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亂的教授,醜陋的精英!精英教育下的知識分子為何成了「過街老鼠」?

2020-11-27 報上這麼說

前有中山大學王曉瑋教授在網課時間約會女網友,導致人設意外翻車,後有太原師範大學已婚教師與同事出軌。在休息期間,王教授忘了關掉直播,結果,他與女網友的微信聊天被傳播到了所有的在線學生中,造成了中國教育史上嚴重的教學事故,甚至可以用被釘上恥辱柱來形容。

就在短暫的課間10分鐘的休息時間裡,3名女網友向王教授發出了曖昧而明確的信息,而太原女教師王某與同校男老師武某保持不正當關係長達兩年,聊天內容不堪入目,更令人咋舌的是,聊天記錄顯示,在王某懷孕大著肚子期間,二人都曾發生性關係。

一開始,一位女網友用"南沙地產8號"的話對王教授說:"牙疼,想咬人!"王教授回答說:"今天不行,今天很忙。"在拒絕了女網友的要求後,王教授似乎有點可憐,於是關切地說:"你應該有大著肚子了吧,還能做愛嗎?"怕壓垮你。"

作為我們社會的文化精英,一個算得上走上神壇的人,卻是這樣一個道貌岸然的社會渣滓。太原女教師的聊天記錄中,除了露骨的相互挑逗,還有對以往二人曾經發生過關係的過往的回憶,包括學校組織去青島出差時、辦公室、寢室、酒店開房、汽車內等等,都曾是二人發生不正當關係的場合。

他們作為教師,很顯然沒有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和學生的培養上,相反在微信上給自己的女網友們精心編上愛的號碼,然後把她們安排在酒店裡一家一家地開房,這才是他醉心於此,並樂不思蜀的事情。精英,我們的固有印象都是,他們出身名校,有著光鮮又輝煌的履歷,學識過人,作風正派,道德與實力都應該過硬。可現在這樣的事實表明,王教授和王老師也不過是一個濫竽充數,色膽包天的禽獸。

如今,濫交的王教授和女教師已被大學開除,但在我們中國的象牙塔裡,還有多少像王教授和王教師們還在給自己的炮友編數字呢?給同事相互上"生理衛生課"呢?精英和平民都會是墮落社會的一部分,不同的是,作為第一批富有的精英,他們有更多的資本和勇氣去做這些墮落的事情。原本這兩個人都有光明的前途,就因控制不住內心的欲望,自毀前程。教師是人類心靈工程師,擔負授業解惑的重責,就理應為學生和社會做好榜樣,可是更多的卻是德不配位。

為什麼現在的教授卻都變成了了禽獸而且比例還如此之大?歸根結底,因為現在的教育重在理工科人才,國家建設把經濟建設放在第一位,人文教育和法制建設跟不上,精神文明在幾代人之後實際上是有缺陷的。舊的傳統文化沒有時間繼承和發展,新的外來文化還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人民群眾正處於暴發戶發展階段,包括廣大基層教育工作者在內,他們都還處在個人生存發展優先、生活質量優先的價值觀念中。

