女性多數會被剩下。

第三,為愛所困。

在感情中,女性更加感性,有些女性被愛所傷,拿不起放不下,耗著耗著把自己剩下了。

那麼,剩男呢?到了30歲的年紀,並不會願意去找大齡的剩女。一些男士說出了真話。

原因一:籌碼。

到了30歲,男性大多有了更多的籌碼,選擇自己的配偶有了更多的要求,年輕貌美也屬於其中一項標準,大齡剩女自然不在自己的考量範圍。

原因二:偏見。

30歲的女性,還沒結婚,男性認為她們情史也會更豐富,但大多數男性心中都有年輕時單純美好的標準,希望找回那段時光。

原因三:差異。

30歲的女性,對另一半的要求普遍都高,要房、要車、要彩禮,還要有上進心,等等。娶她很難,養她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單身根本不是因為圈子小,很可能是對自我和他人的認識不足。

我認為985相親局沒毛病,hold得住你就上,hold不住你就離遠點。

如果你很不幸,被淘汰出局,先別急著否定自己,你不一定是錯過了風景,很可能是躲過一劫。

為什麼?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

這個門當戶對,絕不是背景實力的相當,而是家教修養的匹配。

曾經有這樣一則勁爆新聞,清華大學11名研究生被處分,違紀行為包括無故離校、婚外情、學術不端、偷窺異性如廁等等。

這就實實在在說明了一個道理:學歷過濾不了人品。

而且,精英作惡,比普通人作惡危害程度大得多。

這群精英對社會規則、法律條文十分熟稔,就算作惡,也能輕易鑽漏洞、逃脫責任。

我聽閨蜜講過她身邊的一個案例。

婚前男人百般討好,而婚後正好相反。

男人每天花天酒地,女人裝作眼瞎;更要命的是,男人回家甩手大爺,女人還百般獻殷勤。

女人為什麼不離?因為離不了。

如果離婚,孩子不會判給自己,家產也不拿不走多少,離婚後更是從零開始。

原因是丈夫不僅背景雄厚,頭腦也很聰明,早就研究了法律條文,繞過了條條紅線,足夠讓他不戰而勝。

如果說,沒有物質是婚姻中的價值窪地的話,那麼,沒有人品就是婚姻中的坑,沒有誰敢冒險踩進去。

多少女孩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什麼是嫁得好?很多人通俗地理解為嫁給一個實力雄厚的家庭,為將來的風霜雨雪找到一個避風港。

而最後卻發現上了一條賊船,還要被迫去做一個假裝快樂的海盜。

所以,比起離婚,大多數婚姻裡的弱者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請別再吆喝中年女性涅槃重生的故事,仔細想一想,涅槃重生是不是就是脫一層皮?

怕的是,我們願意讓自己煉獄,而幸運卻還是沒有降臨。

事實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過著三餐四季的平凡日子,那些鹹魚翻身的故事,最好不要動不動拿來套在自己身上。

因為,成功了是奇蹟,而不成功才是常態。

就像《令人心動的offer》裡,梁春娟最後給丁輝的忠告:

不要總是做背水一戰的事情,我當年就是從零開始學律師,而且一個人跑到法國用法語去學,我現在想想都後怕。

破釜沉舟這種事,這輩子有一次就夠了。

這意味著什麼?從零開始根本就是一個「陷阱」。

你當年閉著眼做的選擇,今天一定會睜著眼忍受。

是時候擦亮眼了,多少鮮活的案例擺在眼前,表面包裝從來都不能為人品打包票。

如果你不睜大眼,將來面臨苟且的概率就會更大。

選人,不在於浮華的包裝,而在於富養的內在。

如果你實在不會看人,就去看看他的原生家庭,一個人的虛偽是裝不久的,同樣,一個人的家教和修養也是藏不住的。

人品不好的人從根上就壞了,有樣學樣。

而人品正的人不用你監督,他會自己制約自己,因為,他的家教和修養,不允許他走偏。

在婚姻中,越往後走,就越能看到一個人身上原生家庭的縮影。

一個粗糙的家庭餵養不出一個高貴的靈魂,這就是家教的力量。

有了家教和修養,還有實力和背景,當然更好。

只是這麼完美的人並不多,我們也不要不切實際,勢必要做一個優先排序。

如果本末倒置,只能自己釀的苦果自己咽。

真相就是: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別人關心的是你的產能有多少,只有你關心自己笑的多不多。

很多人以為,選大學、選專業、選城市、選對象,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決定而已。

卻往往忽略了,每一個抉擇,可能會徹底改變你的一生。

作者:喬伊

-End.

