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都市報訊(記者黃蘭芬 通訊員佘娟 張標 馬映)2019-2020年,鹹寧共有168個老舊小區納入國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改造任務十分繁重,面臨著改造共識、資金籌措、長效管理等方面的難題。我市積極探索新做法,並取得了很大成效。
截至目前,2019年74個小區全面開工,其中已完工65個,年底前可全部完工;2020年94個小區已開工82個,其中已完工16個,年底前可全部開工。168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後,將惠及9萬居民。
將「民生需求」與「功能提升」區分,防止「過度福利化」
鹹寧中心城區2000年之前許多老舊小區存在路面開裂、化糞池破損、地下管道堵塞等通病,一到雨天汙水橫流、內澇成災。這些改造需求強烈的排水、通行、衛生、安全、衛生問題,成為當地老舊小區改造的首改項和必改項。
2019年下半年,鹹寧中心城區永安辦事處陽光社區的宏宇小區改造啟動,先期在小區內發放調查問卷789份,三易設計方案,將這個近30年的老舊小區違建、車位劃分、雨汙分流、屋面漏水、公服用房、門禁系統等居民「痛點」作為改造「重點」。為了調動了小區居民參與老舊改的積極性,引導居民主動拆除違建53處870平方米,並鼓勵居民集資5.26萬元用於小區改造。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鹹寧按照「社會小區為先,機關大院與單位附屬家屬院類小區為次;基礎設施配套與公共服務提升為先,涉及建築本體改造為次;集中連片、規模較大小區為先,規模較小、建築單體數量3棟以下小區為次」的改造次序,將群眾改造意願強烈的89個老舊小區優先納入年度改造計劃。
將「內容菜單」與「居民點單」結合,實現「一區一策」
除了水電氣基礎設施改造、公共部位維修、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等方面為重點的30餘項內容外,有條件的還增加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小區電動車充電樁等公共服務設施及其智慧化改造。這是鹹寧崇陽縣老舊小區改造原則——除了國家要求的必改內容,其他均由居民自己「點單」。 這些「點單」的改造資金來源,由小區引進社會資本、居民自籌等。
老舊小區改造「一區一策」的效果顯而易見。鹹寧赤壁華舟小區是一個有1213戶3808人的老舊小區,從2019年開始,在必改的基礎「菜單」之上,啟動居民「點單式「改造,構建出「15分鐘生活圈」。小區3800多居民從居住地出發,步行10多分鐘路程內,衣食住行及教育、醫療、養老等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再比如崇陽縣桃溪花園小區。改造前,小區房屋交易價格平均4000元/平方米,租賃價格為600元/月;改造後,房屋交易價格攀升至5000元/平方米,租賃價格為1300元/月。當地老舊小區改造,實現了民生效益、經濟效益雙提升。
將「老舊改造」與「城區發展」融合,實行統一規劃
在崇陽縣,為實現「改造一片、提升一片」的目的,當地政府把老舊小區改造和小區外圍街區整治相結合,加強對生活區毗鄰街區垃圾亂倒、亂堆亂放、非法小廣告、店外經營、佔道經營、流動商販治理力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店外「門前四包」責任制,使老舊小區從內到外整潔有序,「好看」又「好住」。
在鹹寧中心城區,當地政府在國土空間規劃的框架下,將主城區溫泉、永安、浮山三個辦事處劃為68個片區,2021年擬先期啟動部分片區改造,以後擬分年分批、拼圖式推進。
整個鹹寧的老舊小區改造中,不僅僅是與城市管理、國土空間規劃相結合,還與全市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基層社會治理創新、鹹寧高質量發展等緊密結合,以規劃設計為「制高點」,「裡」「外」兼顧、「軟」「硬」結合、「長」「短」並重,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推進。
將「小區管理」與「社區管理」統籌,進行長效管理
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後如何治理,形成良性循環?鹹寧答案是,組建小區「紅色」管理、服務體系,將小區納入社區管理。
鹹寧市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168個小區,改造前先組建起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並實現了黨支部委員與業委會成員「交叉任職」。基層黨組織滲入老舊小區,紅色力量貫穿老舊小區管理始終,為老舊小區今後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鹹寧還將小區管理納入社區管理體系中,積極探索全面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的「四位一體」社區管理體制,建立了老舊小區長效管理的「六大」機制:基層黨建的引領機制、群眾滿意的物管機制、協商議事的民主機制、社區義工的服務機制、自娛自樂的活動機制和爭先創優的激勵機制,在「六大」機制中,以「群眾滿意的物管機制」為「引爆點」,全面展開了老舊小區改造治管並舉專項活動,掀起了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的高潮。
目前,鹹寧已改造完成的81個老舊小區,全部實現了」紅色「物業全覆蓋,其中物管型小區8個、託管型53個、自管型20個,避免了老舊小區「一年新,兩年舊,三年回頭走老路」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