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體制改革「暗戰」!為搞好民營經濟,四個經濟大省拼了

2020-12-14 一見財經

表面風平浪靜,實際上浙江、廣東、山東、江蘇這四個經濟大省正在靜靜地進行一場經濟體制改革「暗戰」。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搞好民營經濟。作為中國的經濟強省,他們都這麼拼了,別的省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01

最近,浙江設立了全世界最奇葩的「衙門」: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辦公室(上圖)。

這個部門名稱雖然奇葩,但被外界認為是「良政」,企業去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大大節省了時間。

「奇葩部門」設立只是浙江改革的一個縮影。

2017年,浙江經濟總量與荷蘭相當,人均GDP 1.36萬美元,跨過高收入經濟體門檻。民營經濟貢獻很大。

浙江是我國名副其實的民營經濟大省,平均每10個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闆,每29個浙江人中就擁有一家企業。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民企佔近1/5,連續20年居全國首位。

不過,浙江沒有驕傲。

11月2日,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浙江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時代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表彰大會上旗幟鮮明的說:民營經濟強則浙江強,民營企業好則浙江好。

車俊還不忘給民營企業打氣,他說:「在今天這個場合,我還特別想說的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永遠與大家心連心、永遠是大家的堅強後盾!」

針對民營經濟發展目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浙江近段時間精準出臺了企業減負、小微企業成長、穩定外貿等一系列政策,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其中,影響最直接的舉措有4條:

一是更大力度簡政、放權、減稅、降負,2016年以來累計為企業減負超過3000億元的基礎上,近日又出臺了新一輪企業減負政策,力爭全年為企業再減負1500億元。二是新組建省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由浙江省政府對省擔保集團增資50億元,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和龍頭骨幹企業發債。三是新組建浙江省上市公司穩健發展支持基金,首期融資100億元,用於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支持上市公司健康發展。四是制定關於應對貿易摩擦確保外貿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十條具體措施。

可以看出,浙江經濟發達是有道理的,並不意外。

02

想要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廣東省使出了吃奶的力氣。

廣東11月1日宣布,開辦企業時間壓縮至5天可搞定;工程建設項目平均審批時限壓減至100個工作日內……

眾所周知,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地,廣東一直是全國經濟增長的領頭羊,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7年各國GDP總量,經過換算,廣東超過全球第13大經濟體澳大利亞。

實際上,廣東一直是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鎮。

數據顯示,全國8300萬家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廣東一省就佔了1000萬家,全國28家世界500強民營企業,廣東一省就貢獻了7家。

「老闆」的稱呼發源於廣東,廣東的「老闆」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到現在,全國每十個老闆中,就有一個在廣東;每11個廣東人裡,就有一個「老闆」。

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顯示,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分別有93家、86家、73家、60家民企入圍。

廣東雖然入圍企業數量未進入前三,但其資產總額持續增長,佔比為27.01%,位居第一。

2017年,廣東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4.8萬億元,同期江蘇、山東、浙江省的民營經濟增加值為4.7萬億元、3.6萬億元、3.4萬億元。

最近,一位網友發現廣東省稅務局新推出了兩個二維碼展架,上面密密麻麻排滿了國家稅務總局各種辦稅事項的一次性告知,以及廣東稅務局「最多跑一次」清單的二維碼圖標。粗略計算,便有好幾百個。

11月6日,廣東發布的「民營經濟十條」中規定:

2019年上半年工程建設項目平均審批時限100日內辦理結束;

加大融資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無還本續貸,支持各地設立小微企業轉貸基金;

在降費方面,廣東將降低企業的用電用氣成本,大力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2018年年底前全省天然氣輸氣價格降至0.15-0.2元/立方米;

外地戶籍高層次人才子女就近入讀公辦學校;

對2020年底前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民企獎勵50萬元,對進入「新三板」創新層的民企再獎勵30萬元;

……

這些改革直接關係到,廣東的企業在新形勢下「能不能很好地生存,能不能很好地發展,能不能很好地適應國際環境」。

03

在廣東提出註冊企業5天內搞定,江蘇也不甘示弱,最近下發文件稱,年底起,在江蘇開個企業當老闆「3天辦結」。

「3天辦結」是江蘇省政府「3550」改革要求。

那麼,什麼是「3550」 改革要求?