相關焦點

  • 媒體評「985相親局」:把「起跑線」提前到相親上 是對幸福的誤讀
    最近,一篇題為《通過層層篩選,我在985相親局上見證了高端的失敗》的文章引起公眾關注,也讓「985相親局」成了網絡熱詞。根據這篇文章的講述,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平時,平臺會發布公號文章,介紹這些「優秀人士」,也會組織線下活動。
  • 「985相親局」相的是親還是利益?聽聽濟南男生女生怎麼說
    「985相親局」是什麼?所謂「985相親局」,最早來源於兩個大學生創建的網絡平臺「陌上花開HIMMR」,只允許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4個中國最頂尖大學的學生參加。後來,由於這4所大學的相親學生「已經被窮盡」,才將範圍放寬到其他985名校。
  • 高學歷相親者自白: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對象
    如果多考10次試,就能找到靈魂伴侶,那就簡單了。」同時,一條與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沈奕斐聊了聊「985相親」的現象與利弊,也為在追求婚戀關係中的年輕人,提供一些愛情思維的參考。高學歷相親眾生相 考上清華時,91年出生的雲南女孩樂樂還是一個母胎單身。
  • 高學歷相親者的自白: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
    她說,時尚院校的同學一般不進行相親的操作,曾是兼職模特、身高182cm的她,卻是個例外。「我經歷了10次以上父母介紹的相親。」被父母安排了好多次相親都沒成功的蔗蔗也表示,在相親對象的朋友圈裡發現,他們最終都找了學歷不如他們本人的女孩,「男高女低」傳統價值觀有一定影響。
  • 「985相親局」就是學歷鄙視,或不如中專生幸福,愛情需要隨緣!
    『前言』最近,「985」相親局火爆網絡,能夠進入相親平臺的都是985的畢業生,你首先要提供學歷證書,如果是國外大學畢業,必須提供同等985學歷證明,通過學歷審核才有機會進入相親圈,接著還有一大堆興趣、愛好、價值觀、體脂率、頭髮濃密程度的測試題,來對你進行進一步的量化,高學歷的人找對象竟然如此苛刻,
  • 當我們批判985相親局時 我們究竟在批判什麼?
    先是有媒體感嘆「在985的相親局見證了高端的失敗」,又有觀點稱「985相親局正在殺死年輕人的愛情」,新世紀下「高端相親局依然披著傳統門當戶對的外衣」。但同時,985的畢業生「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的感嘆從另一方面似乎也顯示了「這些看似佔據最優教育資源和工作崗位的人群,實際上是一線婚戀相親市場上的弱勢群體。」
  • 高學歷相親者的自白: 能考10次清華, 卻找不到一個對象
    如果多考10次試,就能找到靈魂伴侶,那就簡單了。」同時,我們與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沈奕斐聊了聊「985相親」的現象與利弊,也為在追求婚戀關係中的年輕人,提供一些愛情思維的參考。文章已獲「一條」(id:yitiaotv)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果您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考
  • 高端相親局「翻車」:「985看不上211」,網友:我小學畢業找985
    近日,有一個「985的相親局」火了,火的原因並不是男帥女靚,也不是富二代看中了灰姑娘,更不是「軟飯王」被富婆看上,火的原因絕對讓你感到不可思議。因為這個相親局的「口號」喊得非常刺耳:「985相親只要985,清北只挑清北」。
  • 不好意思,「985相親局」,徹底殺死了年輕人的愛情
    什麼是「985相親局」,其實就是所有相親的人都是畢業於知名985院校而知名,近期一個關於網絡端的985相親組在網絡端引起熱議,前期的相親局裡面只有四所頂級院校(清北復交),後面因為人數實在窮盡,才拓展到其它院校。
  • 「985相親局」細節曝光:不要讓精打細算,毀了你的愛情
    但我們不該忽略一個現實,那就是她看似普通的要求,卻遲遲找不到心儀的對象。 這跟她的心理期望有關,她當然知道自己的優秀,內心其實是想找到更優秀的另一半,而降低要求,則是為了廣撒網。 幾個月時間,前來應徵的600多人,沒有一人被她看上,足以可見她內心的要求之高。
  • 「掛牌」985相親圈,有人把身高「183」改成了「175」…
