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目標
總體目標: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創作原創繪本,了解繪本的知識,運用各種工具進行創作,表達情感與思想,改善環境與生活,學習繪本欣賞評述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
具體目標:
•故事
第一段:(1-2)年級
讀繪本故事,試著讀懂故事所要表達的內容和主題。
分角色讀繪本故事,試著扮演其中的角色,感受文字閱讀的魅力。
根據繪本故事將情節做適當的改編。
第二段:(3-4)年級
學會改編故事。改編故事的主角或改編故事的情節。
根據主題,創編故事。
第三段:(5-6)年級
學會繪本故事的趣味性表達。
從不同方面表達同一個主題。
編寫故事的主角與故事情節,考慮繪畫表達。
第四段:(7-9)年級
故事情節更加戲劇化。
將生活中的故事演變成繪本故事。
•繪畫
第一段:(1-2)年級
臨摹繪本中的單幅畫,並將這些繪畫表現在不同的材質上。
用擬人化手法試著設計一個主角形象。
第二段:(3-4)年級
創作繪本主角,主角形象多樣化。
安排構圖中文字與圖畫的關係。
安排繪本中單頁和通版的文字與圖畫。
畫繪本小草圖,將草稿畫成正稿。
第三段:(5-6)年級
運用不同材料創作繪本。
繪畫草圖時,將文字安排進去,並將文字語言做適當刪減與調整。
繪畫材料的多樣化,如版畫、顏料等的運用與普通材料相結合。
第四段:(7-9)年級
嘗試四格漫畫和六格漫畫的繪畫,並將漫畫改編成繪本。
用真人漫畫的形式改編繪本。
•書籍裝幀
第一段:(1-2)年級
了解繪本的基本組成,封面、底面、環襯、扉頁等需要哪些元素和信息。
了解多種裝訂方法,並能區分它們的不同。
學會用折頁的方法製作小繪本。
第二段:(3-4)年級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裝訂書籍。
封面上重要信息的安排。
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封面與封底。 第三段:(5-6)年級
了解不同立體書的形式。
嘗試立體書的裝幀方法。
運用不同材料表現。
第四段:(7-9)年級
繪本成品書試著用電腦進行精修和美化。
書籍裝幀方法更加多樣,可以嘗試布藝、鐵藝等難度較高的材料。
•綜合探究
第一段:(1-2)年級
搜集自己喜歡的繪本,相互交流。
製作一個好書推薦卡介紹自己的繪本。
第二段:(3-4)年級
了解繪本成品書的製作過程。
嘗試製作一本手工繪本書。
第三段:(5-6)年級
繪本舞臺劇表演,嘗試把繪本編寫成舞臺劇劇本,通過小組合作方式並結合音樂、舞蹈等元素編排繪本舞臺劇。
將繪本故事拍成微電影。
第四段:(7-9)年級
攝影繪本、動漫繪本。
課程內容
根據上述目標,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實際,本課程主要安排如下。
第一學段(1-2)年級:體驗繪本
第一單元:了解繪本,感受繪本魅力
第1課:繪本是什麼
第2課:繪本的組成
第二單元:閱讀繪本,尋找基本元素
第3課:繪本中的故事
第4課:繪本中的角色
第5課:繪本中的氣氛
第6課:繪本中的暗示
第7課:繪本中的符號
第8課:繪本中的想像力
第二學段(3-4)年級:創作繪本
第三單元:寫故事
第9課: 根據主題,創編故事
第10課:根據實際,彙編故事
第11課:根據規律,編寫故事
第四單元:創繪本
第12課:選定形式與風格
第13課:繪製草圖
第14課:創作正稿
第15課:環襯與扉頁的設計
第16課:後期製作
第三學段(5-6)年級:探究繪本
第五單元:立體書
第17課:雙翻書
第18課:內折頁
第19課:立體頁
第六單元:舞臺劇
第20:寫劇本
第21課:做道具
第22課:彩排與排練
第七單元:微電影
第四學段(7-9)年級:創新繪本
第八單元:攝影繪本
第九單元:動漫繪本
課程實施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僅要依靠學校給予課程課時、教師配備、設施條件的保障,還要關注繪本課程的呈現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並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累相應的教學策略、課程故事等能反映課程內容、教學策略的形成過程。同時,將課程定期進行修訂、完善或重建。結合學校教師、學生、設施等條件,將課程實施安排如下。
課時安排:
小學部:每班每周1節(必修課);每周2節,每周五6、7節(選修課)。初中部:每周2節,每周五6、7節(選修課)。
教師配備:專職教師一名,輔助教師兩名。
設施條件:專用教室兩間,包含電腦、活動桌椅、基本美術用具等。
教研活動:定期參加綜合實踐及拓展課程教研活動。
每年選修人數:必修課面向小學部全體學生,精品課面向全校,可供40人選修。
課程評價
堅持評價內容多維化。一是教師對課程本身進行觀察評價,在實施過程中分析評價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及時調整。二是對學生的評價,教師不僅關注對繪本知識和創作的獲取,更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
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主要採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評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讓家長參與到課程評價活動中。教師要在學習活動情景中評價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評價。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
堅持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將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採用「我的成長記錄袋」評價方式,搜集能反映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資料,如學生繪畫表現、對美術繪本興趣的記錄,學生自我學習的反思、畫評、師生的評價和家長的信息反饋。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梅山學校)
《中國教師報》2016年11月02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