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小朋友在家悶壞了。沒辦法,我只能到處搜索可以在家玩的遊戲。可那些遊戲大多玩過,再玩他也沒多大興趣。雖說現在已經可以在戶外活動,但我仍然心有餘悸,一直刻意收集適合室內玩的遊戲,防止想玩的時候卻找到不到。
最近入手了一個繪本《運動,真美妙》,發現這簡直是宅家必備良品。不僅給孩子普及了運動知識,最重要的是,書中還介紹了許多適合室內玩的運動,比如掰手腕、搬運石頭、扔草塊等等,這些稍加改造,就可以讓小朋友在家玩得不亦樂乎。
雖然是繪本,但介紹了50多種運動,從它們的規則、玩法講起,介紹了運動員比賽時的場景和細節。有趣的是,這些運動員全是動物,這讓孩子非常喜歡。大量的圖配合少量文字,小朋友也容易理解,特別適合三歲以上的小朋友閱讀。
這麼精美的繪本是由德國著名作家、插畫師奧勒·肯內克創作。他出生於1960年,一生致力於兒童文學。先後出版了30餘本書籍,數度榮獲各大獎項,包括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兒童圖書獎、荷蘭繪本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等。他在國內外享譽盛名,暢銷作品包括《小安東的故事系列》《萊斯特與鮑勃的大冒險系列》《誰厲害》等等。
我們都知道運動,但是對運動是如何起源卻沒有概念。在大多數人的意識裡,運動只是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是為了讓我們身體更強壯。但是,運動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呢?
遠古時期,不像我們現在可以買食物。祖先們為了生存下去,只能早出晚歸、到處尋找可以吃的東西。他們採摘果子,捕捉動物,只要是能夠入口的東西,他們都會去抓獲。
在捕捉動物時,他們需要不停奔跑、追逐。比如,遇到兔子,他們就需要追上兔子,才能把它帶回家。當然,有時也會遇到兇猛的動物,經常被它們追逐,祖先就不得不逃跑。靠這樣的方式,祖先獲得了食物,也鍛鍊了身體。
隨著時代發展,祖先們學會了種植和圈養動物。他們已經不需要再為了食物四處奔波,甚至在經濟上也有了一定的節餘。出行時,有的人不再靠腿,而是開始僱傭轎夫。而自己只用穿著漂亮的衣服,體面地坐在轎子中,讓轎夫們抬他去想去的地方即可。
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身體出現了各種毛病,比如,肥胖,乏力等等。為了讓身體健康起來,於是,祖先發明了各種各樣的運動。慢慢的,他們給這些運動制定了規則,設定了獎項,運動也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
判斷一本書好不好,細節是一個重要的標準。這本書的細節處理得特別好。
書在介紹足球比賽那一部分時,對運動員的細節描繪得很細緻。有比賽就有輸贏,贏得比賽的那一方會特別高興,而輸掉比賽的那一方會很沮喪,每個運動員表達的方式都不一樣。這本書把每個運動員的的表情都細緻入微地展現了出來。
你看,它們有的手舞足蹈地哈哈大笑,有的開心地在地上打滾。
失敗的一方則個個表情沮喪,有的氣鼓鼓地走來走去,有的在互相指責,仿佛在說:」都怪你,我明明把球傳給你了,你卻在走神,你能不能專心一點?」
這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失望還是高興,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當他自己有這些情緒時,也不用疑惑。
還有一個細節特別有趣。在釣魚的時候,釣魚的人如果釣到大魚也會非常高興,會請別人幫忙拍照,然後發朋友圈炫耀。如果是身邊沒有人幫忙拍照,(他可能沒有自拍的手機)他們就會用各種手勢和動作向朋友描述,我釣了「這--------------麼大的一條魚!」用手邊比劃邊說。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讓我和孩子哈哈大笑。
在釣魚的時候,不只釣魚的人感到有趣,蚊子也覺得非常開心,它們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飽餐一頓了。釣魚的人想要釣到大魚,必須手握釣竿,一動不動。這樣蚊子們可就開心了,不僅自己可以飽餐,還呼朋喚友,吸引很多蚊子過來。
這樣就導致了釣魚的人不停撓痒痒。一隻青蛙在釣魚的時候,被蚊子叮得實在受不了,只顧著撓痒痒,不小心還把魚杆掉到了湖裡邊。
這些細節不但讓孩子在讀的時候覺得有趣,也可以幫助他們想像那生動的畫面,對提升他們的想像力很有幫助。
優秀的繪本帶給讀者不只一個用途,這本書還兼具有科普性。在介紹馬術運動那一塊兒,作者細緻地給讀者普及了馬術的規則。
大多數人對馬術都不了解,以為馬術就是騎馬穿過各種障礙。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優秀的騎師在穿越障礙時,要控制好身下的馬兒,不能讓馬碰到障礙物。並且,騎師和馬兒要配合默契,保持一致,至少不能從馬背上摔下來,這樣子可是會被判為犯規。
騎師有時還要根據不同的比賽穿不同的服裝,保持不同的姿勢。比如,如果是參加盛裝比賽,騎師們需要把腰板挺直,帶上高高的禮帽,穿著帥氣的燕尾服,手上戴著白手套,看起來英俊迷人。
如果是在激烈的競技場上,騎師的裝扮則比較隨意。因為馬術運動是一項激烈的活動,選手們隨著馬兒奔跑,做各種動作,也沒有辦法保持優雅。
這也提示孩子,在不同的場合,也需要不同的服裝來裝扮自己。
別看《運動,真美妙》是個繪本,但其前後介紹了50多種運動,內容十分有料,從頭到尾,我差不多用了兩個小時才給兒子講完。這些運動大部分都是插畫,只有少量的文字,幼兒園的小朋友可能需要家長陪伴閱讀,一年級的小學生完全可以獨自閱讀。
這本書除了給孩子們帶來運動啟蒙知識外,還將各種常識穿插了進去,也有很多詳細的細節,讓孩子看起來一點也不枯燥。
並且,作者奧勒·肯內克還通過這些比賽告訴孩子,有比賽就有排名。要想贏得比賽,就要遵守比賽規定,付出全部精力,一直勇往直前,取得名次,才可以接受別人的矚目。
在介紹攀巖比賽時,作者告訴我們,第一個登上山頂的選手才可以在那裡留下自己的標誌,也就是把自己喜歡的旗子插在上面。這讓孩子們認識到,無論是生活還是比賽,要爭取當第一名,爭取留下自己的印記。
這樣的地方不止一個。在介紹百米賽跑時,4個運動員,獅子、烏龜、河馬和鴨子參加了比賽,發令槍一響他們就開始起跑,每個運動員都非常賣力。最終獅子、河馬和烏龜分別獲得了一、二、三名,它們站在了高高的領獎臺上,脖子裡掛著亮閃閃的獎牌,接受其他人的掌聲與目光。
這也從側面告訴孩子,只有表現出色才有接受大家注目的那一刻。
人生何嘗不是一場賽跑呢?當我們從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比賽已經開啟,以何種姿勢出發,如何學習知識讓自己不斷變強,這都需要我們去做。而父母的責任就是引導他們,讓孩子掌握規則,努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