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5個工作日內完成、工程建設項目施工許可50個工作日內完成。

「3550」改革與辦理國稅業務相關的主要是「3」:新設立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刻制公章、開立銀行帳戶、辦理涉稅事項3個工作日內完成。

江蘇實力一點都不差,可與西班牙比肩。

此前,《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國「百強縣」榜單顯示,江蘇以23席獨佔鰲頭。而且,還包攬了前四名,分別是: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再加上太倉、宜興,江蘇在前十強中佔據6席。

2017年,江蘇省市場主體總數首次超過800萬,每10個江蘇人就有1個老闆。

此外,江蘇省政府開始把口袋裡的錢忘外掏。

11月5日,江蘇出臺「民營經濟八條」:

江蘇省下調城鎮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最低稅額,大城市從3元降至1.5元、中等城市從3元降至1.2元,小城市從2元降至0.9元,縣城、建制鎮、工礦區從2元降至0.6元,將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2019年,江蘇省撤除到期普通公路收費站18個,將減少徵收通行費2.2億元;

自12月1日起,江蘇省印花稅的核定標準調整為:工業企業按產品銷售收入70%,商業企業、外貿企業按商品銷售收入40%核定徵收,其他行業按應稅金額80%徵收;

對暫時遇到經營困難、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可採取分期繳納社保費的過渡性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累計結餘過高的統籌區,適度降低單位繳費費率

……

04

年初,很多人分析,山東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東北」,但一見君覺得,這有些言過其實,山東不管是經濟總量還是民營經濟實力,在全國都是靠前的。

山東經濟體量與墨西哥旗鼓相當。最近公布的全國前三季度GDP成績單顯示,山東前三季度GDP為5.96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三,遠高於浙江3.98萬億元。

山東的經濟被稱為「大象經濟」,意思就是在強大國有經濟的襯託下,山東的民營經濟顯得相對弱小。

實際上,山東民營經濟並不弱,截至6月底,山東省個體私營市場主體數量830.7萬戶,居全國第二位。

目前,山東有4家世界500強企業。下面這組數據顯示出山東民企近3年的迅猛增長勢頭:

2016年,48家魯企入圍中國民企500強;2017年,57家魯企入圍;2018年,73家魯企入圍。從入圍榜單看,無論是數量還是盈利能力,均較上一年有明顯增強。

最近,山東推行的「3545」專項改革,讓企業在山東得到最大便利、最大支持。具體來看「3545」就是:

3個工作日內完成新辦企業開辦手續;5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45個工作日內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

此外,山東還拿出600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基金,重點扶持「十強」產業合作項目。

《山東省「十三五」民營經濟發展規劃》給出的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底,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達到55%;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比重達到90%;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1000萬戶,年均增長約12%,從業人員達到2900萬左右,總註冊資本超過10萬億元。

在地區之間的較量中,科研實力是一個重要對比維度。山東在這方面竟然超越上海和北京。

最近,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山東R&D經費投入1753億,高於北京和上海。京、滬R&D經費投入分別約為1579億、1205億。

從真金白銀的投入,不難看出,山東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心。

民營經濟對山東,意味著什麼?山東省一把手劉家義在11月2日山東省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這樣說,民營經濟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山東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家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定是山東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11月7日,劉家義在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懇談會說,「評價政策好不好,就看企業家臉上笑不笑、笑的燦不燦爛,如果笑的很燦爛,說明政策很好;笑的不怎麼樣,那說明政策一般;沒笑臉,那說明這個政策就沒有用。」

據媒體報導,在11月8日舉行的首屆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圓桌會議暨全國工商聯十二屆六次主席會議上,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建設項目籤約,山東攬金1029.8億元。