    不到一個小時,這個3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已經坐了幾十個人。每周,都會有一場「高知伊甸園」主題相親會在這裡舉辦。主辦方「快戀網」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活動把高學歷男女聚集起來,入場條件是交納1500元-3900元不等的會費。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存在。2013年,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戀平臺「相遇未名」成立。
  • 「你不是985畢業,沒資格和我相親。」
    對方直接告訴我,因為我不是985畢業的,我沒資格在他們平臺相親。 好的……那? 還有什麼不明白? 388的款能退給我嗎? …… 這段時間,985相親局,在網上被很多人議論。
  • 在985高學歷圈層相親,「唯名校論」有時會帶來風險
    不到一個小時,這個3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已經坐了幾十個人。每周,都會有一場「高知伊甸園」主題相親會在這裡舉辦。主辦方「快戀網」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活動把高學歷男女聚集起來,入場條件是交納1500元-3900元不等的會費。定位高學歷圈層的相親局早就存在。2013年,立足北大校友圈的婚戀平臺「相遇未名」成立。
  • 985相親平臺被罵勢利,「門當戶對」而已,究竟礙了誰的眼?
    高學歷的年輕人想找個智力相仿的對象,怎麼就成了利益固化下功利主導一切了?就算是有利益,就算是功利,那也是人家自己掙來的,不是嗎?幾十萬人的大群,除了學霸這條共性外,還是可以找到多元性。相對於某知名評論家指責的「功利化主導一切」,《三聯生活周刊》採訪到的女生,對婚戀觀的闡述更接近真相——「我一直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想找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相親對象。如果讓我隨隨便便找一個人結婚,我覺得很難受。」
  • 北京985相親平臺嚴審學歷,海歸名校生淘汰600個相親對象
    晚上,這裡即將舉辦被參與者認為的北京最高端相親局。在餐廳門口,我拿到當晚嘉賓的信息。32位參加者,十位來自清華北大,除了一人外, 所有人都是碩士或博士。多數人來自金融行業,此外還有網際網路、國企、高校、機關單位、醫院。在門口,我碰到了Cindy,一名還在清華社會學系在讀的研究生。1996年出生的Cindy是本場相親年齡最小的嘉賓。
  • 「985相親鄙視鏈」曝光:孩子,我為什麼讓你一定要上名校
    你是985嗎? 你相過親嗎? 最近,「985相親局」火了,為何火呢? 因為這個局的「口號」非常刺耳: 「985相親只要985」,「清北只挑清北」。
  • 「985畢業生只跟圈內人相親」引發熱議後,他們為什麼要築起高牆
    從那時開始,「985相親局」一步步走入大眾視野,並在各家媒體的關注下,成為討論了好幾個月的熱點話題。甚至,你現在,在微博搜索框內輸入985三個數字,自動聯想的第一個詞彙就是「985相親局」。02相親平臺顧名思義,「985相親局」就是 婚戀機構 為以「985」學歷為門檻的高學歷群體提供的相親服務
  • 「985相親局」:被愛情遺忘的「人上人」
    不過,有些人偏偏喜歡反其道而行之,找對象就在小圈子裡選,比如"985相親局"。"985"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但這種相親思路很不"985",這樣選下去估計連"211"都夠不上。 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有一家"愛的博物館"餐廳裡,舉辦了一場"985相親局"。200多名的單身嘉賓,90%都是碩博人才,當然最低的門檻就是985畢業。
  • 「985相親局」背後:單身男女到底在尋找什麼?
    近期「985相親局」相關的新聞、評論持續刷屏,以「985」學歷為門檻的相親服務讓大眾瞠目結舌的同時,也掀起了對於婚戀市場內卷、婚姻工具化等問題的討論。  12月22日,知名婚戀網站珍愛網發布了《婚戀市場內卷對單身男女婚戀觀影響》報告,調研了超過20000位單身用戶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
  • 「985相親局」背後,關於愛情,這3個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但現實卻是,我們在各大相親和交友網站和軟體上,不斷用數據匹配著理想中的對象,像極了一個遊戲,只要玩家水平足夠高,就一定會有個好結局。 近日,高知擇偶的「985相親局」備受熱議,這種以學歷、工作、收入為主導的愛情配對到底是讓我們更快速的找到了合適的對象,還是讓我們更容易導致婚姻的悲劇?對此,大家議論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