但是,快速發展和產業升級帶來的貧富不平衡,必然會造成一部分人的淘汰和犧牲,作為普通教師,他們的責任卻是至高無上的,不能只顧著埋頭苦幹,放任自流。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精英教育的劣勢
    精英教育的優勢當然是不可否認的。你至少在某些方式上學會思考,還可以建立一些日後開創事業所需要的人際關係,獲得讓世人羨慕的富裕生活或其他報答。但是在這個背景下,如果認為它創造了一些機會,卻喪失了其他機會,培養了有些能力,卻其削弱了其他能力,不僅是大逆不道的而且是不可思議的。
  • 教授?精英?課間約炮的「時間管理專家」,你的嘴臉實在太過醜陋
    這邊還沒結束,下一位女網友馬上登場。一位備註為「琳琳」的女網友發微信要約王教授一起吃飯,剛剛對1號女網友說沒時間的王教授馬上回復道:「什麼時候都可以!」緊接著,一位備註為「南沙地產10號」的女網友又發微信了,等一下,剛才不是8號嗎?這怎麼又來個10號?難不成王教授的約炮對象已經排好號了?!
  • 劉道玉:中國急需構建精英教育體系
    他給「精英」下了一個一般的定義:「我們假定在人類行為的所有領域中,每個人都有一個作為他的能力標誌的指數……我們把那些在各自活動領域獲得最高指數的人確定為一個階級,並將之命名為精英階級。」[2]他進一步完善了「精英流動理論」,認為精英的興衰和精英與非精英之間的流動是必然的。這種流動是保持社會平衡的基本因素,沒有正常的流動,就會造成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
  • 它從當年的民族驕傲,淪落成「過街老鼠」,詮釋了何為禍從口出
    當初佔領國內市場份額第一且在海外不斷拓展的聯想是中國的民族驕傲,但是因為某些言論淪落成為「過街老鼠」,真正詮釋了何為禍從口出。剛開始大家都鬥志昂揚,柳傳志作為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每天不斷的拉贊助,為聯想的資金和合法程序奔波,雖然很多時候會碰壁,但是並沒有阻礙他們,在這樣的狀態下,企業慢慢成長了。在政府的支持和各大企業的贊助加盟,以及人才的不斷引進下,聯想開始做出了名堂,在國內的科技行業開始有了名氣。
  • 教育:此「精英」非彼「精英」
    昨日晚談文化的一篇文章發出之後收到一個問題:什麼叫「精英教育?」難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優秀人才嗎?難道你文章中提到的「技能人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都不是精英嗎?這裡有一個理解誤會,需要明確一下「精英教育」和「人民教育」的概念。「精英教育」特指一種培養「精神貴族」的教育。舊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針都是以培養受教育者脫離勞動而成為「人上人」為目標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 科橋教育精英講堂:博士教授雲集 打造精品學術平臺
    日前,科橋教育精英講堂迎來本學期最後一期講座。主講嘉賓邀請到清華博士、同濟博士生導師吳昊教授,以「數學遇見人工智慧:漫談深度學習」為主題,探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工智慧與計算數學之間的關係與影響。全方位展示數學的獨特魅力的同時,為科橋教育師生帶來一場豐盛的知識盛宴。
  • 精英教育之三:中國可「進口」精英教育
    經濟觀察網 信力建 /文 從入學比例上看,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國際公認標準是入學率在15%以下為精英教育,入學率在15%至45%之間為大眾化教育,超過45%為全民高等教育。除開高等教育入學率,我們的高等教育既不精英也不大眾。
  • 怎樣理解精英教育
    後者是從培養目標而言的,即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傑出人才。精英教育也有褒義、貶義之別。褒義的精英教育,是指對少數天才、英才的重視與培養。貶義的精英教育,則意指只關注少數學生,是一種「特權教育」。與之對應的是民主大眾教育與平民教育,認為教育不僅是發展那些聰明學生的潛力,而且要發展每一個新一代成員的潛力。
  • 《親愛的自己》:張芝芝永遠都培養不出精英,她差的根本不是錢
    她認為從小躋身精英學校,和精英一起成長,孩子長大就是精英。有人覺得她是低配版的顧佳。因為,她的想法和顧佳如出一轍。但吉吉覺得張芝芝不是顧佳,她們同樣是兩個階層的。而她的教育方式壓根培養不出精英,反而會適得其反,給孩子留下陰影。
  • 牛津大學教授:精英學生選擇專業的秘訣
    牛津大學地理學教授丹尼 多林(Danny Dorling)表示:如今很多中上層家庭出身的孩子在進入大學後會選擇「地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 上層家庭會選什麼學校 教授多林接著說道,在1970年代,上層社會的精英男孩喜歡上公立學校,有些孩子並不一定會選擇上大學