以上四個省既是中國的經濟大省,也是民營經濟強省,經濟發達,不是沒有理由的,為了搞好民營經濟,他們一直在努力,別的省份有什麼資格不改革。

相關焦點

  • 以「四個自信」譜寫民營經濟新篇章
    顯然,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廣大民營企業家必須充分認識到堅定「四個自信」的重要性。  融入共識的題中應有之義。「四個自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黨領導下,中華兒女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奮鬥出來的,是在世界人類發展進程中比較出來的,並已經成為邁向新徵程的廣泛共識。每一名公民應主動融入共識,在共識中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簡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簡介2020-08-25 09 : 13 來源: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1983年2月,經國務院領導批准成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簡稱中國體改研究會,英文為China Society of Economic Reform,簡寫CSER);1990年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正式向民政部進行了社團登記
  • 廣元市民營經濟發展報告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必將在廣元建設川陝甘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東出橋頭堡中再立新功、再創佳績。 一、民營經濟40年發展歷程 我市民營經濟與全國全省一樣,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發展起來的,民營經濟不斷壯大的成長史也是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發展史。
  • 張宇: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思考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熱潮正在興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涉及許多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深入研究。就在四個堅持」,(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第136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即「四項基本原則」。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搞的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如果離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就會走向資本主義。」
  • 智庫解讀|新時代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三大基礎性制度
    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正處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階段,對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意見》明確提出七大改革任務,對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既直面問題,更面向未來和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建設要求,為新時代改革提供指引和抓手。
  • 全國民營經濟統戰工作會議解讀參考
    民營經濟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當前面臨諸多困難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戰,亟待新一輪改革開放。制度變遷: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為民營經濟的復甦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能與保障,其演進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1978-1991,市場經濟復甦。
  • 改革開放40年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強調中國改革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特點,並且明確論述了「經濟體制改革牽引」的改革方法論思想,深刻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 青島亮出「十三五」民營經濟成績單:民營市場主體增長86.15%
    全市民間投資在建項目3745個,拉動全市投資增長6.1個百分點,是推動全市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四是民營進出口不斷增長。2020年1-10月,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3309.1億元,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4.6%,佔比較2015年提高15.6個百分點。
  • 周其仁《體製成本與中國經濟》:斯密在世的話,也不能不對中國經濟...
    很清楚,被歷史短缺和農民貧困逼出來的改革,大幅度降低體製成本,才打開了充分釋放原本數量充裕的農業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閥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從供給和需求兩個側面支持了國民經濟增長.回頭看歷史檢驗了以下結論:農村改革這場奠基禮,突破了1981—1986年中國經濟原先計劃「保四爭五」的格局,為後來中國經濟更高速增長創造了條件.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已經明白
  • 【時報長鏡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概況
    在2014年7月召開的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更名為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2019年12月,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通過由全國工商聯作為研究會的業務主管單位。
  • 新時代開啟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改革新徵程
    十九大報告對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發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為新時代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提供了理論創新和政策指導。概括講有以下十個方面要求。   一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評論】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 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鄭和順 攝民營經濟是天生的市場經濟,是最有活力、最具創造力的經濟主體。改革開放40多年來,渝北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穩增長、促創新、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正本清源廓清迷霧 理直氣壯發展民營經濟
    來源:證券時報進一步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必須進一步允許並鼓勵民營經濟發展,而且必須進一步發揚民營經濟「歸屬清晰、權責明確」與「激勵兼容」的積極因素。顯然,「揚棄私有制」,更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也更符合迄今或可預見將來的經濟實踐。其二,進一步改革開放,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進一步發揚民營經濟「歸屬清晰、權責明確」與「激勵相容」的積極因素。哲學上「揚棄」是指事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發揚舊事物中的積極因素,拋棄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
  • 原標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原標題: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論述,必須進一步深化對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命題的理解和把握。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 縣域民營經濟緣何融資困難
    【摘要】改革開放促進了縣域民營經濟的發展,使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目前,融資困難已經成為阻礙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對此,國家應高度重視,通過不斷完善市場機制、改善社會信用環境等,豐富縣域民營經濟的融資渠道,解決其融資困難問題。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如何正確看待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要正確看待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繼續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無法得到有效調動,勞動生產率低下,生產力發展受到很大束縛。
  • 「兩高」報告為民營經濟保駕護航 - 中國經濟周刊
    其中,加強民營經濟法治保護、加強產權司法保護、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都為民營企業家們普遍關注。    這兩份報告傳遞出的不僅是堅持審慎善意文明司法,也是積極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的司法溫度。    從微觀層面看,保護民營經濟,優化營商環境,體現在「兩高」報告裡,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數據。    最高法報告顯示:去年各級法院審結一審商事案件453.7萬件。依法審理涉「放管服」改革行政訴訟案件,支持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審結一審行政案件28.4萬件。
  • 深圳部署9大類52項改革,涉經濟體制、民主與法治等領域
    繼續高舉改革大旗,增強使命擔當,以改革再出發的勇氣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問題為導向更深入、更紮實、更大力度地推動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努力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最前列。
  • 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民營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櫛風沐雨、敢闖敢幹,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歷史貢獻不可磨滅,其地位作用不容置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 國務院批轉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
    一、總體要求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