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研究顯示,人的味覺和嗅覺對咖啡的感知十分敏感,能夠品嘗出咖啡之間的不同,且50%的消費者認為,味道是他們選擇冷萃咖啡的首要原因——在他們眼裡,冷萃咖啡的美味程度,超過了一切其他的咖啡飲品。
冷萃咖啡逐漸成為了一個趨勢,其潛力不亞於這兩年席捲全球的SOE。據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冷萃咖啡在北美的預估銷售額會超過14億美金,可見人們對這個味道的喜愛,對冷萃咖啡的青睞。
現在到目前為止,仍不失為進入冷萃咖啡市場的好機會。要想得到一杯好喝的冷萃咖啡,在製作時要考慮到很多條件,譬如咖啡豆種、烘焙方式、研磨度、浸泡時間以及溫度等等。
冷萃咖啡標準1:咖啡豆的選擇
我們可以先從咖啡豆的基因特點來看。例如,非洲咖啡豆會有典型的異域風味,像是藍莓或者柑橘,還有發酵過的水果的風味,同樣巴西的咖啡豆則會有更多堅果、土壤和可可的調性。
很難說哪一種特定的豆子就更適合於製作冷萃咖啡。除了豆種會影響咖啡的風味種植的土壤,生長的海拔高度,環境溼度和溫度,後期的處理法,也都會多多少少影響到豆子風味。如果,你不喜歡太單一咖啡製作出的冷萃咖啡,還可以選擇使用拼配咖啡製作冷萃咖啡濃縮液。
冷萃咖啡標準2: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咖啡豆的烘焙程度也會影響冷萃咖啡的風味。烘焙加熱的過程會帶給生豆化學反應,並會改變咖啡豆結構。有一個最主要的化學反應就是梅拉德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風味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醛類、呋喃、吡嗪、吡咯、吡啶等,給咖啡提升了堅果、奶油和焦糖的風味。
咖啡豆烘焙時間越長,雖然會帶來焦糖感,但由於一些化合物會從綠原酸的升溫分解出來,帶出苦味。而且咖啡豆表面有灼傷,烘焙不良的咖啡豆會帶來糊味和灰味,掩蓋住咖啡豆本身的香氣。
烘焙程度淺的咖啡豆,會有明顯的酸質,浸泡時間越長,酸質也會更明顯,更尖銳。不同的淺烘焙的咖啡豆之間會有輕微的區別,像是有著不同程度和類型的花草香氣和、果香。
冷萃咖啡也會放大咖啡烘焙的瑕疵,像是一些由烘焙產生的瑕疵味:灰味、草味以及斂味等也極容易被萃取出來。
冷萃咖啡標準3:研磨度以及水量
研磨度無論什麼時候對於咖啡的均衡萃取來說都是一大要點。如果咖啡粉太粗,有可能無法將咖啡中的可溶解物質均勻萃取,萃取出的咖啡液也是淡淡的;反之如果研磨得太細,加上咖啡豆烘焙程度深,則萃取出的咖啡會有木質味道,苦味的物質也會越發被萃取出來,咖啡變的又酸又苦。
對於製作冷萃咖啡,還是建議用更粗一些的咖啡粉顆粒,並且加多咖啡粉量,拉低粉水比例,讓咖啡味道柔和並且帶有強烈風味。
咖啡粉量是確保你能否完全的萃取出咖啡物質的一大關鍵點,可以幫你萃取出微妙的甜感焦糖感和水果風味,也不會產生木質的味道或者苦味等等瑕疵味。並且,高粉量也能夠提升咖啡的醇厚感,讓你的咖啡不會水水的。
冷萃咖啡標準4:衝煮的方式
我們普遍有一個共識就是傳統的高溫手衝咖啡最適宜的衝煮溫度是90-94攝氏度。在冷萃咖啡中,最一開始的用於浸泡的咖啡粉的水溫是沒有限制的,一般是在40攝氏度以下的常溫水。在冷萃咖啡的萃取中,因為沒有藉助任何熱量,所以延長浸泡時間會讓咖啡喝起來更柔和。
在剛剛將咖啡粉浸泡於水時,可以攪拌數次,讓咖啡與水充分接觸,析出咖啡粉中的油脂和二氧化碳,有助於咖啡更好的萃取。冷萃咖啡的最佳浸泡時間是12-24小時。
有人會在冷萃咖啡萃取完成後,將咖啡液過濾出,然後放在冰箱自然發酵幾個小時,讓咖啡的風味更濃鬱充足。冷萃咖啡雖然好喝,咖啡因含量也低,但是也不要貪杯哦,一次最多200cc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