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是你們要熟悉的「戰場」,考官是你們最害怕又最熟悉的「敵人」。
今天不聊考生,我和你們講講考官,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考官是一群什麼人?
考官作為面試評分人,責任重大,既要對單位負責,挑選出優秀的人才;也要對考生負責,慧眼識珠不埋沒人才,所以必須要有相應的門檻和資質。考場上每個考官的社會經驗、知識結構、工作閱歷等不盡相同,都可能影響到打分。
考官來源
面試考官由持有考官證的招錄單位領導、省級以上考試組織部門委派的考官以及黨政院校或研究所的專家學者組成,一般來自用人單位、組織人事部門、高校黨校或其他考錄部門確定的其他相關單位人員,他們在各自的崗位都是有一定身份和資歷的人。
每個組確定一名主考官,其他考官抽籤,確定和哪個主考官一組,以此確定每一組考官的組成。
面試時,哪組考官進哪個考場,也由抽籤決定。考官也有紀律要求,不得外出,不得單獨行動,對外通訊中斷。
如何保障打分質量
影響考官評分的因素非常多,保障打分的公正、客觀是保障打分質量最基本的要求,考官庫制度、考官異地交流制度等也應運而生。
考官庫,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選拔並培訓多於實際需要人數的考官,建立考官庫。
異地交流制度,指的是市與市、縣與縣之間考官的調換,也就是甲地的考官去乙地,乙地的考官去丙地,地點交換事先是不知道的,考官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去哪裡組織面試,考生當然也無從預知會遇到怎樣的考官。
考官考生雙抽籤制度,指面試考官的分組和考生的面試順序,都是臨時抽籤確定,由紀檢人員對面試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即使分在同一個考場,考官和考生分別進入什麼考室也是要臨時抽籤,保證公平、公正。
考官打分到底看不看臉?
經常會有很多路人粉告訴你「公考都是看臉的!」,「你長得好看,去選那種秘書崗位嘛,有天然優勢!」,「不用看太多書,面試那天打扮好看一點,加分的!」
一般來說,你的外在形象有可能為你加一點印象分,但如果作答本身不佳,再怎麼包裝也不會得高分。
都說考官的心思很難猜,但他們的心理活動多少會受到一些心理效應的影響,今天我搜集了5個常見的心理效應與大家分享:
1、首因效應:
指依賴於首次接觸時產生的印象而做出判斷或評價,這種印象往往是片面的、不可靠的,極易造成誤差。這就要求考生在面試時一定要注重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從心理學角度講,第一印象在主考官心目中非常重要。
作為考生,對考官來說你是個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考生的儀表、言談、舉止、氣質、神態、反應等等,會給考官留下最初的感覺印象。我在《憑什麼它能被考官記住,而你不能》一文中也提到過。
第一印象中形象、神態佔55%,所以考生在未開口回答之前就要學會搶佔先機,獲得考官的好感。同時,在回答第一個問題時,通過語言(含肢體語言)展現自己的能力、素質,給考官形成牢固而強烈的首因效應,從而獲得考官的認可和讚賞,在心理上徵服考官。
這就要求考生面試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避免在面試中給考官留下怯場、自負、虛偽、木訥、反應遲鈍、思維混亂等不良印象。
2、近因效應
如果說首因效應是龍頭,那近因效應就是鳳尾。
在面試中,考官常常會依賴他記憶中最清晰的關於你某一方面的表現作為評定依據,而記憶中最清晰的事件通常是最近發生的事件,這就會使得考官忽視測評的事件範圍而導致出現測評誤差。
近因效應要求考生在回答最後一個面試題時應抓住最後的機會充分展現優勢與才華,在面試即將結束之時,最後給考官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使得考官忘記你之前的缺陷與不足,對你給出高分。
特別是在前面的表現不太理想的情況下,考生更應該抓住回答最後一個題目的機會反敗為勝。
面試中這樣的事例有很多,但是很多考生往往在第一道題沒答好之後就自暴自棄,影響了後面所有的題目,這是得不償失的,在考試中輸在起點不可怕,只要贏在轉折點就是勝利,不到最後一刻不要放棄!
3、趨中效應
考官在測評中,往往不願將考生的差異表現出來,從而使得考生的成績都集中在同等水平線的分數上,使得大家的分數差距不大,而與實際情況的出入較大,這就是趨中效應。
趨中效應在面試中最容易發生在前幾位面試者身上,因為考官此時對面試者尚未有一個完整的評價,僅作為經驗和一個參考,不願冒太大的風險給出過高或過低的分數。
那麼作為考生,如果是第一個進入面試考場,更應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優勢和能力,把自己作為考場標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得後來者更不容易獲得考官的好評。
去年我們就遇到了這樣的考生,他走上考場時對後面的考生說,我給你們樹個標杆,你們可能很難超越我。這種贏在氣勢上的自信會給對手造成一定心理壓力。
4、優勢心理
在面試過程中,考官處於主動、支配地位,因而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在有利於考官自身主動性、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也容易形成極端化傾向。
所以考生在考官面前更應該表現得尊重、有禮貌、謙遜誠懇,並適當地恭維考官閱歷豐富、處理問題經驗多、希望能有機會進行請教等,以加強考官的優勢心理,從而作出更有利於自己的評判。
要達到「拍馬屁而馬無察覺」或者「拍馬屁而馬覺得舒服」的境界,但值得注意的是,優勢心理的進一步發展會產生自炫心理,這就提醒考生在面試中可以自信但不要過度,產生自負自誇的狀態,這樣做容易激起考官的反感。
5、 疲勞心理
面試是一項複雜而繁重的工作。他要求考官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重複性操作活動,並始終保持高度注意力,是對考官心理忍耐力、體力、精力和意志力的多重考驗。
一般在面試持續進行了兩個小時或者已經面試了二十人以後,考官的注意力會大幅下降,容易出現打哈欠、吐長氣、坐姿不端、缺乏耐心甚至是打瞌睡等疲勞現象,從而影響面試氣氛。
因此,對於考生而言,要理解考官的這種心理偏差,並且不要被倦怠的考場氛圍影響,相反更應抖擻精神,言談舉止富有活力,聲音洪亮富有感召力,語言精練,條理清楚,採取適當反常規、反套路的答題策略,吸引考官注意力,給考官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博取高分。
面試要拿高分,還必須內外兼修,缺一不可;考官心理在這裡僅作為一種了解,從相對頻繁出現的心理中儘可能地掌握考官心態,合理調整自己的考場表現,有針對性地做準備,在面試中發揮出更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