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從兒時成長起來的,長大了,結婚生子,為人父母。我們內心都住著個小孩子,當我們生氣時,我們和配偶撒嬌時,我們獲得喜悅開懷大笑時,我們遇到挫折孤獨無助時,我們心底的那個孩子又會蹦蹦跳跳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試問下,我們有多久沒有對著鏡子微笑了?我們又是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孩子呢?
隨著近幾年網絡的興起,各大媒體網站的創建,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一部手機便知天下。加之自媒體的不斷湧入,信息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據官方統計到2020年中國網民將達到11億,其中未成年網民1.75億,佔到總數的15.9%。面對這麼強大的網絡衝擊,獲取信息太容易了,然而正因如此,創新創作反而變得更難了。尤其是兒童繪本創作,面對老一輩的優秀作品,諸如齊天大聖
哪吒鬧海
九色鹿
等,既要超越前作,又要突出新意,還要符合新時代的主旋律,難上加難。
另外,由於網絡的及時性和便宜性,如果版權得不到很好的保護,一部精心創作的作品,一夜之間就可能成為「盜版」,不僅如此,創作者很有可能變成「侵權方」被無良商家告上法庭。創作成本和壓力也增加了。
第三,可參考的原型太多,而自身想法太少,今天宮崎駿,明天鋼鐵俠,變得不倫不類。
反觀國外優秀的繪本,比如《小黑魚》
情節簡單,主題突出,還有不少中國風。以至於我一度認為這是中國哪位大師的作品。
我們到底應該向誰學習?我認為,既然是中國的作品,就應該體現中國的特色。我國自古就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弟子規》《三字經》的就不說了,除此之外像《山海經》《鏡花緣》《聊齋志異》等是否能挖掘出新意來呢?
我們的」餃子」導演藉助一部《哪吒》打開了中國的「封神宇宙」,雖然不是我們熟悉的哪吒但也不失傳統,又有新意,這就是我們創作者應該追求的。
我們定位是「兒童繪本」是針對0-6歲的兒童。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逐漸有意識,並開始不斷重視這個年齡階段孩子們的成長。我們的繪本可從如下兩個維度去考慮:
0歲為一階段,重點在於關注孩子的基本認知和視覺的發育,形式可以是撕不爛的色卡,顏色一定要正。或是觸摸類的,對觸覺的發育產生良性刺激,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3歲為二階段,這一階段以家庭生活為主,重點可放在自我認知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如基本禮儀,自主穿衣、吃飯、收納、家務意識的培養。對於這個階段的繪本形式以圖為主,簡單附以文字,便於父母與孩子開展親子閱讀以及孩子對文字的初步認知。
需要注意的是,繪本內容應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表現孩子這方面的心理特徵和行為特徵,低幼不代表低智,可愛並不是裝憨。
4-6歲為三階段,這一階段可關注孩子的社會性,比如溝通、交友、藝術欣賞、運動健康等等。大師作品賞析、人物傳記、溝通表達、專注力培養等都是不錯的選題。
我們的創作是為了迎合市場還是遵從內心。有很多商家得現在貼上女人和孩子的標籤,錢就特別好賺,什麼樣式好,拿來!什麼題材銷量好,拿來!不用加工,照著翻模就好。小孩子喜歡玩遊戲,王者榮耀是不二之選,人物都是現成的。於是要求創作團隊以成人的商業視角來對待兒童讀物,於是小喬變成了武士,李白成了刺客, 孰不知這些錯誤的認知誘導嚴重侵害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結果「繪本」變成了「穢本」,「兒童讀物」變成了「兒童毒物」。
我們都有過童年,我們作為父母的都有自己的小孩,即使沒有為人父母,和孩子們一同做遊戲同樣能感受到他們的快樂。孩子們是單純的,複雜的反而是我們成年人的近乎僵化了的思想和所謂的商業價值。
最後我想提一下我們的原生家庭。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你和你父母的關係怎麼樣?我相信多半的人會沉吟半晌。為什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才是孩子成長之路上最大的源動力,其次才是選什麼樣的繪本來輔助教育,引導向善。心中有愛,時刻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具有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我們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寫出適合孩子的好作品。
感謝大家,能夠堅持看到這裡,關注家庭教育,關注兒童成長,我是神獸奶爸。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