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出現了,不同形式的對話描寫。這部分內容是重點也是難點內容。對話描寫是作文中,課文中經常要使用的一種形式。對話描寫由提示語、說話內容、標點符號這三部分組成。那麼什麼是提示語呢?提示語就是「對人物說話時的表現進行記敘式的描寫,提示一下當前情況。
」例句:媽媽喊:「寶貝,回家吃飯了。」在這個句子中媽媽喊就是提示語。這種提示語在前,孩子們是非常熟悉的。例句:「滾!滾!別來煩我。」他怒吼。他怒吼就是提示語。提示語在後面。例句:「怎麼辦?」紅紅在房子裡走來走去,「哎!爸爸怎麼還沒有回來。」這個句子中「紅紅在房子裡走來走去」就是提示語。提示語在句子中有三種位置,分別是①提示語在前。②提示語在後。③提示語在中間。第一種情況,孩子常見,標點符號不易弄錯,有個別孩子容易漏寫後半個引號。第二和第三種情況,孩子容易忽略標點符號的變化。容易出錯。

①提示語在前這種情況,注意關鍵詞說話、喊、罵道等詞語,後面就是說話內容,要用冒號和前半個引號,說話內容的最後面,根據具體情況標相關的標點符號。
例句:後來,有個學生問孫中山:「你向先生提出問題,不怕挨打嗎?」
注意先標先關的標點符號,最後標後半個引號。
②提示語在後。說話內容記得加引號。注意這裡原先的冒號改成句號或者問號感嘆號。

例句:「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了什麼地方去了呀?」鳥兒問樹根。
「好吧!」青頭說完,轉過身閉上眼睛。
提示語在後面,句末把冒號改成句號或者感嘆號問號。
③提示語在中間,這種情況孩子平時很少使用,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提示語在中間,原來的冒號改成逗號。
例句:「等等,老屋!」一個小小的
聲音在它門前想起,再過一個晚上,行嗎?今天晚上有暴風雨,我找不到安心睡覺的地方。」

「不要緊。」小公雞說到,「第一次能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你再試試,來。」提示語在中間的時候,關鍵詞說到後面,由原來的冒號,改成逗號,注意改成逗號呦。
提示語還有就是直接省略。在說話內容標上引號即可。例句:「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裡……救命啊!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