  • 淫亂的教授,墮落的生活,這10分鐘的翻車揭秘社會更多隱秘的角落
    隨後,另一個代碼「南沙地產10」的女人發微信,王教授告訴對方,讓她12點在在客村地鐵站等他,然後商量,「要不我們在珠影那裡吃個飯,然後找個酒店做愛。」隨後有學生提示老師沒關直播,而精蟲上腦的王教授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直到學生說可以看到王教授的微信窗口,其他的同學瘋狂送花,王教授的直播課徹底翻車。
  • 我的精英教育困惑
    有的精英不是通過精英教育而形成的,而是出身於大眾化教育,甚至沒有什麼特別教育學歷,但這些不是精英的主要來源。窮人是否能夠成為精英的問題,關心的是窮人是否有機會通過精英教育而成為精英。我想結合一點兒個人成長的經歷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 《優秀的綿羊》作者反思美國精英教育
    這些學校可以說是美國精英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家長們心中的天堂。然而這位有著24年藤校經歷的教授卻辭去教職,並用文字扒開了美國精英教育那層光鮮的皮!作者對教育的構想也許過於理想化,然而當我們把大學稱為「象牙塔」時,所表達的不正是理想主義的理念嗎?本文作者威廉·德雷謝維奇在藤校經歷了2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本科及博士,在耶魯大學任教十年。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本文來自: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中國精英教育專注於提升孩子學術成績,體育教育則被大多數人視為冷門。然而,這一被中國教育圈邊緣化的項目,卻在美國精英階層受到熱捧。究其原因,是因為體育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又能培養其未來職場能力,符合北美文化崇尚的所有精英特質,競技體育也因此成為美國式精英的主要養成渠道。
  • 北大教授:別讓「精英癌」扭曲孩子,「教育的病態」要及時糾正
    而劉雲杉教授認為當下的精英教育雖然具有嚴苛的外在,將孩子培養成為了一個個看似「精英」的人,把孩子的內在卻十分的令人擔憂。而北京的手對於這種看似精英教育,實則在一步步摧毀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表示:家長們千萬別讓「精英癌」扭曲了孩子,「教育的病態」應當進行及時的糾正。
  • 為什麼對知識分子充滿蔑視?知識分子不爭氣,普羅大眾在成長
    知識分子是啟蒙普羅大眾,張載直接要為天地立心。因為天地沒心啊,所以我張載以及儒道精英們,就得把這個責任擔當起來。所以,儒家士大夫們,比近代知識分子還野心勃勃。即便知識分子沒有張載的雄心,他們也曾經是社會的「立法者」,天地怎麼運行、人情怎麼節制、社會去往何方?這些問題都由知識分子來說,他們從高貴理想的理念出發,來規劃天地、設想國家、教化蒼生。
  • 美國大學"兄弟會"是精英堆還是淫亂窩?
    然而某些「精英組織」內酗酒、亂交等陰暗面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美國大學兄弟會到底是精英聚集地還是罪惡滋生源?提到兄弟會,熟悉西方文化的人們一定並不陌生。在美國人眼中,兄弟會是一種光榮的傳統,是拓展社交圈的基石。然而某些「精英組織」內酗酒、亂交等陰暗面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近年來,美國精英學生組織頻頻爆出醜聞,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爭議。
  • 袁徵:精英教育的陷阱
    作者:袁徵,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十多年來,許多文章提倡精英教育。其中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觀點。本文試圖對相關問題提出一些意見,供同行學者參考。要求發展精英教育的理由相當直觀,並不複雜。
  • 「拼爹」的美國精英教育
    書中提供大量數據與實際案例,通過爬梳常春藤與美國上流政治文化社會的關係,分析美國「高考」制度細節內幕,為讀者繪就了一幅精準而生動的美國精英教育路線圖。「教育移民」和「高考移民」在中國廣遭詬病的擇校費,美國也並不罕見。
  • 美式精英教育為何讓你迷戀?
    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在平均年齡上呈下降趨勢,「美高」成為70後家長們之間的熱門話題;一方面,這些家庭希望孩子們能及早擺脫應試教育體系,另一方面,他們希望孩子能及早接受美國精英教育的薰陶,並以此增加被名牌大學錄取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